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脾阳虚症:除共同症状外,临床以畏寒发热。鼻塞流涕、腹胀便塘为主要特征,舌质徽嫩而淡、苔薄白腻,脉浮缓。
(1) 羊肉150克~200克,葱白、生姜各15克,橘皮6克,吴茱萸3克,白胡椒粉适量。将上述各味同放人砂锅内,加水炖煮,待肉熟后服用,每日1剂,服后微汗。羊肉温中补虚,扶助正气;葱白、生姜祛风散寒;吴茱萸、胡椒粉温中散寒;橘皮行气健脾、止咳化疾,各味合用之,具有温中助阳、解表散风寒之功效,对脾阳虚又外感风寒的老人最为适宜。
(2) 鹌鹑1只,淮山药30克,党参15克,生姜10克,肉桂3克。先将鹌鹑去毛和内脏,洗净、切块,与后4味共煮,加少量盐调味。待30分钟后食肉饮汤。
5、脾肾阳虚症:除共同症状外,临床以恶寒发热、鼻寒流清涕、四肢不温、腰酸膝冷、神疲倦卧为主要特征。舌体嫩胖或有齿痕,舌质淡、苔白滑,脉沉迟细弱、或大无力。
(1)羊肾1对,肉苁蓉30克,韭白7茎,葱白3节,梗米60克。将羊肾洗净,净去筋膜,切片,肉苁蓉洗净切细,与韭白、葱白、粳米同煮成粥。此粥有温脾肾之阳及疏散风寒之功效。能预防和治疗脾肾阳虚症老人感冒。
(2)黄狗肉500克~2000克,桂皮、小茴、八角、苹果、生姜、盐各适量。将狗肉洗净切块,加入调料炖熟食用。狗肉补肾温脾胃,八角等调料均为温热之品,诸味合用则具补益肾阳、温健脾胃之功效,最适于脾阳虚症老人食之。如又感受风寒,则可在调料中加入大葱、芫荽2味,以助温解表之。
(二) 哮喘
哮喘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在冬、春发病率最高。患有此病的人除到医院治疗外,还应从饮食上加以调治。
由于哮喘患者大多体质差、消瘦,因此应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如:瘦肉、鸡蛋、牛奶、大豆及豆制品,但应少吃虾、蟹、咸鱼、牛奶等食物,以防过敏。同时,哮喘病热量消耗大,所以饮食上应多补充热量,如米、面等。患者还要注意多吃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多的食物,以增强抵抗力。哮喘者也可采取以下食疗方:
1、经霜白萝卜适量,水煎代茶饮,可治哮喘、咳嗽。
2、蚯蚓可将蚯蚓干焙研细粉,装入胶囊服用。每日服3克,每日2~3次,对支气管哮喘有一定疗效。
3、椒目即花椒的种子,有平喘、消肿之功。将椒目研为细粉,装入胶囊,每粒装0.4克。每次服6~8粒,每日2~3次,3~7天为1疗程,对支气管哮喘有一定作用。
4、银杏适用于哮喘痰多者。每日用量3~9克或5~10枚,煮熟、炒熟、入煎剂均可。本品不可服食过量,更不能生吃,否则会产生毒性。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俗称“老慢支”)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患、常常反复发作。秋冬寒冷季节尤甚,而夏季却是老慢支病人相对缓解期,若趁此时调治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也是中医“治本病求本”和“冬病夏治”的思想体现。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肺的防御系统与饮食中的蛋白质、含硫氨基酸、核酸、维生素A、C、E及微量元素铜、铁、硒等关系密切。中医认为老慢支长期不愈与肺脾两虚、肺肾不足有关。因此老曼支病人在夏季病情缓解期,不仅要注意饮食营养,还应选服些健脾养肺、、补益肺肾类的药膳。如下:
