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空空大道:人生幸福的悟空修行课
9517400000034

第34章 回归本源:让心中虚妄的尘埃落定(2)

人生短暂,我们还来不及感慨,就走到了尽头。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在于简约的内心和适时的放下。如果自己不能完完全全、真真实实地生活,反而陷入物质欲望为我们设下的圈套中,便很难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世间繁华就像童话里的红舞鞋,漂亮、妖艳而充满诱惑,一旦穿上,便再也舍不得脱下来,只能疯狂地转动舞步,即使内心充满疲惫和厌倦,当生命的舞会到达终点,脱下红舞鞋时赫然发现,一路的风光和掌声结束后,留下的只有说不出的空虚和疲惫,除此之外,别无他物。很多人不断追求所谓的舒适,最后才发现,真正的舒适在于内心。人生若烟火,绚烂过后便归于平淡,一颗通透的心才是最值得追求的,在恬淡与豁达中才能感到生命的甜美。

当我们能够放下世间的一切假象,不为那些虚妄的念头所扰,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才能体会到自己的真正本性,看清本来的自己,重拾心灵的真实。

幸福,不如想象般遥远

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到西壁。

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宋·济颠道济禅师《谢世诗》

佛陀出家成道之后,他的儿子、孙子都相继跟他出家了。佛陀只好在王族中找了一个叫跋谛的人继承王位。谁知道跋谛当上国王不久,国家就灭亡了,跋谛也跟着佛陀出家了。

跋谛出家之后,每天都会大声地呼喊三次:“我真快乐!我真快乐!我真快乐!”其他弟子以为他是舍不下过去的荣华富贵,断不了尘根,所以在那里自我安慰,都很瞧不起他。

于是,佛陀叫来了所有的弟子,当面问跋谛:“你忘不了过去的快乐时光吗?为什么总要大喊三声我真快乐?”

跋谛说:“佛陀,我并没有在回想过去,而是因为我现在真的很快乐。过去我每天都在担惊受怕,怕人占领我的国家,怕人伤害我的性命,所以我过得很苦。而今我虽然过着清贫的日子,但是我内心非常满足,因为我有饭吃,能睡觉,自由自在,我怎么能不快乐呢?”

有饭吃,能睡好觉,自由自在,人有这三种幸福,还有什么不满足呢?难道只有锦衣玉食、奢华生活才能让人得大自在吗?

其实,对生活存在一定的欲求是合理的,对物质不过分追求是健康心理的表现,只有永不餍足才是一种畸形的心理,这种心理多是权力、地位、金钱所引发的。而这种病态如果发展下去,人心就会变成饕餮,其结局将是自我爆炸、自我毁灭。世界大千,我们能抓住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又何苦为了抓住更多而让自己失去已经拥有的呢?

佛陀派阿难外出化缘,阿难托钵行脚,遇到一个少年正在扶着一个老妇人,看上去像是母子,二人穿着破烂的衣服,看起来似乎是乞丐。

那个小乞儿将老妇人背到了一棵大树下对老妇人说:“母亲,我去祈求些饭菜,您在这里等我。”于是起身离开。老妇人在乞儿走开的时候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笑容中的美感令阿难深受感动,那是安详而欣慰的笑容,没有对生活的怨怼,反而是充满爱和希望。

不久,阿难看到乞儿拖着化缘来的柴火和一碗汤饭,欢欢喜喜地回来,并将汤饭高高举过头顶,跪下来如同供奉神明一样举给老妇人,并一口一口地喂老妇人吃饭。

老妇人吃饱之后,乞儿还给她擦干净,这才又到人群中给自己讨饭吃。

阿难正在替乞儿担忧,怕他饿肚子,却见他捡起地上别人丢弃的食物吃完,然后回头找自己的母亲,将母亲背走了。

这对乞丐母子虽然过得非常辛苦,却是母慈子孝,让阿难颇受触动:即便卧于淤泥,吃着陋食,却能安贫乐道,满心欢喜,知足得乐,这样的人最应该受到敬重。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即使你拥有整个世界,你一天也只能吃三餐。这是思悟后的一种清醒,谁真正懂得它的含义,谁就能活得轻松、过得自在、白天知足常乐、夜里睡得安宁、走路感觉踏实、待到蓦然回首时也不会留有遗憾!

