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问题研究
9630800000014

第14章 融合的特征(5)

三、实践

关于“实践”的问题,本著作其它章节均有论述,这里不再重复,只作其它方面的补充。

(一)“实践”本义

“实践”有两层意思,一是“实地”、“实际”;二是“践行”。 广义上来讲,实践是指一切物质;从狭义上来讲,实践是指与实践相关的事物,实际即实践,实践即实际。中国古人认为实践就是实行、履行之意。如明代徐渭《季先生祠堂碑》:“[先生]著书数百万言,大都精考索,务实践。” 清代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八:“吾恨不从牧令出身,事事由实践。”由实践的本义可知,实践是人的活动,实践主体、实践目标、实践对象、实践工具和途径构成实践的全部。

(二)实践的哲学意义

实践是人类自觉自我的一切行为,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包含客观对于主观的必然及主观对于客观的必然。人是人的客观存在。人本身是物质的,是具有特定意识存在的客观物质。实践具有自身的规定和特点,是同思维和认识相互区别和相互对立的主体行为,但是实践不能脱离思维和认识独立存在,实践需要思维产生的实践意识来指挥,思维需要认识获得的知识作基础,没有思维和认识就没有实践。人的内在矛盾包含一对物质矛盾,此一矛盾是人类内在的基本矛盾,是物质的。人内在矛盾总体同时与外在世界构成人类的发展矛盾,其同时可分个人主体的外在社会及自然矛盾与社会主体的人类内在与外在矛盾,构成这些矛盾的是人的实践。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哲学就是实践哲学,“就像中国历史两千年来绝不是停滞不前一样,中国哲学两千年里也是有许多发展的。但是其实践哲学的特质却没有根本的改变和消失”[] 。哲学本身具有实践功能,培根在其《伟大的复兴》、尤其是其中的《新工具》和《新大西岛》等著作中,痛斥自经验哲学当权以后,哲学就像献身上帝的修女一样不能生育,业已失去了实践的功能。他高度评价和赞美古希腊自然哲学极富实践的伟大品格,力倡在哲学、科学与工业实践之间联姻。

(三)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生长和发展的最现实的基础,是哲学生命力的源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和实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转向,科学地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也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实现了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由于马克思主义发现了科学的实践观,实现了哲学史上的实践转向,从而完成了一项哲学革命。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科学的实践原则是其基本的建构原则,科学的实践观点则是其首要的基本观点。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明确地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

大学生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坚持实践的唯物主义,自觉地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

四、求学、做人与实践的“三位一体”

古人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一论述实际上就包括了求学、做人与实践的要求。“博学之”要求博采众家,各取其长,广取博收,遍览群书,方能左右逢源,举一反三;“审问之”要求穷本究源,去伪存真,虚其心方可解天下之问;“慎思之”要求冥思苦索,融会贯通,《论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是一个消化的过程,思考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是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明辨之”要求明察秋毫,洞若观火,明辨不仅可以检验学问之谬误,而且可以明辨世事之真伪;“笃行之”要求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求学、做人与实践尽在其中。

求学、做人与实践三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一方面,求学提高做人的品位,为做人的质量提供智力基础,另一方面,做人提高求学的质量与效率;一方面,求学是做人的表现之一,另一方面,做人是求学的归宿与落脚点。求学和做人,需要实践为载体,没有实践,求学和做人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践是求学和做人的中介,求学通过实践体现做人,做人通过实践促进求学。三者的“三位一体”构成的统一体。

§§§第三节 时间、空间和形式上的三位一体

融合的第四个特征就是时间、空间和形式上的三位一体。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讲,就是指两种精神贯穿于古往今来和东西南北中,从人性修养的角度讲,就是指两种精神渗透在时时、处处、事事之中。

一、时间融合----阶段性目标

从时间上看,大学生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阶段的目标,根据多年从事学生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完成这些目标对两种精神的融合有重要意义。由于学制的不同,不同的学校对高、中、低年级学生的划分是不同的,这里统一个标准,就是一年级为低年级,毕业班为高年级,其余年级为中年级。

(一)低年级学生目标

大学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在理性上确立的重要阶段,低年级学生应该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确立起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取决于大学生的学习态度、角色转换和规划目标。

1、学习态度

学习是构成大学丰富多彩生活的核心内容,也是大学生最重要的职责与使命。大学阶段的学习与中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对于大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如何适应这些变化,尽快了解和掌握大学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摆在每一名低年级学生面前的首要问题。考上大学只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个重要阶段的开始。大学新生如果不能抓住接受高等教育的良好机遇,不认真学习科学的理论,就可能始终在感性认识中盲目摸索,不仅不能纠正一些偏颇的认识,相反,还可能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根本不可能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最终影响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学习的基本立场和看法。端正学习态度,要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了解大学学习的特点的问题,专业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是大学学习的重要特征。二是为什么学的问题。三是学什么的问题。四是怎样学的问题。低年级学生应该通过入学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和班级讨论解决以上四个问题。

