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多元化、业务全球化、策略性保持稳健财务状况和“不为最先”策略,是李嘉诚及其长江集团多年来在经历过数次危机后,仍能平稳发展的四大法宝。以收购实现业务全球化,达到多元化经营;策略性保持稳健财政状况,降低财务危机风险、保持充裕实力的同时,保证成功收购;当一切准备就绪,不为最先策略寻找较佳切入点增加成功的机会。
整个长江集团市值超过5000亿港元,为华人公司之最。业务多元化及国际化,成员公司目标业务分明,具有大型国际企业的规模及架构。
1986年9月,长实通过其旗下全资附属的长江实业财务有限公司,发行10亿元浮动利率票据认购权证。同时发行认购权证,持证人可于1986年10月1日起9个月内认购另外港币5亿元之相反利率浮动之票据,均于1989年1月19日到期。目的是作为海外及香港业务拓展之需。该款由传统浮动利率票据、认购证及反相浮动利率票据组成的商业票据发行,标志着香港金融市场水准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提高。
长江实业由此成为全港第一家商业机构以低于银行拆息的利率筹集资金而载入史册。
10月,李嘉诚宣布长实与港灯达成协议,港灯发行新股1.3亿,每股作价10元,集资10.3亿元,收购长江实业拥有的希尔顿酒店。这是长实系内的一次资产大转移。
李嘉诚在70年代以2.5亿元购入希尔顿酒店,此次出售希尔顿酒店,长实获非经常性特殊盈利7.8亿元。
11月,李嘉诚又宣布长和合组一家公司,委托银团在欧洲发行总值7.8亿港币的可兑换国泰航空公司股份债券。该等债券持有人可以5.75元之价格换取和黄与长实持有的国泰5%的股权。
该等债券每张面额50万元,五年期满,固定年息,每年付息一次,并于1987年1月全部快速售罄,实际发行额为7.62亿元,扣除买入价,李嘉诚这次变相批售国泰股份,短短半年内获利2.5亿元。
面对李嘉诚如此大规模集资,市场再度传言李嘉诚正在筹集资金,进行庞大的收购计划,更有甚者,传说李嘉诚将收购某一英资机构。2001年1月5日,李嘉诚在出席长江实业集团周年晚宴时,高瞻远瞩地讲到了长实集团未来发展的三个基本策略。
今天,知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是史无前例的,全球已进入一个以知识为经济基础的新时代,我们将面对更大的挑战,集团今后的三个基本策略是:
第一,不断加强发展我们多年来已建立的全球性良好业务,并加入创新意念和新知识以配合世界新趋势,使我们的固定核心业务每年都能够不断创造新的纪录。
第二,我们要明白昨天的成就,并不代表明天可以延续,正如我接受《财富》杂志访问时说,“知止”是一个大学问,看看世界去年的互联网和电讯行业所受的冲击和财务的压力,而我们在这方面的核心业务所受影响相对较小,便可反映进取和稳健之间在时间上适当掌握是何等关键。
在座同事当然亦会了解我的座右铭:“发展中不忘稳健,稳健中不忘发展”的重要,根本上整个集团所采取的基本方针是极少负债或全无负债,例如和黄便是绝无负债,即是所有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总债务低于我们的总现金储存。
第三,我们要保持敏锐的触觉,留意国际政经形势的发展,世界经济强国中的美国和日本今年将会面对放缓的问题,虽然美国已宣布减息,但香港亦可能受到影响,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凭借经验和智慧,在既有的良好基础上,不断自我提升和增值、加强创意、紧贴经营行业和时代的转变,提高竞争能力。
在回答记者有关可能进行大规模收购的提问时,李嘉诚回答道:“截至目前,长实并无收购置地股权的意图,而且长实有足够的土地储备发展,无须急于购买土地,何况,目前地产市价过高,并非买地的适当时机,所以,在遇上合理的价钱时,才去考虑买地。”
每天早晨,李嘉诚都能在办公桌上收到一份当日的全球新闻列表,根据标题,他选择自己希望完整阅读的文章。通常,这些关于全球经济、行业变迁的报道,是启发李嘉诚思考的入口与市场锲入点。
