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十一五”回眸:四川金融改革与发展
9523500000042

第42章 经营篇(28)

服务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不断深入。“十一五”期间,公司积极履行行业和社会责任,不断扩大保险的覆盖面和渗透度,服务民生,促进和谐,保障发展。公司服务“三农”的深度和广度持续扩大,小额保险从试点到超常发展,至2010年底已承保340万人,小额保险各项指标在中国人寿全系统名列首位,在省内领先同业公司,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公司还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拓宽服务领域,承接全国首例新农保服务外包工作,在四川德阳办理全国第一份政府采购服务模式经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协议,所属德阳市分公司负责了旌阳区新农保项目全程具体服务。

内部管理和客户服务能力极大提升。“十一五”期间,公司深化省级集中管理,全面推进以高效管理、高效服务为重要内容的改革与创新,推行收付费非现金管理,提高管控水平。推动“保单转移直通车”、“多对多”服务和农村服务网点延伸工作。对内优化理赔程序,对外以推广“医保通零距离服务”、“小额赔款立等可取”等特色服务为突破口,打造“中国人寿为你方便理赔”品牌,为城乡客户提供近距离服务,全面提高理赔效率。公司积极实践“经营客户”理念,通过开展“国寿大讲堂”、“健康好帮手”、VIP绿色通道等服务持续推进“国寿1+N”品牌建设,公司服务范围更加宽泛,服务内涵更加深远,整体服务大众的能力和水平持续得到提升。

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的能力持续增强。“十一五”期间,公司成立了内控合规部、销售督察部,有效防范了销售误导、弄虚作假、贪挪保费等风险。实现了404条款遵循工作连年合规达标;内控管理、合规管理、风险管理和反洗钱等工作扎实开展;案件防范和查处力度不断增强,有效维护了公司正常经营秩序和社会稳定大局。

担当社会责任之路步履坚实。作为负责任的国有控股保险企业,在举世震惊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公司勇担社会责任,全力做好理赔及善后服务,共计赔付1.5亿余元,捐款256万元,受到上级公司和省委、省政府高度评价。公司在川援建希望小学、国寿博爱学校19所,国寿博爱卫生站7所,援建资金达1300多万元;志愿者协会活动方兴未艾,员工志愿者与地震孤儿结对443对,中国人寿爱心夏令营等活动持续蓬勃开展。

“十一五”跨越式发展为公司积累了宝贵经验。中国人寿四川省分公司青德蓉总经理对此高度概括为:经营好企业,关键在思路,成败在执行,方法在苦干。着力在“五个必须”上下功夫。一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发展的眼光、正确的思路、科学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踏踏实实践行中国人寿特色发展之路。二是必须坚持在改革中创新。保险业发展日新月异,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新思路、增添新动力,以更快为先导,以更好为方向,以苦干为钥匙,才能在变革与创新中寻找到先机,掌握主动权。三是必须增强“四个能力”和“两个认识”。“四个能力”即:把握市场稳健发展的拼搏能力、经营公司组织发展的创新能力、经营客户提升品牌的进取能力、上下协同高效执行的责任能力。“两个认识”是:维护全局利益和局部效益追求之间的关系认识;履职尽责、积极作为和殚精竭虑、务实奉献之间的关系认识。四是必须坚持防范风险和依法合规经营。只有牢固树立依法合规经营自觉意识,提高防范化解经营风险能力,才能促进公司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五是必须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发展民族寿险,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强烈的事业心和履职尽责尤为重要。

(中国人寿四川省分公司)

中铁信托

“十一五”期间,中铁信托积极发挥信托灵活的投融资功能,相继发展并完善了资金信托、财产管理、直接投资等多项业务,重点服务地方重大工程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市政工程、能源交通、大型工矿企业等多个领域,较好发挥了金融信托的投融资优势。信托作为金融改革的轻骑兵,充分发挥其金融创新之功能,近年来在产品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业务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已经成为促进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经营成绩斐然

“十一五”期间,中铁信托的经营活动取得优异成果,各项财务经营指标增势明显。经过持续努力,近四年来的经营业绩年均增长超过100%,为股东实现了良好的投资收益。尤其是在汶川地震和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下,公司仍取得了不俗的经营业绩,其中:201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4亿元,是2005年的24倍;实现利税总额3.7亿元,是2005年的57.16倍。五年累计纳税超过3亿元。

二、积极支持四川经济建设

“十一五”期间,中铁信托有效发挥信托灵活的制度优势,进一步合理调整信托资产的行业配置,积极参与四川及其它西部省份各市(州)政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实际行动支持西部大开发。

