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教育模式初探
当前,世界各国争夺的重点是资金、技术、人才,而争夺的焦点则是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所以当今发达的国家对教育十分重视,把它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教育是一种潜在生产力,它向社会贡献的不是物质与利润,而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劳动者。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不断深入发展、市场需求的瞬息万变、产品质量的升级换代、高新技术的采用推广……都强有力地向教育提出了挑战。教育的出路在发展,这是它以自身发展的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为导向而表现出来的。面对市场经济出现的新的挑战、新的机遇,我们从近十年教育发展求索中引发出了新的思考、新的课题——力图以发展性教育走出传统的视野。
一、十年回顾
我们处于一个深层次的伟大的社会变革时期,作为与经济、政治、社会及文化密切相关的教育,自然不可避免地“变动”其中,这种“变动”是现代教育肇始的重要标志。学校要发展,也只有顺时而“动”、因“势”而变,方能适应新的形势。
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当前形势下,教育工作必须解决好两大问题:一是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的培养的需要;二是要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果。”这一重要指示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当前教育的形势和任务,教育必须改革,教育必须发展。现代教育以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根本目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包含着高度的原则性和明确的方向性。现代教育具有高度的原则性是指必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充分认识教育的多极关系以及传统教育在结构与层面的裂变,最终达到学生“人生发展”的雏形能在中学阶段得以定格;现代教育具有明确的方向性,是指在坚持“三个面向”,使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同步发展,一同肩负起跨世纪重任。建立起学校、教师、学生相互倚重的新型关系,构建起教与学合理的网络结构。回顾1986~1996年这10年历程,我们较好地坚持了教育原则和教育方向,明确了办学宗旨,抓住教育的发展机遇,坚持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道路。为使蓝图变成现实,我们首先抓住“人的发展”来进行发展性教育的艰苦探索:每一位师生员工的“个体发展”、年级班级的“群体发展”、学校部门的“整体发展”,“发展”的核心是“不断地提高素质”。学校对干部提出了16字标准:勤政廉洁,以身作则,团结苦干,勇于负责。现在,一支结构合理,个性各异,政策水平、理论水平、业务能力、管理水平较高的干部队伍已建成。对教师提出4项要求:道德高尚、工作勤奋、专业精通、纪律严明。把具有“三心”作为学之师、德之范的具体内容:献身教育的事业心、教书育人的责任心、积极进取的上进心。一支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工作效果佳的教师队伍日趋成熟。对学生,我们把素质教育具体落实到培养学生具有“三自”(自强、自学、自治)精神,即政治思想上不断追求进步,明辨是非,有成才报国的远大志向的自强精神;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方面能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较为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确定学习目标,善于与他人一道学习的自学精神;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言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自治精神。发展性教育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克服了教育中“教”与“学”双方的阶段性、片面性,把固有教育变成“人生发展”这一终身教育的起点,而不是学生一毕业就算完成了教育任务的交付式教育。教育应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据此,为了做好“发展”这篇文章,学校响亮地提出了“五高”的具体工作目标:管理高效率、师资高水平、教学高质量、后勤高效能、校容高起点。围绕“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标,学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政治思想方面、教育管理方面、后勤服务方面三管齐下,使我校求发展的车轮迅速转动起来。
二、发展性教育实践
列宁说:“我的朋友,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1)它说明实践的决定性作用。一个再美好的设想,一个再宏伟的目标,不从一点一滴做起,都是空想。历史经验证明了一个真理:一个人只有一而再、再而三地争取实现不可能达到的目标,他才可能实现可能达到的目标。一个单位,一个团体的发展与这同理。因而,我们十分重视实践运作这一过程。
