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研究过,其实胎儿在母亲的子宫中就已经开始吃手了。在子宫中,子宫的空间小,胎儿的肢体自动蜷缩成手指靠近嘴唇的形态,这样大脑不用太多地练习控制手臂的肌肉,嘴巴很容易就吃到了手指,但这并不等于胎儿已经习得了吃手的习性。出生后,由于缺少了子宫壁的屏挡,他们很长时间无法控制自己的手,更无法被指令将手伸进嘴里,当他们有意要吃手的时候,手臂却不听指挥地将手带离了嘴唇,使他们无法吃到。显然,胎儿在腹中虽然能吃到手指头,从母体出来后,他们会丢失这些先天的能力,还要重新练习使用自己的手有目的地抓住自己想要的东西。当他们想让手伸向嘴巴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的大脑必须指令手臂屈肌群收缩,伸肌群放松,并且保留这种状态才能完成吃手指头这个动作。当婴儿在出生后吃到妈妈的奶头时,如果再重复吃手,就会发现手和奶头的区别,以及奶头的大小与他们大拇指的大小基本相同。但手指指头是自己的,在婴儿吃自己的手时,他们的嘴巴感受到吃手的同时,手也感受到被嘴巴吃的信息,这样大脑就开始了统和来自手和嘴巴的信息,此刻大脑就开始工作了,大脑的工作造成神经元的链接,而链接得越丰富孩子的大脑就越好用。
吃手还为孩子带来了愉悦,孩子在吃饱了需要精神愉悦时,就会将手指头伸进嘴里。吃手指头为孩子下一步手抓到物品送给嘴巴去啃提供了前提条件。这样婴儿才能够进入真正的口的敏感期。
实际上如果一个婴儿被照顾得过好,母亲完全按点喂养,不是等宝宝需要食物时再给孩子喂奶,而是宝宝刚一吭吭也不管孩子需要的是什么就马上把奶头塞给孩子,有很多妈妈按时间给孩子喂奶,只要时间到了就给孩子吃奶,这样其实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因为孩子没有产生需求的感觉,没有通过自己努力所要的过程,就莫名其妙地吃到了奶,这样孩子使用自己的能力和对自己能力认识的机会,以及对人与自己需求关系的认识机会都没有机会用到,人类不用的功能会很快被自己所删除,今后我们需要孩子努力奋斗的天然机制在这么小就被扼杀在萌芽中了,将来在我们认为孩子应该为自己奋斗时,他们却做不到,到那时我们会抱怨谁呢?所以这个时期对孩子的帮助是在孩子需要吃奶时延迟一点满足,如果孩子不能把手放在嘴里,成人要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手指头,要帮助孩子把手放到嘴里让他啃到并且获得愉悦,在孩子能够自己吃到手之后要,要马上把物品介绍给孩子,即给孩子手中放上能抓住的物品,让孩子去啃那个物品,否则孩子只能通过吃自己的手获得愉悦,那么时间长了就会养成吃手的习惯。
有一个帮助孩子的案例:
王宝宝是我们跟踪观察和帮助的孩子,在他刚从产房推出来时,就把手指头伸进了嘴里,在我们兴奋不已时,姥姥的一双大手伸过来拉开了王宝宝伸到嘴里的小手,这样的事情在出生的半小时内发生了许多次,王宝宝到了出生20天的时候,我们只对他进行了视觉刺激帮助,但是对他的其他方面没有进行干预。按照专家的理论,我们试图等待他口的敏感期自动显现。
两个月过后,仍然没有见到王宝宝有口的敏感期迹象。我们意识到这是因为他的妈妈是个能干的妈妈,在家里会非常利索地把家里打扫得井井有条,在孩子喂养上也像打理家务一样,准时准点非常到位,往往王宝宝一醒来妈妈立刻会把他抱起来,一套换尿布的程序结束后就开始喂奶。人们几乎听不到王宝宝的哭声。
在2个月过一点的时候,王宝宝没有出现口的敏感期迹象,我们决定帮助他一下。
于是有一次在他醒来要求吃奶时,我们要求他的妈妈延迟满足一下。王宝宝先是发出哀怨的声音诉说,诉说后停下来等待,如此三番五次后还不见妈妈给他喂奶,开始大声地发脾气,发完脾气后又安静下来等待。虽然才两个月大,他的生活模式却已经建立成妈妈给他的样子,今天妈妈的行为已经超出了他已知的模式,所以我们在辅助王宝宝学习吃手王宝宝试着把手放进嘴里王宝宝开始吃手他在探索,在探索之后仍然没有达到愿望,终于伤心得大哭起来。
