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身心富足的智慧:佛家教会你幸福的人生哲学
9511900000022

第22章

过了不久,这座寺院又来了一位乞丐。方丈把他带到后院,指着那堆砖头对他说:“你把这堆砖头搬到屋前,我就给你银子。”但是这位双手健全的乞丐却鄙夷地朝方丈瞪了一眼,头也不回地走开了。

弟子不解地问方丈:“上次你叫乞丐把砖头从屋前搬到后院,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头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头放到后院,还是屋前。”

方丈微笑着对弟子说:“对我们来说,砖头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与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

若干年以后,一位衣着体面的人来到寺院拜望方丈。他气度不凡,美中不足的是,这个人只有一只手,原来他就是几年前用一只手搬砖头的那位乞丐。

自从方丈让他搬砖以后,他明白了方丈的用意,找到了自己的价值,然后靠自己的劳动,靠自己的头脑思考,奋力拼搏,终于有所成就。而那位双手健全的乞丐如今依然在村落中行乞。

那个一只手的乞丐,在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他的价值所在,认为自己是个残疾人,没有正常人的生活能力,从而自暴自弃,没有意识到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生活的可能性。但是方丈的言行触动了他,让他开始思考,并认识到自己虽然少了一只手,却并不妨碍用劳动来实现自己的价值,更可贵的是他勇敢地去做了,所以他最终改变了命运。

而另一个双手健全的乞丐则放弃了一个可以发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丝毫不理会方丈的一番良苦用心,所以注定可以他一生行乞的命运。

每个人都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寻找到自我的价值,就是靠自己的双手劳动、靠自己的头脑思考,从本身发现自我。这个过程不是靠空想实现的,而是靠踏踏实实的实践。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从身边每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领域,不因自身的某一个缺陷而否定其他优势。

其次,做好力所能及的小事,需要我们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规划,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目标,为自己设定努力的方向,并在这个大方向的指导下去做,否则就容易浪费时间和精力。

再次,不为自己无能为力的事徒然嗟叹,也不为成功的遥远而临阵退缩;而要为现在能做到的事尽心尽力,不断积累经验和智慧,一步步做出更大的成绩。

做好小事,并非是微不足道的无用功,而是做大事的开端。动手做好每件小事的过程,就是逐步提高价值认知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从消极到积极改变的过程,价值感增强了,观念改变了,自然能步步走向成功。

“小”不可忽视:脚下开始,毫末做起

有做小事的精神,就能产生做大事的气魄。

在对小事的看法上许多佛学大师都有精妙的见解,如当代禅宗大师星云大师就曾说过:“不辞小水,方能成就海洋;不积小善,无以圆满至德。”可见“小”的重要性。

对佛家而言,“小”不可忽视,粒米中藏须弥山,许多不起眼的人、事、物往往有着不可限量的能量。小砂石可以建高楼,小火星可以燎原,小小微笑可以散播欢乐与爱,所以,“小”中往往蕴涵着无穷的力量。任何一小步都有可能成就前途的一大步,再小的事情如果能够做到极致就能成就大事。

世尊在给孤独园修行时,有天看到见地不净,就拿起一把扫帚扫地。舍利子、大目犍连、大迦叶、阿难陀等弟子听说佛自己扫地,急忙赶过来帮忙。于是,世尊和弟子们一起把地打扫干净,然后去食堂吃饭。大家在食堂中坐好,世尊开示说,扫地可以获得五种最胜利益:一、使自心得清净;二、使他人得清净心;三、令诸天欢喜;四、种下正业之因;五、此生结束后生往天上。

区区扫地,能有如此广大的功德吗?扫地,尤其是如法扫地,暗藏着深刻的佛理,前贤甚至以扫地作为修行的方式。十八罗汉之第十六尊注荼半托迦尊者就是通过扫地开悟的。出家人通晓佛法无处不在的道理,即使是扫地、刷碗这类的普通家务,全心去做、专心做好,也能有殊胜的功德。

那些出类拔萃的人士,尽管他们的优点不一而足,却有一个共通也是最基本的特点:关注细节,把小事做到完美。因为看重小事,所以拥有强大的动力与能量;因为专注于细节,才能心无旁骛地勇往直前;也因为重视与专注,才能达到专业与精通的境界。

有做小事的精神,就能产生做大事的气魄。不要小看做小事,只要有益于工作、有益于事业,任何小事都应专心去做。

一、说好一句话。说话不能任意妄言,修心修身先要修口。古人说“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可见一言一语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应管住自己的口舌,不随便妄语。

