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物流信息管理概论
9449500000017

第17章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体系与结构(2)

第三节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架构

一、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架构的地位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架构是底层架构,不是整个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或系统的IT架构。底层技术平台是为基础数据平台、业务逻辑平台、信息门户平台服务的,必须以信息资源规划、物流企业建模为依据。不然,就会本末倒置。

这里所谓的物流信息平台的技术架构,主要是指网络体系结构,即与不同需求与体系结构模式的物流信息相适应的系统网络硬件与软件平台。它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的环境,但不是核心和成败的关键。许多擅长软件开发技术和系统集成的IT企业面对物流信息化束手无策,根本原因是对这个问题认识不足。

企业系统架构与企业的内部组织、流程和业务模型密切相关,它不同于其他软件架构,它必须完成一些非常特殊的要求。企业系统架构具有以下特性。

1.简单性

企业系统架构必须简单易用,以保证关键人员之间能有效沟通。如前所述,很多人都要参与到企业软件的规范制定和构建上,例如,职能部门的IT协调员,以及技术架构师。不同角色的人对软件有不同的看法,掌握的技术也可能不同。所有参与者都必须能够根据各自分工理解和管理架构。

2. 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企业系统必须经常改变,以适应市场变化,遵守新的法律条款,或满足业务重组的需求,企业系统架构必须定义意义明确的组件。本地更改不影响全局系统,若一个组件的外部API没有发生变化,那么这个组件内部的变化不应该影响组件以外的操作。必须认真设计组件的外部接口,要使接口尽量通用,而不能只局限于一种使用环境。最后,组件内部实现必须便于维护,允许有添加或修改功能。

3. 可重用性

为了尽量多地挖掘软件资产的好处,企业希望创建一系列有用的构件,并不断重用它们。重用有两个明显的优势:能共享不同项目的代码库的通用功能,以降低开发和维护成本;能在多个应用程序间实时地共享数据,以减少内容冗余。

4. 将功能与技术分开

企业系统架构必须将企业组织与技术分开。业务应用程序的周期长,而底层技术的更新周期短,二者不能绑定在一起。如果企业系统架构的设计周期是技术更新周期的两倍或者三倍,则不仅要考虑技术的变化,还要考虑安装技术的实际使用周期。企业系统架构必须能承受异质性和技术基础结构的更改。另外,业务功能的开发必须与底层技术分开,或者说,企业系统架构不能依赖于特定的产品,并避免供应商垄断。

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底层技术架构的分类

(一)C/S结构

C/S(Client/Server)结构,即大家熟知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它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信开销。

目前大多数应用软件系统都是C/S形式的两层结构,由于现在的软件应用系统正在向分布式的Web应用发展,Web和C/S应用都可以进行同样的业务处理,应用不同的模块共享逻辑组件。因此,内部的和外部的用户都可以访问新的和现有的应用系统,通过现有应用系统中的逻辑可以扩展出新的应用系统。这也就是目前应用系统的发展方向。

传统的C/S体系结构虽然采用的是开放模式,但这只是系统开发一级的开放性,在特定的应用中无论是Client端还是Server端都还需要特定的软件支持。由于没能提供用户真正期望的开放环境,C/S结构的软件需要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开发不同版本的软件,加之产品的更新换代十分快,已经很难适应百台计算机以上局域网用户同时使用,而且代价高、效率低。

(二)B/S结构

B/S(Browser/Server)结构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所谓三层结构。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客户端计算机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TCO)。B/S三层结构。

以目前的技术看,局域网建立B/S结构的网络应用,并通过Internet/Intranet模式管理和应用数据库,相对易于把握,成本也较低。它是一次性到位的开发,能实现不同的人员,从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比如LAN、WAN、Internet/Intranet等)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库;它能有效地保护数据平台和管理访问权限,服务器数据库也很安全。特别是在JAVA这样的跨平台语言出现之后,B/S架构管理软件更加方便、快捷、高效。

