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胡华文集(第五卷)
9450900000044

第44章 三 人物纪念(11)

鞠躬尽瘁赤胆忠心——学习吴玉章同志的高尚革命品德【29】

敬爱的吴玉章同志革命一辈子,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斗,不屈不挠,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他与敬爱的董老、林老、徐老、谢老,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五老,受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尊敬,特别受到全国青年的仰慕和爱戴。自吴老担任华北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以来,我们曾先后在他身边工作过,不但有机会了解到吴老从前奔走革命时呕心沥血、坚贞不屈的光荣历史,而且有幸得到他老人家的亲切教诲,切身感受到他老人家有许多感人肺腑的优秀品德。

立党为公,一心革命

新中国建立后,吴老为中国革命进入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新时期而无限欢欣鼓舞。他从不因革命的胜利而懈怠自己的斗志。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国家,他立党为公、一心革命,从不计较个人名位,始终在文化教育战线的平凡岗位上,埋头苦干、奋斗不懈,为繁荣社会主义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而辛勤工作。

建国之初,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敬爱的周总理考虑到吴老在国际上享有的崇高声望,曾经打算在国家外事部门给他安排重要职务。吴老得知后,以自己年老力衰、不善应对,诚恳地请求毛主席和周总理作了重新安排。当周总理表示吴老不宜只担任大学校长时,吴老几次向周总理说明自己非常乐意担任人民大学校长的工作,这样的安排已经很合适,再三请总理不要为自己的工作安排而花费精力。他向党中央和毛主席表示,决心努力办好中国人民大学,为宣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培养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而竭尽全力。毛主席和周总理十分理解吴老的心情,对吴老的工作给了大力支持,对中国人民大学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建国后的十多年中,我们中国人民大学的全体师生和干部,在敬爱的吴老和校党委领导下,团结一致、勤奋工作,终于较好地完成了党和国家给予学校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没有辜负党中央、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期望。这里凝结着我们敬爱的吴老多少心血啊!

1954年,全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毛主席和周总理深知吴老一生有志于中国文字改革的事业,便安排他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老以文字改革工作关系到社会主义祖国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是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大事,欣然应命。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在周总理的直接关怀下,他晚年以极大的精力从事这项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对我国文字改革工作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联系群众,注重实践

吴老密切联系群众,注重实践。他深知实践出真知,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在他身上,充分保持着我们党实事求是,联系群众,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吴老是我国卓越的无产阶级教育家。从他早年倡导留法勤工俭学,办留法预备学校和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到后来在陕北办延大、鲁艺,一直到主持华大、人大,可以说一生不脱离教育,为革命培育精英,真是桃李满天下。他办学的根本态度,就是一贯坚持实事求是,主张办教育要和办一切事业一样,尊重客观规律,反对一切形式主义的空谈。他曾反复强调,人民大学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根本原则,学习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必须与研究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为了真正培养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他总是教导我们要严格要求,认真负责,真正使青年人能学到真才实学。1961年秋,吴老在回忆他青年时代留学日本时所进的“成城学校”的教育优点时还一再说:这个学校“年老的和年轻的教师都很认真,对学生要求严格”,日本别的学校学5年的课程,这个学校用两年半的时间就学完了,而且学得很实在。他认为,“‘成城’的某些有益的经验,是符合教育学的原则的。‘教不严,师之惰’,中国人向来了解必须先有严师然后才出‘高徒’的道理,现在办教育的人,也还是应该注意这一条的。”他对干部、对教师,既严格要求,又循循善诱,对工作中的成绩与缺点,经验与教训,总是实事求是,一分为二,既不肯定一切,也不否定一切。他尤其反对对党内的意见分歧或同志们的缺点和错误,采取无限上纲,扣帽子、打棍子,混淆两类性质矛盾的错误做法,而总是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

