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导游实训教程
9630900000079

第79章 模拟景点导游(69)

首先我们来到的是百尺楼,百尺楼其实是大庙的正山门,楼分为三层,通高33.15米,约合百尺,故称为“百尺楼”,又叫忠孝楼、“魁星楼”。楼正中挂有“帝乡”匾额,“帝乡”二字告诉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文昌帝君张亚子的发祥地。自元仁宗下诏封梓潼神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之后,天下学宫皆建文昌宫,全国有文存可考的31个省市区有文昌宫(阁)达600余处,现存347处,台湾就有41处。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大西王张献忠在七曲山文昌庙联宗认祖,认作家庙,至今仍称大庙。百尺楼始建于明朝,后来毁于大火,现在各位看到的是于清雍正十年(1732)重建的。拾级而上,进入百尺楼,只见雕梁画栋,整个高楼由46根冲天大柱凌空托起,气势非凡,在明代被誉为“西蜀明楼”,据说此楼当时可与岳阳楼和黄鹤楼相媲美。

在百尺楼的二楼供奉着文昌帝君的随从——魁星的站像。在古代读书人眼里,魁星主管文章兴衰,主宰着读书人的前途命运,可以说是文昌帝君的第一化身。没有参拜过魁星的人可能会认为他是一位书生气十足的帅哥,其实不然。大家请看前面这位面目狰狞、金身青面的神像就是魁星,他右手握一朱笔,左手持一墨斗,右脚踩在鳌鱼头上,左脚倒踢呈北斗星状,意为“魁星点斗”、“独占鳌头”。据说魁星手中这支朱笔极具神力,只要点中谁的名字,那么这个人就会在科举中考出好成绩。因此古时读书人十分看重魁星手中之笔,有句话说“任你文章高百斗,就怕朱笔不点头”。关于魁星还有一个传说,相传魁星读书勤奋,才高八斗,但却长得奇丑无比,满脸麻子,而且还是跛脚。他去参加科举考试,乡试、会试,一路凯歌,终于高中榜首,有资格参加殿试,殿试时,皇帝见到他长得如此丑陋,心有不悦,魁星则理直气壮,毫不自卑地回答道“麻脸是‘麻面满天星’,跛脚是‘独脚跳龙门’。”皇帝听了非常开心,于是钦点他为状元。据说魁星非常灵验,自元朝以来,学子们大考前后都要前来祭拜,以求金榜题名。到现在,每当高考前后,魁星楼总是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见,人们对魁星的信任。各位如有意求学升造,不妨也来拜一拜,说不定一觉醒后,美梦就成真了。

从百尺楼出来,迈进帝乡大门,沿二十四级石阶而上,就来到了文昌正殿,该殿为雍正十年(1732)重建,正殿位于七曲山古建筑群的中心,是供奉文昌帝君张亚子的主殿。

正殿前面就是拜厅和高敲台,这里如此宽敞而堂皇,派何用场呢?古人在这里举行规模盛大的春秋文昌祭祀和谈演(朗诵、歌唱)《文昌大洞仙经》的活动,也就是举行文昌会的重要场所。

到现在,文昌会逐渐成了集祭祀、文化、商贸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民俗节日。是蜀中道士假借元始天尊传给文昌帝君的经书,大洞仙经有三十八章,全是四言或五言的韵文,是一部通俗的劝善书。

进入正殿,瞧,正中供奉着文昌帝君金身坐像,他短颈粗体,头戴冠冕,身着龙袍,神情威严,两目深邃,一副帝王之相。这尊像高达4.7米,重30吨,为明代所铸。在文昌帝的两旁是8尊陪侍像,按官位是八字形排列,体态匀称,神态各异,但全都毕恭毕敬,这些侍像工艺精湛,全为明末所铸,是大庙中的一宝。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个侍从造像,各位请看,右侧这位手持文昌大印,张口结舌,憨厚朴实,表现为聋子形象,名叫“天聋神”,左侧这个手拿铁如意,瞪眼扬眉,欲言又止,表现为哑子形象,是“地哑”神。为什么要用一聋一哑作为文昌帝的侍从呢?据说是因为文昌帝掌管着天下“禄籍”,关系到富贵贫贱和国家机密,因此保密问题很重要,用天聋地哑作侍从,聋者欲言而一无所知,哑者知之而不能言,可以保证天机不会泄露。由此可见文昌帝君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在铁铸造像前,是一座五角铁鼎,鼎脚造兽形、为宋代淳佑年间所铸,是大庙的文物珍品。

