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武夷山道教文化
9472500000023

第23章 附录(3)

道解武夷山——访《武夷活源》作者丘理真先生

周克浩

2012年5月19日到24日,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师生一行十余人参加人文学院和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的合作项目,前往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研习武夷山道教文化。在参访武夷山止止庵和桃源观期间,《武夷活源》一书的作者丘理真先生向我们介绍了武夷山的文化内涵。丘先生研究武夷山文化二十余年,提出武夷山景区的文化体系可以用“三三五三一”来概括。“三”,代表儒释道三教文化同山共处。“三”代表儒释道三家文化在武夷山均留有精华:道有“洞天仙府”,儒有“逝者如斯”,释有“云门三句”。“五”代表武夷山有五层文化积淀:古夷越先民文化积淀、道教文化积淀、儒教文化积淀、佛教文化积淀、民俗文化积淀。“三”指武夷山文化饱含着世界共同的三大文化现象:“石文化”、“水文化”、“生殖文化”。“一”是说武夷山的九曲溪是武夷文化的一条主线索。丘先生认为武夷核心景区内的文化可以概括为:“九曲清溪,廿里画廊,先民遗迹,道教洞天,理学源流,禅宗奥秘,武夷茶事,民间传说,三大文化,一线贯穿。”

笔者有机会,专门向丘先生请教了武夷山的道教文化,拟题为“道解武夷”,现根据丘先生的演说、丘先生的文稿及相关资料,整理访谈录如下。

周克浩(以下简称“周”):丘老师,您好!您长期研究武夷山文化,您出版的《武夷活源》一书,比较系统地解读了武夷山的儒释道文化,也为武夷山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武夷山是道教“三十六小洞天”的第十六洞天,被称为“升真元化之洞”,武夷山本身也是一个大道场,当然里面还有止止庵、桃源观等道观,您可以总体上给我们介绍一下武夷山的道教文化吗?

丘理真先生(以下简称“丘”):欢迎你们来武夷山参访游学。武夷山道教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原始的道教信仰和神仙传说就已经在武夷山一带流行。据说,武夷山的来历就和武夷君有关,武夷君是谁呢?是神仙。从汉朝以来,历朝历代都有祭祀武夷君的传统。东汉时期,道教正式建立,后历经唐宋,武夷山道教更是兴盛,武夷君等神灵多次受到朝廷的加封,武夷君等神灵也成为朝廷祈求国泰民安的偶像;来武夷山修道的道士也越来越多,如南唐李璟之弟李良佐、白玉蟾等都曾久居武夷山修道;武夷山道教宫观也多有兴修和扩建,如冲佑观、止止庵、开源堂等等。清朝中后期以来,武夷山道教逐渐式微。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宗教政策的落实,武夷山道教活动也逐渐恢复了。

周:丘老师,您提出在武夷山景区中隐藏着一座70余平方公里之大的道教宫观,是一座真正的“万年宫”,认为这是武夷山最重要的千古之谜、神秘的宗教文化奇观、神秘的东方文化奇观。从您绘制的《武夷山水万年宫》一图,我们对武夷山的山水有了一个宏观的把握,请您具体谈谈武夷山水怎么会是一座道教的万年宫呢?

丘: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宏观评价为“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总的来说,儒释道三家文化在武夷山都有着很好的体现。但是,从武夷山山水的大格局来看,武夷山确是一座道教的万年宫,通俗说就是一座巨型的道教宫观。我在《武夷活源》这本书中有一个详细的说明,我画了一幅图,叫《武夷山水万年宫》。我把武夷山70平方公里中心景区的各个峰、岩、景点的名称作了标示。发现这些景点命名有着严密的、统一的设计,这些景点的布局恰好构成了一座大型的道教宫观,这是一座隐形的70平方公里之巨的道教宫观。另外,据《武夷山志》记载:武夷山古代只划分为三个景区:九曲溪一片、溪左一片、溪右一片,古代左为“阳”,右为“阴”,而隔溪对称的地方有两眼人工开凿的水井。圆的叫做通仙井,方的叫做龙井。

我再举几个例子。比如,你看九曲溪从星村流向崇阳溪,两边夹着白云岩、齐云峰、灵峰、仙岩,这九曲溪就像九天银河,天上星光璀璨,仙、灵飞舞。古代宫观一般都有三个门,象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武夷山景区恰好有三个以“天门”命名的景点:洞天门、天游门、求天门,除此之外,没有其他“门”的命名既有“天”,又有“门”了。再比如,帝宫要求“日东月西,前幔后幛,左钟右鼓,兰桂飘香,左祖右社”,而这些在武夷山景区都有着很清晰的体现,你们可以细细观察。因此我提出“武夷山是一座万年宫”,是进入武夷山文化殿堂的第一把钥匙。我认为这也是武夷山最重要的千古之谜。

周:武夷九曲溪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溪流”,九曲在山中绕行十九华里,山环水抱,美丽绝伦,所谓“九曲之水清且美,一曲一徊肠”。九曲溪漂流也被人们称为“逍遥游”,随着竹筏的前行,人也仿佛进入仙境,感到心旷神怡。您刚才谈到九曲溪被道士模拟为九天银河,您能再具体解释一下吗?

