书城社科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08—2009
9631200000053

第53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3)

科学发展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逻辑体系结合起来,是科学发展观“进教材”的关键环节。各门课程教材都具有自身的框架结构和逻辑体系。科学发展观要真正有效地进入教材,不是靠简单地在各门课程教材中“贴上”一些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就可以解决的,而是要使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各门课程的框架结构和逻辑体系相得益彰,融为一体。因此首先必须要弄清楚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自身的逻辑体系特点,为科学发展观进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寻找到最佳的切入点。科学发展观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这就有必要有效地把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循着这个最佳切入点融入到思想政治课各门课程体系的内在逻辑中去,发挥科学发展观在课程体系中的灵魂作用。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来说,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就具有内在一致性。它具体表现为,一是科学发展观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强调“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坚持和发展;二是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继承和发展,反思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及其本质,回答了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未来模式走向;三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它回答了在当代中国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和道路,对社会主义事业在新世纪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逻辑体系具有一致性。就《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来说,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它又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因此需要在理清科学发展观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的继承性,和把握住科学发展观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和理论贡献上推进科学发展观的“三进”。只有从科学发展观和这些理论的纵深比较中,才能凸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凸现科学发展观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敏锐的时代意识。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来说,科学发展观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有爱等之间的辩证关系表明,如果没有科学发展,社会要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和诚信有爱将会是天方夜谭,但更为重要的是如果离开了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和诚信有爱的强有力支撑,科学发展观的落实肯定是一句空话。同时科学发展观还要求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共同发展,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有这些都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深厚的伦理道德意蕴。不仅如此,科学发展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指导思想与灵魂,对大学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树立正确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婚姻观、职业观和法制观起着不可或缺的思想指南作用。最后就《中国近现代史纲》来说,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及其当代价值只有在中国现代史近一百年的历史时空中才能得以充分彰显。1919年至1949年中国人民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但而中国要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推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综合国力的强大。1949年至1978年中国人民尽管在中国大地上实践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但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为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创造了条件。1979年至2009年,中国历史发生伟大转折,中国人民迎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实现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美好理想,创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正是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关于发展理论一个历史性的重大发展,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我国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基础理论和总纲。

二、科学发展观“三进”需要与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党政干部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虽然有煅造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意义,但对于他们而言,更为重要的是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日常工作。而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主要是针对培育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言的。如果说党政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其切入点是结合某些具体的工作来有效进行和推进,并以此来检查其实效性,那么大学生如何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其切入点也离不开他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这就要结合大学生面临的思想困惑、专业实际和社会实践来开展科学发展观的“三进”工作。

科学发展观“三进”必需要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显得极其活跃。特别是在交通、通讯愈益快捷,互联网、电视、报刊、广播等传媒愈益传递出更多信息的情况下,各种思想的表达、交流和碰撞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大学生的思想视野显得极其开阔,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可供其思考、吸收、选择和接纳的极其丰富的思想资源。在这些思想资源里,既有与主流意识形态相一致的、也有与主流意识形态相背离的;既有深刻、系统、经由理性思考的、也有浅薄、杂拌、任凭感性宣泄的;既有能够对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正向引导作用的,也有消极因素不利于大学生思想健康成长的等等。因此,科学发展观“三进”工作如果不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不抓住大学生的思想扣子,无异于是“无的放矢”,谈不上有任何的实效性。因此在当前来说,科学发展观“三进”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一方面必需以扎实做好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调研工作,把握住大学生的思想脉搏为基础,知其所思所想;另一方面就是以资本主义发展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异同问题、宗教信仰问题、社会主义信念和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本质的问题等为切入点,解其所困所惑。

科学发展观“三进”还要与大学生的专业特点结合起来。不同学科对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有不同视角。科学发展观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各门具体学科的落实上也有其具体的着眼点。显然,用一个版本的“科学发展观”不加变通的去对付各个门类的各个学科,是不行的。在财经类院校切实可行的适当做法,照搬到农林类或理工类院校可能就会行不通。结合专业特点推进科学发展观“三进”,不仅可以使大学生感受到科学发展观离自己的专业不是遥不可及,而是紧密联系;而且还可以使大学生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专业学习,从而使科学发展观“三进”有了一个坚实的专业平台。为了推进科学发展观“三进”与大学生专业特点相结合,一方面可以通过专题研讨的形式,让该专业领域的专家结合业务实际,探讨科学发展观与专业之间的内在关联;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专业课的方法论以及形而上的思索,来体会科学发展观与专业之间的圆融贯通;再一方面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发展具有把握航向的积极意义。总之,把科学发展观“三进”与大学生专业特点结合起来,使大学生认识到只有把科学发展观学透,把专业知识学精,方能把工作做优,方能更好地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有用人才。

