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导游实训教程
9630900000078

第78章 模拟景点导游(68)

跨过石拱桥,迎面就是天王殿。殿高13米,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檐下悬“天王殿”横匾,两旁为圆雕托匾力士各一,造形极为生动。屋顶覆盖黑色琉璃色彩,随着早晚阳光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华光四射,令人称奇。屋内装饰华丽,顶部120块天花板,绘制成“百花图案”,各种花朵,立体感很强。全都保持了五百多年前的原貌。

殿内南北两稍间内置佛台,台上彩塑四大天王神像。像高4米,胸宽1米,体态匀称,造型威武。左边两尊为东方持国天王和南方增长天王。右边两尊为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这四位是已经完全汉化了的天王。

走出天王殿,就进入了第二进院落。正面为全寺的中心建筑物大雄宝殿,左右两侧分别为大悲殿、华严殿。

先看大悲殿。殿高16米,为16柱重檐歇山式建筑,檐下斗拱每层装饰各不相同,门窗装修古朴典雅,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丰富多彩的斗拱,也是报恩寺一大特色之一。斗拱,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大型木构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结构和装饰的双重作用。封建社会里,建筑规模有森严的等级制度,按规定,只有宫殿、寺庙及其它的高贵建筑中才允许在柱头上和外檐的额枋上安装斗拱。报恩寺是一座较大型的皇宫式佛教木构古建筑,除山门外,其它各殿均大量施用了斗拱。数量之多,种类之繁,在全国都罕见。全寺施用在大小建筑上的斗拱多达2200余朵。同时斗拱的制作变化无穷,装饰各异,种类达48种之多,真可谓千姿百态,丰富多彩,蔚为壮观。"种类比北京故宫斗拱的种类还要多。"被建筑专家誉为“斗拱博物馆”。报恩寺斗拱的彩画,也与众不同,历经五百余年,仍色泽鲜艳,光彩夺目。它是用生漆做底,再将矿物质颜料粉贴在生漆上,形成彩画。已是世间罕见的珍品。

大悲殿中置须弥座式石砌佛台,台上供奉9米高的千手观音菩萨立像一尊。为何叫千手观音呢?佛经讲:观世音生有千手千眼,千手表示护持一切众生;千眼表示遍观世界,能寻声救苦,有求必应,能帮助一切众生脱离苦难而登彼岸(西方极乐世界)。千手观音像,全身贴金,头戴宝冠,身披菁纱,璎珞垂地,赤双足,立于仰覆莲花宝座上,体态柔媚,高大匀称。观音一头四面,头顶重迭三个小头像,肩上的两只大手高举无量光佛。正身以一根巨大的楠木精雕而成。身后呈扇形密布1004只手。每只手心分别刻一圆睁的慧眼,并分别拿着日、月、净瓶、宝镜、宝印、数珠、莲花、金刚杵......等佛门法器,以示解救一切苦难众生的威力。这些手前后参差,左右环绕,上下重迭,互不遮掩,悬空排成十五层圆弧。抬头凝望,宛如一朵巨大而怒放的金菊,千姿百态,美丽壮观。真可谓集众家妙手之大成。使人观后,无不拍手叫绝。此千手观音雕像国内罕见,为报恩寺一绝。观音左右两侧的佛坛上,有两尊高约3米的木雕立像。在侧男像为观音之父,右侧女像是观音之母,他们身着官服,面容慈祥。殿内四根立柱上,悬塑观音侍从善财、龙女童子像各一。他们神采奕奕,足踏彩云,面向观音,合掌微笑,犹如一对对天真活泼的童男童女,栩栩如生,宛丽动人。大殿内壁上,还有一组面积达90多平方米的壁塑,生动地记叙了妙善公主出家为尼、火烧白雀寺、魂游地府、释迦点化、香山修行、施手眼救父、玉帝敕封千手观音的故事。壁面上山川云海、花草竹木、人物兵马、仙山琼阁、阴曹地府、阎罗鬼卒、冥罚过程,阴森可怖,构图严谨,主题突出,富有浓郁的神话色彩和民族特色。是不可多见的壁塑艺术精品。

我们再看与大悲殿相对的华严殿,其面积和建筑结构与大悲殿相同,殿内正中设置转轮经藏一座(道教称“星辰车”)。这座转轮藏建造于明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迄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转轮藏,又叫转轮经藏,是佛门法器。用以供奉佛像和佛教经典。它的宗教意义,自古以来说法各异:一说是取佛教法犹如车轮常转不息。一说是源于印度古代神话中的“转轮圣王”,他即位之时,自天感应得轮宝,轮宝转动,可以威伏四方。后来佛教也采用此说,宣扬世界有金、银、铜、铁四轮王先后出现,他们各持宝轮,转游治境,故设转轮藏而供奉之。还有一说认为是梁代我国僧人傅翕(号善慧大士),他为了方便那些不识字的佛教男、女信徒,或者那些虽识字但由于种种原因无暇阅诵佛经的信徒能够速知佛法,特“创成转轮之藏,令信心者推之一匝,则看读同功”信徒将其转动一圈,犹如念诵“六字真言”一遍,可以消灾避祸。

