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化茧成蝶:李宁向左 俞敏洪向右
9510000000011

第11章 成功不易,笑迎雨后彩虹(3)

面对挑战不逃避,面对失败不哭泣

跟美国、日本等国不同,中国的体育代表团向来以“少壮派”著称,体育运动员在很小的时候就脱离学校,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训练当中,拿到金牌之后便要考虑退役的事情,30岁以上的运动员屈指可数。更重要的是,这时候的中国急于向世界证明自己,经不起任何一场失败。就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体操老将童非一败涂地,只在自己的强项单杠中获得一枚银牌。这让战功赫赫、满身伤病的童非十分伤心。

1987年,童非宣告退役。退役前夕,他和好友李宁进行了一番彻夜长谈,劝他吸取自己的教训,急流勇退。李宁懂这个道理,也经历过那种忽而天上、忽而地下的感觉,但最终还是无法马上退役。因为就在一年前他提出退役打算的时候,教练便竭力劝阻他。这时候的国家体操队青黄不接,急需一批老将继续效力。教练劝他接受组织安排,坚持到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之后。通盘考虑之后,同样满身伤病的李宁决定留下来。他感慨道:“我不是不懂功成身退的道理,只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就像诸葛亮在刘备死后独支大梁一般,李宁这一次也是奉命于危难之间,肩负着承前启后、为国争光的重担。但现在看来,这一次决定或许是李宁一生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1984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创造了无数辉煌,在全社会掀起了学习“女排精神”,学习“郎平精神”的热潮,中国媒体也自豪地宣称:“东方巨人在1984年的洛杉矶宣布了自己的醒来。”四年后,中国尽管需要重新面对苏联、民主德国、罗马尼亚等劲敌,但是对“体育强国”梦想的追求却依旧强烈,派出了强大的阵容,许多老将都被迫推迟退役,全力备战这一届奥运会。海外媒体对中国体育代表团能否延续上届奥运会的光荣表示担忧:“今年,中国将不得不与未参加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东欧和苏联运动员角逐,中国看来不大可能再次出现在四年前的奥运会后满载而归的美好场面。”国内的媒体也相对冷静了一些,对此次奥运会金牌的预估值为6~10枚,其中李宁的夺冠呼声最高。事实证明,这样的预估还是太过乐观了。

1988年,年届25岁的李宁老将出马,担任中国男子体操队队长,出征汉城奥运会。奥运会正式开始前,李宁作为唯一的中国运动员参加了奥运圣火接力。在国人看来,这位常胜将军是中国体操队的希望所在,是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希望所在,更是全中国人追求体育强国梦的希望所在。“人们相信,体操王子威风依旧。吊环比赛并不是李宁的强项,但是获得一个较高或者保证平均分数的成绩应该不成问题。”这是当时大多数媒体的论调。

但是李宁终究老了,就像他两年前所说,自己已经过了最佳状态的年纪了。比赛中,李宁为了求稳,降低了动作难度,但还是在比赛中双手失力,从吊环上摔了下来,更糟糕的是,他的一只脚挂在吊环上,倒立在场上。这是一个不可想象的严重失误,李宁得到了有史以来最低的比赛分数。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李宁未能恢复最佳状态,失误连连,在做托马斯全旋的时候甚至出现了动作变形,坐在了鞍马上面!在整场比赛中,李宁没有获得一枚奖牌,中国男子体操队也被挤出了前三名。最终,中国体育代表团仅获得5枚金牌。

李宁的失败击碎了许多人的体育强国梦,一时之间,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媒体,到处充斥着失望和愤怒的声音。鲜花没有了,掌声没有了,有的只是嘲讽与愤怒。下飞机的时候,一位工作人员当众挖苦他:“哪里不好摔,跑到那摔去了!”回国之后,很多人写信骂他,嘲讽他是“体操亡子”,甚至给他寄来了绳子,让他上吊自杀。这时候,部分官员的态度也让李宁倍感失望。这一系列的打击来得实在太突然。在最苦闷的时候,李宁只能向教练张健倒苦水,说“国家只要金牌,不要运动员”。

回忆起这一切,时任体委副主任张彩珍说道:“现在看来不该用李宁,但当时大家都考虑到印象分。”此前竭力说服李宁推迟退役、担纲体操队的张健教练也是满怀愧疚:“我一直觉得亏欠李宁。”“要不是因为勉强出征汉城奥运会,李宁也不会离开得那么凄凉。”

不过,李宁并不这么想。每次比赛结束之后,不管是顺利,还是失意,他都保持着“体操王子”应有的风度,不管内心多么痛苦,都会向观众和裁判微笑致意。在9月23日的日记中,他如是写道:“团体赛失手以后,有人指责我:掉下来还笑!我不笑难道要哭?我失了手,不能失人。奥运会是技术和友谊的竞赛,要赢得起也输得起。”“我胸前有个国徽,人家看我不仅是李宁。如果我失了手就当着大家的面哭,垂头丧气像什么话、我只能让大家说我技术不行,不能说中国人不行,那天回来的路上,许多朋友及南朝鲜人都说我失手后微笑好,应该这样。”“失败是痛苦的,特别是我再也没有机会弥补了。但是,我是队长,不能灰心丧气,让大家来安慰我。所以当晚比赛回去,我就鼓励队友在以后的全能和单项比赛中加油,楼云、王崇升、许志强都表示:团体失了,全能、单项补回来……我一定珍惜我参加世界比赛生活中这最后的六十多秒钟,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发挥水平,争不到好名次也给楼云垫个好分。”

比赛结束后,李宁避开热闹的人群,独自走向偏僻的通道。好在这个世界并不完全黑暗和寒冷,上帝在关闭一扇门的时候,也为李宁打开了另一扇窗户。在冷清的通道尽头,还有一位朋友手持鲜花在等待李宁,他就是健力宝公司的李经纬。退役之后,李宁做出了跟很多运动员不一样的选择,既不做官,也不当教练,而是投身到健力宝公司,做起了生意,并大力赞助体育赛事,延续着他的体育梦想。北京奥运会开幕当天,李宁还不忘给昔日的教练张健发去短信:一起分享点火时的快乐。

这就是李宁,可以被打倒,却不能被打败。得失自知,宠辱不惊,扛得起重担,敢面对挫折。正是这种良好的心态帮助他迅速地走出了失败的阴影,全身心地投身于商海。多年后,李宁坦言:“以前得到了太多的鲜花、掌声和荣誉,面对指责,的确有一段时间很难受。但是可以理解,那个时候体育是国人的一种寄托,一个人就负载着全国人民的荣誉,失败也是。全中国人都因我的失败而痛苦,那些指责、失望都是我能够理解的。成功和失败同样会让人成长,有时候对整个人生都是一种磨炼。”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届奥运会首金得主杜丽在10米气步枪比赛中名列第五,无缘金牌,观众们纷纷安慰伤心垂泪的她;刘翔因伤退出男子110栏比赛,也得到了国人的理解;老将程菲在女子自由体操与跳马两个强项上双双失手,国人或撰文,或打电话,或发短信劝她不要陷入失望的阴影当中……这些都体现了国人的宽容,也是中国逐渐强大、走向成熟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