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阅卷第一现场
9520600000014

第14章 重庆卷(2)

“英雄不患生死之时,而忧情之所存。”嵇康慷慨而死,也有一件事情放心不下,那就是尚未成年的儿子。世人难以想象,这个难题居然最终由嵇康反目为敌的朋友山巨源给解决了。山巨源曾出于好心,向统治集团推荐才子嵇康,但因二人所持人生价值观不同,嵇康就写了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让同样身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山巨源承受了很多的谴责。现在嵇康死了,儿子无人抚养。一道难题摆在山巨源的面前:是幸灾乐祸还是助友抚孤?山巨源也是一个明白人,他知道,嵇康对他的责骂只是出于二人志不同道不合。二人的前嫌不应该迁罪于懵懂的孩子,于是,他用自己的一生捍卫了嵇康的孩子。可见政见终究割不断真正的友情。

人的视野有限,看不尽大千世界的缤纷色彩,所以,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难题困扰我们;可是,我们用眼睛窥视所有人的内心,却是可以洞察的,当然,这需要我们有如嵇康那样的淡定、从容,有如山巨源那样的宽容与平和等品质。

【阅卷感受】

这篇考场作文能让阅卷老师眼睛一亮的地方,在于作者能够将历史人物的故事引入其中,并能紧紧地围绕“难题”这一主题讲述,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蕴含其中,给人以心智的启示。从全文的构思行文来看,作者也是很精心的,首先,从孔子的名言引出论题,既而引出嵇康与山巨源的故事。二人故事的先后顺序也是有讲究的,如果将嵇康的故事放在后面,那山巨源的故事就少了依托。全文的主体内容是嵇康与山巨源的故事,但是,作者并没有停留于一般的人物评论,在结尾处,将故事引申开来,从普遍意义上说明了在解决人生难题中“淡定”、“从容”、“宽容”、“平和”等品质的重要性,使主题得以拓展与升华。

【满分理由】

挖掘深刻,主题突出。

佳作解析1

难题

重庆一考生

猴子和狐狸异口同声地感叹到:“唉,老虎大王总把难题交给我来做,真倒霉!”

原来,森林里有一条小河,每一次暴风雨过后,小河都会被山洪带来的泥沙给堵住。森林大王老虎派猴子和狐狸做小河的维护工。这不,他们又得面对小河淤塞的难题。

本来,老虎对他们说,要又快又好地解决问题,需要两人商量着干,可是,大家都知道,猴子与狐狸,都是森林里的鬼机灵,他们在一起工作,谁还能服谁?猴子说,应该找人搬运很多的土石来把一个个山洪的入口堵上;狐狸说,应该再挖新的河道,让河水改道。二人各持己见,所以,小河的淤塞越来越严重,眼看就要淹没动物们的家园了。可是,这两个家伙还是谁也不服谁,疏通河道这个难题也就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实在是“屋漏又遭连夜雨”,第一次的淤塞还没有疏通,森林里又遭受了一次暴风雨,趴在岸边的树上睡觉的猴子,突然觉得在做自由落体运动,原来,他睡觉的那棵树由于河水长久的淹泡,树根从泥土里翻倒了。第二次暴雨袭击森林的时候,狐狸也躲在自己的洞穴里睡大觉。可是,他感觉自己的小床变成了一只小船,在水上浮了起来。原来,河水猛涨,已经淹没了他的洞穴。

幸亏猴子和狐狸都会游泳,慌忙中总算逃生出来了。可一见面,二人又互相埋怨起来。

猴子说:“如果我们早点把山洪入口堵上,还会被淹吗?”

狐狸说:“如果我们早点再挖新的河道,还会被淹吗?”

正在他们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老虎大王来检查他们的工作了。

老虎大王看到被淤塞的河道不但没有被疏通,反而问题更加严重,便追问二人:

“你们俩怎么搞的?”

看到老虎大王发飙了,猴子与狐狸再次开始相互责备了:

“狐狸不听我的,我没法与他合作。”猴子说。

“猴子不听我的,我没法与他合作。”狐狸说。

“原来如此。那你们听我的吗?”老虎说。

“听,大王!”

