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问题研究
9630800000013

第13章 融合的特征(4)

3、向同龄人学习

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种多样,不同学生之间获得信息的途径也有区别,所以来自四面八方的青年学生本身就蕴含着大量信息。都柏林天主教大学第一任校长John Henry在该校成立大会上的演讲中说:“……当一大群年轻人,具有青年所有的敏锐、心胸开阔、富于同情心、善于观察等等特点来到一起,自由密切交往时,即使没有人教育他们,他们也必定能互相学习;所有人的谈话,对每个人来说就是一系列的讲课,他们自己逐日学得新的概念和观点,簇新的思想以及判断事物与决定行动的各种不同原则……”来自不同家庭、不同地域的农村和城市的学生聚在一起,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同学之间能互相读懂就是收获。

二、做人

怎样才算学会做人?这个问题确实是个简单的复杂应用题。说它简单,是因为人一出生就在开始做人,我们每天都在做人,源于我们本身就是人。说它复杂,是因为人是复杂的高级动物。说它是道应用题,是因为我们每个人时时都在为做人而实践。我们随时都在提到“为人处世”四个字。依我看,做人的关键就在这四个字里。要“为人”,就得“处世”,要“处世”就得“做事”。“为人”和“做事”是神和形的关系,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思想和道德的关系。“为人”的好坏从“做事”中得到验证,从“做事”的分寸中看出你的“为人”。怎样通过“做事”来体现“做人”呢?

(一)和而不流

“和而不流”就是小事“和”,大事“不流”,即古人所说的“君子为人,和而不流”,意思是朋友之间,在非原则问题上要谦和礼让,要宽厚仁慈。但在大事大非面前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一团和气。要做到见不义不善之举应阻之正之,如力不至此,亦应该做到不助之。如果明明知道有人在行不义不善之事而忍之容之甚至流之,这是一种很自私的做法。可能暂时你会得到好处,不过最终也不一定有好下场。所以说做人要本分、要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做到小事“和”而大事“不流”。有时候,因为我们的“不流”,会收到意外的效果。下面这个例子可以说明“不流”就存在于我们的一举一动中,就在于我们的习惯行为之中。

小张护理专业毕业后到一家大医院实习和应聘,一次,李主任亲自主刀抢救一名腹腔受伤的重伤员,器械护士是小张,手术从中午到黄昏顺利结束。当李主任宣布缝合病人伤口时,小张突然说:“且慢,少一块纱布”。

李主任问:“多少块纱布?”

小张说:“十六块”。

“现在多少块?”主任问。

“十五块”。

“你记错了”,李主任肯定地说:“我已经都取出来了,手术大半天了,立即关腹”。

“不,不行”,小张大声说:“我记得清清楚楚,手术中我们用了十六块纱布。”

李主任这位资深的外科专家似乎生气了,果断地说:“听我的,关腹,出了事我负责!”。其他护士马上就开始关腹。

小张这时认死理了:“我们是救死扶伤的医生,不能这样做啊,必须再检查!”她坚决反对关腹,僵持不下时,李主任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李主任点点头,接着他欣然松开一只手,向所有人宣布:“这块纱布在我手里,小张,你是一位优秀的手术护士,能当我的助手,你被录用了”。

一个人要拥有正直的品格,不需要多少特殊的举动。品格如水,静静地流淌在你的日常言行之中。

2005年考研政治试题:元代许衡一年夏天外出,天热口渴难耐,刚好道旁有棵梨树,众人争相摘梨解渴,惟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何不摘?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劝解道:“这梨是没有主人的。”许衡答道:“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吗?”

人生在世,有许许多多外在的力量在诱惑你,强迫你去做这事那事,尽管这些事都是你不情愿做的。但是,当你不情愿时,能否冷静思考:人世间除了权力、金钱、声望之外,还有一个给人成功的灵丹妙药,这就是——洁身自好。人不能轻易向各种诱惑低头,要坚持自己的计划与方向,管理好自己的人生。否则,你很可能因为贪图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失去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大学生中有这么一种现象,某些人受人之托,替人作弊,做出了违心之事,最终害人害已。

(二)君子之交

君子之交要求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做到真心相待,应该对朋友加以爱护,不但帮助他度过种种难关,而且还要帮助他克服种种弱点,天长日久,朋友们自然就会了解你的为人和品格。

但是,与人交往要注意分寸,劝人要注意方式方法。语言生硬是不好的,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即使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也达不到一定的效果。话说回来,好言相劝对不同的人也不一定会起到好的效果,同一句话说多了对方也会反感。应该怎么办呢?孔子说:“忠告而善导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意思是说朋友有错,应该以诚心来忠告劝导他,如果对方听不进去,就不必再多说了。如果一味地说教,不但会引起对方的厌恶,甚至会引起相反的效果。

那些对朋友的缺点熟视无睹,或是装作不知道的人,是没有资格做朋友的。既然是朋友,则需要尽朋友之道,按照事不过三的说法,应该有三次忠告。听不听得进去,完全凭对方的判断力。因此,必须尊重对方的自主性,不可一味地劝说。这就是所谓的君子之交。