科学发展观“三进”还要与当下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人总是要面临现实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面临当下活生生的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三进”只有与当下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科学发展观“三进”才不是干瘪的、抽象的形而上学说教,而是有着生动鲜活内容、赋有时代气息的思想理论锻造,唯有如此才能增强“三进”工作的可感性、生动性和实效性。我们当下进行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目前已经进入到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因此有必要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伟大社会实践纳入到科学发展观“三进”的视野中来,不断丰富和深化科学发展观的“三进”内容,使大学生深刻体会到科学发展观对社会实践的重大指导意义,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三、科学发展观“三进”需要与对当下社会现实问题的理论与实践回答结合起来

一个理论有没有生命力,能不能为人们所接受,关键就在于理论对现实所具有的解释力量和对人们社会实践活动所具有的指导力量。科学发展观本身是立足于对世界和中国发展过程中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一系列反思的理论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实践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不仅描绘了未来中国发展的蓝图,而且指名了未来中国发展必须遵循的模式、道路及其价值取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仅仅停留于对科学发展观进行理论上的诠释与解读,不可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观“三进”的目标,反之,更需要把科学发展观运用于对当下中国发展所面临的活生生的社会现实问题的理论与实践回答。这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在对当下社会焦点问题的理论解读和实践回答过程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思想体系的科学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审视社会现实问题能力的提高,真正促进科学发展观“三进”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为此,科学发展观“三进”,一方面不能回避社会实践中的热点、疑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由于体制方面的不健全导致经济活动中出现了一些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等不讲诚信的现象,以及政治上的腐败行为,文化宣传中的“快餐主义”和人们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的严重倾斜、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等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滋长蔓延;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社会矛盾没有变。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否认,粗放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紧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依然存在,民主法治建设有待进一步发展,干群之间关系严重紧张的社会群体性事件还时有发生等等。目前有一种态度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要鼓劲而不是要泄气,是要正面引导而不是反面揭批,为了维护教育功能的正面效应,对这些问题最好是避而不谈,或者讲一些无关痛痒的话。其实,社会现实问题是不能回避的,否则会欲盖弥彰,反而不利于科学发展观“三进”,并且科学发展观本身也不是要回避问题,反之,它恰恰是针对改进和消除这些问题而提出的理论体系。因此要向大学生讲清楚这些道理,让他们在科学发展观对当下社会发展中所遇到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回答中,把科学发展观深深地留在他们的脑海中。因为科学发展观是从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实际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是对当今发展实践的高度概括和理论升华。它不只是说明和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它要解决问题,它要改造世界。当然直面社会现实问题,不是说哗众取宠、标新立异,也不是说大肆渲染,以偏概全,为事物的假象所迷惑,而是要运用科学发展观从社会的、历史的角度分析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使大学生对它们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一个较为客观和全面的认识。

四、科学发展观“三进”需要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科学发展观“三进”单单停留于从概念到概念、原理到原理、思想到思想的课堂讲授,对大学生来说只是浮光掠影,一闪而过,不会留下深刻影响,更谈不上对科学发展观有所感悟、有所理解乃至有所把握,结果是很难取得实效性,毕竟“事非经过不知难”。要解决这个实效性问题,关键是要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来推动科学发展观“三进”。

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大学生接触、了解和感知社会现实的方式和方法,也是锻炼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路径,更是科学发展观“三进”取得实效性的物质基础。如果说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以系统化的理论形式展现出来的观念世界,那么社会实践就是要让大学生回到这个观念世界所反思的真实的“底版”世界中去,让大学生更为感性地去感知科学发展观所反思的那个世界的样子,从而切身感知科学发展观的深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当然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不能“走马观花”,而必须是带着“主题”,带着“任务”,让大学生沉下去、深入下去,实实在在地走进社会,感受社情民意,感受科学发展对于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科学发展观才会在大学生脑海里发芽、生根,在现实生活中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