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给小学生讲世界历史(下)
9515600000007

第7章 资本主义崛起的欧美(1)

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人类社会进入到工业革命时期,所谓的工业革命,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操作。这种生产方式与传统的小作坊式的生产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生产力的提高,使这一时期的产品极大丰富,人们将用不完的产品卖到其他国家,对外贸易变得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也逐渐紧密起来,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也称产业革命,其基本的革命形式是用大规模的机器化生产来代替手工生产。

工业革命的爆发起源于18世纪的英格兰中部地区。18世纪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标志着工业革命在英国爆发。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之后,这一新的技术引发了一场机械化生产的重大革命,由此引发工业革命。到了19世纪,工业革命传播到了美国,后来又传到世界各国。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工业革命呢?

随着历史的不断向前推进,生产力发展之后,生产产品的原料增加了,同时劳动力的数量增加了,而且由于多年的海外贸易和扩张,生产出的产品也不愁没有销路了,此时,传统的生产方式愈加显得无法满足需求。只有发明先进的生产技术,才能够使生产产品的效率提高。因此,爆发一场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的革命成为必然。

在工业革命爆发之前,一些技术革新也是促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因素,比如蒸汽机、焦炭、铁和钢等技术的成熟,也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发展条件。

工业革命之后,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更依赖机器,而并非像以前一样依靠人力和畜力。人类社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人类文明开始了现代化进程,从此之后,人类走进“蒸汽时代”。

珍妮纺纱机。

从18世纪中期开始,英国生产的商品开始越来越多地销往海外,手工生产的商品根本不能满足商品需求总量。为了提高产量,人们开始想办法对生产方式进行改革。

这种现象出现在各个生产领域。在棉纺织生产部门,人们最先想要改进的是一种叫做飞梭的纺布工具。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发明了一种名叫“珍妮”的手摇纺纱机。这种纺纱机一次可以纺出许多根棉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纺纱机的出现使当时的纺纱能力和之前相比提高了8倍。

瓦特和蒸汽机。

詹姆士·瓦特是英国近代著名的科学家,也是蒸汽机的发明者。他出生于1736年,父亲是熟练的造船装备工人,后来自己独立经商做生意。瓦特的母亲出身于贵族,从小给予瓦特很好的家庭教育。

瓦特从小体弱多病,上学之后不喜欢剧烈运动,而是喜欢独自沉思。有一次瓦特看到水壶里的水开了,蒸汽的力量将壶盖顶起来,他盯着水壶盖看了很长时间。年纪尚小的瓦特从此对蒸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由于身体的缘故,瓦特中途退学回家了。在家中,瓦特自学了天文、化学、物理、解剖等多门学科,同时还掌握了拉丁文、希腊文、法文、德文和意大利文。

瓦特17岁那年,父亲破产,家庭经济状况急转直下。这个时候瓦特不得不出去工作以维持生计。他先来到一家钟表店学手艺,然后又到伦敦跟一位很有名的钟表机械师学技术。21岁那年,他在工作中结识了当时颇有名望的化学家布莱克和物理学教授鲁比森,从他们那里学到很多化学、物理方面的理论知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开始了对蒸汽机的研究。

在瓦特生活的时代,已经出现了一种“纽可门蒸汽机”,但是这种蒸汽机对燃料的损耗很大,而且生产效率低下,所以不能在各生产部门中广泛使用。瓦特总结前人的经验之后经过反复的改革和试验,花了10年的时间,终于发明了新型蒸汽机。

新型蒸汽机的发明对于人类社会进步的意义究竟有多大呢?

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在英国普遍推广使用之后,英国的生产力水平飞速发展,工业产值达到了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超过法国3倍以上。当时,拿破仑虽然造就了战斗力最强的陆军,却始终不能战胜英国,关键也在于法国的经济实力远远比不上英国。

纽可门蒸汽机。

1705年,英国的纽可门设计制成了一种实用的蒸汽机。

纽可门出生在英国一个工匠家庭,年轻的时候曾经在一家工厂当铁工。从1680年开始,纽可门和同伴合伙做采矿生意,通过出入矿山了解到了矿井排水难的问题,于是纽可门下决心对蒸汽机进行改革。