正殿前方左右为钟楼和鼓楼。正殿背后就是桂香殿。这是大庙中轴线上最后一座殿堂。桂香殿跟百尺楼、正殿一样建于明代,但它是很幸运的,没被清雍正四年的那场大火烧毁,而存留至今。首先请大家看看大门这副对联:“小住为佳有数庙禄云一庭丹桂,大观在上看千门紫气万笏青山。”的确如此,桂香殿以桂闻名,进入大门就可看见这“一庭丹桂”,庭院中这四株桂树,为南宋淳佑年间(公元1241—1252年)所植,它不是一般的桂树,而是十分少见的红色丹桂,当然传说中还有月宫里的玉桂。至今仍枝叶繁茂。金秋时节,红蕊绽放,香飘林海,沁人心脾,有九里香之美名。自古以来,人们把桂树视为吉祥、高尚、贵重的象征,古希腊人用桂枝编成帽子,授予杰出的诗人,称之为桂冠;中国则把科举及第称之为“蟾宫折桂”。清朝科举考试放榜定在桂花绽放的金秋,切合折桂的含义,人们把“金榜”称为“桂榜”,蟾宫折桂成了读书上进的吉祥祝福。因此,文昌宫桂香殿也因此而得名。桂香殿被广大学子视为人间蟾宫,科考之前总要祈祷文昌主持科场公道,使自己能蟾宫折桂,曾有诗赞道:“蟾宫仙桂人间栽,开降灵时万人来,不是广寒香一点,怎能吹得满山开。”桂香殿在这四株丹桂的映衬下更增添了浓烈的文运气氛。

进入殿中,正中供奉着文昌帝铁铸坐像一尊,据说这正是张亚子修身养性、吟诵经文时的形象。在神像前面是一只四足日月铁鼎,为明代弘治十年(1497)所造,非常珍贵。还有这个2米高的铁铸镂空花瓶,工艺精美,也是大庙中不可多得的宝物。大殿中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这四根大柱,不知道各位注意到没有,无论从哪个方向看,这些柱子都是倾斜的,随着人的方位变化,柱子倾斜的方向也随着变化,很难确定它们倾斜的方向。但实际上他们都是正直的,这是古代能工巧匠们运用特殊手法而造成的视觉误差。充分展示明代建筑大师高超的艺术。

在左前方的内柱上,建筑此殿的工匠,在柱子上挖了一个洞,在洞里雕了一个摸得着,而拿不出来的木罗汉,人们总爱伸手摸摸罗汉,碰碰手气,摸来摸去,人们就给它取了个美名叫“摸运洞”。殿内左侧墙壁上仍保存有清代巨型壁画“张婆骑鹿”。壁画左边还有乾隆年间石刻的阴骘文,阴骘文以文昌帝君降笔而作,劝人广行善事,多积阴德,文昌就会为您致福增寿,阴骘文又叫丹桂籍,被列为我国善书三圣经之一,已翻译成日文、法文、朝鲜文,有二十多种版本,在国内外广为流传,还被日本学才收入《世界圣典全集》,该书已更入世界文化遗产。

正殿的左侧为依崖为建的白特殿与风洞楼。上为风洞楼,下为白特殿。文昌帝君的坐骑,马头、驴身、骡尾、牛蹄,俗称“四不像”,它全身色白,古人有“千里马,万里特”的说法,因此文昌的坐骑就叫“白特”,这座殿堂也由此而得名。白特塑像之后石岩上,有天然石洞,深约二米左右,俗称风洞。相传风洞楼能通往陕西,文昌帝君年轻时经常乘白特从此洞去千里之外的长安求学。风洞楼里供奉着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张献忠像。

接下来我们去参观应梦仙台。石坊和应梦仙台殿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这座古朴典雅的“应梦仙台”石牌坊。绕过石牌坊,爬上28级台阶,就是应梦仙台殿,此殿面积为50余平方米,殿内有一古式石床,三面有床栏,墙壁上绘有《玄宗应梦图》,石床上方的墙上刻有“漏澈华胥”四字,“漏”是古人的计时器,“华胥”是梦游之国。“漏澈华胥”就是说做了一整夜的美梦。关于这张床有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唐朝安史之乱时,唐明皇在逃难赴成都,途中路过此地,见天色已晚,便睡在这张床上休息。石床冰冷坚硬,哪比得上皇帝的龙床,唐明皇躺在石床上,辗转难眠,于是他想起江山危机,想起不久前还拥有着杨贵妃“芙蓉帐里度春宵”,而如今落得这种地步,倍感凄凉。唐明皇想着想着就睡着了,迷糊中有人告诉他安史之乱已经平定,并请他启驾返回长安。玄宗醒后,半信半疑,但终究没有返回,而是继续赶往成都,等他走到成都的北门时,果然信使来报,说叛乱已被平息。后来,唐玄宗返回途中在梓潼七曲山一小庙内的张亚子塑像酷似他梦中点化之人,于是追封张亚子为“左丞相”。到了宋朝,道教以张亚子飞鸾降笔作《高上大洞文昌怀禄紫阳宝箓》一书,书中描绘了“文昌应梦八图品”,凡是学子只要应了玉猫、白马、白鹿、大鬼、法斩五虎、黄牛、黑犬、怒击三人这八幅图景中,任何一个梦兆,就会科场中举。因此,学子们总想美梦成真,来此睡睡石床寻梦。应梦中科之传说,愈来愈多。后来在此瞻拜文昌的善男信女,有了腰酸腿痛之疾,也要躺躺石床,可立竿见影,消除病痛。应梦仙床果然真有这么灵验么?请看这幅对联:“仙去何方,大梦至今犹未醒;神游未远,青山不老可重来”,就是最好的写照。各位不妨在这张石床上躺一躺,照张相,据说有缘的人躺在上面照相,石床方可在相片中看到,无缘的人怎么照石床却不会现形。