1.借“外势”,练“内功”,做“活”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工作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根据“发展”目标,校党委、行政各职能部门、团委、学生会在规章制度的落实与创新上下工夫。新生的半月军训和定期的国防教育,进行了公民义务与责任的教育;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纪念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进行了共产主义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参观红岩纪念馆,进行了革命传统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学习新形势下的时代英雄梁强、徐虎、孔繁森、李素丽,进行了人生意义与人生价值的探讨;通过对重庆10多年改革开放的巨变和我校10年的光辉历程的回顾,进行了革命理想教育……我们在借“外势”让学生“知”的同时,强化“练内功”,让师生“做”,就是严格的管理常抓不懈。对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则力求做“活”,领导本着以诚心换知心,以敬人换敬业,积极支持鼓励教师在政治上的进步和业务上的自修提高。尽力帮助教师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使他们安于钻研,乐于教学,勇于探索,为他们创造了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对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则体现在严格要求和监督上,使每一个干部都明白自己的身份是“公仆”而不是“主人”。全校上下,一个理想,一个目标,使我们的“发展”朝着预期目标不断迈进。
2.抓教学改革,求质量,“弹性”管理注活力
狠抓教学管理应是学校领导的重拳。要发展,没有高质量的教学就像一个企业在竞争大潮中没有拳头产品一样,质量是学校得以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为此,我们制定了《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学期教学目标认定》、《优质课达标要求》、《学生作业常规十条》、《教育教学科研成果暂行奖励办法》、《考试检测十不准》、《青年教师专业阶段培养计划》等教学管理方面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对“教”与“学”都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教学管理上我们是“死中求活”弹性化,规章制度是基本要求,任何人必须做到,这是不变的“死”,但在此基础上我们极力支持教法要体现各自的特色,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由“专业”教师转化为“通才”教师,这就是“活”。弹性管理的特点是依据人的特点、工作的具体实际,给人以最大限度的灵活机动的回旋余地。在对学生进行严格科学训练的同时,我们积极支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进行教研教改(指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把教研教改的目标、任务放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确定与完成,彻底摆脱了“经验是过程,论文‘经院’化”“提不起,放不下”的教研教改的尴尬局面。以教研教改推动教学,以教学促进教研教改。我校已初步形成了教学与教研教改的良性循环态势。“八五”期间,学校设立了“教科室”,提出的“两改、两导”的课题(即“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初中教育教学整体改革”、“中青年教师分段培养指导”、“学生自我教育指导”)被列入重庆市科委“软科学”课题,并参加了跨地区的“四川省心理健康工程”协作组研究工作。特别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实施德、智、体、美、劳“五育”共渠的尝试,在我校初中教育已让人品味无穷。它改变了以往课堂知识学习的单一,教学活动的单调,教学目标的单纯,对优化学生的外在条件和内在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素养具有很大启发性和实践意义。现在我校已是人人搞教学改革,组组有课题,向教育教学更深更广的层次不断挺进。学校管理中,我们仍以“人的发展”为导向,在教师中提倡“三要三不要”:工作时要勇挑重担不推诿;教研时要主动交流不保守;同事间要坦诚相见不虚浮。教师中出现不少感人的事迹:老教师主动奉献带新手;中年教师瞻前又顾后;青年教师虚心勤奋敢拼搏。这种宽人律己、友好竞争净化了人际关系,使之更加宽松和谐。严谨的教风、浓厚的学风在我校已经形成,“教书型”的教师逐渐向“学者型”教师转变。仅近3年,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专业杂志及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和专业学术会上获奖的论文约140篇。发展性教育的管理,使我们更注重“成功的激励”,明确提出发展性教育就是以第一流的教学、第一流的管理来培养第一流的学生。这也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我校教师工作勤奋、治学严谨,在教法上各具特色,但在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上又具有共性。备课,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不忘”:备新课不忘学过的重难点;备复习课不忘总结归纳;备差生不忘鼓励指导。授课中做到“三长两短”:充分发挥多数学生乐于表现的特长,部分学生学科优势的专长,少数学生业余爱好的擅长;老师课堂上讲得短、完成课时任务时间短。答疑时做到“三无”:无班级界限,无优差界限,无好恶界限。讲评时做到“三兼顾”:评讲典型题时兼顾易混淆的相关知识及解题要领;评讲典型题时兼顾思维过程及涵盖的知识点;评讲典型试卷时兼顾学生的个性气质、心理特征。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是使管理工作确定的工作目标能按质、按时如期达到的基础。这使我们深深体会到:高水平管理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实现,二者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促成关系。
3.想在前,动在先,“偏师”后勤早运筹
后勤部门围绕学校求发展这一中心工作,也求自身发展,他们把服务于教育教学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以前的被动等待变为主动出击。他们提出“前方努力攻关,后方行动在先”的口号。教学器材药品保证了完好齐备;试卷表册保证了按质准时;图书资料保证了方便检索;教师福利保证了承诺兑现;校容校貌保证了美化洁净;环境秩序保证了安全放心。各方面的工作都通过学校的学期工作计划安排,想在前,动在先,有力地保障了学校“发展”这一中心的每阶段性任务的顺利完成。
