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哈佛给学生的25条成功箴言
9473800000010

第10章 正确对待批评

保持平静,认真听取他人的批评

遭受批评并不算是一种愉快的经历,批评可能会让人感到委屈、急躁,甚至愤怒。但一个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绪产生,其实是由于不能正确对待批评所造成的。如果每个人对批评都能有正确的态度,能换一个角度去看待批评,也许批评就会成为每个人人生道路上重要的“醒世恒言”。

当受到批评时,人的潜意识里都会立刻产生一种反抗情绪。有的人会立刻跳脚说“绝对不是那样”,有的人又会委屈地掉眼泪说“我受了冤枉”,有的人还会愤怒地反驳“你才那样”……

总之,一听到批评,大部分人的心就会马上被搅起波澜,进而情绪也就变得激动起来。但是谁又能不做错事?谁又能没有缺点?有人帮忙指出错误与缺点,但受批评者甚至连话都不让人家说完,就用恶劣的态度去对待他人,更有甚者,凭借自己的位高权重,对批评者施加压力。这样一来,的确,周围再也没有批评声了,可这样真的好吗?来看看美国前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的做法吧。

爱德华·史丹顿是林肯在任期间的军务部长。有一次,他生气地骂林肯是“一个笨蛋”,因为林肯干涉了他的“业务”。

原来,林肯当时为了取悦一个很自私的政客,便签发了一项命令,调动了军队。但史丹顿却拒绝执行林肯的命令,并大骂林肯,说他签发这样的命令简直就是笨蛋行为。林肯辗转从他人口中听到史丹顿说的话之后,却并没有发火,而是非常平静地说:“假如史丹顿说我是个笨蛋,那我一定就是了。因为他几乎很少出错,所以我想我得亲自去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结果,林肯果然去见了史丹顿,了解具体情况之后,他才知道是自己签发了错误的命令。于是,林肯当即收回了命令,并诚恳地向史丹顿表示了歉意。

林肯是“一国之君”,但面对批评,他没有暴跳如雷,没有下令解除史丹顿的职务,而是平静地思考,认真地去聆听。林肯能诚恳地对待他人的批评,因此也避免了很多错误。

哈佛大学中有这样一句名言:“不能耐心地听取批评,你就无法接受新事物。”其实很多批评都不是“空穴来风”,平静地听一听批评,也许就能发现自身的各种问题;假如一听到批评就坐不住,头脑就发热,那么这个人也许会错过许多学习与成长的机会。而且,如果有人连半点批评都受不了,那么无论走到哪里,他也不会受到重用,他的才能也可能会被这种“倔脾气”所掩盖。

珍妮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知名公司,不久后,公司领导却以委婉的方式辞退了她。珍妮有些迷惑不解,跑去经理的办公室想要问个究竟。

珍妮一进经理办公室,就迫不及待地说:“我毕业于名牌大学,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工作业绩也非常好,为什么要辞退我?”经理却不慌不忙地说:“没错,可你与同事的相处有问题。”珍妮一听急得直拍桌子:“谁说的?我也和他们一起聊天、吃饭,一起外出购物,我们相处很融洽啊!一定!一定是有人在背后说我坏话!他们怎么能这样说我呢?我不能容忍这种诬蔑我的行为。请您告诉我是谁,我要去和他理论!总之,您不能只凭一面之词就辞退我!”

经理听后笑了:“珍妮小姐,我不过只批评了您一句,您就反驳了我这样多的话。我想,您与同事在一起时,应该也是这样子吧?一个对他人的批评反应如此激烈的人,我需要慎重考虑她的去留问题。而现在,我更坚定我的判断了。”

听了经理的话,珍妮的嘴张了张,却再也说不出其他话来。

总有人觉得与人相处之道就是和人“在一起娱乐”,其实能否听进他人中肯的批评也是一个人能不能与他人友好相处的判断标准。珍妮对他人的批评几乎是一种“零容忍”的状态,这样的状态让她看起来霸道、不虚心。这样的性格对一个团队来说将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难怪经理如此坚定地要辞退她。

珍妮的故事就是一记警钟。所以,面对批评的声音时,最好先作个深呼吸,告诉自己“平静下来,耐心地听一听别人的话”,有可能的话,还要多问一问,了解他人为什么要这样批评自己,这个批评是正确的还是子虚乌有的。在平静的心情之下,人才有可能仔细分析批评的内容,并反思自己的行为。

