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自学百日通
9206800000084

第84章 中医皮肤科(3)

(2)血虚风燥证可外用油膏加热烘疗法。

(3)羊蹄根散醋调搽患处,每天1次或2次。

(4)以醋泡过鸡蛋的蛋黄与蛋白搅匀,用棉棒或棉球蘸其液外搽数次。

【预防调护】

(1)避免精神刺激,保持情绪稳定。

(2)少食辛辣食物,戒烟酒。

(3)禁用手搔抓及热水烫洗,避免硬质衣领摩擦。

第十一节白

白因其“肤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皮”而得名,是一种常见的易于复发的炎症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银屑病。其特点是在红斑上有松散的银白色鳞屑,抓之有薄膜及露水珠样出血点。病程长,反复发作,不易根治。

【病因病机】

(1)外感风寒。

(2)机体蕴热偏盛。

(3)外邪入里化热。

(4)恣食辛辣肥甘及荤腥发物。

(5)素体虚弱,气血不足。

【诊断】

1.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1)寻常型

①进行期:新皮疹不断出现,原皮疹不断扩大,颜色鲜红,鳞屑较多,针刺,摩擦,外伤处可出现皮疹,即“同形反应”阳性。

②静止期:病情稳定,基本无新皮疹出现,原皮疹色暗红,鳞屑减少,既不扩大,也不消退。

③退行期:皮损缩小,颜色变淡,鳞屑减少,或从中心开始消退,遗留暂时性的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斑。

(2)脓疱型

①泛发性脓疱型:多为炎性红斑或小脓疱,表面覆盖少量鳞屑,约2周消退,再发新脓疱。

②掌跖性脓疱型:皮损多限于手、足部、掌跖,出现对称性红斑,密集针尖至粟粒大的脓疱,不易破溃,顽固难愈。

③关节型:皮损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疼痛或畸形、发热。常可与脓疱性并存。

④红皮病型:大片或全身皮肤潮红或紫红,甚至肿胀浸润,大量脱屑,仅有小片皮岛。伴掌趾角化,指甲增厚。

2.实验室检查

(1)血白细胞增高及血沉加快。

(2)脓疱型白细菌培养阴性。

(3)组织病理

①寻常型:表皮角化过度及角化不全。角化不全区域内可见中性粒细胞构成的小脓肿,称Munro氏小脓肿。棘层肥厚,粒层变薄或缺如,表皮突规则下伸,真皮乳头延长呈棒状,内有弯曲而扩张的毛细血管。真皮轻至中度淋巴细胞浸润。

②脓疱型:表皮变化与寻常型相似,但海绵状脓疱较大,角化不全和表皮突延伸较轻,真皮炎症浸润较重。

③红皮病型:除银屑病的病理特征外,其变化与湿疹相似。

【治疗】

1.内治

(1)血热内蕴证

证候:皮疹多为点滴状,发展迅速,颜色鲜红,层层银屑,瘙痒剧烈,抓之有点状出血,伴口舌干燥,咽喉疼痛,心烦易怒,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或数。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消斑。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

水牛角30g,生地黄24g,白芍12g,牡丹皮9g。

(2)血虚风燥证

证候:病程久,皮疹多为斑片状,颜色淡红,银屑减少,干燥皲裂,自觉瘙痒,伴口咽干燥,舌质淡红,苔少,脉沉细。

治法:养血滋阴,润肤息风。

方药:当归饮子加减。

生地黄9g,白芍9g,当归9g,川芎9g,白蒺藜、防风、荆芥、何首乌、黄芪各9g。

(3)气血瘀滞证

证候:皮损反复不愈,皮疹多为斑片状,鳞屑较厚,颜色暗红,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细缓。

治法:活血化瘀,解毒通络。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红花各12g,生地黄24g,白芍12g,当归9g,川芎9g。

(4)湿毒蕴阻证

证候:皮损多发生在腋窝、腹股沟等皱褶部位,红斑糜烂,痂屑黏厚,瘙痒剧烈,舌质红,苔黄腻,脉滑。

治法:清利湿热,解毒通络。

方药:萆渗湿汤加减。

益智仁、萆、石菖蒲、乌药各9g。

(5)火毒炽盛证

证候:全身皮肤潮红,肿胀,灼热痒痛,大量脱皮,伴口渴,壮热,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红绛,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生石膏180g,生地黄20g,水牛角30g,黄连9g,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连翘、玄参、甘草、牡丹皮、竹叶各6g。

2.其他治疗

(1)西医治疗:选用抗生素、维生素类、免疫抑制药、免疫调节药、静脉封闭疗法及物理疗法。

(2)针刺:取穴大椎、肺俞、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头面部加风池、迎香;在下肢加足三里、丰隆。手法中等强度,留针半小时,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症状好转后改为隔日1次。