(三)C/S与B/S混合结构

C/S结构与B/S结构都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很多软件供应商注意到了软件架构的争论,人们不禁要问:是否有可能将两者的优势融合呢?答案是肯定的。智能客户端恰好能克服它们存在的问题,将C/S应用程序的优点和B/S应用程序的部署和可管理性优点结合起来,使之在资源的利用上达到某种平衡,从而提高用户满意度,降低总体拥有成本。

国内有不少软件公司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新中大在多年的深入研发的基础上,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客户端技术。该技术完全是基于Web的应用体系,既不属于C/S,也不属于B/S,而是兼具了两者的优势。

(四).NET三层架构

.NET的三层架构为:用户界面表示层(USL)、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

各层的作用如下。

1.数据访问层

数据访问层是对原始数据(数据库或者文本文件等存放数据的形式)的操作层,而不是指原始数据,也就是说,是对数据的操作,而不是数据库,具体作用是为业务逻辑层或表示层提供数据服务。

2. 业务逻辑层

主要是针对具体的问题的操作,也可以理解成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进行处理,如果说数据层是积木,那逻辑层就是对这些积木的搭建。

3. 用户界面表示层

用户界面主要表示成Web方式,也可以表示成WINFORM方式,其中Web方式也可以表现成.aspx格式,如果逻辑层相当强大和完善,无论表现层如何定义和更改,逻辑层都能完善地提供服务。

第四节 面向服务架构SOA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

随着企业计算的发展,企业级应用需求要求新的软件系统不再是从底层做起,而只是依据企业逻辑需求重新组织已有的数据存储,将现有的数据和实物通过新的渠道,比如Internet浏览器或者手持设备呈现给用户。另外,为了提高企业计算的高效性、可用性、规模性,现有许多的操作系统都是分布式操作系统,运行在许多机器之上。这样的企业级解决方案就必须协调运行在群组硬件之上,实现这种系统的一种方法就是将系统组织成群组服务的模式,每一个服务都提供一组定义良好的功能集合。整个系统其实就被设计和实现为一组相互交互的服务,而将功能以服务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该系统灵活性的关键。系统通过添加新的服务来不断升级,这样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就应运而生了。

一、面向服务架构SOA概述

(一)SOA的定义与结构

1.SOA的定义

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是一种应用程序体系结构,在这种体系结构中,所有功能都定义为独立的服务,这些服务带有定义明确的可调用接口,可以以定义好的顺序调用这些服务来形成业务流程。SOA的关键是“服务”的概念,W3C将服务定义为“服务提供者完成一组工作,为服务使用者交付所需的最终结果”。

SOA并不仅是一种现成的技术,而且是一种架构和组织IT基础结构及业务功能的方法,是一种在计算环境中设计、开发、部署和管理离散逻辑单元(服务)模型的方法。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应该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使得构建在这样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

这种具有中立的接口定义的特征称为服务之间的松耦合。松耦合系统的好处有两点:一点是它的灵活性;另一点是,当组成整个应用程序的每个服务的内部结构和实现逐渐发生改变时,它能够继续存在。而另一方面,紧耦合意味着应用程序的不同组件之间的接口与其功能和结构是紧密相连的,因而当需要对部分或整个应用程序进行某种形式的更改时,它们就显得非常脆弱。

2. SOA的结构

SOA只是一个服务框架思想,不受具体技术体系结构的限制,可以用Web Service、COM、CORBA等技术实现。但Web Service由于具有更好的可靠性、扩展性及协议开放性,所以它是SOA的一个最佳实现技术。Web Service是一组软件组件,这些组件使用基于XML的标准,可以在多种网络上进行互联互通而可以忽略其使用的平台和使用的开发语言的差异性。

Web Service包括XML、SOAP、WADL、UDDI等技术。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作为数据交换的格式;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简单对象访问协议)通过HTTP等协议传送XML数据;WSDL(Web Services Description Language,Web服务描述语言)借助XML文档来描述一个Web Service服务,描述服务提供的功能和所接受的数据格式;UDDI(Universal Description,Discovery,and Integration,统一描述、发现和集成)用于服务的发现、发布和集成。