这里所说的平静,就是要既能做到耐心听取他人的批评,同时也不为他人的批评所左右。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要尽可能地将脸皮练得“厚”一点,别怕批评!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更多进步的机会。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平静到对批评都无动于衷,这样可能就会错过认识自己行为正确与否的大好时机。

哈佛箴言

受到批评是人生道路上一定会遭遇的经历,而且这样的经历也许还会伴随人的一生。如果学不能平静地对待批评,就认不清自己的错误,同时也容易使自己被他人孤立,这是得不偿失的。

从批评中找到前进的力量

哈佛大学中流行这样的一句名言:“一事无成的无名小卒才能免于批评。”仔细想想也的确是这么个道理,这样的人想的事情少,做的事情也少,当然犯错就少,受人批评的机会也就少。可再想想看,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

苏联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批评不能使我灰心,相反地,它将告诉我,我是处在朋友中间的,朋友能够帮助我。”奥斯特洛夫斯基就是在提醒世人,要坦然地面对批评,并能从批评中找到有价值、可参考的成分,以便纠正自己的错误、弥补自己的不足。也就是说,批评中蕴涵着前进的力量。

一位很有名的厨师曾经在纽约郊外一个著名的度假村工作,每到周末都是他最忙碌的时候。又到一个周末,厨师正在厨房中忙得不可开交,服务生却端着一盘没怎么动过的马铃薯片来到厨房说:“一位客人点了这道油炸马铃薯,但他却说马铃薯片切得太厚了,他要求重做。”

厨师看了看盘子里的马铃薯,和他之前做的马铃薯片没太大区别,但这还是第一次有客人说马铃薯片切得太厚了。他重新切了薄一些的马铃薯片,炸好后又让服务生送了过去。哪知道,没几分钟的工夫,服务生气呼呼地又回到了厨房,对厨师说:“那位客人太挑剔了!他不会是遇到什么别的不顺心的事了吧?他还是不断地批评您的手艺,甚至对我大发牢骚,依旧说马铃薯片太厚了。”

原本厨房就很忙碌,厨师手底下还有三四道菜等着他立即出锅。但他没有因此而抱怨,反而静下心来,耐着性子尽己所能地将马铃薯片切成了非常薄的片状,然后放入锅中重新炸好,再一次让服务生将薯片送了过去。

没过多久,服务生拿着空盘子兴高采烈地跑了回来,并对厨师说:“客人满意极了!他说,这是他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炸马铃薯片!哦,他们那张桌子要求再来一份,其他桌子的客人也想要加一份。”

从此,这道薄薄脆脆的油炸马铃薯片成为了这个度假村的招牌菜,而这位厨师也从那时起“名扬四海”。

批评所指出来的,大多都是一个人做得不好或没有做到的地方。有时候批评会非常尖刻,让人听了非常不舒服。但聪明的人却并不会过多在意批评者的态度,他们在意的,只是批评中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并以此来激励自己进步。

这位厨师显然是一个聪明人,他在意的是他的手艺是否能让客人满意,而没有因为屡次的批评就火冒三丈,从而出去和客人理论。所以,将他人的批评看成是对自己的鞭策是一个好习惯。

不过,有人又说了:“他批评的根本就不对!我压根儿就没犯过那样的错误,他就是在恶语中伤!这样的批评,还能从中找到前进的方向?笑话!”

很多人都受到过不公正的批评,批评者要么是凭空捏造,要么是人云亦云,要么是以讹传讹。遭遇不公正的批评时,更多的人选择反唇相讥,选择“维护公正”。但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的戴尔·卡耐基却这样说:“当你因为觉得自己受到不公正的批评而生气的时候,先停下说‘等一等’,如果爱因斯坦承认99%的时候他都是错误的,也许我至少就该有80%是错的,这样可能我就应该受到这样的批评。果真如此的话,我反倒应该对批评者表示感谢,并想办法从这些批评中得到益处。”

约克有很高的音乐天赋,大学时,他那种对音乐全然投入的精神曾经让他的室友艾伦非常钦佩。大学毕业后,约克凭借精湛的音乐技巧顺利通过了著名音乐学院的考试,并申请到了奖学金,他得以继续深造。艾伦也相信,约克的音乐梦想一定能够得以实现。