(3)耳针:取穴肺、神门、内分泌、心、大肠穴等。耳穴埋针或压豆。

(4)刺络拔罐:取大椎、陶道、肝俞、脾俞,每日选1个或2个穴,用三棱针点刺,然后在穴位上拔罐,留罐5~1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预防调护】

(1)预防感染和外伤。

(2)忌食辛辣腥发之物,忌烟酒。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

(3)避免过度紧张劳累,保持情绪稳定。

(4)急性期或红皮病型不宜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忌热水洗浴。

第十二节黧黑斑

黧黑斑是指由于皮肤色素改变而在面部呈现局限性褐色斑的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黄褐斑。其特点是对称分布,无自觉症状,日晒后加重。多发于孕妇或经血不调的妇女,部分患者可伴有其他慢性病,涂搽不适当的化妆品及日晒可加重黄褐斑。

【病因病机】

本病多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气血不能上荣于面为主要病机。本病病因包括:①情志不畅;②冲任失调,肝肾不足;③慢性疾病,营卫失和;④饮食不节,忧思过度。

【诊断】

1.临床表现本病以女性多见,多发于孕后2~5个月。对称发于颜面,尤以两颊、额部、鼻、唇部及颏等处为多见,皮损为淡褐色至深褐色、淡黑色斑片,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孤立散在或融合成片,边缘较清楚,一般为蝴蝶状。无自觉症状,慢性经过。

2.实验室检查表皮中色素过度沉着,真皮中噬黑素细胞也有较多的色素,其基底细胞层色素颗粒增多。

【辨证论治】

1.内治

(1)肝郁气滞证

证候:多见于女性,斑色深褐,弥漫分布,伴有烦躁不安,胸胁胀满,经前乳房胀痛,月经不调,口苦咽干,舌红,苔薄,脉弦细。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消斑。

方药:逍遥散加减。

茯苓、当归、白芍、白术、柴胡各9g,甘草6g。

(2)肝肾不足证

证候:斑色褐黑,面色晦暗,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健忘,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

治法:补益肝肾,滋阴降火。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熟地黄24g,山药、山茱萸各12g,泽泻、茯苓、牡丹皮各9g。

(3)脾虚湿蕴证

证候:斑色灰褐,状如尘土附着,伴有疲乏无力,纳呆困倦,月经色淡,白带量多,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濡或细。

治法:健脾益气,祛湿消斑。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莲子、薏苡仁各9g,砂仁6g,桔梗5g,扁豆、白茯苓各12g,党参、白术、山药各15g,甘草6g。

(4)气滞血瘀证

证候:斑色灰褐或黑褐,伴有慢性肝病,或月经色暗有血块,或痛经,舌暗红有瘀斑,脉涩。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消斑。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红花各12g,生地黄24g,白芍12g,当归9g,川芎9g。

2.外治

(1)用玉荣散粉末搽面。

(2)用茯苓粉,每日1匙。

3.其他疗法

(1)西医治疗:维生素C,口服。

(2)耳穴刺血疗法:取内分泌、皮质下、热穴,消毒皮肤后用三棱针尖刺破直至微出血,再以消毒棉球敷盖。

(3)针刺法:取肝俞、肾俞、风池为主穴,迎香、太阳、曲池、血海为辅穴。

(4)按摩疗法:面部涂抹祛斑药物霜剂后,用双手沿面部经络循行路线按摩,并按压穴位,促进局部皮肤血液循环。

(5)面膜疗法:清洁面部后,外搽祛斑中药霜剂,局部穴位按摩后,用温水调祛斑中药粉涂于面部,或用中药粉加石膏粉,30分钟后起除。

【预防调护】

(1)保持乐观情绪。

(2)注意劳逸结合。

(3)避免日光暴晒。

(4)多食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避免辛辣、烟酒。

第十三节粉刺

粉刺是一种以颜面、胸、背等处生丘疹如刺,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皮肤病,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相当于西医的痤疮。

【病因病机】

(1)素体阳热偏盛,肺经蕴热,复感风邪。

(2)过食辛辣肥甘厚味。

(3)脾气失运。

【诊断】

本病好发于颜面、颈、胸背部或臀部,多见于青春发育期,皮疹易反复发作,常在饮食不节、月经前后加重。初起为针头大小的毛囊性丘疹,或为白头粉刺、黑头粉刺,可挤出白色或淡黄色脂栓,因感染而成红色小丘疹,顶端可出现小脓疱,愈后可留瘢痕。

严重者出现红色结节、脓肿、囊肿,病程长短不一。

【辨证论治】

1.内治

(1)肺经风热证

证候:丘疹色红,或有痒痛,或有脓疱,伴有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

治法:疏风清肺。

方药:枇杷清肺饮加减。

党参12g,枇杷叶9g,生甘草6g,黄连3g,桑白皮9g,黄柏6g。

(2)肠胃湿热证

证候:颜面、腰背部皮肤油腻,皮疹红肿疼痛,或有脓疱,伴口臭、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除湿解毒。