黄似芪鸟骨鸡;取黄芪60克,乌骨鸡1只。将乌骨鸡去毛和内脏,切块,放砂锅中与黄芪共炖,鸡肉熟烂后,力调味品,饮汤食肉,可分作3~4次食用。坚持服用一个月,黄芪“入肺补气。入表实卫”,为补气诸药之最,与具有滋肾养血的乌骨鸡同炖,共起益气养肺、固表防感、滋肾养血作用。服用后能显著增强机体防御能力。
虫草炖老鸭:取冬虫夏草15克、老雄鸭1只。将虫草放于老鸭腹内,加水饨熟,食一月左右即可见效。冬虫夏草是一味名贵的滋补药品,既补精髓又益肺阴,与滋阴补虚的老鸭同用,可起到补虚损、益肺肾、止喘咳作用。
四仁鸡子羹:白果仁、甜杏仁各1份,胡桃仁、花生仁各2份,共研末。每日清晨取20克,鸡蛋1个,煮羹1小碗服用,连服半年。一般从初秋开始,一直服到次年春暖花开时。此方有扶正固本,补肾润肺、纳气平喘之功效,对咳喘日久的老慢支患者较为适用。
补肾胡桃泥:取紫衣胡桃1个,每晚临睡前细嚼后服下。胡桃肉有补肾养血,润肺纳气作用,适宜于肾虚的老慢支患者食用。
人参蛤蚧粥:蛤蚧粉2克,人参粉3克,糯米100克,先将糯米煮成稀粥,侍粥热时加入蛤蚧、人参粉搅匀,趁热服。有补肺肾、益元气,平虚喘之功效。适用于肺肾两虚老慢支病人服用。
山芋肉粥:淮山药50克,山芋肉40克,米100可克。将淮山药、山芋肉煎取浓汁与粳米同煮粥,日服1~2次,有补肾益精之功效,适用于肾虚型老慢支病人食用。
(三) 小儿百日咳
小儿百日咳食疗方法:
杏仁粥
功效:润肺止咳。
用料:杏仁30克,饴糖0.1升,粳米适量。
做法及服法:将杏仁用热水烫一下,去掉尖皮,用水磨碾成糊状,加入饴糖成膏;将粳米用水淘净熬粥。每次取粥半盏加杏仁膏1匙食用。
天门冬粥
功效:滋阴润肺,生津止咳,适用于肺虚有热,午后低热及夜间盗汗患者。
用料:天门冬15~20克,粳米50~100克,冰糖少许。
做法及服法:先煎天门冬取浓汁,去渣;入粳米煮粥,沸后加入适量冰糖,再煮成粥。以3~5天为1个疗程,间隔3天再服。
注意:虚寒腹泻,外感风寒患儿忌服。
沙参粥
功效:润肺养胃,祛痰止咳。
用料:沙参15~30克,粳米50~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及服法:先取沙参煎取药汁,去渣;入粳米煮粥,粥熟后加入冰糖同煮为稀粥,或用30~60克鲜沙参洗净后切片,煎取浓汁同粳米、冰糖煮粥更佳。3~5天为1个疗程。
注意:此粥只宜稀薄,不宜稠厚,对受凉感冒、伤风咳嗽患儿忌用。
百合芦笋汤
功效:清心安神,润肺止咳。
用料:百合10克,芦笋250克,料酒15克,味精15克,高汤适量。
做法及服法:将芦笋剥去硬皮,切成寸段,放入汤碗内;将发好的百合放入汤锅内,用高汤煮沸1~2分钟,捞出百合不用,然后将调好的百合汤倒入芦笋碗里即成。吃笋喝汤,清淡适口。
百合酿梨
功效:润肺止咳,适宜支气管炎患者。
用料:百合9克,梨1个,白糖15克。
做法及服法:将百合洗净,梨洗净切成小片,与白糖同放入碗内,上屉煮至百合烂熟即可。每次1份,见效为止。
桑梨杏贝汤
功效:清肺化痰,润肺生津。
用料:鲜梨皮25克,桑叶10克,杏仁4克,象贝母2克,冰糖50克。
做法:将鲜梨皮、桑叶、杏仁、象贝母洗净同入砂锅内,加清水煎煮成汤,加入冰糖,离火后稍凉即可饮用。
鸭梨杏仁汤
功效:清肺热,除痰止咳。
用料:苦杏仁10克,鸭梨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及服法:将杏仁去皮洗净捣碎,鸭梨去核洗净切碎,同入砂锅加入冰糖、适量清水煎汤饮用。