然而,仅仅一年后,艾伦偶然在一家酒吧看见了面容憔悴的约克,他正在买醉浇愁。艾伦忙过去询问,这才知道,约克在那所号称最好的音乐学院只上了8个月就中途退学了。而其原因很简单,就是约克经常要在不同的观众面前演奏钢琴曲,但每次却都会有观众对他的演奏提出批评,有的批评是很中肯的,可很多批评都是在故意讽刺,甚至恶意攻击。

慢慢地,约克受不了了,一次演奏中,他中断了演奏直接与听众大吵了起来。后来,约克觉得自己已经完全没有自信了,于是他不得不选择放弃。

其实,就算受到了“诬陷”一样的批评又能怎样呢?每个人的心思各有不同,也许从批评者的那个角度出发,他就是不喜欢约克的音乐。而且,就算世界上大部分人都说一个人好,也总会有人说一些不好听的话。轻易就被这样不算批评的“批评”所打倒,可见约克还不具备成就事业的资本。

约克的故事提醒所有人,无论是善意的批评,还是不实的批评,坦然处之才是最好的应对方式。很多真理可能就蕴藏在这些批评之中。对善意的批评,虚心接受并及时纠正就可以了;而不实的批评,不过就是一块警示牌罢了,这就是在时刻提醒人们不要真的犯这样的错误。想想看,如果有人在恶意中伤,受批评者也以同样的态度去对待的话,那这两者岂不是在互相恶意中伤吗?

批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好对付,如果冷静一些,让自己的心智再成熟一些,学会过滤无用的话语,他人的批评也能成为一个人成长的动力。

哈佛箴言

批评的话语,大多都是那种直接的、苛刻的,甚至难听的语句。但哈佛却告诉世人:“不能忍受批评的人就无法接受新事物。”所以接受批评并加以分析,人们就能找到帮助自己前进的力量。

对批评说声“感谢”

人们之所以会害怕批评,多半是因为批评中往往会涉及一些人们不愿意面对,或者不敢面对的事实。但如果没有批评,人就会活在自己给自己编织的梦幻的套子里,自我感觉良好。但实际上,这套子却漏洞百出,在外人看来和小丑无异。

每个人都是社会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那么,是愿意做敢于接受批评、不断完善自己的人呢?还是甘愿做“小丑”,供人取笑呢?肯定所有人都愿意做前者。

翻开历史,其实很多名人都“历尽”了批评。

法国思想家卢梭,有人批评他说:“只有一点像哲学家,正如猴子有一点像人类。”

爱尔兰作家萧伯纳也受到过英国作家王尔德的批评:“他没有敌人,可他的朋友却都深深地憎恨他。”

更有人批评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说:“如果他成为总统,我们的自尊和德行都会消失殆尽。”

……

这些批评听上去都很刺耳,但这些人对待批评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事实上,他们并没有被夸大或断章取义的批评甚至辱骂吓倒,在这种种批评之下他们反而变得更加乐观、自信,也全都取得了影响深远的成就。

名人也是从凡人“演变”而来的,虽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这些名人那样有那么大的成就,但最起码应该成为不断进步的人。而批评,显然是帮人进步的最好的助力条件之一。那现在就来对批评说声“感谢”吧,这样就能迎头赶上了。

感谢批评让人睁开了眼睛

人们习惯于遮住自己不好的地方,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但一个不经意,那些不好的思想、行为、话语,还是会被展现在众人面前,可自己却浑然不知。这时候,批评的声音会让一个人更快地认清自己,省去了自己摸索的时间,也可避免犯下更大的错误。

感谢批评带来的清醒的头脑

绝大多数人都习惯默认自己是正确的,尤其是在新观念刚形成时,人们的这种认知尤其强烈。但哈佛教授却这样教育哈佛学子:“当你提出新的观念时,就要准备接受他人的批评。”

为什么呢?因为是新观念,没有接受过众人的检验,它可能存在很多漏洞,他人的批评会让这一新观念变得更加完善。而有的人对自己的新观念太过自信,骄傲的情绪在身上蔓延,批评对他无疑是“当头棒喝”,让他能变得头脑清醒一些。如此一来,他就能重新审视自己的新观念,以更快地查漏补缺。

感谢批评送来更多真心的朋友

为什么会有批评?有的人会说:“他看我不顺眼呗!”这样的回答太片面了。有度量的人都会认为,别人正是因为关心自己才会来批评他,正是为了让他进步才批评他,否则,谁愿意多费口舌呢?