经过10年发展,近3年飞跃,我校已建成为一所享有较高社会声誉的重点中学。由于我们抓住改革不松劲,教育教学质量得以稳步提高。
三、新的思索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理论中一个重要思想,具有丰富、鲜明的哲理。现代系统论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和层次性,强调事物的结构联系和协同作用,强调事物的自组机制和外部环境的开放性循环。邓小平同志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现代系统论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实在地体现了他的以生产力标准为根本原则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思想,“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也是教育改革的指南。教育的发展,也就是人的发展。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来指导我们对人和学生的发展的研究,我们认为应该认识以下6点。第一,人的发展具有鲜明的阶级倾向性。改革开放以后,阶级思想的矛盾冲突不但未被高科技主导的经济发展浪潮所湮灭,反而更为尖锐与激烈。我们则应运用无产阶级的人生观和共产主义道德理想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思想放在对学生“发展”教育的首位。第二,人的发展具有好恶的偏向性。现代中学生的生活内容丰富,生活环境优越,相当一部分学生个性放纵,在受教育过程中犹如对饮食的选择一样,偏向性明显,“发展”不健全。我们则应坚定不移地执行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方针,激励学生全面发展。第三,人的发展具有认知的局限性。学生的生活环境决定了学生不同的认知面。我们应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为他们的相互交流提供机会,并尽力帮助他们发掘学习潜力,开发智力,使他们走出认识的低谷。第四,人的发展具有阶段的跃进性。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学习要求,我们应当培养学生在中学阶段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学科要求的扎实的基础知识,有立志为国成才的愿望。第五,人的发展具有曲折性。学生一遇到困难便容易打退堂鼓,害怕失败,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较差。我们则应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正视困难,战胜困难,以“成功”激励来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第六,人的发展具有矛盾性。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学习成绩拔尖,但没有其他特长,不受同学欢迎;有的公认的“差生”,却有着令人惊异的业余擅长;有的在同学中很有威信,但学习成绩总是平平。我们则应当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教导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生活。鉴于此,我们认为,发展性教育是我们最佳的选择。
教育模式是教育体系的核心,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中介”,它体现着一种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育完成特定社会功能的特点。现行教育实则是集体化教学模式,学生成批地受教,斩头去尾求一律,在时间、空间、教材、检测方面的高度统一,学生“在狭小的巷道里爬行”。学校的特色、教师的特点、学生的特长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我们设想,发展性教育模式是一种因人因需施教的,每个学生可在做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大前提下,按自己的特点、进度、成才愿望接受“为我设计”的教育。对学生即我们的培养对象进行如何做人、如何工作、如何学习这些人生发展的奠基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1990年“世界全民教育大会”通过《宣言》指出:“基础教育本身不应该看做是一种目的,而应是终身学习的一种基础。”发展性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发展的品质,而封建社会的“应试”教育,现在的“选拔”教育都肩负不了时代发展需求的重任。我们认为发展性教育模式应包含3个要素:教育管理现代化、教学活动科学化、教学双方人才化。
1.教育管理现代化
要适应发展性教育的终极目标,首先是教育管理必须现代化。现代化的管理人才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观念新,二是效率高,同时具有广博的知识、卓越的见解。效率高指具有较高的知人能力、领悟能力、判断能力。能着眼于“发展”推出自己较为合理可行的规划方案,并能依据各有所长使各得其秘。能面对意外之事确定应付的办法,迅速恰当地予以处理。美国西尔斯公司总裁伍德说:“倘若最高指导原则的战略是正确的,这个企业仍然能够成功。”它说明正确决策的重要性。正确的决策来自于决策者在分析问题,着眼未来,抓住实质,站在一个思维视野的制高点,在变幻莫测的形势下掌握主动权。长期的垂直领导、直线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发展性教育的需要,必须以先进的管理理论来指导实践、规范管理行为。例如对学生建立起科学的综合评估体系,淡化学科绝对得分,提高思维能力与运用能力的权重,就犹如对一辆车的鉴定,重在综合性能与特点,不是拆开后检查一个个部件。这种评估方法具有3个特点:首先是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减少了偏科的畸形发展,使学生有一种平等的受教育的均衡心理,不再有一定的主观的优差之分,这样使合格率重于升学率,较准确地体现了素质教育。其次,激励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特长,能较好地体现学生个性特征,使其无压抑感,易出人才。最后是有利于发挥特长,尽显其能,形成独特可鉴的教学风格,还给优势不同的学校以广阔的空间,为办出特色各异的学校以发展的机遇。在管理机构的设置上,简化合并,以正确、高效为目的,可分为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后勤3大块,对各部门的管理制订考评方案,按实绩量化计分,把“勤政”落实到干事情的效果上,而不是干事情的时间上、总结报告里。
