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华兵书宝典
9206200000074

第74章 吴子兵法(2)

三、《吴子》的历史地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吴子》作为战国时代的兵书,是在封建制度确立后,战争和军事思想都有了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由于铁兵器的使用,以及弓弩的出现,骑兵的产生,步兵在战争中占了主导地位,因而引起作战方式的变化。《吴子》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继承和发展了《孙子》的军事思想,对当时的实战经验进行了恰当的总结,充分地反映了战国时期的战争规律和特点,从而具有重要的军事史料价值和军事学术价值。

《吴子》和《孙子》作为兵书的经典,受到历代军事家和政治家的重视,并把二者并称为“孙吴”兵法,奉为兵学的经典着作。

《吴子》自问世以后,曾有过广泛流传。从战国至秦汉,“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在宋代以前,历代军事家、政治家、将领、学者等都很重视学习、研究、运用它。比如《三国志》注引王沈《魏书》时说:“曹操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兵法。”其后、隋末大将韩擒虎、唐朝李世民、李靖等都曾研讨过孙吴兵法,到了宋朝元丰年间,(1080)《吴子》被朝廷定为《武经七书》之一,成为武学经典和选拔武举考试的重要内容。从此,它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普及。总之,《吴子》和《孙子》一样,广为流传,影响深远,对战争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吴子》不仅在国内享有崇高的地位,而且在国际上也是名声远扬,受到各国军事学术界的重视。在唐代,《吴子》传到了日本,从而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仅研究《吴子》的较着名的着作就有六十多部。1772年,又被法国神父阿米奥译成法文,传到欧洲。现在已有日、英、法、俄等多种版本流传于世。

四、《吴子》的实际应用

《吴子》是《孙子》之后的又一部军事巨作,它继承了《孙子》的精华部分,并根据当时的实战经验加以总结,发展了《孙子》的军事思想,它其中某些观点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和《孙子》一样,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治国、企业管理、市场竞争、体育竞技、领导艺术、内政外交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是我们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值得人们去研究和发掘。

(一)《吴子》与治国之道

1.强兵必须富国,富国必须改革,改革才有出路。《吴子》在《图国》中,明确提出“内修文德,外治武备”的治国方略,并阐述了二者的辩证关系,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国家就有可能会灭亡。内修文德的意思包括:其一,要改革弊政,才能使国家富强,国家富强了,才能有更多的财力、物力来发展军事。据《史记·孙子吴起传》中记载:吴起到楚国以后,被楚悼王任命为宰相,他大刀阔斧地对楚国的弊政进行了改革,使贤者居上,不贤者属下,并大量裁掉政府中的冗员,削减了王公贵族的俸禄,节约了政府的大量开支,从而拿出更多的钱来发展军队,从而使楚国武力很快发展壮大,于是取得了“南平百越;北并陈蔡,三晋,西伐秦。”的辉煌战果。其二,要使国家富强,“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并指出对百姓要“绥之以道,理之以义,动之以礼,抚之以仁。”也就是说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老百姓明大义,辨是非,达到思想一致,上下和谐。这样的军队和人民就能为国“进死为荣,退生为辱矣。”。

我国近百年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国家不富,军事力量就不强,就要受人欺侮。战争,不仅仅是军事实力的较量,更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没有强大的经济力量做后盾,就不可能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来保卫国家。因为发展军事不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要发展高科技,改进装备,没有财力是万万不行的。目前,由于我国的经济并不发达,不可能拿出更多的钱来用于发展军事力量,我们的军事装备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因此,我们要抓住目前和平的机遇,大力抓好改革开放,振兴我国的经济。国家财力雄厚了,就可以拿出更多的钱来搞军事建设,把我们军队建设得更加强大,从而保证我国的长治久安。

2.提高警惕,时刻准备反击来犯之敌。

《吴子》说:“安国之道,先戒为宝。”意思是:安定国家的办法,事先戒备是最重要的法宝。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没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是不行的,即使是在和平时期,也不能放松警惕,松懈麻痹,丧失斗志;要时刻作好准备,抓好军队训练,准备迎击侵犯之敌。常言道:“有备无患”,有准备,就能从容对敌,无准备就要被动,就会措手不及,敌人乘虚而入,搞不好,就可能会亡国。

(二)《吴子》与军事训练

《吴子》对于军队的管理和训练也有精辟的见解,他认为兵不在多,“以治为胜”。还说“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何益于用!”他特别重视军队的训练和管理,着眼于一个“用”字。也就是在实战中的作用。要把士兵训练成过得硬的队伍,这样的队伍就是纪律严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进可攻,退可守,打不垮,拖不烂的“坚强之师。”要训练这样一支过得硬的队伍,他认为要法令严明,赏罚有信。从军队管理上要严格,要求绝对服从命令,对不服从命令的要严惩不贷;奖罚分明,说赏一定要赏,说罚一定要罚,对“有功者还要进而飨之,无功而励之。”此外他还主张“教戒为先”。要对士兵加紧训练,使他们学习到各种各样的作战技能,并能熟练地运用,从而在战场上发挥战斗作用。另外,他特别指出,为了发挥每个人的战斗作用,要根据每个人的特长授以不同的兵器,或担任不同的工作。并且主张估量人才,要根据每个人的特长,把同一类型的人组成小分队,成为部队的精兵和中坚力量。有了这样一支队伍,那么“内出可以决困,外入可以屠城矣,这样的军队就会无坚不摧了。”