(三)感恩

西方人再忙,在感恩节这一天,都要静下来好好想想,这一年谁对我的帮助最大,就为他祈祷吧。所以我认为不知感恩者不知幸福。有些农村的学生上了大学后,跟其他同学一比,认为自己家庭经济状况差,自己的父母没有其他人的父母有本事。总是认为父母欠他(她)的,朋友欠他(她)的。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人,他们这也看不惯,那也不如意,怒气冲天,牢骚满腹,从来感觉不到别人和社会对他的生活所做的一切。这种人心里只会产生抱怨,不会产生感恩。一位哲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和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人给我任何东西”。这是许多人失败的根源。只要有这种想法时,他(她)实际上已经失去了一颗感恩的心,也就失去了幸福,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一则故事:两个行走在沙漠的人,已行走多日,在他们口渴难耐时,碰见一个牵骆驼的老人,老人给了他们每人半碗水。两个人面对着同样多的半碗水,一个抱怨水太少,不足以解渴,抱怨之后就是愤怒,一气之下就把水倒了;另一个人也知道这半碗水不能完全解渴,但他却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谢,并怀着这份谢意喝下了这半碗水。结果,前者因为拒绝这半碗水而渴死在沙漠中,后者因为喝下了这半碗水而走出了沙漠。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对生活、对别人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人,再大的困难也会挺过去,感恩者遇上祸,祸也能变成福。作家三毛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小女孩因为没有鞋子穿而整天哭泣,直到她看见一个没有腿的人。

感恩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在我们的一举一动间,就在我们与朋友谈话的过程中,就在我们的思想里。

(四)做好份内之事

做好与自己身份相符合之事。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人伦关系之中,都有自己所担当的角色,并具有相应的社会身份,每个人都应该做好与自身的角色和身份相“吻合”的事。莎士比亚说过,世界是个大舞台,每个人在这个舞台上都有自己的角色。对于我们每一个有着特殊角色和身份的社会个体而言,做好份内之事就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不可推卸,不可逃避,无法选择。在学校,当老师的就要做与教师身份相符之事,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上课不迟到,不接手机,时时不忘教育和帮助学生,做学生的榜样。当学生的就应该像个学生的样子,以学生守则来约束自己,以完成自己的学业为已任。现在有的人非常不重视这个问题。有的大学生在家是独生子女,与同龄人交往很好,中学时候为了应付高考更是如此。到了大学,很不适应大学的集体生活,想尽办法要在外面租房住宿。这种不能过“群居”生活的大学生人格是不会健全的,至少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有的大学生身体成熟了而心理没有成熟,表现得过于“天真烂漫”。有的大学生反其道而行之,表现得“老气横秋”。这种心理素质不符合年龄特征的表现就是没有做好份内之事。

中央电视台有个公益广告,是一个当父亲的每天都在外面应酬不回家,小女儿整天见不到爸爸。女儿得了奖状想和父亲分享喜悦,每当有响动时女儿都以为是爸爸回来了,但爸爸始终没有回来,直到女儿进入梦乡……像这样的父亲,我认为就是不称职的,即使他在外面有多么风光。

份内之事是自己永远应做之事,有时候违背这个原则,我们将非常尴尬。下面这则故事也许会给我们一点启示: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老木匠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

(五)力做道德楷模

做道德楷模就是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提出,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句话言简意赅地道出了做人的哲理。

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上尉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照常理,发现敌机俯冲时要毫不犹豫地卧倒。可上尉并没有立刻卧倒,他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在哪儿。他顾不上多想 ,一个鱼跃飞身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纷纷落在他们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尘土,回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小战士是幸运的,但更加幸运的是故事中的上尉,因为他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在我们人生的大道上,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我们是不是都知道,在前进的道路上,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

很久以前,有一位年老的国王,他决定不久后就将王位传给三个儿子中的一个。一天,国王把三个儿子叫到跟前说:“我老了,决定把王位传给你们三兄弟中的一个,但你们三个都要到外面去游历一年。一年后回来告诉我,你们在这一年内所做过的最高尚的事情。只有那个真正做过高尚事情的人,才能继承我的王位。”

一年后,三个儿子回到了国王跟前,告诉国王自己这一年来在外面的收获。

大儿子先说:“我在游历期间,曾经遇到一个陌生人,他十分信任我,托我把他的一袋金币交给他住在另一个镇上的儿子,当我游历到那个镇上时,我把金币原封不动地交给了他的儿子。”

国王说:“你做得很对,但诚实是你做人应有的品德,不能称得上是高尚的事情。”

二儿子接着说:“我旅行到一个村庄,刚好碰上一伙强盗打劫,我冲上去帮村民们赶走了强盗,保护了他们的财产。”

国王说:“你做得很好,但救人是你的责任,还称不上是高尚的事情。”

三儿子迟疑地说:“我有一个仇人,他千方百计地想陷害我,有好几次,我差点就死在他的手上。在我的旅行中,有一个夜晚,我独自骑马走在悬崖边,发现我的仇人正睡在一棵大树下,我只要轻轻地一推,他就掉下悬崖摔死了。但我没有这样做,而是叫醒了他,告诉他睡在这里很危险,并劝告他继续赶路。后来,当我下马准备过一条河时,一只老虎突然从旁边的树林里蹿出来,扑向我,正在我绝望时,我的仇人从后面赶过来,他一刀就结果了老虎的命。我问他为什么要救我的命,他说‘是你救我在先,你的仁爱化解了我的仇恨。’这……这实在是不算做了什么大事。”

“不,孩子,能帮助自己的仇人,是一件高尚而神圣的事。”国王严肃地说:“来,孩子,你做了一件高尚的事,从今天起,我就把王位传给你。”

所以,我们不要长久地仇视他人,要懂得用宽容的心,用爱,去看待仇视自己的人,爱能化解仇恨。这样的人才是高尚的人,才是一个大写的人。

尽管古今学者对如何做人都有很多论述,但作为当代大学生,“和而不流”、君子之交、感恩、做好份内之事、力做道德楷模等五个方面却是做人必不可少的环节。达到这五个环节的要求,就是优秀的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