哭了几声之后,我们把他的手拿起来放在他的嘴唇之上,他如饥似渴地吮吸起来,但是我们的手刚松开,他的手就像新生儿一样开始不受控制地胡乱挥舞,我们再一次把他的小手塞进他的嘴里,他又开始猛烈地吮吸并停止了哭泣。但等我们松开他的手,他还是无法将手伸进嘴里,在第三次帮助后,他终于在挥舞了一会儿手臂后自己将手伸进了嘴里,虽然很笨拙,但是成功了。这整个过程前后也就两三分钟,我们赶紧让妈妈来给他喂奶。
第二天,他已经能够自动地将手伸进嘴巴并出现了工作状态,他的动作显然不是为了满足饥饿要求。
自此,王宝宝出现了非常热烈的口的敏感期现象。
到了3个月的时候,在我们每天给他提供的物品当中,他选择了一个小蜜蜂,每天都要抱着这个小蜜蜂啃上很长时间。有一天,我们让他俯卧着,一是为了让他练习他的臂力,为下一步爬行做准备,二是为了观察一下他自己俯卧时对于口的工作是否比仰卧时更能够有自主选择的机会。果然,俯卧的时候,在眼前放了几样玩具,他能够自己笨拙地将自己需要的玩具搂到嘴边,并决定低头去啃它还是抬头去观察四周。后来我们发现他已经很累了,试图把他翻过来让他仰卧着工作,但几次都失败了,每次我们为他翻身后他都会自己翻过来俯卧,并自己更加努力地啃那个小蜜蜂。最后,实在累得不行了,痛苦得大哭起来,哭了两声,又赶紧停止了哭,再啃两下小蜜蜂,然后再哭。
王宝宝在啃蜜蜂玩偶
孩子到口的敏感期就会像在其他敏感期一样,全身心投入地用嘴巴去认识去探索他所注意的所有的物品。
我们了解到孩子这样的行为是为了探索这个世界之后,我们怎样帮助孩子呢?我们是不是只给他一样东西,让他啃到不再啃了?或者给他一大堆东西,让他每天从里面选一个?或者每天都给他换一个新的物品去扩大他的探索领域?哪一种能够更好地帮助到孩子?这展示了一个家长的水平。
实际上,人类一生的发展模式和对待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兴趣模式都与3个月的孩子几乎相同。了解孩子从小到大所有的发展模式,也就知道该怎样才能更恰当地帮助孩子。这就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第一个使用的器官是“口”,实际上使用口的时候是需要手的配合的,为了让孩子能够更早地使用到自己的手,还要让孩子自然地先吃到自己的手。婴儿知道嘴里吮吸的那个东西就是自己的手,而手感觉那个吸吮的就是自己的嘴,需要很长的时间,在儿童心理学上管这种认知叫作“跨通道认知”。这一点,对于初生儿的发展非常重要。眼睛看到的东西可以给嘴巴去啃,嘴巴啃到的东西用手去触摸然后给眼睛去看,这样婴儿就习得了跨通道认知。
当婴儿3个月的时候,正到了口的敏感期最明显的时候,这时候他已经能抓到物品,送到自己的嘴巴里,并且他会用手去抓他们看到的喜欢的物品,然后送到嘴里,他的大脑会自然地进行跨通道的统合。
总结一下在孩子口的敏感期应该这样注意以下方面:
1.不要给他太多的物品,让他不知道选择哪个好,使他不能持久地对一个物品进行探索。一般最多给三个物品供他选择,三个物品应该是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如果婴儿喜欢三个中的某一个,那么每天给婴儿的物品中必须要有婴儿喜欢的这一个物品,当孩子不再喜欢时,就换掉这三个物品其中的两个,留下一个作为与旧感觉的连接,不要把三个物品都换成新的。
2.大自然的发展规律使得婴儿喜新厌旧,他对一个物品会很快地习惯化,习惯化的结果就是对那个物品视而不见,有时甚至对妈妈的脸也会这样。当出现一个新的物品时,婴儿马上就开始注视那个新的物品,在安静地注视了一会儿之后,就开始探索它。我们管“视而不见”的现象叫“习惯化”,管新物品出现后婴儿对新物品的注视叫“去习惯化”。所以家长要仔细地观察孩子,给孩子配合好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的节奏,并在去习惯化的时候为孩子留下静默的时间。
3.不要在孩子还没有出现习惯化的时候,就不断地给孩子更新物品,不断地在他面前出现新的面孔,这样过于繁杂的刺激会使孩子感到紧张、焦虑、容易疲劳。在这种情况下,婴儿表现出来的状态就是很快让自己睡着,或者不停地大哭。
4.在口的敏感期时,将孩子用嘴啃的物品尽量洗干净,但不必消毒过严。孩子体内的抵抗力需要增加,没有经过使用的抵抗力不叫作健康,不会有力量,所以一般的洗涤就可以了。