丘:好的。你们应该参加过九曲溪的漂流了。九曲溪两岸风光秀美,移步换景,的确令人心旷神怡。九曲溪很早就被古人模拟为九天银河了。我们可以先看看九曲溪的第一曲,第一曲一带的地名叫做晴川。这个“晴”,在古代可以通假为星辰的“星”字,这个我是做过考证的,在我的书里面有提及。这么说来,“晴川”也就是“星川”,也就是“银河”的文言表述。而九曲溪的第九曲,是星村,星村也就是星星聚集的地方。这么看来,九曲溪的一头一尾,都是星星的聚集处,九天银河的形象也就非常确切了。在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一下,你们在游玩九曲溪的时候,在第五曲的位置,会看到“玉皇大天尊”五个大字。这是什么意思呢,中国人讲“九五之尊”,道教的尊神——玉皇大天尊,雄踞九天最尊贵的位置,傲视八方,这更进一步凸显了道教在武夷山的至尊地位。

周:道教有“九守”的养生原则,指守和、守仁、守简、守易等。道教认为,人们遵循这九大原则,就能达到合于“道”的“真人”境界,可以健康长寿。我看到您在书中论述了道教“九守”与九曲的暗合关系,用您的话来说就是“九曲溪畔暗藏‘九守'”,您能具体谈谈这种暗合关系吗。

丘: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理解武夷文化是要有悟性的。九曲溪的每一曲都有景点与道教的“九守”暗合。什么是“九守”呢?你刚才也说到了。“九守”是道教规定道教徒需要遵守的九项修持内容,即:和、神、气、仁、简、易、清、虚、弱。下面我就简要介绍一下,每一曲与“九守”的暗合关系。首先看第一曲,这里有一个万年宫,又叫武夷宫、冲元观。老子说:“冲气以为和。”冲元也就暗合了“守和”。第二曲有玉女峰,是“阴神”;兜鍪峰,是“阳神”,暗合了“守神”的意思。第三曲有宴仙坛,即是吃喝饮食的地方,“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个地方暗示着“气”,与道教“守气”相合。第四曲有一个仙钓台,象征着仙人超然物外,无所牵挂,逍遥自得。“为仁义者不可以死亡恐,可无为累。”仙钓的情趣恰有“守仁”的意味。第五曲有接笋峰,笋即是幼竹,竹子是有节的,即是“守节”之物,节制就是要简约,这也合于“守简”的。第六曲有天游峰、仙游岩、一览台、一览亭,是仙人游乐之所,有顺其自然之意,这也与“守易”相合。“守易”就是要顺其自然,与时偕行。第七曲,好似没有与“守清”相合的。可是在五曲有清隐岩,本来它应在七曲的位置,却隐藏到了五曲,是乃“隐”乎!第八曲的溪北有鼓子峰,溪南有仓廪岩。“鼓子”即是饱满之意,“仓廪”也有饱满的意思,这都暗合了“守盈”。第九曲的北岸以前有个和阳道院,“和阳”即是要和弱阴阳二气,即所谓的“和弱其气,平夷其形,而与道沉浮”,与“守弱”是相合的。当然了,要理解九曲与道教“九守”相合,是需要身心融入武夷,要慢慢去品味的。

周:武夷山景区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岩。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比较大的山头称为“峰”,比较小的山头称为“岩”,但是武夷山景区中有一些山并不大,却称为“峰”,比如“文峰”;有些山比较大却称为“岩”,比如“晒布岩”。请问这与武夷山景区的道教文化有关系吗?

丘:武夷山景区各个山峰,有的称为“峰”,有的称为“岩”,这个也与道教有关。怎么说呢。景区有三十六峰,代表着道教的“三十六天罡”,够得上成为“天罡”的,才够资格称为“峰”,其余的则称为“岩”、“石”、“幛”等。一般来说,凡是道教仙府的重要位置,大部分称为“峰”,相对不重要的地方称为“岩”。当然,这里说的仙府指的是刚才我们谈到的70平方公里的万年宫。举个例子,文峰上面有“玉皇大天尊”的石刻,位置非常重要,因此要称为“峰”。还有,升日峰、玉华峰,分别代表着红日东升,玉华光照,意义重大,因此也称为“峰”。第二点,“活”的、有“灵”性的角色称为“峰”,“无生命”的物是“岩”。比如说,大王峰、狮子峰是把守“洞府”的角色,是有灵性的,称为“峰”。大藏峰、小藏峰代表“藏经阁”,也是有灵性的,当然是“峰”。楼阁岩代表着亭台楼阁,是物,就称为“岩”了。仙馆岩、仙榜岩都是物,也称为“岩”。第三点是,被道士排斥的称为“岩”,比如说,鹰嘴岩在武夷山神话故事中是被神仙赶出洞天仙府的“恶老鹰”,只配称“岩”了。

周:武夷山也是理学大师朱熹讲学的地方。另外,景区中还有佛教的寺院,如永乐禅寺、天成禅院等。可以说武夷山是儒释道三家汇集之地,请您谈谈武夷山的道教文化与儒家文化、佛教文化之间有什么关系?