2、角色转换

如何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呢?第一,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是环境适应中的关键一环。部分新生入学后学习成绩相对下降以及表现不如以前突出并非完全是个人因素所致,而是环境发生了变化,没必要为此自卑而丧失信心。但要看到自己与他人之间存在差距,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所在,对自己的能力、性格、优缺点作出客观的评价,做到有自知之明,扬长避短。第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新生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不足主要是由过去的环境和依赖心理造成的。大学生活的独立性要求他们必须从“家长承包式”、“教师保姆式”等生活方式中走出来。自理能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能否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还关系到能否成功地走上社会。第三,摸索大学学习方法。中小学长期形成的填鸭式被动学习的方法惯性很大,使得许多新生不能很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内容的广泛性和学习方法的自主性特点。这种不适应最容易使他们产生情绪波动与自我评价的偏差。因此,摸索适应大学学习的方法是大学新生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第四,学习掌握人际沟通的技巧。面对来自不同地方,性格、习惯各异的同学,如何建立起协调、友好的人际关系,往往需要把握交往的机会,学习沟通的技巧。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自交往双方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态度。新生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改善人际关系。

3、规划目标

进入大学,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既然是新的起点,那么就应该确定新的奋斗目标。新生在专业方向已定的基础上,可以把自己的理想和所学专业结合起来,同时从社会理想的高度来认识上大学的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把社会需要与自身条件相结合。大学时期是一个由以学为主的学生生活转向职业生活的准备阶段。职业是人们赖以谋生及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有益于社会的最主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也是人们承担社会责任的最基本方式。新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至关重要。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它包括大学期间的学习规划、职业规划、爱情规划和生活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无及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质量,更直接影响到求职、就业甚至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按照职业生涯设计的流程,认真做好每个环节,包括:第一,自我评价。也就是要全面了解自己,正确客观的审视自己、认识自己、做好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即要弄清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应该干什么、在众多的职业面前我会选择什么等问题。第二,确立目标。这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通常目标有职业准备期目标、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之分。职业准备期目标就是指大学期间的具体目标。第三,环境评价。就是要充分认识与了解相关的环境,评估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变化情况,把握环境因素的优势与限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地位、形势以及发展趋势。第四,职业定位。就是要为职业目标与自己的潜能以及主客观条件谋求最佳匹配。良好的职业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的。职业定位过程中要考虑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兴趣与职业的匹配、特长与职业的匹配、专业与职业的匹配等。

大学低年级学生进入大学后从生理上将从未成年向成年过渡,在社会角色上要从中学生向大学生过渡。在大学阶段,正是心理和生物学因素、心理和社会学因素综合体现时期,许多低年级学生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模式及新的人际关系而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和无所适从,这是一个正常的和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时期,同时也是大学生整个大学阶段最困扰的时期。但是只要教学双方积极调适,在较短时间内就可以比较顺利地渡过这个适应期,并为今后的大学学习与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中年级学生目标

中年级指除去第一年和最后一年的中间年份。这是一个对大学学习和生活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时期,学生应根据自己在低年级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稳步实施这一阶段的计划。此外,作为普遍性要求,中年级学生在这一阶段必须做好两件事:一是知识的拓展,二是能力的提升。

1、拓展知识。知识经济时代,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由知识的不断更新而带来的巨大挑战。为了适应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大学生必须开发更有效的学习手段来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促进优良品格的形成。在文化上, 21世纪是全球文化碰撞的世纪,每个人都面临着与“异文化”相接触、相理解、相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科学习上,不仅要学习本学科知识,还要学习相关学科知识,辅修其它课程,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参加英语、计算机等工具性证书的考试。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考取与职业目标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2、提升能力。大学生一定不能放弃任何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要积极参加学生会或社团工作,培养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这个时期,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尝试兼职、实习等,积累一定的职业经验。增强兼职、实习的职业针对性,积累对应聘有利的职业实践经验。要扩大校内外交际圈,加强与校友、职场人士的交往,提前参加校园招聘会,与用人单位招聘人员进行沟通,学习求职技巧,学会制作简历、求职信,了解面试技巧和职场礼仪。部分学生如果决定考研,要做好复习准备;如果希望出国,要注意留学资讯和动向,准备TOEFL、GRE和雅思考试;如果要考选调生或公务员,就要学习《申论》和《行政能力测试》的知识。

(三)高年级学生目标

大学最后一年是高年级段。由于我国在评价高校的时候把学生的就业情况看得很重,所以高年级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基础上为就业做准备,其中参加应聘和迎考是重要方面。

1、做好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班学生做好毕业论文是检验大学期间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应充分利用这一时机,选择实用性高的毕业设计题目,借机证明自己的应用研究能力,加强自己在科学研究水平与方法上的训练,为日后进一步提高打下基础。

2、应聘

毕业班学生要留意学校就业中心通知和其它重要的招聘渠道,不要遗漏关键的招聘信息。要学会就业心理调节,始终保持自信和主动。与此同时,了解劳动法规和政策,学会在求职过程中保障自己的劳动权益。

有的大学生感叹:大一时间多,多到不知道怎么安排;大二烦恼多,多到不知道怎么处理;大三事情多,多到不知道怎么应付;大四纠结多,多到不知道怎么放下。其实,大学生如果按照以上三个时间的建议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一定能够从容应对,做到“我的大学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