(二)SOA体系结构的层次

SOA体系结构在逻辑上应该分为五层,分别为表示层、业务流程层、服务单元层、企业组件层和应用系统层。基于SOA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架构层次图。

1.应用系统层

该层内是企业内部异构的遗留应用系统。这些系统通过协商制定的专用接口进行消息传递。

2. 企业组件层

用Web服务封装器将应用系统层的应用系统提供的各种功能封装成不同粒度大小的服务,并提供对外的基于Web Service的统一接口。

3. 服务单元层

注册组件层提供的服务(可能还有一些服务层自己添加的辅助服务,但不必注册),然后将服务发布,以供业务流程层和表示层查找并绑定。

4. 业务流程层

提供以业务为中心的视图,记录端到端的流程,但不考虑细节。根据其业务流程,查找服务单元层的服务或服务组合,组成应用程序。

5. 表示层

提供一个公共信息交换平台,可以讲客户需要的信息在客户端完全显示出来,供各类用户实时查询。

基于SOA的新架构在传统架构基础上增加了两层:业务流程层和服务单元层,二者之间通过服务紧密联系在一起。业务服务族提供了粗粒度的业务功能,它们能够映射成业务流程中的任务;服务描述则为业务服务族提供了定义明确合理的接口,从而使业务流程不必了解业务应用和技术平台的细节就可方便调用。服务之间的通信采用XML格式的数据,独立于业务应用系统。

(三)SOA的典型特征

SOA是一种粗粒度、松耦合的服务架构,其服务之间通过简单、精确定义的接口进行通信,不涉及底层编程接口和通信模型。这种模型具有下面几个典型特征。

1.服务的封装(Encapsulation)

把服务封装成可以被不同业务流程重复使用的业务组件。它隐藏所有实现细节,不管服务内部如何改变,使用什么平台、什么语言,只要保持接口不变,就不会影响最终用户的使用。

2. 服务的重用(Reuse)

一个服务是一个独立的实体,与底层实现和用户的需求完全无关,极大地方便了服务的重复使用,从而降低了开发成本。

3. 服务间的互操作(Interoperability)

服务之间通过既定协议采用同步或异步方式通信。

4. 服务是自治的(Autonomous)实体

即服务自身是完全独立的、自包含的、模块化的。

5. 服务的松耦合度(Loosely Coupled)

即服务请求者和服务提供者之间只有接口上的往来,至于服务内部如何更改,如何实现都与服务请求者无关。

6.服务是位置透明的(Location Transparency)

即服务请求者不需要知道服务的具体位置及是哪一个服务响应了自己的请求,服务请求者关心的是使用一个服务完成自己要处理的工作就可以了。

二、基于SOA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特点

(一)基于SOA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开发特征

1.便于集成现有系统

SOA体系结构可以基于现有的系统来发展,不需要彻底重新创建系统。原有的功能模块可以通过Web服务接口来封装和访问。采取SOA框架可以将各种业务服务构造成现有组件的集合。当其他部门使用这种新的服务只需要知道它的接口和名称,服务的内部细节及在组成服务的组件之间传送的数据的复杂性都对外界隐藏了。这种组件的匿名性使物流企业能够利用现有的投资,从而可以通过合并构建在不同的机器上、运行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中、用不同的编程语言开发的组件来创建服务。

2. 便于重复利用物流业务服务

已经创建的物流业务服务不必与特定的系统和特定的网络相连接。服务是独立的,服务间的通信框架使得服务重用成为可能。对于业务需求变化,SOA能够方便组合松耦合的服务,以提供更为优质和快速的响应。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允许服务使用者自动发现和连接可用的服务,并通过对服务使用者的验证、授权,来加强安全性保障。同时,由于面向服务的敏捷性,在应对物流业务变更时,有了更强的可塑性,企业可以未雨绸缪,为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3. 提高了系统开发速度