丘:“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武夷山是儒释道文化的汇聚地。武夷山景区有三教峰、三花峰、三仰峰,这个三教峰、三花峰、三仰峰有什么意思呢?是说儒释道三教鼎立!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三花齐放,竞相媲美,“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武夷山洞天仙府奇观是天下“第一山”,武夷山也成为天然的道场,武夷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同时,儒家、佛教文化在武夷山也是熠熠生辉的,同样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武夷山儒家文化代表、理学大师,文化巨擘朱夫子,一生在武夷山讲学数十年,它曾自嘲“琴书四十年,几做山中客”。武夷山一带也被称为“闽邦邹鲁,道南理窟”。复旦大学蔡尚思教授曾为武夷山朱熹纪念馆题诗:“春秋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很好地概括出了武夷山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地位。朱夫子在武夷山也有着三幅著名的题刻,“逝者如斯”、“天心明月”、“小九曲”。这个“逝者如斯”,我在《武夷活源》中,作了苦心孤诣地发掘,我提出了十九种解释。再说武夷山的佛教文化,这也是大有来头的。这即是明朝的陈省在武夷山布置的哑谜“五曲幼溪津”,即佛教禅宗的“云门三句”,又称为“云门剑”,即“涵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即是说要以心传心,直指心性,当下成佛。这个“云门三句”是由“云窝”、“叔圭精舍”石门和“云桥”、“云路”、“云关”联合组成的,“叔圭精舍”是“云桥”、“云路”、“云关”的联结纽带。“叔圭隐居,通鉴详节,云窝居径之处著”是对“叔圭”两字的提示。共七个部分,组成一个十分严整的解密线索,揭示了“云门三句”这一谜底,这也就是陈省在五曲溪畔的题刻“五曲幼溪津”所指的迷津。这是国内罕见的禅宗文化景观,极为珍贵。总之,武夷山道家文化的“洞天仙府”、儒家文化的“逝者如斯”、佛教文化的“云门三句”分别是道、儒、释文化的杰出代表,三者荟萃于一山,诚所谓三教文化,共处名山,争奇斗妍,同归大道。

周:现在国家提出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武夷山是一个天然的大道场,您在书中提出“开展武夷山道教文化研究,发掘以白玉蟾为代表的丹道养生文化是当务之急,前景无限”。请您谈谈为弘扬武夷山道教文化,还有哪些工作需要做?

丘:道教文化是以探索自然规律与人类生存原则、修身养性方法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化形态。武夷山有着丰富神奇的道教文化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教文化传承体系。南宋时期,南宗金丹派白玉蟾在武夷山修道,在武夷山道教史上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武夷山有着悠久的道教文化传统,要弘扬武夷山道教文化,我觉得还是有不少工作需要做的。比如要加强道教人才的培养,规范道教的管理,修建道教宫观,做好对外的交流等。当然,武夷山也做了不少的工作。1993年,武夷山成立了“中国武夷山道文化开发研究中心”,积极弘扬道教文化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武夷山的道教宫观也在积极重建之中,止止庵已基本修复完毕,桃源观等道观还在积极拓展之中。对外的交流也做了不少工作,国内外的一些道文化爱好者也接踵到武夷山来,考察研究武夷山道文化。我在这里着重提出,可以开展富有特色的道教文化游、休闲游、养生游,来弘扬武夷山道教文化。正所谓:“来年欲问长生诀,武夷山中养太和!”道教是喜爱自然山水,又是非常重视养生的嘛!开展道教养生游,开发相关的养生项目,例如请道医讲些道教养生文化,开发些调养身心的旅游路线,特别是挖掘以白玉蟾为代表的丹道养生文化等都是非常值得尝试的,我觉得通过这种文化旅游、养生旅游的方式,是有助于弘扬武夷山道教文化的。

周:白玉蟾《三杯石》诗云:“山涌千层青翡翠,溪摇万顷碧琉璃。游人到此醉归去,几个亲曾到武夷?”刘白羽也说:“武夷占尽人间美,愿乘长风我再来。”确实,武夷山的山秀水美,如诗如画,令人流连忘返。然而,除了自然风光,武夷山蕴含着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样令人叹为观止。您的讲解生动有趣,我们大受启发。非常感谢您!祝您身体健康,吉祥如意!

丘:谢谢!也祝你们身体健康,学业进步!缘聚武夷,品茗论道,不亦乐乎!

附记:这次参访和学习得到了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的支持和资助,带队老师厦门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黄永锋教授对访谈给出具体的方案,作了具体的指导,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世界遗产监测中心俞建安主任也提供了切实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