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侦查讯问实训教程
9203700000016

第16章 侦查讯问策略(4)

问:“用不着一惊一乍的。我们内部通报上讲,18号早上4点半左右,离青岛收费站40公里处,发生了一起咱省历史上最惨的交通事故:一辆大货车和一辆小轿车撞上了,大车把小车碾成了碎饼儿。按你上高速公路的时间,这事儿应该看到的,是不是?”

(评:尽管犯罪嫌疑人不知有无车祸发生,但发生车祸是极正常的事情,“政府”说得又这么肯定。如果否认,岂不证明自己没走高速公路,更没去威海?其势必会来个顺杆儿爬——开始“上套”)

答:“对,对,是有这码子事。”

问:“惨不惨?”

答:“太惨了。”

问:“怎么个惨法?”

答:“那大车把小车都压扁了。”

问:“小巫见大巫,这也算惨?更残忍的是,不光大车把小车压成了饼,连车里两个人的脑袋瓜也齐刷刷地给压了下来,跟那足球一样,满地滚。”

(评:这很重要,提出一个根本就不可能发生的事,犹如在绳套上打了个死结。)

答:“对对对,差点忘了这个茬儿,是满地滚。”

问:“什么满地滚?”

答:“脑袋呀!”

问:“你真看见了?”

答:“啊?对,真看见了!”

问:“你也敢看?”

答:“嘿,看了两眼,就再也不敢往下看了。”

问:“哼,你‘眼福’可真不浅。是不是大白天做噩梦?你也不想想,这事儿沾边吗?它有可能吗?”

答:“哎?那不是你说的嘛。”

问:“是我说的,可我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还不明白是不是?不急,有的是时间,你慢慢琢磨吧。想明白了后,别忘了跟‘政府’说一声……”

犯罪嫌疑人此时才恍然大悟,尴尬至极。

讯问策略(二):虚拟证据,避实击虚

实施要领:

1.将情理上存在而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某种事实作为已经获取的“真实证据”予以使用,以示警方对案情了如指掌。

2.精心设计,谨慎施计,确保犯罪嫌疑人感知该“证据”的自然性,从而信其必然性。

训练案例:邱某伙同他人成立了“中国海通物资贸易有限公司”,在上海、河南、山东等地从事巨额诈骗。归案后,邱拒不认罪,原先办理此案的干警用了近一年的时间也没拿下口供。北京市公安局预审专家马鸿年“出山”后,经过一个月的精心准备,首次“过堂”,只用了一个晚上就将邱制服。

讯问一开始,连续不断地以攻心、说教、“人文关怀”等展开心理攻势。虽有一定的作用,但力度不够,邱仍不交代实质问题。他自恃其情妇芳芳与之早有攻守同盟,摆出“死抗”架势。当抓住其心理弱点的时机成熟,马鸿年态度陡变,厉声喝道:“政府的忍耐是有限度的,这样下去对你不利!你要知道——”他停顿下来,从桌底取出一大包从芳芳住处搜出的牛皮纸包,打开它,亮出裹着的20多万元港币,“逮捕你是有充分证据的!”他使劲点着桌上摆放着的一本卷宗:“我正告你,你要是坦白交代还有一线希望,否则只有死路一条!”说完,握紧拳头挥舞了几下。

(评:实际上,芳芳并没有承认港币是邱放在她处的,也始终未交代邱的任何问题。这包港币与案件的关系尚不明朗确定,严格说来还不能称其为“证据”。将其作为“证据”使用,可谓“虚实相生”的绝佳注释。)

邱某两眼直勾勾地盯着桌上的港币和卷宗,足足有两分多钟,他长叹了口气:“怎么说她也是女人,她有她的难处,我不怪她……不过,我能看看芳芳的口供吗?邱的防线已开始动摇,但其提出的这一要求,确实有点儿棘手。

对此,马鸿年早有预料,他从容不迫地顺水推舟:“想看别人的口供,这是违反规定的。不要再抱什么幻想!”说着走到邱面前,自然地从案卷中翻到芳芳的审讯记录,往邱眼前一伸——捂住正文只让他看了一眼芳芳亲笔写下的“以上记录我看过,记的都对”和签名。

邱的防线彻底崩溃,开始交代实质问题。其至死都以为是被最信任的人“出卖”了。

讯问策略(三):以静制动,攻其不备

实施要领:

1.主要适用于对付脾气暴躁、性格直爽、缺乏耐性的犯罪嫌疑人。

2.须让其“看”出讯问人员对他是无可奈何,助长其嚣张气焰。

训练案例:

蒋某在北方一城市入室盗窃被现场抓获。其对现行犯罪供认不讳,一再要求“尽快处理”。当令其交代“别的事儿”时,蒋不屑一顾,反而讽刺讯问人员“最好别蒙人,有本事拿出证据来。”办案人员大怒,拍了一下桌子。“咱能不能别拍桌子?”“小样儿,我拍了又咋的!”跟着又是一下。蒋眼珠子一瞪:“少来这一套。你再拍一下试试,我把桌子给你掀了!”讯问形成僵局无实质进展。

从蒋携带的物品中,发现了十几张山东某制药厂的信纸,根据该重要线索,专程把蒋押送移交山东警方审理,并建议有必要给蒋加加温度。此案千里送人,不接不合适,接了又如何审?

对蒋关押几天后,经过监控观察和同监人了解,蒋确实脾气暴躁。药厂证明两年前该厂办公室丢失过一部手机和3000多元钱,案子一直未破。警方施以“怪招”,计赚蒋犯。“你坐下吧。”蒋进了审讯室,主审人从公文包里拿出厚厚的一本书,斜靠着椅子看起来,再无二话。眼前一杯水,别无他物。

蒋起先根本不搭理主审人,跷着二郎腿望着窗外。过了一会儿,他回过头来:“你怎么了?”