“他是一个很有危机感的人,让他平衡危机感和内心平和的方式就是,提前在心里头创造出公司的逆境。”知悉李嘉诚的人士表示,“他看到各种报道,然后设想自己公司的状况,找到那些松弛的部分,开会去改变。等他做好准备,逆境来的时候反而变成了机会。”
截至2002年10月,李嘉诚个人持有长实36.53%及和黄32.01%的股份。
没有一个行业会永远兴旺下去
形象百变的长实执行董事赵国雄,每次见传媒都手舞足蹈,滔滔不绝,讲起楼盘同经济大市,以至个人收藏嗜好太阳眼镜等,有次在港台回应主持提问,第一次通过大气电波,讲集团领袖李嘉诚。
对于老板李嘉诚,赵国雄赞不绝口。他话:“李嘉诚很平易近人,有什么事大家都可以坐低慢慢谈,不怎么闹人,又愿意听人意见,不会等问题出现先去了解事件,而是事前处理……”
话说被誉为楼神的赵国雄当年想跳槽时,首先找长实前营业部执行董事洪小莲,之后由洪小莲引荐给超人。李嘉诚一坐下来,劈头第一句就毫不客气地直截了当同赵国雄讲:我呢度唔呃人(我这里不会骗人),所以诚信非常重要。
赵国雄说,当年李嘉诚所讲的话,他到今时今日仍然放在心中。赵国雄并强调,做任何事都要勤力,一定会有人赏识。
李嘉诚每一次大进大出,几乎都能准确地把握时机,预测股市未来的走势。
1986年,李嘉诚斥资6亿港元购入英国皮尔逊公司近5%的股权。该公司拥有世界著名的《金融时报》等产业,并在伦敦、巴黎、纽约的拉扎德投资银行拥有权益。该公司股东们对李嘉诚大举收购英资的行动早已如雷贯耳,异常忌怕,因此他们对李嘉诚早有戒心,担心他得寸进尺控得皮尔逊,不甘让华人做他们的大班,于是便处处防范,组织反收购。
李嘉诚见势不妙,便随机退却,半年后抛出股票,盈利1.2亿港元。
《孙子虚实篇》指出:“夫兵形象水,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九地篇》进一步强调:“践墨随敌,以决战事。”这就是说,带兵作战时一定要随着敌情的变化而临事决策,以变应变,方能趋利避害,巧妙地取胜敌人。
李嘉诚绝不是凭主观想象,跟着感觉走的决策者,而是密切注意市场的动态,“践墨随敌”,做出应变的计划和措施,才能使资金日益扩展,实力不断增强。
1987年,李嘉诚以闪电般的速度投资3.72亿美元,买进英国电报无线电公司5%的股权。尽管李嘉诚成为这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却进不了董事局,原因在于该公司掌握大权的管理层,同样提防这位大名鼎鼎,令人生畏的“汪洋大盗”a,随时会发动兵变,颠覆财权,提防英国电报无线电公司大意失荆州,成为早年英资和记黄埔的翻版。
a 源自德国电影《汪洋大盗》。
于是,1990年,就在欧洲市场普通股民幻想李嘉诚会进一步增购,甚至会发起全面收购,竞相入货之际,虚晃一枪的李嘉诚趁高抛售,净赚近1亿美元。你稳坐泰山,我钞票落袋。你未必输,我肯定赢。当然,这也许就是在任何情况下,各方都期盼的双赢。李嘉诚此役,确实赢了不少。
1992年3月,李嘉诚、郭鹤年两位香港商界巨臂,通过香港八佰伴超市集团主席和田一夫的牵线搭桥,携60亿港元巨资,赴日本札幌发展地产。李嘉诚的举动,震动了亚洲经济巨龙——日本商界。其时,日本经济如日中天,日本商界个个脑满肠肥,正想方设法将手中的闲置资本投资出去,李嘉诚居然摸上门来,牙缝里挑肉,东洋人莫不目瞪口呆。
李嘉诚频频成为股市和地产大灾难中的大赢家,有什么秘诀呢?
有人说李嘉诚是赌场豪客,孤注一掷,侥幸取胜。或许只有李嘉诚自己心里清楚,他的惊人之举究竟有无赌博成分。客观地讲,任何投资都带有赌博的成分,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其中的风险。
客观地说,李嘉诚的行为是带有冒险性的,说是赌博也未尝不可。但是,李嘉诚的赌博是建立在对全球经济政治形势的密切关注和精确的分析之上的,绝非盲目冒险。那么,他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呢?