方药:茵陈蒿汤加减。

茵陈18g,栀子9g,大黄6g。

(3)痰湿瘀滞证

证候:皮疹颜色暗红,以结节、脓肿、囊肿、瘢痕为主,或见窦道,经久难愈,伴纳呆腹胀,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除湿化痰,活血散结。

方药: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半夏、橘红各15g,白茯苓9g,甘草6g,桃仁、红花各12g,生地黄24g,白芍l2g,当归9g,川芎9g。

2.外治

(1)皮疹较多用颠倒散茶调涂患处。

(2)结节、脓肿、囊肿较盛者,可外敷金黄膏。

【预防调护】

(1)经常用温水、硫黄皂洗脸。

(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不滥用化妆品。

(4)禁止用手挤压粉刺,以免留瘢痕。

第十四节面游风

面游风又名白屑风,是由于皮肤油腻而出现红斑、覆有鳞屑而得名,是发生在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脂溢性皮炎。其特点是:头发、皮肤多脂发亮,油腻,瘙痒,迭起白屑,脱去又生。患者以青壮年为多。

【病因病机】

由素体湿热内蕴,感受风邪所致。

【诊断】

(1)干性型:皮损为大小不一的斑片,基底微红,上有片状白色糠秕状鳞屑,在头皮部可堆叠很厚,头皮瘙痒剧烈,梳头或搔抓时头屑易于脱落而呈白屑纷飞状,毛发干枯,伴有脱发。

(2)湿性型:多为皮脂分泌旺盛,皮损红斑、糜烂、流滋,有油腻性痂屑,常有臭味。

【辨论治疗】

1.内治

(1)风热血燥证

证候:多发于头面部,为淡红色斑片,干燥、脱屑、瘙痒,受风加重,或头皮瘙痒,头屑多,毛发干枯脱落,伴口干口渴,大便干燥,舌质偏红,苔薄白,脉细数。

治法:祛风清热,养血润燥。

方药:消风散合当归饮子加减。

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苍术、苦参、石膏、知母、黑芝麻各6g,木通、甘草各3g,生地黄9g,白芍9g,当归9g,川芎9g,白蒺藜、何首乌、黄芪各9g。

(2)肠胃湿热证

证候:皮损为潮红斑片,有油腻性痂屑,甚至糜烂、渗出;伴口苦,口黏,脘腹痞满,小便短赤,大便臭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健脾除湿,除热止痒。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茵陈蒿汤加减。

莲子、薏苡仁各9g,砂仁6g,桔梗5g,扁豆、白茯苓各12g,党参、白术、山药各15g,甘草6g,茵陈18g,栀子9g,大黄6g。

2.外治

(1)干性头发用白屑风酊外搽。

(2)干性发于面部,用痤疮洗剂外搽。

(3)湿性皮损有少量渗出者,用马齿苋30g湿敷。

【预防调护】

(1)忌食荤腥、油腻、辛辣之品。

(2)生活规律,保持大便通畅。

(3)避免搔抓。

第十五节瓜藤缠

瓜藤缠是一种发生于下肢的结节性红斑、皮肤血管炎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结节性红斑。其特点是:散在性皮下结节,鲜红至紫红色,大小不等,疼痛或压痛,好发于小腿伸侧。多发于青年女性,以春秋季发病为多。

【病因病机】

(1)素体血分有热,外感湿邪。

(2)体虚者,气血不足,卫外不固。

【诊断】

1.临床表现

(1)前驱症状:低热、倦怠、咽痛、食欲不振。

(2)发热期:小腿伸侧鲜红色结节,对称性分布,边界清楚,自觉疼痛,压之更甚。

(3)缓解期:残存小结节,新结节可再次出现。

2.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升高,ESR加快。

【辨证论治】

1.内治

(1)湿热蕴阻证

证候:发病急骤,皮下结节,灼热红肿,伴头痛,咽痛,关节痛,发热,口渴,大便干,小便黄,舌微红,苔白,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祛瘀通络。

方药:萆渗湿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益智仁、萆、石菖蒲、乌药各9g,桃仁、红花各l2g,生地黄24g,白芍12g,当归9g,川芎9g,牛膝9g,桔梗5g,柴胡9g,枳壳6g,甘草6g。

(2)寒湿入络证

证候:发病急骤,缠绵不愈,伴有关节痛,遇寒加重,肢冷,口不渴,大便不干,舌淡苔白,脉沉缓。

治法:散寒祛湿,化瘀通络。

方药:阳和汤加减。

熟地黄24g,肉桂3g。麻黄2g,鹿角胶9g,白芥子6g,姜炭2g,生甘草6g。

2.外治以消炎、散结、止痛为原则。

【预防调护】

(1)注意休息,适当抬高患肢。

(2)注意忌辛辣、饮酒。

(3)避风寒,防潮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