报恩寺转轮经藏,民间又称华严藏,高12米,直径7米,系楠木制作,横截面为八角形,外观八棱四层,实际七层,逐层向内递收,下大上小,形似七级佛塔。转轮藏主要由藏轴、藏针、梁枋框架、板壁和天宫楼阁构成.整个造型即严格按照宋《营造式法》的《转轮经藏图》规定比例建筑,又灵活运用地方艺术,具有承前启后的作法,是目前国内罕见的明代小木作。这座转轮藏既可作藏经供佛之用,又是精致的建筑模型和出色的工艺品。藏体上供奉的各种铜铸佛像、人物雕像、佛学经卷,都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此转轮经藏为国内保存最好的一座,被誉为报恩寺一绝。

转轮经藏周围的四根大柱各悬泥塑蟠龙一条,龙身长约7米,遍体金甲耀目,筋骨突露,造型各异。有的张牙舞爪,怒目而视;有的引颈长吟,气势逼人;有的呲牙咧嘴,奋击长空,宛如活龙再现,大有离柱腾飞之势。龙多是报恩寺的特点,寺内柱额梁枋、天花藻井、瓦当滴水、脊饰吻兽,乃至香炉、匾额、钟纽等处,或雕或塑,或刻或画,到处都是龙的形象。传说有9999条之多,加上"皇帝陛下万万岁"的龙牌,共有一万条,因而又被称为“深山龙宫”。此为报恩寺又一绝。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正殿大雄宝殿,它是报恩寺的主体建筑和精华所在,为重檐歇山式建筑,高19.6米,总面积571.2平方米。殿的左右两侧斜坡通道上,各有如意斜廊一重(俗名四不挨)。斜廊为四方柱支承大式卷棚顶建筑,建立在倾斜10度的斜坡上,不用钉栓,四周不挨任何建筑,还经历了多次强烈地震,仍安然独立。这在建筑史上堪称一大奇迹,为报恩寺所独有。

大殿装修颇为繁富。殿内地面铺以黑色琉璃方砖,砖面浮雕浅刻,画面以云纹、灵兽为主,构图生动,技法高超。殿内筑有面阔3间的高大佛坛,坛上塑三尊主佛,中间为现在佛(释迦牟尼佛),左为过去佛(迦叶诸佛),右为未来佛(弥勒诸佛)。佛像连台通高7.5米,正中的释迦牟尼佛,头戴宝冠,阔面方颐,鼻高耳垂,身披袈裟,前胸袒露,肩宽腰细。三尊塑像全身著金,双目俯视,微笑欲言,显得肃穆而又慈祥,各自结跏跌坐于莲花宝座上。佛像背后,各有泥塑贴金莲瓣背屏一道,高约8米。上面以瑞云、灵兽、大鹏、蛟龙排成图案。边缘为火焰纹,制作复杂精巧,富有强烈的神秘色彩。殿内供桌、香炉、木鱼等制作无不精巧,工艺绝伦。释迦牟尼佛前,供有“当今皇帝万万岁”的九龙牌位一道。这是王玺及龙州汉番官民,向皇帝“祝延圣寿,报答皇恩”的标志。左右墙壁上是珍贵的明代壁画——“十二圆觉”像。

转到三世佛塑像背面,屏壁上还有一堂面积125.3平方米的壁塑。壁面采取泥塑、悬塑、壁画相结合的方法,塑造了“三大士”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的情景,造型极其生动。壁面共分3铺(组):中间为南海观音菩萨,她头戴花冠,肩披轻纱,袒胸露怀,面相清秀,乘独角麒麟,身后饰以波涛滚滚的海水;左边是文殊菩萨,她面相文静秀丽,体态娇柔、窈窕,乘坐青狮,前后并配以供养陪侍和驯狮人;右边是普贤菩萨,他面目端庄,肘悬衣带,下乘六牙白象,周围也配以信士、供养人和驯象奴。整个“三大士”周围都衬以林立的假山、浩淼的云水。山中又缀以花草竹木、龙狮虎象、善男信女。身躯硕大的“三大士”凌空高悬于“梵天佛地”之中。古代艺术家们突破了一般寺院塑像的常规,赋予了塑像以鲜活的立体感和生命力。连“三大士”皮肤的弹性、眼睛的顾盼、肌肉的纹路,都表现得形象逼真,真可谓“夸张适度,益真其美”,给人以呼之欲出、百看不厌的感觉。外国友人称之为“中国的维纳斯”。