企业核心责任是追求效率及盈利,尽量扩大自己的资产价值,其立场是正确及必要的。商场每一天如严酷的战争,负责任的管理者捍卫企业和股东的利益已经天天精疲力竭,永无止境的开源节流,科技更新及投资增长,却未必能创造就业机会,市场竞争和社会责任每每两难兼顾,很多时候,也只能是在众多社会问题中略尽绵力而已。
好的管理者真正的艺术在其将新事、新思维与传统中和更新的能力。人的认知力由理性和理智的交融贯通,我们永远不是也永远不能成为“无所不能的人”,有时我很惊讶地听到今天还有管理人以劳累为单一卖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的方法重要,君子的定义也同样重要,要保持企业生生不息,管理人要赋予企业生命:这不单只是时下流行在介绍企业时在Powerpoint打上使命,或是懂得说上两句人文精神的语言,而是在商业秩序模糊的地带,力求建立正直的方针。
李嘉诚认为,任何一个产业,都有它的高潮与低谷,都有它的顺境与逆境之时。在低谷的时候,相当大的一部分企业都会选择放弃,有的是由于目光短浅而放弃,还有的是由于资金不足等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不得不放弃。
这个时候就应该静下心来认真分析思考一下,是不是所从事的这个产业目前已经到了穷途末路,是不是还会有高潮来临的那一天,是不是继续坚持下去还会有重出生天的可能,而这种坚持是否是自己的力量所能承受。
《孙子·九地篇》指出:“为兵之事,在于顺(通)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
孙子在这里阐述一个在作战时“巧能成事”的诀窍,就是要谨慎再谨慎地审察敌人的意图动态,然后集中兵力指向敌人薄弱而容易攻破的一点,这样即使奔袭千里,也能擒杀敌将,取得预期的重大战果。
李嘉诚正是靠着这种难得的机会快速发展扩充壮大的。当然,这取决于自己的科学周详的分析判断能力与超人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决策决断。什么是台风警报?对于李嘉诚来说,就是时时提醒自己,保持一种警觉意识,避免被台风刮走吹倒。
我年轻的时候,最喜欢翻阅的是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书,表面上挺沉闷,但别人会计处理的方法的优点和漏弊,方向的选择和公司资源的分布有很大的启示。
对我而言,管理人员对会计知识的把持和尊重,正现金流的控制,公司预算的掌握是最基本的元素。还有两点不要忘记,第一,管理人员特别要花心思在脆弱环节;第二,在任何组织内优柔寡断者和盲目冲动者均是一种传染病毒,前者的延误时机和后者的盲目冲动均可使企业在一夕间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由于股市一片利好之势,自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香港各界产生了一股“要股票,不要钞票”的投资狂潮,掀起了一阵比一阵更高涨的“上市热潮”。在这股强劲的“炒风”之中,香港市民个个骚动不安,发疯发狂发癫发痴发梦。普通股民纷纷卖掉自己好不容易买下的金银首饰,业主也卖掉了自己的工厂、土地、房屋,甚至有的商人还卖掉自己的地产公司,将楼宇建造所筹集来的贷款,全部投到了股票市场,大炒特炒,梦想着牟取一夜暴利,快速致富发家。
在每日的进进出出中,忘却烦恼,忘却痛苦,忘却危机,忘却灾难即将来临。香港股市处于空前的疯狂状态之中。1973年3月,恒生指数竟突然升至1775点的历史高峰,一年间升幅竟在5.3倍。这更使许多人乐得眉开眼笑,得意忘形,数钞票数得完全忽视了潜在的巨大风险的存在。
然而,李嘉诚在这个“炒风刮得港人醉”、“满城尽带红马甲”的疯狂岁月,丝毫不为炒股暴利所动,依然在稳健地走他早已认准了的正途——房地产业。
李嘉诚把从股市上吸纳的资金,投放于收购大量的廉价物业。这样,就在人们用低价卖出物业所得的钱去购买股票时,李嘉诚却人弃我取,统率他的长江实业一边发行着股票,一边将发行股票筹集到的资金成批地去收购那些低价出卖的物业。
李嘉诚的长和系王国,除了业务遍布全球外,原来由于其近年通过分拆业务上市或做出收购等,已成为自2000年以来,投资银行于亚洲区(日本除外)的最大“客仔”。
李嘉诚也充分发挥其善走平衡木的资本运作技巧,自始至终地在各大投资行中保持平衡,以与各方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这六年来,长和系付给投资银行的佣金便高达近三亿美元。
赚得最多的则是美林,由2000年至2008年,其与长和系有关的费用收入便达到9380万美元(约7.3亿港元)。其次便是高盛,收入也有6630万美元(约5.17亿港元)。
有银行界人士认为,李嘉诚很懂得平衡,以及与不同的投资银行保持良好关系,更加懂得奖励“忠实伙伴”的投资银行。就以和黄是次分拆意大利3G业务上市为例,李嘉诚便起用了多达七间的投资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