注意:风寒所致咳嗽不宜饮用。
杏仁川贝汁
功效:润肺化痰,平喘止咳。
用料:杏仁5克,川贝10克,蜂蜜适量。
做法及服法:将杏仁、川贝同放砂锅内,加适量清水煎煮,取汁加入适量蜂蜜调匀饮用。每日3次,每次1汤匙
百部蜂蜜汤
功效:清热润肺,可治寒热咳嗽。
用料:百部10克,蜂蜜20克。
做法及服法:将百部放砂锅内煎汤,加入蜂蜜调匀即可饮用。每日2次,连服1周。
川贝鹌鹑汤
功效:化痰,润肺,止咳,滋养品。
用料:鹌鹑1只,川贝10克,瘦猪肉100克,红枣5枚。
做法及服法:
(1)鹌鹑去内脏洗净剁成小块,瘦猪肉洗净切片,红枣洗净去核;
(2)将鹌鹑、瘦猪肉、红枣、川贝共入砂锅中煎成汤汁即成。早、晚服用。
玉竹粥
功效:滋阴润肺,生津止渴。
用料:玉竹15~20克(鲜者30~60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许。
做法及服法:先将新鲜肥玉竹洗净去皮根须,切碎煎取浓汁后去渣,入粳米,再加适量清水煮为稀粥,粥熟后放入冰糖,稍煮1~2沸即可。早、晚服用,5~7天为1个疗程。
注意:消化不良,不喜饮水儿童忌服。
真君粥
功效:润肺定喘,生津止咳。适用于肺燥气喘、咳嗽无痰,口干烦渴,食欲欠佳患者。
用料:杏5~10枚,粳米50~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及服法:将成熟杏子洗净后煮烂去核,另用粳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加杏肉、冰糖同煮为粥。每天分2次温服,3~5天为1个疗程。
神仙粥
功效:发散风寒,适用于小儿风寒感冒,发热、怕冷、头疼、鼻塞流涕,咳嗽喷嚏以及不思饮食等症。
用料:生姜3~5克,连须葱白5~7茎,糯米50~100克,米醋10~15毫升左右。
做法及服法:糯米洗净后与生姜同入砂锅内煮至1~2沸,再放进葱白,待粥将成时,加入米醋,稍煮即可。乘热食用。
注意:服者最好服后盖被,以微微出汗为佳,如伤风热感冒,怕热不怕冷者,不宜选用。
银耳清汤
功效:滋润肌肤,对患肺病儿童有特殊疗效。
用料:银耳20克,鸡汤7杯,精盐适量。
做法:
(1)将银耳洗净去蒂,用冷水泡6小时,再放入热水中浸泡2小时,至银耳膨胀到7~8倍大;
(2)用2副鸡骨洗净,刀背压碎切块,加少许葱、姜,入深锅中用小火熬煮,放入少量料酒煮至7杯汤,用布滤去骨渣、油脂做成清汤;
(3)将银耳放入鸡高汤中用小火煮20分钟,加入适量精盐即可食用。注:夏季可将精盐改为冰糖,并加入莲子蒸煮做成甜食,疗效同前。
大枣银耳粥
功效:滋阴润肺,健脾养胃生津,可除肺热,对小儿肺结核有疗效。
用料:银耳2.5克,粳米25克,大枣5枚,冰糖50克。
做法及服法:将银耳洗净用清水泡开;将粳米洗净放入砂锅内加大枣同煮,沸时加入银耳、冰糖同煮成粥,早、晚食用。
注意:伤风感冒禁用。
白蜜银花汁
功效:清热解毒,润肺止咳。
用料:银花10克,白蜂蜜25克。
做法及服法:将银花入砂锅内加适量清水煮沸,滤出银花汁,晾凉加入白蜂蜜调匀即成。早、晚适量服用。
第三节 心血管疾病
(一) 高血压
高血压病食物选择:
1、控制热能须控制主食及脂肪摄入量,尽量少用或不用糖果点心、甜饮料、油炸食品等高热能食品。
2、减少烹调用盐量,尽量少吃酱菜等类盐腌食品。
3、少吃肥肉及各种动物性油脂,控制动物脑子、鱼子等高胆固醇食物。食用油尽量选用豆油、花生油、葵花子油等植物油。