纽可门通过不断探索,并综合前人的技术成就,设计制成了气压式的蒸汽机。这种蒸汽机每分钟可以往返运动16次,非常适用于矿井的排水。

加里波第。

加里波第是意大利民族统一运动的领袖,杰出的军事家,于1807年7月4日生于法国的尼斯,1882年6月2日逝世。加里波第年轻时当过水手和船长,并于1832年加入青年意大利党。1833年7月,加里波第在马赛与马志尼相识,同年12月受到马志尼的派遣前往热那亚,策划举行了推翻撒丁王国的海军起义,事败之后出走法国,后又流亡到南美洲,建立以在南美侨居的青年意大利党人为骨干的志愿队伍——红衫军,先后参加巴西人民建立里奥格兰德共和国和乌拉圭人民1842年抗击阿根廷独裁者罗萨斯的战争,成为名盛一时的游击战领袖。

1848年,意大利革命爆发,他于同年6月返回意大利,并组建志愿军参加反对奥地利的独立战争,与奥地利军队在阿尔卑斯山展开山地战。

1849年2月,加里波第参加建立和保卫罗马共和国的战斗,大败法国侵略军,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共和国灭亡后,加里波第率领数千人退出罗马,摆脱法军和奥军的追击,跨过亚平宁山抵达意大利北部海岸,沿途宣传意大利统一的思想,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

由于加里波第在南美洲和欧洲都建立了军事冒险的神话,因此也有人称他是“两个世界的英雄”。

尼斯。

尼斯是法国南部的一座城市,位于地中海沿岸,被誉为是仅次于巴黎的第二大旅游城市,也是全欧洲最具魅力的黄金海岸。

尼斯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还有世界一流的歌剧院,同时在城市规划方面融入了普罗旺斯风格。这里的鲜花四季常开,漫步在城市中,仿佛置身于花团锦簇的童话世界中。

俾斯麦和“铁血政策”。

1815年之后,德国一直四分五裂,这种群龙无首的状况欧洲皆知。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在俾斯麦的“铁血政策”指导下,完全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

1815年,德国分裂形成的各个封建国家提出建立德意志联邦,但这次的联邦只是联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国家,联邦包括力量较强的奥地利、普鲁士和其他小国共34国家和4个自由城市,这些国家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仍各自拥有独立的领土和主权,联邦只不过是一个形式而已,但德国的统一已经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俾斯麦在他的就职演讲中说:“当代的重大政治问题不是说空话和多数派决议所能决定的,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德国所指望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它的武力!”在这次演讲后,俾斯麦获得了“铁血宰相”的称号。俾斯麦丝毫没有愧对这个称号,他带领普鲁士人民为德国统一进行不懈的战斗。

普鲁士首先发动了对奥地利的战争,只有将最强大的敌人挤出竞争的行列,才能彻底扫清统一德国道路上的绊脚石。奥地利作为和普鲁士实力相当的国家,自然很难打败,为了有更大的胜算,俾斯麦发挥了他的外交才能,对周边的国家拼命拉拢,俄国成了首选。

因为有了俾斯麦充分的战前准备,在1866年爆发普奥战争后,奥地利的军队无法阻挡普鲁士的进攻,普鲁士大军一路挺进,一直将奥地利的军队打退到其首都维也纳。在那里,俾斯麦再次显示出他卓越的政治眼光,他认为这时还不是和奥地利拼得鱼死网破的时候。最后,普鲁士只是将局面置于掌握之中,等待更为合适的机会。

为了能够一举统一德国,俾斯麦认为解决外围问题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将战争的矛头指向了法国。这又是普鲁士准备充分的一次战役,法国在匆忙应战中被打得连连败退,甚至连国王都被俘虏了。这次胜利之后,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为首相,德国的统一终于完成。

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俾斯麦的功劳是无人可比的,他以出色的外交手腕和卓越的政治眼光,终结了德国四分五裂的局面,其“铁血政策”为日后德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影响了日后德国的历史。