在所有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基础架构的开发和部署将变得更加一致。现有的组件、新开发的组件和从厂商购买的组件可以合并在一个定义良好的SOA框架内,这样的组件集合将被作为服务部署在现有的基础构架中,从而成为可重复使用的架构元素。当需要新的物流企业进入,可以直接对现有服务和组件进行新的创造性重用,可大大缩短设计、开发、测试和部署产品的时间。

4. 降低了系统实施成本

Web服务库成为采用SOA框架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核心。直接使用这些Web服务库来构建和部署服务将显著地减少软件开发成本,提高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研究表明,一般系统的接口开发费用占到整个开发费用的33%,最高的竟达到70%,因为重用和敏捷设计使得在SOA中接口的重用会节省费用60%。随着物流业务需求的发展和新的物流企业的进入,通过采用SOA框架和服务库,为原有应用程序增加服务和创建新的服务的成本大大地减少了。

5. 便于改进业务流程

SOA清晰地表示物流服务业务流程,这些业务流程通过在特定业务服务中使用组件的顺序来标识,这给物流企业提供了监视业务操作的理想环境。同时,流程的控制是依靠构成业务服务的组件重组来实现的,这将进一步允许改进业务流程,提高效率。重用现有的组件大大降低了在增强或创建新的业务服务的过程中带来的风险。

SOA是软件设计的方法,目的是为了让企业能够专注于业务流程和应用的开发,而不需要关心低水平的集成问题。SOA还是用于构建新的分布式系统的方法,采用SOA这种方法构建的分布式应用程序可以将功能作为服务交付给终端用户,也可以构建其他的服务。

(二)SOA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优势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可以基于现有的系统投资来发展,而不需要彻底重新创建系统。如果组织将开发力量集中在创建服务、利用现有的技术、结合基础组件的方法来开发软件,将获得如下几方面好处。

1.利用现有资源

通过使用适当的SOA框架,可以将业务服务构造成现有组件的集合。使用这种新的服务只需要知道它的接口和名称。服务的内部细节及在组成服务的组件间传送的数据的复杂性都对外界隐藏了。这种匿名性使组织能够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合并运行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中、用不同的编程语言开发的组件来创建服务。原有的系统提供的功能,可以通过服务来封装并提供给新的系统或其他系统进行访问。

2. 商品化基础架构

利用SOA框架,可以使不同的企业应用程序之间,基础架构的开发和部署变得更加一致。现有的组件、新开发的组件和从厂商购买的组件可以合并在一个定义良好的SOA框架内。这样的组件集合将被作为服务部署在现有的基础构架中,从而使得可以更多地将基础架构作为一种商品化元素来加以考虑。

3. 减少总拥有成本

随着业务需求的发展和新需求的引入,通过采用SOA框架和服务库,使现有的和新应用程序增强和创建新服务的成本大大地减少了。

4. 持续改进业务过程

SOA允许清晰地表示流程流,这些流程流通过在特定业务服务中使用的组件的顺序来标识。这给商业用户提供了监视业务操作的理想环境。业务建模反映在业务服务中。流程操纵是以一定的模式重组构件(构成业务服务的组件)来实现的。这将进一步允许更改流程流,而同时监视产生的结果,因此促进了业务过程的持续改进。

5. 以流程为中心的体系结构

现有的体系结构模型和实践往往是以程序为中心的。应用程序是为了程序员的便利而开发的。通常,流程信息在组件之间传播。应用程序很像一个黑匣子,没有粒度可用于外部。重用需要复制代码、合并共享库或继承对象。在以流程为中心的体系结构中,应用程序是为过程开发的。流程可以分解成一系列的步骤,每一个步骤表示一个业务服务。实际上,每个过程服务或组件功能都相当于一个子应用程序。将这些子应用程序链接在一起可以创建能够满足业务需求的流程流。这种粒度允许利用和重用整个组织中的子应用程序。