“好,你们俩都给我滚出森林去!”

从此,那只自以为是的猴子与那只自以为是的狐狸,被愤怒的老虎逐出了森林,成为了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同时,老虎重新选派大象来组织这项工作。大象召集来一群小象,他们认真地考察了河道的实情,然后分工合作,该堵塞的地方,搬来土石严严实实地堵塞好,该疏浚的地方,把淤塞的泥沙运到森林的低洼处。从此,森林里水灾的难题得以解决,动物们都在此安居乐业。

【阅卷感受】

这篇作文在考场上脱颖而出的原因在于,作者能够较为成功地选用寓言故事的文体,将一个深刻的道理蕴含在生动的故事中。故事很简单,猴子与狐狸不懂得在完成一件任务时要精诚合作,都自以为是,所以不能完成任务,也落得个被逐出森林的下场。不难看出作者是要告诉大家,要懂得沟通与合作。能说明这样的道理,很多考生都会,但能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来演绎这样的故事,就难能可贵了。故事的生动有趣,也来自于作者较为扎实的叙事和描写功底。

【可提升点】

寓言故事除了蕴含深刻的道理,别忘了情节,情节描写稍欠火候,有平铺直叙之嫌,不够曲折动人。如果能够运用多样化的描写手法,完善细节,动物形象将更加丰满生动。

佳作解析2

难题

重庆一考生

“爸——”一声悲惨的哭声划过沉沉黑夜,银色月光掩映下的小山村显得孤寂而凄冷。

就在这宁静的夜晚,为这个穷乡僻壤奔波操劳了一生的老村长,终因积劳成疾而终。没想到,如何料理老村长的丧事,竟然成了一个难题。

前来吊唁老村长的乡亲们挤满了小院,一时间吵翻了天,原因是他们听老村长的儿子大山说,要将父亲树葬。树葬?这是生长在这个山沟里的人们从未听说过的事,他们表示一千个不理解,一万个不同意。

首先站出来说话的是村里的长辈们,他们说,我们祖祖辈辈都是土葬,用树葬,岂不得罪祖先?

一个中年大叔跳起来骂道:“大山呀,你怎么忍心把你父亲火化?这就够不孝的了,你还要将父亲的骨灰撒到荒野里,你就不怕遭报应吗?”

激动万分的村民里三层外三层,将大山围了个水泄不通。

其实,大山心里也很难过,一面是父亲的遗嘱,一面是祖祖辈辈传下的规矩习俗。处在悲伤之中的大山还要遭受乡亲们的责骂。究竟怎么办父亲的丧事,确实是一个难题。

大山含着泪,冲大家说:“各位长辈、兄弟姐妹们,我懂大家的心,我知道你们对我父亲这片深情厚意。大山向大家鞠个躬,表示深深的感谢。可是,你们都是了解我父亲的……”

在大山对父亲的追忆中,乡亲们也想到,村子处在一个土质贫瘠而疏松的地质带上,再加上一些只顾眼前利益的人,开办石矿,更加破坏了地表结构,因此,每年夏天的雨季,总有一些地方要塌方,原本不多的土壤总会变成泥石流带走。老村长一边与开矿的理论斗争,一边带领大家开荒造田,植树种草。这些点点滴滴的往事如今都历历在目。

大山说道:“我父亲一心只想咱们村多种树种草,把土地牢牢地拴住。他说,土地是咱们农民的命根呀。虽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村里的荒山野地不断地变绿了,但父亲并不满意,所以,在临终前对我说,把他的骨灰撒到那些还没有种上树的地方,让他为咱们村做最后一点贡献。其实,我又怎么愿意……”

说到这里,大山哭了,整个场院也响起了一片抽泣声。

“老村长呀,你人走了,可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难题了!”有人痛哭失声地说。

“既然老村长是为了咱们村好,就让大山按老村长的遗愿办后事吧,祖先会理解的。”

第二年春季,村里最荒凉的山坡上已经有了一棵树苗,树苗嫩绿的枝叶在风中婆娑着,像一朵绿色的云飘在乡亲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