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生必知的国学常识
9513900000015

第15章 诸子百家,他山之石(5)

解读:考虑问题无法得出结论的时候,就从过去的推知未来,从已经显现的推知尚不知的。谋略的关键,就在于推断,而推断的关键,就在于把握信息。同样的信息到了不同的人手中,含义就不一样,这就是谋略深浅的区别。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解读:读书人就算有学问,也当以行动为本,不要空谈夸耀。把书本上的道理变成行动,才是值得欣慰的事情。

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

解读:从政的人,说什么,就要去做什么。言行一致,才能取信于民,取信于民,才能推行正道。但是很多政客,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所以不受人尊敬。

贫者见廉,富者见义。

解读:一个人贫穷的时候,最能看出他是否清廉;一个人富贵的时候,最能看出他是否仁义。因为贫穷而贪污或者盗窃,因为富贵而挥霍或者清高,这都不是君子所为。

万事莫贵于义。

解读:没有什么比道义更加可贵的了,人之所以有君子小人之分,不在于财富,也不在于容貌,而在于是否讲道义。道义是社会的保护伞,没有了它,人就将失去道德的庇护,陷入是非纷争。

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解读:最好是不失败,其次则是失败了还有争取胜利的想法,这才叫善于用人。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一次之后就丧失了奋斗和进取的信念,从此一蹶不振。聪明的人会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继续前进。

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

解读:纵然做很困难的事情,也必定可能到达目标,没听说过想到达自己的愿望,而能回避困难的。做事总不可能一帆风顺,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只有经受磨砺,克服困难,我们才能走向成功。害怕和回避困难的人是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的。

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

解读:于是君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而平凡的人却宽以待己、严于律人。君子总能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却不苛责别人,而小人则相反。我们在为人处世时一定要以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

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贤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

解读:于是江河不厌弃小河的水来贯注,就能汇成巨流。被称为贤人的人,不推辞难事,不违背事物的常理,于是能成为天下的大人物。成功都是靠长期的积累得来的,所以我们应该现在开始,为自己的成功积累资本。

是故天地不昭昭,洪流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乃千人之长也。

解读:于是,天地不夸耀自己的光亮,洪流不夸耀自己的清晰,大火不夸耀自己的炎烈,有德之君不夸耀自己道德的高远,这样才干做众人的领袖。真正有才有德的人不会夸夸其谈的,但他们的魅力却是不可抵挡的。

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就。

解读:名声不是凭空发生的,赞誉也不会自己增长,只有成绩了功业,名声才会到来。名声和荣誉从不会自天而降,想要获得名声,就必须有所作为,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

百工从事,皆有法所度。今大者治天下,其次治大国,而无法所度,此不若百工辩也。

解读:百工做事,都有一定的规则可以权衡。而今大到治理天下,小到治理大国,却没有法度来权衡,这就是还不如百工了。“没有规则不成方圆”,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规范和规则,治理国家也不能例外。有良好的规则,社会的正常秩序才有保障,人民的自由才等得到保障。

爱人利人以得福者有矣,恶人贼人以得祸者亦有矣。

解读:关爱别人因而得福的人有,而憎恶别人摧残别人因而得祸的人也有啊!好的行为决定了好的结果,坏的行为只会导致坏的结果。我们一定要走出憎恨别人的误区,多去关爱和理解别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收获幸福。

故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于是自守也。

解读:于是,储备是国度最重要的事;粮食是国度的宝贝;武器是国度的利爪;城池是防守国度的屏蔽。同样的道理,合理的知识储备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爱人者,此为博焉;利人者,此为厚焉。

解读:关爱别人,这是最为博大的;使别人受益,这是最为深厚的。关心和爱护别人,多为他人着想,这是为人的美德。它能让我们在心胸变得开阔的同时,人缘也变得好起来,这样的人,才更容易成功。

凡言凡动,利于天鬼子民者为之;凡言凡动,害于天鬼子民者舍之。

解读:言论和举动,凡是有利于上天鬼神与子民的就做,言论和举动,凡是有害于上天鬼神与子民的就舍弃。为人不能太自私,要从大局考虑文图,多为别人着想。

§§§第六节 名家

名家概说:

我们现在所说的“名家”指的是在某种学术或技能方面有特殊贡献的著名人物或是出生于名门的人物。可在我国先秦的时候,有一个思想流派也叫“名家”。它的含义与现代的汉语所说的“名家”不同。这里的“名”不是有名、出名,而指事物的名称、概念。大致相当于孔子所说的:“名正则言顺”中的“名”。

名家是一个专门以思维的形式、规律和名实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派,代表人物有邓析子、尹文子、惠子、公孙龙子等。在战国时期,它们又被称之为“刑名家”或“辩者”,到了西汉的时候才开始被称为“名家”。虽然在诸子百家中,名家并不十分起眼,有时还可能被一些人忽视,可在当时,这一个善于分析、异常活跃的群体。只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学派几乎没有了继承人,其学术思想并没有得到良好的传承。

汉代的学者司马炎在《论六家要旨》中,把先秦诸子一分为六,其中就有“名家”。作为一个学派,名家不像其他学派一样有共同的主张,而是仅限于研究对象的相同,但是各有差异,主要有“合同异”和“离坚白”两派。“合同异”强调事物的统一性,代表人物是惠施,他提出了惠施提出著名的“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等十个命题;“离坚白”强调事物的差异性,代表人物是公孙龙,我们现在熟知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就是他提出的。战国末期,后期墨家对二者的片面性进行了纠正,提出了“坚白相盈”的观点。

名家的名声虽然不如儒家、道家等诸子学派响亮,但在当时也是很有影响的,而且他们的学说标志着中国古代逻辑学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名家名句: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解读:太阳刚升到正中,同时就开始西斜了;一件东西刚生下来,同时又走向死亡了。这是惠施的一个观点,“睨”是侧斜的意思。太阳到了最盛的时候,也就是开始衰落的时候,人刚生下来,就在走向死亡。这是名家对一件事物的两种认识,可以说与现在的辩证哲学相通。

白马非马。

解读:白马不是马。这是名家中的公孙龙的名句。在一般人看来,白马就是马,那公孙龙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他认为:第一,因为“马”只是一个动物的名称,不是说的颜色,但是这又不是说马没有颜色;“白马”这一名是既有形又有色,而且确定是白色的,可以不包括黄色、黑色等非白色。所以说“白马非马”。另外,“非”也不是说完全相反,而是“不全是”。所以可以说“白马非马”。

名有三科:一曰命物之名,方员白黑是也;二曰毁誉之名,善恶贵贱是也。三曰况谓之名,贤愚爱憎是也。

解读:名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给事物命名,比如方、圆、黑、白;二是赞扬或者贬低的说法,比如善、恶、贵、贱;三是对人的感受的命名,比如贤、愚、爱、憎。这是尹文子对名的概括,在现在看来,这种说法未免简单了一点,但在古代这一学说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些后来的学说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有形者必有名,有名者未必有形。

解读:有形象的东西必定有名称,但是也有有名称的东西没有形象。比如我没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如桌子、椅子等是有形象有名称的;而善恶、是非等,就是有固定的说法,但是却无法看清楚、难以摸得着的。

察其所以然,则形名之与事物,无所隐其理矣。

解读:了解了事物存在的根本原因,那么无论是外在的现象还是内在的本质,都能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了。逻辑思维犹如一种探险,等我们解开了谜底,先前幽暗的城堡就会变的光明起来。

名分不可相乱也。

解读:所有事物的名称是不能乱叫的。事物的名称不统一,人们就无法正常交流。就像同样是一种动物,这边叫熊猫,那边叫猫熊,这样就不利于交流了。所以在统一的环境下,也要尽量统一名称。

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

解读:最大的东西(大一)囊括一切,边界外再没有东西;而最小的东西(小一)就再也不可分了。但就是这种没有度量的单元组成了“其大千里”的宇宙。意思是说即使是宏大的宇宙也是有无数的细小物质组成的。

