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冷静的李嘉成,积极筹思对策。他决定将计就计,再次利用自己的坦诚做一次反宣传,以争取主动,变不利为有利。于是,李嘉诚拿着这份报纸,带上自己的产品,走访了香港上百家代销商。
李嘉诚很坦率地对他们说:“不错,我们尚在创业阶段,厂房比较破旧。但请看看我们的产品,我相信质量可以证明一切。我欢迎你们到我们厂实地考察,满意了,再向我们订购。”
代销商们被李嘉诚这些诚恳的话语所感动,更被他的优质产品所折服,亦为其亲力亲为的作风所钦佩,他们也十分敬重李嘉诚有如此坦诚的胸怀气度,如此敏锐的商业头脑,并且有如此魄力敢于将自己的弱点示人,于是纷纷到长江厂参观订货。长江厂的生意反而空前红火。
精明的李嘉诚适时借助了这场恶意宣传,出其不意,以彼之矛,力攻其盾,为长江厂做了一次相当实惠的广告宣传,这一招颇似太极推手中的借力打力,反其道而用之,费力少而收效大,堪称高明。
博采众长,意即绝长续短。绝长继短、截长补短、取长补短,总之是取别人之所长以补自己所短的意思。《吕氏春秋·用众》中又说:“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面之裘,取之众白也。”一句话,从他人取长,以补己身之短。即使商纣与秦始皇这样非似人类的暴君身上都有某些可取之处,更何况贤者了。“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与塑胶同行如是说。“因天下之爵以尊天下之士,此之谓至礼不让而天下治;因天下之禄以富天下之士,此之谓至赏不费而天下之士说;天下之士说,则天下之明誉兴,此之谓至乐无声而天下之民和。”a怎样做到“三至”呢?第一,“尽知天下良士之名,既知其名,又知其数,既知其数,又知其所在。”第二,用爵位和俸禄使天下之士尊贵和富有。第三,做仁者、知者、明者,用仁者、知者、明者团结天下人。第四,征伐“道之所废者”,“诛其君,致其征,吊其民而不夺其财。”
李嘉诚常说自己是个悭吝之人,而他的部属们却说他“悭己不悭人”。李嘉诚真心实意地对待自己的员工,使长江厂具备了坚固的凝聚力。初创时期的长江厂条件异常艰苦,但是基本上没有工人跳槽。
李嘉诚创业初始,与一家做英国生意的进口商往来,进口商欺负他小,骗他说因为海关作业关系,每笔货款都要暂扣三成,从1950年到1957年,长达七年,一个铜板都没退给李嘉诚,压得刚创业的李嘉诚几乎周转不过来。
海关老早把钱退给这进口商,但他就留着自己用,一年加起来比李嘉诚原本运作的流动资金还大好几倍。真乃是可忍孰不可忍。后来,李嘉诚写了一封最后通牒的信:六个月后不再接受这样的订单。信发出后,结果全部的暂扣款a 出自《孔子集语》。
全数退还。顿时间,涌出这笔庞大的钱,李嘉诚五味杂陈:“我刚开始可以说如虎添翼。但是,也让我恨之入骨。”
故事的精彩结局还在后头,李嘉诚成名后的某一天收到一封信。有一人从英国写封信过来,他在英国的报纸上看到李嘉诚的名字,他问:“究竟你是不是我从前认识的做塑胶花的Mr.LIKa-Shing?”这人说,他年岁已大,希望重游香港,问李嘉诚能否支付他机票与酒店的钱。
接到信后,李嘉诚说:“好,你自投罗网。”以李嘉诚的个性,通常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多是搭头等舱。而且,一住进酒店,就送花送酒致意。这次,虽然答应,但是高规格对待都免了。他想再会一面,让他“恨之入骨”的人。
阔别多年,沧海桑田,一见面,李嘉诚原本的愤怒瞬间化为乌有。他看到对方,白发苍苍,老态龙钟,行动不便。
“我一见他马上扶他,一句话都不敢讲。马上打电话给我秘书,酒啊!水果啊!快点送过去。”李嘉诚本来是要骂他:“可知道,那七年我受过苦哦?”一个当年逼得他几乎撑不下去的仇人,李嘉诚的回应让人不解。
李嘉诚问他:当你恩人和仇人没什么两样,还可以搭商务舱免费游香港?他的回答在文字上似乎看不出什么大道理,理解他但求无愧:“你看到他好惨,我很好。他回去后一年就过世了。”上苍其实已经给了两个不同做生意风格的人公平回应。
