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民间疗法
9206700000054

第54章 冷敷疗法

冷敷疗法是用冷的物体放置在人身体的选定部位上,使选定部位的毛细血管收缩,起到散热、降温、止血、止痛及防止肿胀等作用,为中医常用的外治法之一。

本疗法历史悠久,早在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中就有记载冰“味甘大寒无毒,主去热烦”,而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明确收录了“伤寒阳毒,热盛昏迷者,以冰一块置于膻中,良”的外治方法。

第一节操作方法

一、物理冰敷法

用冰袋、冷毛巾等物品置放在患处,每次冷敷时间不宜过长。用冷毛巾等物贴敷时要经常更换。

二、药物冰敷法

将药物研为细末,用新汲井水或雪水、冰水等调和,贴敷患处或选定穴位。

三、具体操作方法

治疗时,病人取合适的体位(既能暴露需要冷敷的部位,又能舒适地保持一段时间),将预先准备好的冷敷用具放置在患处,每次冷敷大约20分钟。如果使用冷毛巾、冷袋者,4~6分钟更换1次,为保证冷敷效果,可延长冷敷时间至30分钟。

冷敷完毕后,用干毛巾将冷敷部位的皮肤擦干。

第二节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

适用于鼻出血、软组织钝挫伤早期、关节扭伤早期和扁桃体摘除术后、出血、牙痛、颅脑损伤、脑出血、煤气中毒、高热头痛、一度烫伤、电光性眼炎等病症。

二、禁忌证

1.外伤处已出现红肿热痛时不能再作冷敷。

2.炎症的后期不宜冷敷。

3.劳累后感到疲乏时不宜作冷敷。

4.已有水肿者不能作冷敷。

5.禁止在心前区(即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隙处)及附近作冷敷,以避免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而发生危险。

6.眼病病人角膜发炎时,冷敷会加重病情,故不宜用冷敷疗法。

第三节临床应用

冷敷疗法适用于各种阴虚火旺、阳热炽盛所引起的疾病。从现代医学来看,适用各种炎症、功能亢进、变态反应性疾病及出血性疾病。

一、高热

本病可用冰袋或冷湿毛巾冷敷病人的额区、颈区、腋下及腹股沟区等部位,以减轻病人由于高热而引起的诸多症状。贴敷时,要经常更换冰袋或湿毛巾,直到体温下降。

二、盗汗

1.处方五倍子1.5g,朱砂0.3g。

2.用法共为细末,冷开水调成糊状,临睡前冷敷脐窝,上盖纱布,胶布固定,第2日晨擦去。连用2夜即可。

三、乳痈

(一)方法一

1.处方全蝎30只,蜈蚣5条,冰片15g,凡士林500g。

2.用法将凡士林置瓷缸中加热,待沸腾后放入全蝎和蜈蚣,约炸5分钟,用纱布过滤,弃全蝎、蜈蚣,把冰片研成细末,放入凡士林中搅拌均匀,待冷后涂敷患处。余者贮瓶中。密闭备用。

(二)方法二

1.处方大黄、甘草各50g。

2.用法共为细末,以好酒熬成膏,倒在盏中放冷,摊纸上贴敷痛处。

四、婴儿眼肿痛

1.处方熟地黄50g。

2.用法以新汲井水浸透,捣烂贴敷足心,布包扎固定。

五、丹毒

(一)方法一

1.处方朴硝、大黄末各5g。

2.用法混匀,用新汲水搅拌,涂敷患处。

(二)方法二

1.处方蚯蚓粪10g,熟朴硝15g。

2.用法共研细末,用新汲水或井水浓调,厚敷患处,干则再上。

六、酒齄鼻

1.处方蛤壳、煅石膏各25g,轻粉10g,青黛7g,黄柏7g,香油50ml。

2.用法将前5味药共研细末,用香油调匀,临睡前加冷水调稠,先用温水洗面,而后将药膏冷敷鼻上,妥为固定,次晨即洗去。

七、烫伤

(一)方法一

1.处方榆树根白皮50g(研为细末),黄丹108g。

2.用法将2药搅拌均匀,视伤口大小,取井水调匀,冷敷患处。若干,再以井水花敷之。3~5天即愈。

(二)方法二

1.处方鸡蛋1个,白酒15ml。

2.用法将蛋清与酒调匀,冷敷患处。每日3~4次。

(三)方法三

1.处方大黄、黄柏、黄芩、寒水石、地榆各15g。

2.用法共研细末,加麻油调成浓汁,涂纱布上冷敷患处,包扎固定。

第四节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特点

冷敷可使皮下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减轻局部充血,抑制神经细胞的感觉功能,减轻疼痛,具有降温、止血、止痛,防止继发感染和血肿增大等作用。

二、注意事项

1.冷敷完毕,要用干毛巾擦干冷敷部位的皮肤。

2.冷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20分钟左右。

3.年老体弱、虚寒证病人、妇女妊娠期及经期不宜冷敷。

4.外伤破损者,劳累后、炎症后期、心脏疾病、水肿病病人不宜冷敷。

5.对局部进行冷敷治疗时,要注意全身保温,以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