步出大雄宝殿后门,眼前豁然开朗,出现一座宽敞幽静的庭院,这是寺内第三进院落。庭院西端是高大雄伟的万佛阁,院中建有两座南北对称的16柱重檐八角攒尖顶式碑亭,两亭之间,有古柏两株,枝繁叶茂,夹道耸立。亭树相映,蔚为壮观。亭内各有石碑一通,分别矗立于巨大的龟背上。传说它是龙之九子中的龙大,力大无穷,被派来驮碑。碑身用优质云雾墨石制作,碑通高6.65米,宽1.13米,厚0.42米。北亭碑正面刻“既是土官不为例,准他这遭”的御笔圣旨,背面刻“敕修大报恩寺碑铭”。南亭碑正面刻敕准修报恩寺下属14座小寺院的名称,背面刻“敕修大报恩寺记”。这两通碑是研究报恩寺历史的重要资料。

寺院中轴线末端的是报恩寺最高、面积最大的一座建筑万佛阁。阁高24米,总面积572.5平方米。平面呈回字形,为30柱5开间三檐四滴水楼阁式建筑。装饰华丽,雄伟壮观,在建筑学、力学、工艺学及抗震等方面都达到了惊人的水平,是集建筑、雕刻、泥塑、壁画艺术为一体的艺术之宫。

进入阁内底层,迎面是一座长长的佛坛。正中彩塑如来佛讲经说法佛像一尊,左右两侧塑“十大高僧”立像,像高3米。他们凝神静听,若思若虑,表情多端,容貌各异。殿中佛坛前两尊官人塑像,为修建报恩寺的主人王玺、王鉴父子之像。他们左右侍立,恭听讲经说法,神情十分虔诚。

殿内佛坛前这座石雕圆香炉,是报恩寺石雕香炉的代表,是精品中的精品。香炉通高1.8米,共分6层,上面刻有手持各种乐器的乐伎,千层百瓣的奇花异草,活蹦乱跳的群狮,还有张牙舞爪的云龙,真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整个香炉造型新颖,玲珑剔透,精巧别致。阁内墙面,满绘壁画,面积达328平方米。画面内容为“护法图”,人物高达3米。有神情温肃的“帝君”,也有凝目欲语的“玉女”,还有张口怒目,威武雄壮的“金刚力士”。各种人物高低错落,左顾右盼,周围再衬以云天缥缈的背景。颜料以朱红色为主,服饰间描以金线,色泽鲜艳,内容丰富,为明代壁画遗产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楼上有用楠木整雕而成的7座佛像,佛经上称为“七佛”。分别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合婆佛、拘楼孙佛、拘那舍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楼座四周设置回廊,大家可以凭栏远眺,尽情欣赏古寺内外美景。

各位朋友,我的讲解暂时结束了,现在请大家自由参观,半小时后我们在正门广场集合。(作者:蔡淑华)

13.梓潼七曲山大庙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梓潼!梓潼县位于四川北部,今天我们要参观的七曲山大庙,就位于梓潼县城北9公里处。七曲山大庙是名扬天下的“蜀道明珠”。这里是道教文昌帝君张亚子的修道之地,历来被称为“文昌帝乡”。而文昌帝君作为古代读书人精神领域的显赫人物,和北方的孔夫子并称为“北孔南张”,专管文人的读书、中举、升官,极富传奇性色彩。

七曲山大庙始建于东晋末年,是为纪念晋代张亚子而建立的亚子祠。在道教中,称张亚子是元始天尊的弟子,文曲星下凡,被当地人奉为“梓潼神”。元初,张亚子被皇帝封为“文昌帝君”后又经历代皇帝的加封,成为主宰世间功名利禄的道教大神。而亚子祠也随之改建为文昌宫,经元、明、清三代多次扩建形成了今天的规模,现七曲山大庙面积为1.2万平方米,共有殿宇楼阁?23处?,?其中元、明、清各代遗存的就达20余处。这些建筑具有明显的各朝代特征,既有北方宫殿的壮观,又有江南园林的雅致,是研究我国古建筑史的珍贵事物资料。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梁启超的儿子)到大庙山考察时,赞叹不已,并在他的《中国建筑史》一书中称之为“古建筑博物馆”。

各位朋友,现在矗立在我们面前的这座雄伟的建筑群就是七曲山大庙。大庙依山而建,在周围千年古柏的包围下,既像人间王府,又似天上宫阙。大庙布局合理,结构严谨,中轴线上为百尺楼、文昌正殿、桂香殿,其余建筑由此依据山势地形左右延伸,虽不十分对称,但却显得错落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