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身心富足的智慧:佛家教会你幸福的人生哲学
9511900000032

第32章

抹平名利心便是放下对拥有的执著。佛曰:放下!放下才能快乐和自在,但这又谈何容易。世上的人有了功名,就对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钱,就对金钱放不下;有了爱情,就对爱情放不下;有了事业,就对事业放不下。名缰利锁缠绕着人的身心,使人陷入世俗红尘的泥淖中不能自拔。

日本有位桃水禅师。因他修为精深,很多人不远千里来跟他学禅,但他们大都因桃水禅师的严格考验而没有坚持下去。这让桃水禅师十分失望。有一天,人们发现桃水禅师从寺院里失踪了。

三年后的某一天,桃水禅师的一个学生发现他正跟一群乞丐住在一起。当下,这个学生便向他请示禅法。禅师说:“好吧,如果你能跟我住几天,我就教你。”学生十分高兴,便脱下了身上的华服,同桃水禅师一样与乞丐们住在一起。

午夜时,人们起床的时候发现一个乞丐死了,于是桃水便与学生一起将乞丐的尸体抬到外面埋了,接着回到住所继续睡觉。桃水睡得十分香甜,可是那位学生却因感伤而久久无法入眠。

第二天,桃水禅师兴高采烈地将死去乞丐的食物与学生分食。桃水禅师边吃边高兴地说:“太好了,今天可以不用出去乞食了。”桃水禅师大口地吃着死去乞丐留下来的食物,可他的学生一口也无法下咽。桃水禅师吃完后对学生说:“你可以回去了。”

学生默然无语,黯然离开。

桃水禅师的学生虽然脱下了身上的华服,却放不下心里的“华服”。他放不下身段,放不下心中的执念,因而总是心神不宁,无法像桃水禅师那样安然地处于所在的环境中。

有时候扰乱我们心神的,往往不是现实中的东西,而是藏于心中的罗刹,也就是心魔。名利、欲望、奢求就如同罗刹一般,诱引着人们。为了钱,为了权,为了欲,为了名,我们日夜奔波。要驱除心魔,我们不妨参照以下几点:

一、以平常心生活。

二、以欢喜心处事。

三、以舍心对治贪欲。

四、以正心对治邪见。

其实,世界上有金钱、有名位、有富贵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欢喜。名利如井,易进难出。不如踏踏实实地做事,规规矩矩做人,得功名利禄便得,不得也不要强求。

不争的智慧:无争反而能得到更多

不争是智慧的姿态和平静的心态。

禅宗祖师们告诉我们,只有解脱所有束缚,扫除一切名利的浮云,才能自由安心地徜徉在禅的晴朗天空。醉心于功利,便会被名缰利锁缚住;斤斤计较褒贬毁誉,必会患得患失。野心勃勃、贪得无厌、争权夺利、钩心斗角,哪一种争斗不是伴随着烦恼焦虑、忧愁惊恐、嫉妒猜疑呢?

把生命都耗费在争名夺利上,不仅让自己置身于名利的危险之中,而且争来的名利到头来也不过是一场空。生活中,保持一颗清闲自在的心,虽然看起来无法为自己创造任何价值,却能让我们在名利退去时不会感到空虚,使我们内心坦荡,看得到生命的本源,寻得到踏实的快乐。

人之所以陷入名利旋涡不可自拔,往往是因为太相信名利的永恒,于是控制不住膨胀的欲望,被权力和金钱迷了心窍,执著于永久拥有。其实世间任何拥有都只是过程,就连人的生命也不过是一个过程。

所以,生命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无争、无价、安宁、幸福。财色与名利只不过是泡沫与灰尘,何必抵死相争?

一个比丘碰到一个乞丐。乞丐说:“大师慈悲,布施些钱财给我吧。”

比丘看了看乞丐,发现那人竟是本地一个有名望的财主,于是便问:“你怎么变成这样了?”

那个乞丐说:“唉!去年一场大火将我的全部财产都夺去了。”

比丘问道:“那你为什么要当乞丐?”

乞丐说:“为了要钱来买酒呀!”

“那你为什么要喝酒?”

“喝了酒,才有勇气乞讨呀!”

比丘似乎看见了人间的愚痴众生,他感叹道:“世人谁不是这样愚痴一生呢?为了酒、色、财、气耗尽了一生,最终还是尘归尘,土归土,这又何必呢?”

一位路过的富人听了比丘的话后问比丘:“我的未来会怎样呢?”

比丘笑着说:“太阳从西边升起,照在树上没有一点儿影子!”

“太阳照在树上怎么会没有影子呢?西边,你确定是西边吗?”富人不解地说。

比丘的话充满了禅机。他其实是在告诉富人,世间繁华名利、人世未来如同太阳西升,都是虚幻的,为什么要为眼前的利益而苦恼呢?