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连环可解也。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

解读:南方既是无穷的,也是有穷的,今天我到了越国境内,其实过去我已经来过这地方。这道理用连环作比方就能理解。我知道天下的中央在燕国的北面,在越国的南面。惠施的这种思想与现今人们关于“地球是圆的”的思想有很高的契合度,可见其智慧。

飞鸟之景未尝动也,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

解读:飞鸟的影子其实是不动的。以飞箭之快,却也有既不运动,又不静止的时候。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这是宇宙间事物的存在方式。惠施的这句话,就包含了这样的意思。

§§§第七节 纵横家

纵横家概说:

春秋战国是一个很特殊的时代,那时候诸侯割据,国家林立,人们的思想和交往都很活跃,由此促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的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年代。而且,当时还出现了很多思维和理想跨越国家的人,他们将四海之内的人都当成是自己的手足,自己虽然生活在这一国,长大了却到其他的国家当官,甚至设计攻打自己的家乡。他们就是后人所说的“纵横家”。

纵横家是战国时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分为合纵派,以联合弱小来攻击强大为主,代表是苏秦;还有连横派,以一个大国攻击众多弱小国为主,代表是张仪。这两派都是通过自己的说服能力来解决外交问题的,他们朝秦暮楚,没有固定的主人,反复无常。

纵横家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当时有很多小国家,战乱频繁,而且国君需要有政治头脑的人才帮助守江山。纵横家主要利用联合、排斥、危逼、利诱或辅之以兵法、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凭的是他们的智谋、思想、手段、策略。

纵横家的代表人物有鬼谷子、苏秦、张仪、甘茂、司马错、乐毅、范雎、蔡泽、邹忌、毛遂、丽食其、蒯通等人,多出身贫贱,但是智谋过人。他们以布衣之身庭说诸侯,可以以三寸之舌退百万雄师,也可以以纵横之术解不测之危。苏秦佩六国相印,连六国逼秦废弃帝位;张仪雄才大略,以片言得楚六百里;唐雎机智勇敢,直斥秦王存孟尝封地;相如虽非武将,但浩然正气直逼秦王,不仅完璧归赵,而且未曾使赵受辱。……这些精彩的历史典故,都是纵横家的杰作。

今天存有的纵横家的书有《鬼谷子》和《战国策》。

纵横家名句:

外亲而内疏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

解读:如果一个国家外面强大但是内部不和,就要从他们内部下手;如果一个国家的内部团结但是外部若小,就要从外部来下手。这是纵横家的始祖鬼谷子的话。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先从自己最能办到的事情上下功夫,问题也就能慢慢解决。如果在不懂的地方死磕,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精力和实力。

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解读:在朝廷上争夺名位,在集市上计较赢利得失,也就是争名夺利。

这是《战国策》中记录的张仪的话。张仪是连横派的代表。他主张以强国吞并小国。这句话是他说给君王听的,他有志于朝政,希望得到君主的重用,从这一方面来说,他是一个争名的人。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

解读:“捭阖”是事物运行的基本原则,也是游说变化的依据,一定要事先观察两者的变化和奥妙。这是鬼谷子在讲述捭阖的奥妙时说的,人的意志、欲望、思维、智慧、谋略,都要是通过口这个门户来表达的,所以不可以不慎重充分地思考。

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解读:根据对方所说的话,来了解他想要表达的东西。如果他说的不合常理,可以反过来探求,他必然会有应对之词,这样就能知道他要说什么了。这是鬼谷子讲如果谈论,颇有谈判专家的感觉。说话与倾听,看起来都是寻常的事情,但是其中却很有学问。

虽非其事,见微知类。

解读:所说的不应是重要的事情,但是通过晓得细节就能知道大的趋势。“一叶知秋”,就是在很小的事情中看到大的趋势,这样的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思考、训练才能获得。

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

解读:起初如同微小的毫毛末端一样的事情,最后却可以发挥出震撼太山的力量。这就像击溃千里之堤的蚁穴一样,如果忽视了这样的小细节,将来是要吃大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