随着国内物流需求市场的不断增温,必然会造成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激烈竞争,在这一过程中,采用SOA架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将会具备明显的优势。这些企业将极大地利用现有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低的开发成本,建设出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的信息系统,从而保证物流运作的高效进行,充分挖掘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基于SOA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要点

(一)用SOA集成物流企业现有信息系统的核心环节

SOA提供了标准化的架构,一个应用对应的服务也能适用于其他应用,物流企业开发新的应用的速度将得到大大的提高,同时对旧的系统也可以包装成服务,服务之间为了满足新业务的需求可以进行组合,从而实现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资源的整合。

遵照SOA实施的一般经验,并考虑中国物流行业信息化目前阶段的特点,采用SOA进行物流企业现有信息系统的集成,核心环节如下。

1.建模

在建模阶段,可以定义业务模型或流程、软件模型和SOA模型。之后就可以创建一组服务,这组服务可以与已发布的通用接口一起重用。

2. 部署

在部署阶段,开发人员可以提取创建的服务,并把它们放在一个可执行、可管理的环境之中。

3. 使用

在使用阶段,根据软件模型来装配应用程序,并且测试其软件质量及非功能性需求,比如性能、可伸缩性等。

4. 管理

管理阶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阶段中,可以监控并管理安全性和使用,以及在许多与为SOA制定好的服务级协定或策略相对应的方面比较其性能。

按照以上环节,由小及大,迭代开发,不断升级,逐渐在物流企业业务中进行整合扩散,并形成整个企业的IT转型,最终通过全面整合实现随需应变的企业IT架构。

(二)物流信息化对SOA软件产品的要求

近几年来,国外著名软件厂商纷纷推出各种SOA平台中间件产品,并抢占SOA标准的制高点。国内优秀SOA平台中间件厂商也相继推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OA软件产品,优秀的SOA软件产品在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的优势和价值主要表现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对SOA软件产品的如下要求。

1.实用性

SOA软件产品的设计和开发需要充分考虑并结合中国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客观需要,在同步于国外领先信息整合产品设计理念和技术优势的同时,摒弃国外重量级产品庞大而繁杂、实用性和解决实际需求能力差等缺点。

2. 易用性

SOA软件产品要对物流信息化规划、开发、实施、运行管理等各环节都提供强有力的工具支撑,简化和便利物流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各类繁杂任务对业务和技术人员的苛刻要求,从而提高了信息整合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 高效性

SOA软件产品要能够保证物流信息化规划和实施的效率和质量。整体解决方案实施要能在较短的周期内高质量地完成,同时总体实施和维护费用也要大大低于国外同类产品。

4. 高扩展性

考虑到中国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复杂情况和建设水平的巨大差异性,SOA软件产品必须具有高开放性、高扩展性的特点,支持以各种形式灵活地衔接各种数据源和应用源,而且对扩展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从而满足对不规范的特有应用系统进行整合的需要。

第五节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体系与结构案例分析——浙江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系统【1】

浙江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是以物流通用软件建设为切入、公共物流信息交换为核心、标准和诚信管理为主线,以立足浙江、辐射全国、服务社会为总体框架的公共基础信息系统工程。系统建设的重点是要解决很难由市场化来实现的功能,系统建设将有利于提升浙江省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加快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推广先进的组织管理模式,促进行业规范并利于行业管理。

系统建设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行业推动、企业主体”原则,立足框架和机制建设,逐步形成自我复制和发展的良性机制,允许企业自主接入和选择服务,系统建设的物流通用软件则以免费的形式提供给物流企业。

一、核心需求和架构

系统的核心需求来自于物流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为了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物流企业需要通过信息系统来提升管理水平,同时还需要通过与其他物流企业、工商企业等有业务需要的外部系统联网来提升服务价值。由于物流企业自身建设信息系统的投入高、回报慢、难度大,因此行业管理部门需要在物流企业信息化进程中为其提供免费的通用软件及能够彼此互联的平台来满足其需求。在满足物流企业信息化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系统互联和数据交换,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供车货交易等增值服务,同时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建设推动行业管理。