世界本就有烦恼、挂虑、忧伤、痛苦,如果整日计较名利所得,只能苦上加苦。怀抱善良、慈悲、包容、仁爱、无争执、无仇恨,人间才是快乐无边的天堂。

当我们跳出个人名利的泥沼,登高望远,便会觉得自身的渺小,那些功名利禄在这时看来便如浮云般不那么重要了,这时的心境也会豁然开朗起来。心胸宽广、心怀天下的人,自然不会为名利所困扰。

所以,对待名利,最重要的就是“不争”。

一、不争虚名。名不外求,来自内心。争来的名声是短暂易逝的,过度追求名声只会让人疲惫不堪。

二、不争小利。利随名往,一个人有了名气,利益自然随之而来。因此,不要将眼光放在眼前的蝇头微利上,锱铢必较。适当地放开手,将利益散播给更多人,会获得更大的名与利。无争反而能得到更多。

三、不争权位与荣耀。权位再高,终有一天要退下来,荣耀再多,也不过如过眼云烟。所以,对权位不要迷恋,对荣耀也不用强求。

不争是智慧的姿态和平静的心态。超脱于名利之上,眼光超越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就能在获得名利时努力做好自己的本分,尽力为己为人多创造财富,同样也能在失去名利时保心平气和。

人生在世要想不被名利所累,不为名利所害,就要勇于超脱,懂得超越名利,超脱自己的内心,这样才不会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人生也才能得以超然自在。

对待输赢最好的办法是放下输赢

太看重名声利益,太在乎行动的结果,往往会导致最终的失败。

《山海经》中这样写道:“竹六十年一易根,而根必生花,生花必结实,结实必枯死,实落又复生。”《晋书》中也有类似的记载:“晋惠帝元康二年,草、竹皆结子如麦,又二年春巴西群竹生花。”

为什么竹子开花后会成片枯死呢?因为竹子生长到一定的年龄,会衰老死亡,为繁衍后代,竹子在生命结束前会开花、结果。竹子开花结果后,竹鞭和竹竿中贮藏的养分被消耗殆尽,竹子就会枯死。

这个自然现象不正是人们对成败和利益追求过度的真实写照吗?如果陷在利益的围城中不能自拔,那就犹如竹子开花,最终只能将自己的精力全部耗尽,将自己原本纯净、安然、幸福、快乐的内心变成一片没有生机、黑暗阴森的坟墓。

太看重名声利益,太在乎行动的结果,往往会导致最终的失败。

有一个衣着不俗的中年人来寺里找师祖比武。他手里的剑精美华贵,花梨木的剑鞘上雕龙刻凤,还嵌着一颗碧绿的玉石,把手、护手处也雕刻着精美的祥云,一看就是上好的剑,有此剑的人也肯定不是一般有钱有势。

比武当天,小和尚和师兄弟们搀着师祖来到比武场地,小和尚怀里抱着师祖装刀的匣子。来客看到师祖后二话不说,唰的一下亮出长剑,剑身宛如一汪秋水,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剑尖微微颤抖,犹如银蛇一般。

小和尚打开匣子,给师祖递上“破刀”,师祖用手推开,表示用不着。中年人看在眼里,气在心里,却又不敢随意发起攻击,所以只有强压怒火,寻找机会。

师祖并不理会来客已经气得走形的脸,双手负背,仰头看天,似乎并不把这场比武放在心上,这让旁边观战的人都捏了一把汗。

这时候,天上飞过一只孤雁,鸣叫声异常凄凉,师祖像是自言自语:“哦,掉队了!”就在这个时候,来客看准时机出手了,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叫起来。

谁都没有看清楚师祖是怎么躲避,或者如何出手,等回过神时,场内二人已相距一丈有余,相视垂手而立,只看见中年人抱拳作礼,一言不发,转身下山去了。这时大家才想起围着师祖检查是否受伤,见师祖无恙才放心。

事后,大家都想知道比武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但师祖笑而不谈,师叔伯们也不好强问。只有小和尚等徒孙辈的,算定师祖不忍责罚,于是缠着师祖刨根问底。师祖被缠得没办法,就开口:“其实他也算得上是一个难得的高手,只不过太重输赢,重输赢,心就有所顾忌,有顾忌就势必影响出招的速度,慢了半拍,所以……”

无论做什么事情,太看重输赢成败,顾前思后,势必影响行动的速度,等到想明白了再行动,却发现慢了半拍,先机已失,后悔莫及。输赢心不光影响一个人的速度和行动,更会影响原本安宁的内心。心平气和地面对输赢,才能不被输赢所役。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逐渐化解内心对输羸的执著:

一、遇事不要盘算太多,要顺其自然,该是自己的终会得到。

二、不要过于计较别人的评价。

三、克制自己,增加对变化的适应能力。

四、放松自己,把脚步放慢一些,呼吸放缓一点。

对待得失输赢,有的人执著不放,而有的人泰然处之。执著不放者,为得失所困扰,终日不得解脱,陷入利欲的囹圄;泰然处之者,心怀天下,则放松自如,心境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