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移民问题历来就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近年来,三峡工程外迁移民的回迁问题更是备受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尤其是一些媒体与官方在外迁移民回迁的数量问题上存在着分歧,如重庆市副市长余远牧和谭栖伟先后在2006年和2010年两次就三峡外迁移民回迁数量问题进行公开表示,外迁移民数量约6000人,占外迁移民的比例不到5%;【2】而有香港媒体却认为回迁移民达20万。【3】两个巨大差异的数字引起了很多人对此问题的关注,同时,这也引起了湖北省与重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高度重视,各种议案、提案,网络文章、境内外媒体纷纷登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都对此作了重要批示。移民回迁会产生诸多的现实问题,主要包括:【4】一是国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库区农民外迁,结果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国家实施的减轻库区生存生态压力,外迁农村移民要“以土为本、以农为本”,要“搬得出、稳得住”等政策未得到落实。二是所分田地返租给当地农民造成不良影响。不少当地农民对此意见很大,认为原本是自己的土地,现在耕种还要付租金,移民不种地收租金还有国家补助,很不合理。三是三峡移民滞留、回流库区原居住地给其他移民,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造成了很大的思想混乱。四是由于移民滞留库区原居住地,不知他们是否会真正迁入,影响迁入省各地的一些改革措施的顺利推行,如一些省市进行的林权制度改革。五是迁入地政府无法对移民的计划生育、户籍等进行有效管理,同时移民滞留在库区也给迁出地的社会安定带来不利影响。六是给国家的后续扶持政策执行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如何认识外迁移民的回迁?外迁回迁移民的生存状况如何?对外迁回迁移民如何进行管理?如何处理好外迁回迁移民出现的诸如对三峡库区稳定影响等各种问题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为了深入的认识这一问题,课题组成员以农村外迁移民为调查对象,对此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并在调研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一、三峡库区农村外迁移民的基本状况
由于三峡库区开发早、缓坡地储量小,历来存在人多地少的矛盾,即使有可开垦的土地,但都海拔高、土层薄、肥力低、灌溉难,无法满足“安得稳、逐步能致富”的移民政策的要求。另外,库区生态链原本十分脆弱,开垦山地将造成三峡库区大量的水土流失,这成了三峡工程安全和下游地区的巨大隐患。基于前述诸多因素的考虑,1999年5月,国务院召开三峡工程移民工作会议,决定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农村移民外迁安置,对原来的农村移民安置规划进行了调整。全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人数由原来规划的8.3万人,增加到12.5万人。其中湖北省2.5万人全部在本省非库区县安置;重庆市10万人(其中巫山1.7万人、奉节1.7万人、云阳3.6万人、开县1.1万人、忠县1.9万人),在本市非库区县安置2万人,投亲靠友自主分散安置1万人,出市外迁安置7万人。实际上,外迁移民的数量要比这个数字大,如从2000年至2007年的7年多时间里,由政府组织的三峡外迁移民大规模搬迁运送人数累计达到17万人,其中跨省市搬迁运送9.6万人。【5】这些由政府组织大规模外迁的农村移民分别安置在山东、安徽、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江西、湖南、江苏、四川、湖北、重庆等12个省市、232个县、1088个乡(镇)、2000多个安置点。
水库移民有多种类型,从行政区划的角度来看,有远迁移民、近迁移民、就近后靠移民。【6】远迁移民指移民离开本县,在本省其他县或外省进行安置。近迁移民指移民所在村民组没有就近后靠的条件,而搬迁到本村、本乡、本县的其他村民组安置。本次调研涉及的外迁移民指的是远迁移民,这些外迁移民的安置方式主要包括两种,分别是政府动员外迁安置和自主外迁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