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生艺术素养
9469300000004

第4章 培养审美的眼睛

美术篇

现已发现的人类最早的美术遗产,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一些饰品和欧洲的洞穴壁画。这些美术遗存闪烁着原始人类智慧与创造的火花。人类从早期的石器工具制作,到生动地描绘形象、为自己制作加工各种装饰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手的灵活和思维的发展。劳动创造了人,人类的劳动促进了美术的产生。

第一节 美术的种类及其特征

美术以视觉艺术语言与具体的物质材料为媒介,通过塑造平面或立体的可视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内涵,反映人的精神和情感。

一、美术的种类

美术的种类较多,通常可分为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四大类。

(一)绘画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主要的艺术形式。它是一门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艺术手段,在二度空间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从形态上讲,绘画可分为以中国绘画为代表的东方绘画和以西欧绘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两大体系;从使用的工具、材料和技法上,可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包括木版、铜版、石版、胶版、纸版等)、水彩画、水粉画、色粉画、丙烯画、蜡笔画和素描等;以题材内容来划分,一般习惯把绘画分成人物画(含肖像画、风俗画、历史画等)、风景画、静物画和动物画等;从表现物象的观念形态上,可分写实性、装饰性和抽象性绘画;按绘画的社会作用和表现形式,分为宣传画(招贴画)、广告画、年画、漫画、连环画、组画或插图等。通常这些绘画形式不限工具材料,用油画、水粉画、版画、中国画、素描等既可画宣传画,也可画连环画或插图等。

(二)雕塑

雕塑是利用各种可塑、可刻的物质材料,塑造出具有三维空间真实体积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

雕塑形式多样,按形态的不同,一般分为圆雕、浮雕和透雕三种。圆雕,是指不附着在任何背景上,可以四面观赏,完全立体的雕塑;浮雕,是介于立体与平面之间的一种雕塑形式,是在一定厚度的平面上塑造艺术形象的。按浮雕表面形象凸起厚度的不同,又可分为高浮雕和浅浮雕两种类型。透雕,是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背景部分,所形成的单面或双面雕的样式。

按照材质和制作手段的不同,可分石雕、木雕、泥塑和面塑等。塑后着色为彩塑。

雕塑作品通过三维空间的实体表现,形象简洁、有力,能够恰到好处地表现形象最有表现力的瞬间。

(三)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是与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美术形式。可以说,凡是美化人们生活的用品和美化生活环境的美术创作都可称为工艺美术。它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它既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又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实用与审美相统一是工艺美术的本质特征。

工艺美术一般分为两类,即实用工艺美术和陈设工艺美术。实用工艺美术,又称日用工艺美术,如染织工艺、陶瓷工艺、家具工艺等;陈设工艺美术,又称特种工艺美术,指专供欣赏的陈设品,如象牙雕刻、玉石雕刻、装饰绘画等。前者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实用和审美要求为目的,后者则以审美为主要目的。

(四)建筑艺术

建筑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双重属性,有“实用、坚固、美观”三大功能。建筑艺术的美,依靠各种物质材料及建筑技术建立起来的形体来呈现。建筑的造型美体现在建筑的总体轮廓,建筑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建筑的结构、色彩和装饰等方面,同时也体现在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上。

鉴于建筑艺术实用性更为突出的艺术特点,本教材将其与园林艺术编在一起,本编不再赘述(详见第五篇《其他艺术篇》的第一章)。

二、美术的基本特征

美术是运用具体的、可视的形象来表达和表现世界的。美术具有造型性、空间性、可视性、静态性和物质性等特征。所以,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

(一)造型性

造型性是美术最重要的形态特征。美术作品是以塑造直观的、具体的形象,来表达和表现世界的。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美术作品都不能脱离造型,如果脱离了造型就没有了形象,没有了形象作品就不存在。这里所指的造型既包括具象也包括抽象。

(二)空间性

空间性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运用色彩、线条、明暗、肌理材料为表现手段,来塑造可视的形体。如绘画一般占有二维平面空间,雕塑、建筑和部分工艺美术的造型则占有三维或多维立体化空间,美术作品的艺术内涵、情感表达,都是在特定空间里实现的。

(三)可视性

美术的视觉属性是指美术作品直接作用于视觉,是其艺术形式结构的第一属性,是充满着内心体验的、自由的精神活动。由于美术表现手段上造型性的确立,自然就产生了美术形象在感知方式上的可视性。以造型为本的美术形象,都具有一定的形体,这种形体总是直观地构成视觉形象。