人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永久地拥有什么。但很多人却总认为自己拥有的还不够多,想要的还很多,像这样就无视自己手中的幸福,一心望着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在欲望的追求中度过一生,便毫无幸福可言。

其实,幸福并不如我们想象中那么遥远。幸福不在万物之中,而在你看待万物的自身态度之中。如果你接受幸福的态度不正确,即使置身于幸福的环境中,那么你也会离幸福越来越遥远。

做自己的岛屿:依止自己,幸福自在

坐断恒沙界,全心一物无。

浮云都散尽,独耀一轮孤。

——明·君峰慧通禅师《坐断恒沙界》

我们平时总是过于重视外面的力量,而忽略自身的力量。如胡适所说“被人牵着鼻子走”,假如我们能慢慢训练自己的所思所想,肯定它、主宰它,而不让心随境转,不随外境动摇,就我们就会拥有强大的力量。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这是王维的一首诗,名叫《辛夷坞》。这首诗写的是在辛夷坞这个幽深的山谷里,木末芙蓉花,也就是辛夷花自开自落,平淡地生息。那辛夷花在树梢怒放,开得何等烂漫!辛夷花的纷纷凋零,又是何等的洒脱!但是这其中并没有生的喜悦,也没有死的悲哀。

无情有性,这仅仅是一棵普通的辛夷花吗?辛夷花得之于自然,又回归自然。在这个绝无人迹的地方,它不要求人们的赞美,也不需要人们对它们的凋谢一洒同情之泪,没有追求,没有哀乐,淡视生死轮回,活得坦荡如砥。我们听不到那空寂山野中生命的呼喊,它却恬然而自信地把自己独特的美丽发挥到了极致,它,还会在乎是否有人欣赏自己吗?

人生活在这个社会里,何尝不像那开在旷野烂漫处的辛夷花一样孤单?不同的是,辛夷花自开自谢,无人欣赏却仍然认真地主宰自己的生命,有滋有味地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精彩,尘世间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它这般坦然?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立的,没有人能靠着别人的扶持走过一生,想要稳稳当当地做人、想要体验生命的精彩,只有自己度自己,像辛夷花一样,不管深山僻岭,不避狂风暴雨,仍然骄傲地生存,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

神会禅师前去拜见六祖,六祖问他:“你从哪里来?”

神会答道:“没从哪里来。”

六祖问:“为什么不回去?”

神会答:“没有来,谈什么回去?”

“你把生命带来了吗?”

神会答:“带来了。”

“既有生命,应该知道自己生命中的真相了吧?”

神会答:“只有肉身来来去去,没有灵魂往往返返!”

慧能拾起禅杖,打了他一下。

神会毫不躲避,只是高声问:“和尚坐禅时,是见还是不见?”

慧能又杖打了三下,才说:“我打你,是痛还是不痛?”

神会答:“感觉痛,又不痛。”

“痛或不痛,有什么意义?”

神会答:“只有俗人才会因为痛而有怨恨之心,木头和石头是不会感觉到痛的。”

“这就是了。生命就是要超越一切世俗的观念,舍弃一切尘想与贪欲。见与不见,又有什么关系?痛与不痛,又能如何?如果无法摆脱躯壳的束缚,还妄谈什么生命本源?”

慧能接着又说:“问路的人不知道去路,如果知道,还用问吗?你生命的本源只有自己能够看到,因为你迷失了,所以你才来问我有没有看见你的生命。生命需要自己把握,何必问我见或不见?”

神会听后,默默地礼拜合十。

人的生命只属于自己,对他人而言,不过是一些羁绊的关系,任何人也无法替我们决定自己的命运,占有我们的生命。所以,原本属于自己的生命,何须将主动权拱手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