以上这些观点对我们的军队建设来说,仍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保卫国家的钢铁长城,这样的军队必须纪律严明,对人民群众要秋毫无犯,同时要绝对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全军上下,意志统一,才能成为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队伍。其次,由于现代化战争的需要,我们的军队而需要精减兵员,加强训练,使之成为一支“精兵”,而且还要组织各种专业兵种,如为应付紧急情况的特种兵、掌握高技术的导弹兵等,把我们的部队建设成为一支既精干而又质量高的多兵种合成的队伍,才能在未来的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吴子》与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与经营虽然与兵法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但兵法在用人与管理方面的方法依然值得现代企业去供鉴和创新。

第一、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

人才是具有特别的才干、技能和专长的人,每个企事业组织的职能发挥都要依靠人才。特别是当今世界,已经进入高科技时代,产品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众多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稳操胜券。

《吴子》说:“以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阵巳定矣。”贤,是贤能,即才德兼备的人,这样的人应居于领导岗位,这就是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而对于那些没有才德的人,不管是什么人都应该居于下位,不得重用。实行这一条路线,就能把企业搞好,反之,则可能会把一个企业拖垮。

1.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谓人才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把“人才”理解得过分狭隘,那就会失去人才。《吴子》在主张建立一支精税部队中说:“王臣失位见功于上者”和“弃城去守欲除其丑”应各编为一队。这二种人都是有缺点错误的人,《吴子》主张重用他们,就是因为他们希望立功赎罚,有一定的特长,他们也是一种人才,这样做可以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对事业的发展是有利的。

2.选拔战略人才的标准

一个企业管理的好坏,关键是在领导干部的水平,没有好的领导干部,是不可能使企业振兴的。《吴子》说:“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兼刚柔者,军之事也。”它告诉我们作为一个高级管理人才,既要有勇,又要有谋,智、勇双全,而且刚柔相济,既坚强又有灵活性。那种光凭个人血气之勇,遇事优柔寡断,或处事认死理,缺乏灵活性的人是不能担当重任的。作为一个高级领导干部,他能够制定企业比较周全的发展方案或筹划整个企业的市场战略和多角化战略;还能够掌握企业内外各种信息情报,多谋善断,不失时机地作出决策。

第二、具有掌控全局的指挥能力

《吴子》说,只有懂得四机,方可为将。所谓四机:“一曰气机,二曰地机,三曰事机,四曰力机。”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将帅,要善于掌握士气,善于利用地形地物,善于运用谋略,善于提高战斗力。那么,作为一个企业领导人来说,也应该对全局了如指掌,成竹在胸,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如何解决?如何鼓舞员工士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把工作干好,这一切都要有自己的见解,方能指挥自如,调动千军万马去夺取胜利。

第三、个人品德方面的修养

《吴子》说:“然其威、德、仁、勇,足以安众,怖敌决疑,施令而下不敢犯,所在寇不敢敌。”意思是说将帅在威严、品德、仁爱、勇敢方面还要成为下级的表率,使广大士兵感到佩服;使敌人闻风丧胆,并能解决疑难问题,发布命令下级不敢违抗,他所在的地方敌人不敢进犯。作为企业的高级领导人来说,也应有这方面的个人修养,也就是说在员工当中具有很高的威信,人人佩服,说话有人听,令行禁止。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从自我做起,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则,言必行,行必果,工作作风雷厉风行,处处给下级做表率,那么,作为领导的威信就自然树立起来了。

第四、处理好企业人际关系,使上下和谐,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之一

《吴子》提出了四不和的情况:“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陈;不和于陈,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他还说:“有道之主,将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所谓“和”就是和谐,团结一致,只有团结,才有战斗力,只有万众一心,才能完成艰巨作战的任务,取得胜利。在这里,吴起强调了“人和”的作用,是决定胜利的关键所在。以往,人们干事情,常提到“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因素,而吴起没有提前两个因素,都强调了后一个因素,可见他已认识到“人和”是一个关键因素。无论干什么事情,如果人心涣散,一盘散沙,是什么事情也干不好的。如果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正像俗语说的“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因此,一个企业要处理好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使企业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大家都为了企业的共同目标而发奋工作,那么这个企业就有希望了。

(四)《吴子》与市场竞争

商场如同战场,同样具有激烈性和残酷性。因此,同样需灵活机动的战略和策略,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1.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吴子》说:“凡战之要,必先占其将而察其才,因形用权,则不劳而功举。”《吴子》的思想和《孙子》是一致的,同样强调首先掌握敌方情况,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在市场竞争中,同样应该先考察了解对手的情况,掌握对方的虚实,然后才能采取相应的对策。不然,就是无的放矢,劳而无功。

2.打击对方的要害之处。《吴子》说:“审敌虚实而趋其危。”就是通过了解对方情况后,对敌人的虚实了如指掌,抓住对方的空虚要害之处,狠命一击,致敌于死地。具体地来说,在企业经营决策上,要避开市场饱和情况,如企业某一种产品曾独占某一市场,但到了滞销时期,就应迅速调整产品的生产。同时,还要避开对方的长处,善于钻市场的空子,填补市场的空缺,利用对手之虚。

3.速战速决。《吴子》说:“天下战国,五胜者祸,四胜者弊,三胜者霸,二胜者王,一胜者帝。”意思是战争不能拖得太久,太久就会被拖垮,应速战速决。在现代企业竞争中,时间就是金钱,必须“快”字当头,抓住一切对己有利的时机,坚决、果断,该变就变,该转产就转产。采用这种策略的多为中小型企业,利用自己的优势,企业小,转产快,更新换代快的特点,迅速将产品投入市场,来提高自己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