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
9476000000006

第6章 关于发展性教育的若干思考(5)

试论素质教育的发展性

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促进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因此,素质教育不但具有整体性、全面性,同时也具有发展性,素质教育应与不断变化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相适应。当前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形态正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和教育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必要条件。教育在发展知识经济的进程中肩负着兴利除弊,高质量地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青年人才的光荣使命。值此世纪之交,着眼未来和长远,对素质教育的发展性问题进行一些必要的研讨是十分有意义的。

素质教育的发展性是根据基础教育的基础性提出来的。教育既要重视发展,又要打好基础。只有最基础的东西才最具有潜在性和发展性,只有最基本的素质才是最核心、最重要的。我们注重的基础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完整的基础。在对旧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的同时,不放松对学生的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能力的训练。素质教育要坚持对学生最起码的行为规范要求,使之形成习惯,由习惯形成自然,由自然养成性格。同时,这个基础是从明天而不只是从今天和昨天的角度来规定其含义的,学生在认识自然,掌握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创新的精神,为终身的学习打好基础;在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和遵守“中学生守则”等行为规范的过程中,确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发展自己的情感,培养能力和合作精神,为良好的素质的养成打好基础,为最终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素质教育的发展性是根据基础教育的层次性、综合性和全面性提出来的,从纵向讲,小学、中学及各年级的素质教育要相互衔接;从横向看,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网络。另外,学生个人的发展要兼顾德、智、体各个方面。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谈得上促进学生整体的发展、全面的发展。不同年龄的学生生理、心理的规律和特点不同,各个年段教育的目标、内容各异,除此之外,中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处于各种社会关系的普遍联系之中,受教育的环境不一样,社会和家庭对每一个学生产生的影响不一样,因而每个学生成长轨迹也不一样。抓好素质教育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变化的事物和教育的对象。

研究素质教育的发展性的实质是探索如何更好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是人类科学、文化成果个体化的过程。素质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一定要成为学生发挥其主动性、产生可贵品质、发展特长、增长才能和知识的过程。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发展则应是他们的主动行为,没有主动性就没有创新和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所遵循的不是学生唯一主体性,也不是单纯追求个性发展。学校应要求学生的个性沿着素质教育和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方向发展,增强其伦理道德观、社会责任感,发扬合作、理解、认同的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还应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使其主体性由弱变强。学生未来的价值体现在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是在自我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条件下实现的。

素质教育的发展性体现了现代的教育观。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本来就是为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教育的过程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其各种能力得到发展。通过分析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问题→探究→解决→应用→创造和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过程: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我们得出结论,教学不是“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这样“单维”式的几个阶段。教学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生理素质的发育与成熟;培养和发展学生优秀道德品质,同时教学的过程还是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以上种种,说明了只有“发展”才能够用教学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素质教育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其发展性反映了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未来的思想。素质教育是在中国社会正处在全面转型的重要时期提出来的,尽管素质教育的理论还处于发育期,素质教育的实践才刚刚开始,但素质教育的提出是从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角度来思考和探索中国教育的问题,反映了中国教育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教育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化。素质教育不具有发展性,就没有生命力。从现在起,教育尤其要重视面向未来的要求。素质教育不只是满足现在的需要,还要为学生的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一句话,教育要与发展相适应。这个发展包括当代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为了使青年适应与今天截然不同和难以预料的未来,为了使青年从容面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教育应该有超前的眼光。教育要面向未来,必须摆脱封闭和僵化。封闭会导致停滞,僵化将失去活力。进行素质教育就是要开放封闭的学校和课堂,在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思想,转变僵化的教育观念,改革僵化的体制、课程、教材和教学组织形式,以求得教育自身的更大发展。

(发表于《重庆教育论丛》199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