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胡华文集(第六卷)
9450800000045

第45章 散篇(35)

向读者推荐——《史园拾穗》代序【41】

《史园拾穗》作者余世诚说明:这是1987年9月18日,著名史学家胡华教授为我拟将出版的一本《党史人物调查研究》小书写的序言。我是胡老师的学生,他说了许多鼓励学生的话。胡老师也于是年12月14日不幸病故。我把他当年为我写的序言仍置于我这本迟到著作《史园拾穗》的卷首,以勉励自己,也告慰先贤。

2008年12月

世诚同志是60年代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生,当时我虽然给他们授过课,但并不认识。大凡学生对老师印象较深,而教师对千百学生中的某一位熟知的不多。只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发表了几篇关于济南共产主义小组的调查研究文章,才引起我的注意。后来,我主持全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的工作,他写了关于党的创始人之一杨明斋生平事迹的调查材料寄我,才知道他是在石油学院任教的人大校友。

在研究中共创建史中,我很早就注意到了杨明斋这位党史人物。他是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是对中共的创立、青年团的成立以及党的早期事业很有贡献的老同志,周恩来总理曾赞他是一位“忠厚长者”。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不知道这位长者的生平业绩,也不知道其下落、结局怎样。世诚同志费尽周折采访到杨明斋可能是山东省平度县人,就多次赴平度查访,终于和平度县委一起找到了杨明斋的故里,其后又发现了杨的多部著作,对这位重要党史人物做出了实事求是的评价。这是党史人物研究的一个突破。由此我知道世诚是一位很有钻劲、很用功的党史工作者。我写信鼓励他,他也写信给我交谈学问,我们的书信交往多了起来。在全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召开的学术讨论会上和山东党史人物研究会成立会上,以及我到济南讲学的时候,我们又多次见面交谈。

世诚还是一位有文学素养和艺术天分的同志。他一方面到各地进行历史调查,收集了大量历史资料;另一方面又用纪实文学的手法,把这些资料写成既有学术价值又有丰富情感的文章,提高了文论的可读性和实效性。顺便说说,他的中国画墨竹画得也很漂亮,我出国讲学时就带过他的作品,作为礼物赠送外国朋友。

我读了世诚同志这些与党史、革命史有关的文章和散文,觉得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有新意。他的这些文章,特别是那几篇主干文章,如《杨明斋调查记》、《一本〈共产党宣言〉的传奇》等,都能向人们提供一些原来所不知道的新东西,这是很可贵之处。当然,这个“新”,是作者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发掘工作,在掌握了大量的资料基础上,才写出的。正因为如此,这些文章才具有科学研究的价值和学术意义。

第二,有感染力。党史、革命史,其史实本身就是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历史人物更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活体,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作者在调查这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中,又充满了激情,文字自然就活跃起来,很能打动读者。他写的几篇领袖人物的母亲的文章,有新资料,也很有感情,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第三,求实效。作者是一位工科高校的政治教师,他的这些科研论文和纪实文章,为他的教学备课丰富了资料。他把自己的调研成果与教学相结合起来,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向青年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和人文素质教育。同学们自然很喜听爱学他的课程。

当然,我并不以为作者的每篇文章都具有这些特点,或者说作者在文史相结合上还有再努力钻研的空间。有些文章或文章的某些段落,还有枯燥之嫌。中国自古文史不分家,让历史科学以文焕彩,以文夺人,这是史学工作者努力的方向。作者下了大气力进行调查研究,下苦功夫探索文史相结合,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很值得肯定。因此,我愿意向我的同仁和广大读者热情推荐这本书,并盼望着世诚同志再出新成果。

1987年9月18日

于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