问:“什么怎么了?主审人眼皮儿都懒得抬一下。

答:“我是说,你怎么不说话?”

问:“说什么?”主审人放下书,一脸的严肃。

答:“呀,怪事!是你审我呀,你不问,我怎么说。”

问:“怎么说?到了这个地方,你该说什么自己难道还不知道?”说完,又拿起书接着看。

蒋不吭声了,又跷起二郎腿。过了一阵子,扭头看主审人还在津津有味地看,他声音高了八度:“我说,你能不能不看那玩意儿!有什么好看的。”

问:“你有事儿?”主审人抬起头,满面庄重。

答:“你到底还审不审了?要是不审,干脆让我回‘号里’睡觉去。真没见过你这样的!”

(评:此计要的就是这种反应。面对如此“无能“无赖”的主审人,依蒋的脾气,自然会生出鄙视之意和无名之火——不知不觉,他开始中计了。)

问:“我要是问你,你能说真话吗?”

答:“那得看你问什么?”

问:“你提的这条件没道理。算了,咱们没什么可说的了,你还是自己想去吧。”

“别别,”主动找话说:“咱聊聊,光这么坐着,我真不舒服。”

问:“说到不舒服,我倒想问问你。你这脸色不大好,是不是来山东有点儿水土不服呀?”

答:“哎,你还别说,我要提个要求。”

问:“可以,提吧。”

答:“来山东好几天了,光是馒头吃不惯的,能不能换成米饭?”

问:“这恐怕不太好办,进来的人都一个待遇,你不该搞特殊。”

答:“我是南方人呀,不习惯,这也算特殊?”

问:“可以理解,你打小就只在家门口转悠,没出过远门儿,就更谈不上适应北方人的生活习惯了。”

答:“你说什么!”蒋眼一瞪:“我打小就没出过远门?哼!我去过的地方,没准儿你还没去过呢!”

问:“就你,能去过什么地方?”

答:“去的地方多了。北到黑龙江,南到广州,往西新疆……这东边,就你们山东吧,我来了不只两次。”

问:“吹牛谁不会。我告诉你,昨天下午我刚从南非飞回来,明天还得去加拿大,忙着呢!要不今天这么累,懒得问你话。”

答:“你这才是吹牛呢!”

问:“不吹牛,真的。我有凭据。怎么,还得我把机票给你看看才相信?”

答:“照你的话,是说我没凭据了,是不是?”

问:“我没这么说,就是说了你也拿不出来,那样太难为你了。”说完伸手又要去拿那本书。

答:“等等!一本破书有什么好看!你们警察怎么都有这个毛病,瞧不起人是不是?”蒋涨红脸回答到。

问:“算了,算了,用不着发火,就算我说错了,还不行吗?”

答:“什么叫就算你说错了,你就是错了。你不是要凭据吗?那好,你听着。在青岛我呆过一个月,还有济南。两年前,那制药厂是不是丢东西了,案子破了吗?啊?破了吗?要破了案,那才叫天大的笑话呢!告诉你吧,那就是我干的!嘿嘿!”

问:“看来我还真小看你了,这样吧,你先把这事儿说详细点儿。”

答:“什么事儿?”

问:“药厂盗窃的事儿呀。”

蒋某猛地清醒过来,跟着就收口:“我说了吗?我什么时候说了?空口无凭嘛!人民警察可不能随便诬陷好人哪。”

问:“你起来,起来。”主审人不急也不脑,他走到蒋跟前,从其椅子下面取出一部微型录音机,回身又从口袋里取出另一部,“你好好听一听,这里边除了我,还有谁的声音?”

蒋某的脸一下子成了猪肝色,边听边搓揉着两手:“无所谓,嘿,无所谓……”

“本来不想这样。”主审摆弄着微型录音机,语气平淡地说:“听说你挺难对付,不妨咱就比试比试,分个高低,不服咱接着来。不过,我倒觉得你不是敢做不敢当的人。把事情都说清楚,这对你没坏处,你说对不对?”

蒋很狼狈,没正面回答,他主动套起近乎了:“我说,这个……你看的什么小说?”

问:“你也感兴趣?”把书递过去,“好好学学。”

蒋接过书一看《汽车修理技术教程》:“怎么,你这么大年纪还学修车?”

问:“你说呢?”主审人满脸慈祥。

蒋叹了口气,仰脸冲主审人竖了大拇指:“……想想也是,这不丢人,嘿嘿,不丢人。你老人家坐过去吧,不用你问,我有什么都跟你说。你放心,绝对真话……”

主审人这才摊开讯问笔录。

实训五讯问策略的综合应用

——对王某受贿案件的审讯

案件背景:犯罪嫌疑人王某,原某人民团体行政处副处长,利用职务之便,在主管本单位食堂办公楼消防改造的过程中,将工程的标底私自透露给北京某竟标公司副经理刘某,并两次向刘某索要人民币共22000元。案发时刚退休几个月。

讯问前已掌握的情况:

1.举报人为单位纪检部门干部并已经提供了工程招标的全部材料。

2.行贿人为某建筑公司副经理刘某,但是该公司最后并未中标,为此,双方曾闹过矛盾,刘某到王某单位揭发了刘某。

3.我们已经取得刘某证言,刘某证实王某先后要过两次钱,第一次2000元现金,第二次20000元现金。钱都是刘某直接交给王某的,但交接钱时没有别人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