还是来看林肯的故事,他在任期间曾经不止一次地被责难、批评,但只要是中肯的批评,只要是对自己的发展有好处的批评,林肯从来都诚心接受。他一直坦坦荡荡,并不因为谁批评他就怨恨这个人,在他所任命的高官之中,有很多都是曾经严厉批评甚至骂过他的人,可他却将这些人当成了自己的朋友,通过他们的眼睛来不断完善自己。而这些朋友,也纷纷倾尽所能来辅助林肯,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总统。

如果是满怀善意的批评者,虽然有时话语尖刻,但他的本意是好的,这样的人还是值得与之倾心相交的。

哈佛箴言

在很多人眼中,批评就是刺猬,看着难看,碰上了也扎手。但刺猬性格温顺,举止憨厚可爱,有些人还将其当成宠物。其实,批评也是如此,虽然乍一听上去批评很难听,可换个角度来看的话,批评却会对每个人有无穷的帮助。所以,向批评鞠个躬、道声谢吧,因为批评是老师,它会让人少走许多弯路。

不要随意批评别人

戴尔·卡耐基曾经这样描述批评:“批评就像家鸽,最后总会飞回来的。”一部分人在批评别人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随口就来,而人们面对批评时多会产生不满情绪,出现问题往往会为自己辩解,甚至反过来谴责批评者。如此一来二去,批评带来的只有怨恨。

哈佛大学对学生的劝告就是:“不要批评你不了解的人,要想到如果你处在当时的状况,可能也会犯错误。在批评别人之前,最好先想一想,尽量少批评多赞美。”

在善待批评方面,美国前总统林肯的所作所为实在可以称得上是典范。

年轻时的林肯也像其他年轻人一样冲动、易怒,而且动不动就批评别人。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写信、写诗揶揄别人。

1842年时,林肯在报纸上嘲讽了一位名叫詹姆斯·西尔斯的人。谁料到,自负好斗的西尔斯竟然要跟林肯通过决斗决一生死。还好,在决斗即将发生的最后一分钟,有人阻止了他们。

林肯对这件惊心动魄的事情记忆犹新,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写信批评过任何人,更没有为任何事在公开场合批评任何人。卡耐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引起一场令他人一辈子难忘的怨恨,只要发表一点刻薄的批评即可。”每个人都不可能具备绝对的理性,如果想让别人对自己少一些批评,除了自己要尽量做好之外,还是多挖掘他人的长处,少去看他人的缺点为好。

同时,别总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人。人各有其长处,也各有其短处。有的人习惯于拿着统一标准去要求别人,一旦别人达不到这个标准他立刻就道出批评的话语,让别人下不了台。其实人与人相处是要讲究以心换心的,不要总用批评的眼光去审视他人。

另外,有时候是不得不去批评他人的,这时候批评者都希望自己的意见能为他人所接受,此时就需要掌握一个批评的原则——委婉地、恰当地去批评。

曾任卡内基钢铁公司总经理的斯瓦伯有一天去一家钢铁分厂办事,经过厂房时碰巧看见几名员工在抽烟,可就在他们头顶,“请勿吸烟”几个大字非常醒目。斯瓦伯并没有厉声批评这几个不守规矩的员工,而是走了过去,递给这几个人每人一根雪茄,然后说:“假如你们能到外面去抽烟,我会非常感激你们的。”几名员工一听,立刻明白自己犯了错误。

这就是委婉的批评方式,这样的方式既保全了受批评者的面子,同时又达到了批评教育的效果。这样的批评也是人们乐于接受的。

哈佛箴言

人人都有自尊心与荣誉感,有的人之所以不愿意接受批评,就是怕自己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受到伤害。如果不愿意自己受到伤害,最好是将心比心,从理智批评他人开始做起。一个人这样做了,他的做法也会渐渐地影响到他人,当他人再想提出意见的时候,也会变得委婉起来,直至最终,所有人都能在愉悦的情绪之下接受他人的批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