经营工厂时,李嘉诚时常订阅欧美著名的塑胶工业杂志,从中了解世界市场和新产品技术。20世纪50年代,香港普遍采用的塑胶模机多是注塑式,即将塑胶溶液注入模内。后来,他在一本杂志看到一部机器,可以把模内未成形的胶管注入压缩空气,靠空气的膨胀,制成胶瓶或玩具,不过价钱很贵,要两万多元。那时落后的香港还没有引进这种先进机器,软胶瓶也未出现。
李嘉诚认为生产胶瓶的前景很好,可惜经济能力有限,无法购买这部机器,于是决定借鉴杂志介绍的一鳞半爪内容,自行研制。
李嘉诚先利用工厂的老爷机制成一条条软而热的胶管,试制新机器的日日夜夜中,李嘉诚曾经连续三十六小时不眠不休。老天不负有心人。胶管制造出来,形状与自己心中所想、在杂志上所见差不多,然后便想着造模、购买压缩空气机。就在电光火石间,忽然看见身旁的可乐玻璃瓶,李嘉诚灵机一动,立即将可乐瓶颈锯断,将胶管放进可乐瓶里,然后利用机器的压缩空气口插入汽水的吸管并注入适量压缩空气,口含吸管,轻轻一吹,无须三秒,胶管沿着透明的可乐瓶身膨胀成型,制成品便出现。
李嘉诚自制的机器虽然简陋,但只需要杂志介绍那部机器十分之一的价钱,便能够成功制造出一模一样的产品。这件事给李嘉诚的启示是事在人为。
这部机器制造出来的塑胶产品为工厂赚了不少钱,同时生产塑胶花的情况也是非常理想,利用这些简陋的发明,每一年较往年的资产增加最少十倍,用李嘉诚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因为你懂得外面的世界,知道你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造这部机器,在最短时间,令我至少赚了几万元。”李嘉诚日后沾沾自喜地说。
依靠对推销轻车熟路的技巧,李嘉诚把生产出来的第一批产品很顺利地卖了出去。接着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他手里捏着不停飞来的订单。他自己也没有想到投产后的企业会是如此的快速膨胀。
到现在,李嘉诚仍不停阅读书籍杂志。每有好文章,必定爱不释手,如饥似渴,孜孜不倦。经商之道,要居安思危,也要洞悉社会动态,也要紧贴市场潮流。
没有一样事情会无止境地好,同样道理,没有一个行业会一直好下去。
吃亏是福
在《孙子兵法》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兵贵神速。在商场上,速度永远是致命的因素。如果你想脱颖而出,工作的速度就永远是一个重要的制胜武器。因为,当你前进的速度越快,你所获得的能量就越大,别人就越难以追赶到你。慢慢地,你就会越来越具有优势,最终从平凡的境遇中脱颖而出。
正如李嘉诚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华人曾经说了这样一句话:“今天在竞争激烈的世界中,你付出多一点,便可赢多一点。好像奥运会一样,如果跑短途赛,虽然是跑第一的那个赢了,但比第二、第三的只胜出少许;只要稍稍快便是赢。”
早在20世纪60年代,他替旗下的长江塑胶厂设计胶花,这个鲜为人知的秘密,由旅港英国设计教授田迈修(MatthewTurner)发现。二十年前,田迈修开始迷上“香港设计”,到处收集红A胶桶、双妹牌花露水、港产羊毛内衣,并仔细追查设计的来源和典故,堪称“香港设计考古学家”。
一次,翻查注册局旧档案期间,他发现一款20世纪60年代出品的塑胶玫瑰花饰物,原来是由今日的亿万富豪“李超人”李嘉诚所设计。
李嘉诚亦试过用英文闹鬼佬。“有个客仔的女婿,竟用英文侮辱中国人,我受不了这口气,用英文闹番(骂)他,就算我不做这单生意!结果要他的岳父来say sorry(道歉)。我回头做他生意,不过收贵些。”
80年代初中英会谈期间,不少公司都停留在业务本地化的阶段,但我的考虑是公司要发展得大,就一定要向海外发展,说到海外发展,就什么人都一样。因此我的公司里,什么(国籍)人都有。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他并没因自己带潮州口音,而避讲英语或避请洋人,由开会到接受访问,只要对方是洋人,他一概英语对答,无须翻译。但他总嫌自己看英文看得慢,遇有好文章,有时会中译后才看。在剑桥大学拿取荣誉博士学位时,他抱憾地说:“若果是自己读回来的,我会开心好多!”原来,叱咤风云的李嘉诚,心中也有这样那样的遗憾。