在领导作风上,他言传身教,一贯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人民大学创办之初,吴老就已是年过七十的老人了。但他以七八十岁的高龄,还常常深入教学第一线,亲自到课堂上去听课,掌握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的第一手材料,常常亲自同干部、教师、学生们座谈,了解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常常到学生宿舍、饭厅,到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家庭,问寒问暖,倾注党的关怀。他晚年特别关怀青年的成长,重视对青年的革命传统教育。不论校内校外,凡是青年们请吴老做报告,讲传统,他总是有求必应。有时同学们跑到他家里访问,他都热情接待,一谈起来,滔滔不绝,常常连谈两三小时毫无倦意。1965年吴老已是87岁高龄了,他还亲自到学校参观运动会,检阅民兵队伍,亲自为运动员发奖,勉励青年们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走又红又专的道路。人民大学一年一度的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只要吴老在北京,他总是要到会讲话。他那铿锵有力的声音,谆谆教诲的风貌,至今都还在有力地激励着我们为继承他老人家的未竟事业,为办好我们的人民大学,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祖国四个现代化的光明未来而努力献身。

谦虚好学,作风民主

吴老一向作风民主,谦虚好学。他从不居功自傲、以势压人,总是虚心地听取各种不同意见,特别欢迎来自基层的、下级的和普通群众中的声音,真正做到了平易近人,从善如流。这里有这样一件十分感人的小故事:

1942年7月,吴老在延安受朱总司令之约,与徐特立、谢觉哉和续范亭等几位老同志同去南泥湾参观并休养。当时吴老为南泥湾那“青山与绿水、美丽似江南”的风貌所振奋,更有感于南泥湾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曾写了一首《和朱总司令游南泥湾》的五言诗,记述南泥湾的变迁,歌颂南泥湾大生产的战斗精神。1958年初,《红旗飘飘》编辑部向吴老索诗发表,吴老答应了。在抄写这首诗的时候,吴老身边一位年仅十六七岁的小服务员发觉原诗中“‘回乱’成荒地”一句不妥,向吴老说:“回乱”虽然打了引号,但说“回乱”成荒地,仍把荒地的责任放到回民身上了,还是不好。吴老非常赞赏这位小服务员的意见,立即把身边的几位工作人员都找来,大家一起斟酌了一番,才把“回乱”改成“剿回”,虽只是一字之改,意思却大不相同了。这样,它就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貌,不仅歌颂了回民的革命精神,而且控诉了清朝政府的反动统治,确实改得好。对于这件事,吴老后来异常感慨,经常向人讲中国古人有所谓一字之师,这位小服务员就是他的“一字之师”,说:“可见一个人必须随时随地向别人学习,而且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断取得进步,才能避免发生错误和及时纠正错误。”

吴老这种民主作风是一贯的。在平时研究和讨论工作问题时,他总是注意倾听各种意见,尤其注意听取反对的意见,从不搞一言堂。学校领导同志向他汇报工作、请示问题时,他总是请他们充分发表各种看法,并且常常以他那位小服务员为例,要求他们各抒己见,敢于直言。在研究和讨论学术问题时,吴老更是细心听取各种不同看法,善于吸取他人的一切有益的见解,谦虚谨慎,从不武断自专。吴老这种民主的作风、谦虚的态度、好学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艰苦朴素,廉洁奉公

吴老一生奔走革命,颠沛流离,艰苦备尝,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他功高不居,从不搞特殊,始终保持着一个无产阶级战士的艰苦朴素的革命本色。

全国解放以后,吴老牢记毛主席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对全党同志的告诫,仍然过着克勤克俭的生活。他在大革命时期用的一条毛毯、一个装文件的小皮箱以及延安时期组织上发的一套粗呢衣服和一件羊皮袄,一直用到他去世之时。他接待外宾时常穿的一件大衣,也是早在大革命时期添置、解放后翻改的。平时接待宾客,需要衣着整齐一些,而一回到家,则总是只穿旧便服。他的内衣、袜子大都是补丁加补丁,使用多年了;一条毛巾用得破得实在无法再用了,仍舍不得换一条新的。饮食更是简单,用他自己的话讲:有饭吃就行了。

吴老住的房子,房基下有下水道,室内经常翻浆,异常潮湿,有时还发出臭气,老鼠也很多。党中央领导同志发觉后,考虑到吴老年迈多病的身体,曾多次指示给吴老修房子,但他总是不让修,总是说过得去;劝他搬到较好的楼房去住,他也坚执不肯搬,就是这样一直住到他逝世。