二、做好一件事。做事不能懒惰懈怠,也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精进勤勉,从眼前开始做起,一件一件,有序完成。

三、走出一条路。做小事应有耐心,做大事则要有一往无前的魄力和不轻易动摇的坚毅。这两者是统一的。以做大事的魄力和坚毅为前提,做好小事,才能一心一意朝着一个方向前行,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欲行千里,想成大树,就从脚下开始,从毫末做起。想要实现凌云壮志,必须脚踏实地,专注于小事。

最容易的是坚持,最难的也是坚持

从最细微处开始行动,一点一滴的积累也能穿透顽石。

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实际事,应成为每个人恪守的生活准则。有句话说得好:“一百次心动不如一次行动!”行动是敢于改变自我、拯救自我的标志,是一个人能力的证明。只在心里想和只说不做都是虚的,没有一点实际作用。例如一个饥饿的人,即使把山珍海味的名称写了满满一纸,也不能充饥,不如立刻吃点东西,马上解决饥饿问题。

通向胜利之路要务实,不要坐而论道,从最细微处开始行动,一点一滴的积累也能穿透顽石。因此,行动才是我们做事的起点,它使我们的幻想、计划、目标都变为现实,成为一股活动的力量。行动,是滋养成功的食物和水,是接近梦想的捷径。

一日,一个禅师碰到一个拿着木棍的小叫花子,便告诉他怎样画一个方框,勤加练习,他日有缘,再相见时就可不必要饭了。禅师走后,小叫花子闲来无事,便用木棍刻画那个方框。

时隔不久,禅师又碰到一个放牛的牧童,告诉他用那木棍从上到下拉一下,若能勤加练习,日后有缘,也就可以不用放牛了。于是牧童山间放牛之余便用那木棍在地上或宽或窄、或疾或徐拉那一画。

四十年后,禅师圆寂之前,把这两个人叫到了一起,合写了一个中字。

这个中字便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地成就了书法史上的两位传奇人物。

成功来源于诸多要素的叠加,比如,每天行动多一点点;每天创新多一点点;每天的效率高一点点……假以时日,我们的明天与昨天相比,将会有天壤之别。所以,想要有所成就,我们就要从细微处着眼,脚踏实地去做。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急于求成,哪怕每天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持之以恒,自然就会有所得。

佛教有一则偈子说道:“人有不惜身,智慧心决定;如法行精进,所求事无难。”其重点虽在于“精进”二字,但所强调的正是持之以恒的作用。

弟子们问禅师:“师父,如何才能成功呢?”

禅师对弟子们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人在睡觉前说一百次‘我行’,大家能做到吗?”

弟子们疑惑地问:“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

禅师说:“做完了这件事,一年之后你们就知道如何能成功了!”

弟子们想:“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

一个月之后,禅师问弟子们:“我让你们做的事,有谁坚持做了?”大部分的人都骄傲地说道:“我做了!”禅师满意地点点头说:“好!”

又过了一个月,禅师又问:“现在有多少人坚持做?”结果只有一半的人说:“我做了!”

一年过后,禅师再次问大家:“请告诉我,还有几个人坚持做?”这时,只有一人骄傲地说:“师父,我做了!”

禅师把弟子们都叫到跟前,对他们说:“我曾经说过,做完这件事,你们就知道如何能成功了。现在我想要告诉你们,世间最容易的事常常也是最难做的事,最难的事也是最容易的事。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愿意做,人人都能做到;说它难,是因为真正能做到并持之以恒的,终究只是极少数人。”

后来一直坚持做的那个弟子成为禅师的衣钵传人,在所有的弟子中只有他成功了!

每天100次的自语,看似简单,但是仍然没有几个人能坚持下来,由此不难看出,坚持不懈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坚持是最容易的,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但坚持又是最困难的,因为能够做到最后的往往没有几个人。不能坚持到最后的原因在于,我们总是急于见到成果,所以就不再注重过程,然而,很多事情在开始行动时不会立竿见影,必须持之以恒,有足够的耐心才行。

古人教导我们:“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无论是佛道修行,还是世俗生活,实现目标的秘诀绝非一蹴而就,而在于能够坚持到底。

任何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除了必须以务实之心做好每一件小事外,还要有持之以恒的品质,不因为事小而懈怠、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