公司与成都市所属各区县级政府进行了多轮广泛的业务合作,为当地市政建设、土地整理、污水处理、灾后重建等领域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同时,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还先后与成都市、资阳市、巴中市等地方政府进行了广泛业务研讨和合作,参与了四川省交通路网建设、水电能源开发、科技园区建设等。

在基础建设投资领域,中铁信托通过丰富和灵活多样的金融服务,积极支持了旧城改造、城乡统筹建设、收购存量房安置拆迁户。另外,公司正研究与地方政府财政资金、担保公司合作发行“中小企业信托基金”,充分利用政府扶持资金,实现放大效益,支持本地优质中小企业发展,为促发展保就业做出贡献。

“十一五”期间,公司在四川省内共开发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信托项目超过100个、规模超过150亿元,投资领域涉及灾后重建、旧城改造、水电建设、高速公路建设、物流、环保等多方面。

三、主动实施业务模式转型

与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相比,信托公司的主要优势和特色在于业务功能的多样性、涉足领域的广泛性、金融工具的丰富性和运作方式的灵活性。信托公司的业务跨度大、经营范围广,在金融职能方面具有综合化、多样化的优势,能提供集融资、融物、服务为一体的中长期金融服务,从而为构建信托公司独特的业务模式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十一五”期间,中铁信托稳步推进业务模式转型和业务结构升级,加强与客户沟通,深入细致地挖掘其潜在需求,不满足于向客户提供简单的、与银行同质化的贷款服务,而是按照监管导向的指引,充分利用信托公司业务功能的多样性和金融工具的丰富性的特殊优势,向企业提供有别于其他类型金融机构的金融解决方案。如2009年新发行的35亿元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中,贷款类产品规模为14亿元,占比为40%,比上年下降9个百分点,表明公司综合运用各类金融工具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四、内控管理全面优化

“十一五”期间,中铁信托经营面貌大为改观,管理信托资产规模不断增长。为了适应快速增长的业务,中铁信托适时提出了“强化内控管理、优化合规体系”的战略部署,显示出一家成熟的金融机构应有的社会责任和全面的管理能力。重点在业务合规体系建设、改进风险管控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持续深入的探索实践,实行“业务横向流转、风险纵向监管”的运行机制,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矩阵式风险控制体系,努力提高公司驾驭经营风险的能力。

在合规管理模式方面,创新性地改进内部审计模式,将审计嵌入业务全流程,使审计稽核向工作过程、事中延伸,由静态事后复审向动态预警分析转变,将风险控制前移至最前端,从而形成有效的过滤机制,全面实现实时监督。该模式的建立大大降低了公司业务风险,运行一段时间后注重对新模式的执行、实施情况和实际效果进行评价和检查,兼顾协调控制风险与运行效率。

在内控管理机制方面,建立了合规绩效考核机制和问责与激励机制,通过完善部门绩效指标体系、管理事故问责机制,强化风险责任意识,营造全员防范风险的文化氛围,极大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品牌形象显著提升

过去五年,中铁信托坚持“创新、服务、可持续”的核心经营理念,实施“大优客户”、“走出去”两大发展战略,经过持续努力,公司与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金融机构、专业理财机构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并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建立了区域业务中心及财富管理中心,发展领域不断拓宽,从一家西部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为立足四川、辐射全国、业绩一流、信誉卓著的特色金融服务机构。

综合理财能力的行业排名持续提升,由2008年底的第6位升至2009年底的第4位。资产管理规模首次进入行业前10位,风险控制、信息透明度等指标则继续领先。经营管理受到监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在中国银监会对信托公司监管评级中,中铁信托从“3C”上升为“3B”。2009年4月,在第二届“金贝奖”评选活动中荣获“年度优秀信托公司”、“年度优秀信托品牌”两项大奖;在2009年度“中国(成都)金融总评榜”评选活动中,公司总经理蝉联“行业推动力大奖”,公司再度入选“最佳理财服务品牌”称号。2010年7月,中铁信托被评为“中国优秀信托公司”,成为中西部地区唯一入选的信托公司。

中铁信托作为一家公众性的央企控股非银行金融机构,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自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中铁信托发挥信托“凝聚力量、传递爱心”的独特制度优势,将信托与公益相结合,组织发起了一系列公益活动,推出了“衡平爱心系列”、“普益爱心信托”、“精瑞爱心信托”等多个公益信托。近三年来,先后共筹集善款700余万元,产生了良好的公益示范效应。2009年,中铁信托在国家民政部主办的“2008中国金融慈善榜”评选活动中,荣获“信托业突出贡献奖”和“社会公益奖”两项大奖。

(中铁信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