还有一次,李嘉诚在生产车间,一位工友正在运送装嵌成型的塑胶花,可能是厂内道路的不平,在颠簸中,一枝绣球花跌了下来,这个工友随脚踢开,大模大样地向前走去。看到这一情节的李嘉诚,刚要发作的头脑,霎时间突然冷静下来,李嘉诚趋步向前,弯腰捡起了这枝花,默默地放进了货箱里。
李嘉诚的这一动作,让别的工友看在眼里,并且很快转告给了这位工友。那位工友忐忑不安,担心被骂被炒。但是,李嘉诚始终没有发作。由此,在长江塑胶厂,所有的工友,都把工厂的每一物,每一花,看作自己的,倍加珍惜。
不怒而威,李嘉诚用自己的行动而不仅仅是语言,感化着长江塑胶厂,令到塑胶厂的工人,视厂为家,以厂为家。每当产品赶工期之时,虽然下班的铃声早已响起,但是,大部分工人都不曾停下手中的活计。当然,李嘉诚也从不亏待这班忠臣良士,必然会给足加班费。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我第一单大生意的agent就是洋人,有一次他在临落货时,突然告诉我,他没钱支付。我说:“不要紧,让我先截单,货可以再卖过,最多蚀纸盒的钱。”后来,有个外国人每半年就落订单。原来,他就是先前那个人介绍来的。
在长江的客户中,有个美籍犹太人马素曾订了一批塑胶产品,打算运到美国销售,后来不知何故临时取消合同。李嘉诚并没有要求赔偿,他对马素说:“日后若有其他生意,我们还可以建立更好的关系。”
马素深感这位宽厚的年轻的创业者,是个可信赖能做大事的人。于是,一有机会,就不断向美国的行家推销“长江”的产品。自此,美洲订单如雪片般飞来。李嘉诚由此进一步感悟“吃亏是福”的道理。
1957年年底,李嘉诚为适应大规模生产塑胶花的需要,将长江塑胶厂改名为长江工业有限公司。此后,他积极扩充厂房,争取海外买家的合约。李嘉诚为了以优质产品占领香港市场,打开欧美销路,便高薪聘请最优秀的塑胶花技术人才,并亲自参加设计和组织生产推广销售。由于长江的塑胶花品种多样,价廉物美,受到香港和海外用户的欢迎,大批订单源源而来。李嘉诚的身家日渐丰厚。
李嘉诚极其看重自己产品的质量。在经历那次痛苦的退货风潮后,李嘉诚满怀信心地宣布:“从今以后,长江的产品,没有次品。”
回想起来,其实我不喜欢做生意,我本来希望创业后尽快赚取足够应付我与家人往后十年的生活费,便回到学校念书。可惜事与愿违,因为一位客户的公司突然倒闭,我不但收不到应得的钱,也要赔上工厂过去所赚取的盈利和重返校园的愿望。
但我后来想通了,事业成功,一样可以把所赚到的金钱一部分捐出来帮助有需要的人,工作便变得更有意义,于是我决定发展自己的事业,在空余时间才自修。
今天的李嘉诚给人最鲜明的印象是足智多谋,老谋深算,经韬纬略,叱咤风云。在经营策略上他从不轻易去冒险,更不会有随便碰碰运气的举动。他的所有决策都来源于对全面、广泛的资料的占有和分析;他的决定,都是按照实际情况而做出的合理准确的反应,这也是他最为人称道的本领。
李嘉诚的长江塑胶厂的快速发展壮大,绝不是偶然的侥幸。李嘉诚的胆识和才华并不都是与生俱来的。除了他得天独厚的天分之外,更多的是来自他的勤奋和毫不懈怠的求知若渴,以及善于吸取自己与别人的经验教训和谦虚谨慎的作风。
李嘉诚虽然率领企业步出了深渊,但并非就此脱离了困境。这时,他的资金仍然十分短缺,生产设备仍旧很简陋。他无法更新设备,增加厂房,招聘技工,生产规模也无法像计划的那样扩大。
机会不会坐着等你,若奢望机会可轻易到手的话,是绝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正当李嘉诚预感到资金问题会给他的企业带来新的危机的时候,有一位急需大量塑胶花的欧洲订货商慕名来到他的公司。根据这位订货商的要求,李嘉诚和设计师通宵达旦,连夜赶制出九款样品,期望能以别致新颖的样品打动这位远道而来的批发商。
若他慧眼识中,对自己的产品产生浓厚的兴趣,看看能否宽容一点,双方再寻找变通的合作方式,只要长江接下这单生意,就有大翻身的希望;就算不成,就送给他做留念,结交一个大客户,争取下一次合作,也不失为一件好事情。
第二天,在香港一家酒店的静谧而优雅的咖啡厅里,李嘉诚和订货商对坐着。有那么几秒钟,他们都没有说话,只是沉默地品尝着咖啡。偶尔充满善意与期望地对视一下。接着,李嘉诚从手提包里拿出九种按照订货商的要求设计出来的新颖别致的塑胶花,摆放在外商面前的台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