另外还要把握好节奏,在孩子吃饱了还没有睡着的时候给他们工作并适当地练习俯卧,来增加他们的臂力,为9个月之后的爬行做好准备。
年轻的新妈妈在收到很多不同的指导后可能会对自己天然的母性产生疑惑,开始用思想控制自己的本能,所以我们需要给新妈妈一些肯定的答案,使得这些初为人母的人知道自己的本能是对的,从而不要接受太多的所谓合理化建议,搞得产生迷茫和焦虑。一般市面上出售的国外的大学专家团体写作的育儿书是比较可信的。
很多老人可能会告诉新妈妈:要制止孩子吃手,将来吃成习惯不得了,啃那些东西是不卫生的,吃手是坏习惯,还会造成孩子的牙齿长得不整齐……当新妈妈听从了这些指导,就开始想办法制止孩子吃手,孩子用来吃手的力量是非常强大和固执的,因为那是像种子发芽一样,是大自然的规律,当家长一次次将孩子的手从嘴里拿开,将孩子正在嘴里啃的物品强行拿走,孩子会发疯般地再去找另外一个物品。这时如果家长相信孩子将来的牙齿会有坏习惯,不顾孩子精神的痛苦,一次次去阻止,就使得孩子丢失了第一个阶段的工作机会和第一个阶段的发展。不相信孩子的天然的发展行为就是不相信孩子,不相信自然。
如果孩子口的敏感期被强行干涉,孩子就会将口的行为欲望压抑下来,或者删除,将来就可能会出一些问题。有的心理学家认为,成年人一些嘴的不良习惯,如吐唾沫、啃手指头、吮嘴唇、吃零食、讽刺挖苦别人、对他人进行语言暴力等都有可能是口的敏感期得不到满足而遗留下来的问题,更有可能的是孩子不愿意再用自己的手去做什么了,就是不愿意再动了。
需要补充一点的是:在口的敏感期之前,婴儿还需要帮助的是视觉的训练,需要对婴儿进行一些特殊的帮助,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帮助孩子:
(1)要有缓慢移动的物体
大家都知道转转乐,这是市面上卖的孩子在刚一出生时用得最好的玩具。一般转转乐都会有个夹子,可以把它夹在孩子的小床上,当孩子醒来时,不要把孩子立刻抱起来,让孩子自己处理一下自己的需要,在孩子吃饱喝足后,把孩子放在小床上把转转乐打开给孩子。等孩子习惯化之后再把原来上面的东西减掉,给孩子换上别的东西。
利用转转乐给王宝宝做视觉训练
(2)要有带有轻微响声的物体
孩子刚出生时视觉很弱,到20天才能看到20厘米左右模糊的东西,所以给孩子提供的可以看的东西如果能有一点响声,能够缓慢移动的,孩子会更感兴趣。
(3)颜色不要过于杂乱
孩子的内心受不了纷杂、强烈颜色的刺激,当你给孩子的东西在环境中让他不舒服时,孩子的内心就会不舒服,所以给孩子提供的东西有枣红,蓝色,黄色等两三种颜色,每次换时也换上两三种的颜色即可。
物品刺激使得婴儿会将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对物品的探索上,而不是只需要成人抱他们,或者他们的身体只需要和成人的身体黏在一起。如果给孩子物品刺激得合适恰当,2个多月,婴儿的眼睛已经开始追随物品,这说明孩子的大脑中已经留有物品的印象,在物品出现之前大脑已经意识到物品要出现,眼睛才能开始追随。他会对物品非常有兴趣,有了新物品就会发现,只需几秒钟就开始兴奋。这时,孩子也能用他们的目光表达出丰富的感情与成人互动。
其实帮助孩子实现大自然给他们设定好的发展需求就是孩子的起跑线。
孩子为什么见了什么抓什么
如果我们不了解孩子,我们可能会被孩子搞得焦头烂额,我们可能会觉得孩子怎么那么多坏毛病,刚刚把见了什么啃什么打压下去,又开始了见了什么抓什么。现在孩子已经会爬了,他会兴奋地爬到家里任何可能的地方,去搞坏任何他能拿得动的东西,看都看不住的。为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口的敏感期需要手的配合,在不断使用手的过程中,婴儿发现了自己的手。这时,口已经被使用了很长的时间,当神经的成熟从头部开始转移到手时,口部也不再像新生儿那样敏感了,这时,婴儿的注意力从嘴巴转向手,感觉的中心也从口转移到了手。这时的孩子急切地要用手感受事物,这使他们所感受的事物范围扩大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