在应梦仙台旁边,是著名的晋柏和晋柏石栏。瞧,前面这株形若虬(qiu)龙,铁骨嶙峋的古柏,俗称“龙柏”,相传为西晋张亚子亲手栽植,人们称它为“晋柏”。

晋柏树干粗壮,高耸入云,它那“苍皮溜雨藓同碧,老干拂云铁共坚”的风姿,在参天古柏大观园中,格外惹人注目,有“晋柏穿云”之誉,为梓潼八景之一。晋柏历经沧桑,仍然“根如铁石无异样,壮若苍龙插云巅”,古人把它视为神灵,说它可与泰山、尧山、御史台所有古柏媲美,人们十分珍爱它,瞻仰者络绎不绝,墨客骚人留下了不少翰墨辞章。

梓潼人对晋柏厚爱有加,自明清以来,曾三次修造石栏,对晋柏加以保护。然而,晋柏并没有象人们祝愿的那样永远长寿,“与天同久,与地同长”。晋柏渐渐枯槁而逝了,晋柏死于何时,史志碑刻都没有记载。明朝还有人著文说:“晋柏一株,其形盘距如虬龙,色含苍翠”。从“色含苍翠”的描述中,可见当时晋柏还枝叶繁茂。到了清代道光年间,在修晋柏石栏的碑记中就说:“往来观者,或解带以量其长短,或抓肤以验其生灭”,说明晋柏才死不久,信众无法判定,还剥开树皮来“验其生灭”,由此推测,晋柏可能死于明末清初,距今大约三百年左右。

七曲山大庙外还有许多千年古柏,郁郁葱葱,翠浪如云,数十万株连城一条绿色长廊,延伸100多公里,这就是著名的“古蜀道翠云廊”。传说是张飞镇守巴西(也就是今天的阆中)时,由于每天要及时向成都报送军情,而川北小径岔道多,士兵很容易迷路,耽误时间,为此,张飞深感头疼,但又一筹莫展。一天,他见城外的士兵排成两行的戈矛,粗中有细的他就想到了“植柏表道”。于是,他率领士兵从阆中一路栽植柏树到七曲山,并将剩下的树苗全部栽在七曲山上,因此就形成了“三百里程十万树”的“翠云廊”。后来爱柏的习俗相沿成风,历代的梓潼人对翠云廊进行了很好的保护,对晋柏更是珍爱有加,认为它是张亚子的化身,是翠云廊数十万株古柏之王,称其为“神木”。除了晋柏,这里还有夫妻柏、泰山柏、飞龙柏、仙女柏等等,这些柏树虽然饱经沧桑却依然生机勃勃,真让人感慨“人生易老天难老”,在此祝大家像这些柏树一样健康,充满活力!

接下来,请大家自由参观,亲身去感受七曲山大庙厚重的历史文化。(作者:谭颖)

14.王朗自然保护区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平武王朗自然保护区!

王朗自然保护区建于1965年,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西北部山区,距县城90公里,总面积322.97平方公里。是全国建立最早的四个以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之一。地处全球生物多样性核心地区之一的喜玛拉雅—横断山区,保持了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其原始性、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名扬中外。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云豹、豹、斑尾榛鸡、绿尾虹雉(贝母鸡)等7种。该区是大熊猫栖息地的重要走廊地带,大熊猫栖息地面积达129平方公里,箭竹资源约一万平方公顷,是连接岷山大熊猫种群的枢纽,境内现有野生大熊猫50余只。植物组成复杂,起源古老,有许多种类为中药材、观赏花卉和森林蔬菜。

王朗保护区的原始森林是川西北保存最完整的一片,粗大的红杉、冷杉、云杉直指云天。区内四季皆景,洁净的空气、溪流、明显的植物垂直带谱,令人留连忘返。夏季凉爽,平均气温12.7℃,为消夏避暑、观赏花卉、品尝森林野菜的好去处;秋季红叶漫山,层林尽染,景色壮丽;冬季可赏雪、观看野生动物。在王朗的周边还生活着一支古老而独特的白马藏族,其有语言、无文字,其风俗、历史文化有别于其他任何民族,并保留了原始、古朴的文化传统,与王朗的自然风光一起构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景区。

王朗是藏语音译,即放羊的地方,与现在王朗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所在地“放羊场”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