(四)物质性

物质性是指美术作品中物质的特殊属性对美术的直接影响。美术作品依赖一定的物质材料来完成,材料本身与艺术形象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也构成了审美价值的重要因素。例如,中国画所使用的笔、墨、纸、砚就构成了中国画特有的笔墨情趣。人们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材料的物质属性也体现出相得益彰的材质美,特别是雕塑作品与工艺美术作品更是体现出材质的重要作用。

(五)静止性

由于美术创作使用的是固定的物质材料,其形象具有特殊的造型性和空间性,这就决定了美术只能描绘和表达瞬间静止和相对静态的物体,其形象在一定空间中以静止的方式展示出来,但却是富有表现力、最能引发人联想的瞬间。这种静止性的特点在各类美术作品中都是相同的。

相对而言,不同的美术品种,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关于这一点,将在以下内容中加以分析说明。

第二节 美术欣赏概述

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是,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马克思也说过:“如果愿意欣赏艺术,您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经过训练,对美的发现能力会有所提高,审美眼界可以得到极大的拓展,审美能力也随之得到发展。所以,一旦具备了美术欣赏能力,具备了一定的艺术修养,不但可以从美术作品中得到精神享受,更重要的是具有了完备的知识结构,有利于人的长远发展。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只有会看“门道”的人,才是真正的艺术鉴赏者。“美术鉴赏的层次,是与作品的层次相辅相成的。好的作品吸引和熏陶了高明的鉴赏者,高水平的鉴赏者又会帮助和促成作者创作水平的精进。”[张道一:《美术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版,第14页。]可见,要想入行并且看出“门道”,就必须具有一双审美的眼睛。

怎样欣赏美术作品呢?具体来说,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从作品的直观感受和视觉语言入手,来审定其外在形式,区分出作品类别或表现特点。

第二步,从形象入手,分析作品形象、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达到情感的共鸣。

第三步,从理性分析入手,对作品的题材、内容及感情的表达进行综合分析,领悟作品内容与形式间的关系,进而将美术作品与其产生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作进一步理解和体验。在此基础上,感悟作品思想内涵,深化美感体验下面以大家熟知的雕塑作品《米洛斯的维纳斯》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为例,加以简要说明。

当面对这两件作品时,我们首先要明确它们的艺术表现形式,一件作品是雕塑,一件作品是油画。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一尊残缺的大理石雕像,没有双臂,即通常所称的“断臂的维纳斯”,因1820年发现于米洛斯岛而得名。艺术家们认为,这是一尊“美神”,她的形体妩媚娴雅,洋溢着青春活力,具有女性的纯洁和健美。当进一步对其形象进行全面分析时,会感受到她形体丰满,头、胸、髋三部分形成“S”形的扭转,整个身体起伏转折,极富有节奏感,无论从哪个角度观赏都能获得美的享受;进一步关注细节,我们会发现,女神面部显露出的端庄典雅的气质,体现出古希腊时代雕塑家们的传统造型特点,塑像采用古典时期“歇站式”的立姿,使半裸的身体构成了一个十分和谐而优美的螺旋形上升体态,富有音乐的韵律感,更加显现了塑像的形体美。

作为审美活动,当人们站在这个精美的雕像面前时:一个裸体的女性,她丰满而圣洁,柔媚而单纯,优雅而高贵,这就足以使人为之而倾倒。在这洁白的大理石里面,是少女的青春,是生命的跃动。人们会从这里发现自己,以及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创造潜能;感受到人类生生不息的原动力……是一种极大的满足,深刻的启示,也是人体艺术的魅力所在!人体本身就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变化,蕴含着微妙多姿的美。

而《蒙娜丽莎》所描绘的是一位嘴角上翘,流露出“神秘微笑”,端庄秀美,仪态安详,眉宇之间闪现内心世界的女性。形象的逼真似乎可以触摸到手和衣服,其肌肤好似具有活人的体温并富有弹性,仿佛是真人的存在。这是作品给人的直观感受。

如果我们以文艺复兴为背景,结合对作者的了解与认识,再对作品作进一步的观察就会发现,画中人物姿态优雅,笑容微妙。达·芬奇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着力地表现人的内心的情感。从画中我们可以看出,画家力图使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与外形的美丽达到高度一致,对人像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更是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空气透视”笔法的作用。

在构图上,达·芬奇一改以往肖像画所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如此,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稳重。此外,蒙娜丽莎柔嫩而丰满的双手被画得精确、到位,展示了她温柔的个性和高贵的身份及阶级地位,显示出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敏锐的观察力。

《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了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