维也纳。

维也纳是奥地利的首都,是奥地利最大的城市和政治中心,位于多瑙河畔。

维也纳是享誉世界的文化名城,有“音乐之都”的盛誉,许多音乐家都在此度过了自己的大部分生涯。每年夏天,这里都会举办“露天音乐会”。

巴黎公社起义。

1870年9月2日,拿破仑三世在普法战争中战败投降。9月4日,巴黎人民掀起革命浪潮,推翻了法兰西第二帝国,胜利果实却落入梯也尔政府手中。9月28日,梯也尔政府与德国签订和约,法国割让阿尔萨斯、洛林大片领土给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梯也尔政府的丧权辱国行为激起人民群众的极大愤慨,巴黎民众纷纷要求成立公社以监督政府。1871年3月15日,国民自卫军251个营队的代表选出中央委员会。3月18日当晚,国民自卫军控制巴黎所有政府机关和塞纳河上的桥梁,梯也尔政府成员及其军队、警察仓皇出逃。3月26日巴黎进行选举,3月28日正式成立巴黎公社。

4月19日,巴黎公社通过了主要纲领性文件——《告法国人民书》,它阐述了消灭军国主义、剥削制度和各种特权的问题。公社的其他文献表达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以及必须建立真正的民族联盟的思想。

巴黎公社成立后,制定了一系列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措施。这些革命措施显示出巴黎无产阶级的革命首创精神,是巴黎公社的伟大创举,为无产阶级专政进行了第一次伟大尝试。

巴黎公社的全部活动都具有旨在对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深刻社会性,也具有国际意义。但是,在巴黎开始的革命并没有在全国取得胜利,里昂、圣艾蒂安、图卢兹、纳博讷、马赛、波尔多等城市的公社都被凡尔赛政府军队摧毁了。

在法国的中心存在着两个相互对抗的国家政权:以公社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政权和以凡尔赛反革命政府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政权。作为政权机关的巴黎公社是由各派代表组成的,它是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党派的联盟,联盟双方对纲领和实际工作中的许多重要问题产生了严重分歧。公社领导的持久辩论贻误了对反革命采取坚决行动的时机,最终导致主动权的丧失。

梯也尔政府利用公社社员踌躇之机,调动10万大军扑向巴黎。

5月份,公社战士与敌人进行了连续激战,坚持死守阵地。28日16时,公社战士坚守的最后一个街垒被攻克。英勇的巴黎人民的武装起义在经过不屈不挠的斗争后,被凡尔赛军血腥镇压。

据统计,公社战士共有7.29万人在作战中牺牲,2.98万人被枪杀,6万多人被投入监狱或被流放。

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其功绩不可磨灭。列宁高度评价了巴黎公社的历史功绩,指出公社的活动提供了建立新型国家——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范例。巴黎公社给无产阶级“具体地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唤起了无产阶级对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希望。

梯也尔政府。

法国在普法战争失败之后建立了以梯也尔为首的临时政府,梯也尔政府实行投降卖国和敌视工人的反动政策,是巴黎公社革命爆发最直接的原因。

梯也尔是法国政治家,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总统。他依靠法国资产阶级的借款提前还清了对德国的赔款,并使德国军队于1873年3月撤离了法国。他所建立的共和国并没有得到多少人的支持,梯也尔最终于1873年被迫辞职。

英国东印度公司。

自从1588年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之后,英国逐渐取代了西班牙,成为海上新兴的霸权国家,英国的殖民地逐渐遍及世界各地,一天24小时中,阳光照射的地方总有一处或几处是英国统治的地区,所以英国又被称为“日不落帝国”。英国之所以强盛发达,与对殖民地的残酷掠夺是分不开的。东印度公司的建立与发展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东印度公司始建于1600年。最初,英国人主要利用东印度公司做生意,后来,东印度公司逐渐成为英国殖民者侵略印度的工具。1613年,英国人在印度西部的苏特拉设立贸易站,不久,又在印度东南部的马德拉斯建立商馆。1698年,东印度公司向印度莫卧儿政府买下了位于孟加拉湾恒河口岸的加尔各答。加尔各答村庄虽小,作用却非常大,其周围盛产大米、黄麻等作物,河流纵横交错,平原一望无边。东印度公司在这里设立了贸易总部,把印度的粮食和工业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回英国,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因为东印度公司实力越来越大,逐渐占领了马德拉斯、加尔各答和孟买。他们在这里设立了三个管区,各设一名省督管辖,把这些地方变成了进一步侵占印度其他地区的根据地。

英国人在印度大肆掠夺,势必引起印度人民的不满,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了更顺利地入侵其他地区,便在加尔各答修筑了一个巨大的堡垒,里面是荷枪实弹、全副武装的英国军人,这些英军还训练印度人帮助他们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