系统的核心架构设计采用管理中心统一管理下的多数据交换中心架构。该架构类似于一个电子邮件系统,管理中心相当于根域名管理服务器,各个数据交换中心相当于邮件应用服务器,邮件应用服务器可以自己搭建也可以使用运营商服务器的、有免费邮箱也有收费邮箱的电子邮件系统,数据交换中心也一样。本系统与电子邮件系统的不同点在于本系统的专业性,并且可对传递的数据进行逻辑处理,包括转换和整合的功能。

二、系统的建设内容

浙江交通物流公共信息系统作为一个连接物流链上企业和相关信息系统的公共信息平台,它将提供数据交换的基本服务和各种增值应用。它的最终架构由1+3N组成,其实就是由不同功能的4个子系统组成,分别是管理中心、公共应用中心、物流企业通用软件、外部物流及相关信息系统联网。

管理中心只有1个,提供整个系统的管理功能;公共应用中心有多个,提供系统的基本服务和增值服务,基本服务指数据交换服务,由多个数据交换中心提供,每一类增值服务由一个公共应用中心提供;物流企业通用软件指系统中包含的,提供某一类物流企业使用的物流企业管理系统。

多个数据交换中心指本项目建设一个免费的示范数据交换中心,用户可以接入该交换中心实现数据交换,其他地区或企业可以搭建自己的数据交换中心,如宁波第4方物流平台就有自己的数据交换中心,交换中心之间按照中心间交换的标准规范实现对接,并由管理中心对数据交换中心实现统一的管理。

浙江交通物流公共信息系统将建成“1+5+10+50”的基本框架,包括1个管理中心、5个公共应用中心、10个物流通用软件及与50个外部物流及相关信息系统相连。

各个部分的功能描述如下。

●1个管理中心

实现对公共信息系统的管理功能,包括交换管理、管理中心门户、数据总库和卡中心管理4部分功能。

●5个公共应用中心

实现数据交换的基本服务,以及货物跟踪、信用、运输交易、行业监管、公共信息等增值服务,包括数据交换中心、货物跟踪中心、信用中心、综合应用中心、运输交易中心等。

●10个物流通用软件

通过通用软件推广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同时使浙江省物流企业信息系统使用率提高30%,90%的重点联系物流企业使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处理物流业务。物流通用软件包括通用网站、小件快运、普通运输、物流站场、集装箱、仓储、货代、堆场、配送和水运等通用软件。

●与50个重要物流及相关信息系统联网

这些物流及相关信息系统包括政府公共服务类、国内行业主流物流平台类、国内主流物流管理软件类、重要ERP系统、其他相关系统类等50个重要信息系统。

三、绩效评价

该项目的建设以推动浙江省道路货运行业的信息化进程、提升物流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加强行业管理部门对物流企业的监管、规范货运市场为宗旨,通过政府建设起到示范作用,鼓励和扶持其他企业和组织参与系统建设和运营。

物流企业在用信息化武装自身过程中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物流企业在物流转型期无法通过自身的能力解决与数个物流链中上下游客户的数据交换问题,即使很多物流企业通过建立数据交换平台来实现与物流链中上下游客户的数据交换,在物流转型前期也必然对社会资源造成极大浪费并给物流企业自身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二是一些中小型物流企业在自身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无法负担高昂的前期投入。本项目由政府出资建设很好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同时通过政府出资建设和管理更可推动物流行业内的标准化建设。

该项目在技术实现上较为清晰,难点在于非技术性问题——物流企业通用软件的推广,部分物流企业自身存在的无信息化照样生存的惯性思维会导致货运信息化推广遇到阻力,因此项目的推广费用在项目总体建设经费预算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该项目是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的,是浙江省交通服务业发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是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工作。

注释:

【1】流采购与联合会.中国物流与采购信息化优秀案例集:浙江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系统案例.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