4、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尤其是深色蔬菜。
5、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如海带、紫菜、海产鱼类等。
中医有医食同源之说,既许多药品也是食品,有医食同用之功效,甚至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中国古代医事制度已有“食医”这一科,它是专门管理饮食卫生与烹调的机构。下面介绍可降血压的芹菜及其食谱,芹菜是治疗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首选之品。
芹菜是一种脆嫩而别有风味的香辛蔬菜,不仅是家常蔬菜中上乘之品,而且具有一定药理和治疗价值。多年来,各地报导芹菜能治疗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肾炎等症。通常人们只是食用它的茎部,把叶子和根都弃掉了。其实,作为心血管病病人的膳食,最好将根、茎、叶一起洗净全用。芹菜,又名香芹,是伞形植物,有水芹、旱芹两种,药用以旱芹为多,性味甘、凉、无毒。入肺、胃、肝经、含芫荽甙、挥发油、甘露醇、环己六醇、烟酸等,功能有利尿镇痉,理胃中湿浊,除心下烦热。《千金.食治》说它“益筋力,去伏热,治五种黄病”。《本草拾遗》认为它能“去压症”。现在医学认为芹菜有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
下面介绍两种降压食谱:
芹菜煲红枣:除了可治疗高血压外,还可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膀胱炎等症。每次可用芹菜200-400克,红枣50-100克,煲汤分次服用。如不是芹菜季节,用干的芹菜头150-250克与红枣煲水饮,亦有疗效。
鲜芹苹果汁:能降血压,平肝,镇静,解痉,和胃止吐,利尿。适用于眩晕头痛,颜面潮红,精神易兴奋的高血压患者。用鲜芹菜250克,苹果1-2粒。将鲜芹菜放入沸水中烫2分钟,切碎与清苹果绞汁,每次1杯,每日2次。芹菜根炖马蹄:常用有降压,安神,镇静功效。用芹菜根60克,马蹄6粒,芹菜根和马蹄放入砂锅炖水饮。
(二) 低血压
低血压的饮食治疗
1、加强营养,荤素兼吃,合理搭配膳食,保证摄入全面充足的营养物质,使体质从纤弱逐渐变得健壮。多食补气血、温补脾肾的食物,如莲子、桂圆、大枣、桑椹等果品,具有养心益血、健脾补脑之力,可常食用。人参炖瘦肉、当归煲羊肉、田七炖鸡等对低血压患者均十分有益。多喝汤,多饮水,增加盐份摄入。
2、如伴有红细胞计数过低,血红蛋白不足的贫血症,宜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铁、铜、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C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诸如猪肝、蛋黄、瘦肉、牛奶、鱼虾、贝类、大豆、豆腐、红糖及新鲜蔬菜、水果。纠正贫血,有利于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大脑的供血量,提高血压和消除血压偏低引起的不良症状。
3、伴有食少纳差者,宜适当食用能刺激食欲的食物和调味品,如姜、葱、醋、酱、糖、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