2.教育教学科学化
旧的教育观念在人们的头脑里已根深蒂固,具有强烈的排他性,这就是保守、循规蹈矩难以创新。当前,我们对世界上出现的第4次教育革命,既知之不多,又思之甚少,很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因此,发展性教育应完成以学科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化,改变固有的课程结构,实行学科综合、知识和能力的综合。音乐、美术、体育、劳技将显形渗透于其他基础学科。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基础,这是发展性教育的核心内容。由此而产生的必然是将带领式学习、交付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性学习、预期性学习、创造性学习”。新的思维方式的形成与运作方式的确立必然是对固有方式的反对与破坏。世界各国的教育家依据本国的实际,在近几十年创立了派别不一、风格各异的教学模式: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设计教学法;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教育改革家布鲁纳的发现法;苏联教育理论家巴班斯基的优化教学法;起源于英国的开放教学法……林林总总,在一定的世界范围内产生一定影响的流派不下20个,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尽量发掘“人”的潜能。它的确有益于学生个性发展,但也瑕玉互见,有的虽注重了兴趣的激发,但失之于“为人”;有的虽注重了个性的发展,但少了点社会责任感。因而,根据我国的国情选择适合自身实际的教学模式,对学生人生的全面发展教育才是我们较佳的选择。发展性教育也离不开课堂这一主阵地,但学习的内容、方式、目标的根本改变必将彻底摧毁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特点、兴趣、经历、背景都将成为发展性教育开发的“人文资源”。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发展性教育位于社会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的交叉点,它将适应未来社会的柔性生产方式和离散化的生活方式,适应“终身学习的发展的社会”。
3.师生双方人才化
发展性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培养具有无限发展潜力的高素质人才。高素质的人才应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道德水平;既精通专业又懂得其他学科知识;能主动接受正确的新观念、新思想并善于抓住新机遇。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师生政治思想中的第一位,是发展性教育起主导作用的共同理想,产生强大的社会凝聚力,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会有许多矛盾,遇上许多困难,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我们鼓舞斗志,激励人民,同心同德克服战胜一切困难。特别是近3年来,我们一直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政治思想教育的主旋律。发展性教育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教师人才化是它的基本要求,因为有具备高素质的教师人才,才能培养出第一流的学生来。发展性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最基本的能力应包含:发展感受能力、思维应变能力、概括想象能力、实践探索能力。对学生,要求具有高度的自觉与主动性。发展性教育对学生的行为要求是“三自两优”: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节制;优化心理环境,优化人际环境。在当前特定历史条件下,不少错误的思想不断侵入学校的思想园地,干扰着我们意识形态的主旋律,误导着一部分学生的思想:使他们既富于理想又容易悲观失望;既关心国内外大事又容易偏激;既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又容易自以为是……因此,发展性教育就是用正确的思想、先进的理论去加速他们自身思想矛盾的运动转化,树立起共产主义人生观、社会主义道德观。自我教育要求学生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自我约束要求学生具有理智地处理与自己有关的事情的能力,先人后己,顾全大局的整体观念;自我节制是指他人与自我控制情绪的冲动的能力。优化心理环境是指遇到不健康的思想影响时,能用是否有利于“自我发展”这把尺子来衡量,以较佳的心理状态迎接学习、生活的动力源泉。未来社会的劳动更具有集约化特点,因此,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将加速促进事业的成功。在学习方面,发展性教育要求学生具有“五能”:一是能探索和掌握对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二是能准确熟练地运用工具书检索资料;三是能准确地选择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四是能具备正视挫折的承受力;五是能具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对学习上不同见解、不同观点要认为是正常现象,任何一个事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犹如我们吃饭穿衣一样,没有理由要求与大家一律,博采众长,虚心兼收,即使反对过自己的人有长处,也应受到尊重、欣赏。
发展性教育模式,是我们在教育改革大潮中将长期实践追求的目标。这是一个深刻的课题,我们现在无论是从实践运作上,还是理论概括上都还处于实验的初级阶段,虽然还很不成熟,问题也很多,但我们坚持教育必须深化改革求发展,以发展性教育模式登上时代快车的初衷不变,我们将不断探索与总结。
(发表于《重庆教育》1997年第5期、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