建国后他一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也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的委员。每月按规定发给他的办公费和科学研究费,他都退回。他曾专门告诉科学院秘书长,以后停发他的科学研究费,理由是“我不需要”。他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只收一次稿费,转载的稿费一律不收。就是所收的稿费,他也总是用来抚养烈士子女,接济有困难的同志。合作化后郊区一个生产队急需抽水机,吴老知道后,也是自己花钱买了抽水机送去,以表示自己对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的支持。至于外宾送给他的钟表、照相机等物,他都要交公。吴老说:这不单是送给我的,而是因为我在这个岗位上。我们送给外宾的礼物,不也是公家花钱买的吗?他就是这样,始终是廉洁奉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正如毛主席在庆贺吴老六十寿辰时所说的:“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的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的有益于青年,一贯的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最难的啊!我们的吴玉章老同志就是这样一个几十年如一日的人。”

刚直不阿,赤胆忠心

我们敬爱的吴老一生为人耿直,富于正义感。在原则性的大是大非面前,他从来都是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直到他逝世前夕,也就是在“文化大革命”初期两个阶级生死大搏斗的关键时刻,他还以其鲜明的爱和憎,表现了他对党、对中国革命的事业、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一片赤胆忠心,而与林彪、“四人帮”这类阴谋家野心家则势不两立。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吴老欢欣鼓舞。1966年8月毛主席检阅红卫兵,吴老以88岁的高龄,抱病登上天安门城楼,跟随毛主席检阅红卫兵队伍。当伟大领袖毛主席见吴老拄着拐杖走上天安门城楼时,马上迎上前去,同吴老亲切握手,向吴老问好;吴老则十分激动地紧握毛主席的手,向毛主席问候健康。

运动初期,林彪、“四人帮”散布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反动思潮,在全国到处掀起揪斗所谓“走资派”的黑风恶浪。吴老以其丰富的阶级斗争经验,敏锐地察觉到这股黑风恶浪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主席的。在林彪、“四人帮”的煽动和蒙蔽下,当学校里有人提出要打倒校党委负责人,诬陷他是“走资派”,是“黑线”上的人时,吴老义愤填膺,认为该是他出来讲话的时候了。他顶着林彪、“四人帮”的巨大压力,抱病来到学校,向广大群众说明真相,针锋相对地指出校党委负责人“不是走资派,是党的好干部”;不是“黑线上的人”,而是他亲自从周总理那里要来的。后来,当有人诬陷吴老是“老走资派”,在校党委负责同志与吴老之间“贯串着一条黑线”时,吴老以他在阶级斗争大风浪中磨炼出来的特有的坚忍沉毅,冷笑着说:“在我后面还有总理和主席呢!”既表现了他对林彪、“四人帮”的高度蔑视,又说明了他对伟大领袖毛主席,对敬爱的周总理是多么的信赖啊!在那些日子里,我们敬爱的吴老卧病在床,一方面与病痛作顽强的斗争,一方面思虑着党和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命运。他坚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真理必定胜利。因此,就是在卧病之中,他仍然坚持学习毛主席著作,或要工作人员读文件,直到他逝世时,枕头旁边还放着毛选四卷。他时刻想念敬爱的周总理,几次提出他想见到总理,临终前夕,仅仅剩下一点点力气了,他还颂唱《东方红》。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一生,贡献了自己毕生精力的敬爱的吴老,就是这样,怀着他对党和毛主席,对中国革命事业的一片赤胆忠心而与世长辞的。

在“四人帮”横行时期,我们不能纪念敬爱的吴老,只有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我们今天才得以纪念吴老,宣传他的革命业绩,学习他的崇高品德。在纪念吴老的时候,我们想到80年前的1903年,吴老浮槎东渡,在赴日留学途中写过这样一首诗:“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吴老在80年前就期望着一个强大的中国崛起在亚洲的东方!这也是所有老一辈革命家的殷切期望!我们今天纪念吴老,就是要最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尽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图大业,以告慰于吴老,告慰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