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张家界民族风情游
9203400000002

第2章 张家界婚俗大观园(1)

1.土家婚俗

山歌定情花为媒

爱唱山歌是张家界土家族和白族人的天性,同时也是土家、白族青年男女恋爱定情的一种方式。

比如一位后生喜欢上了一位姑娘,他便会想方设法地在白天或黑夜引姑娘的房前屋后去唱山歌试探。那歌词千变万化,有的歌这样起头:“天上乌云遮乌云,地下风大绕竹林,强风绕断竹林笋,唱个山歌试姐心,就把山歌做媒人。”姑娘听了歌后如若无心,就不理睬;如若有心,就会从吊脚楼上露出头来唱道:“见你唱歌我就来,脚踏园里花就开。好花花香香千里,好歌歌声逗凤来。”后生受到鼓舞,又唱道:“好歌唱来好歌还,还个绿叶配牡丹。穷哥单把穷姐恋,穷姐心好水也甜。”姑娘接着唱道“太阳出来照白岩,白岩脚下菊花开。风不吹来花不香,郎不招手姐不来。”后生这时又唱:“马桑树儿叶叶肥,口喊姐儿保个媒。有朝一日成双对,砍个肘子来谢媒。”姑娘再接着唱:“高山木叶细微微,问郎会吹不会吹。你若会吹木叶哨,只动木叶不动媒。”两人这样对唱下去,唱得彼此都动了心,就算基本定情了。接下去,后生会请人做媒,到女方家去说亲。也有的不请媒人,而是用鲜花做媒再作试探。其办法是,第一天在山中采来鲜花一朵,置于姑娘窗前,第二天放三朵鲜花,第三天放五朵,依次递增,保持单数,连放几次,姑娘会有所表示,若花朵减少,说明被拒绝了;若花由单数变成双数,表明姑娘接受了爱。这时再由男方带礼物到女方家正式求亲,若女方父母同意,俩人的亲事就算正式决定了。

偷媳妇

张家界后坪、茅岗等地的一些土家族寨子,有个特有的乡俗:娶媳妇通常是黑夜,外地人嘲笑他们是“偷媳妇”。

相传很久以前,这些土家人也是白天娶媳妇的。只是到了唐朝末年,有一天一家娶媳妇的和一家出丧的在官道上相遇,一方是披红挂彩,吹吹打打,兴高彩烈;另一方则是披麻戴孝,哀乐鸣奏,哭哭啼啼。他们谁也不肯给谁让路。娶亲的怕误了拜天地,冲了喜气;出丧的怕误了入土的时辰,坏了风水,就你推他挤,打起架来,谁也不肯让谁。最后,双方拉拉扯扯到了土司衙门。

土司王听了双方诉讼,脑子一转,随即判道:“出丧的身披重孝,肩抬灵棺,哭哭啼啼,忠孝之举,理应先走。”出丧的一听,急忙叩头谢恩,前面走了。土司王又随即判道:“娶亲的高高兴兴,对忠孝之人理应让先,就晚点走吧!”谁知娶亲的同那出丧的憋着股劲,看见出丧的先走了,早就气傻了眼,对后面的判决听得糊里糊涂。打官司的人回到娶亲的人群里,人们围上来问,他没好气地说:“糊涂官,娶亲还得晚上走。”因此,一句误传就这样被当作乡俗传了下来。直到现在,那些地方还是晚上娶媳妇哩。(瘦风供稿)

半夜锣鼓响原是抢亲来

如果你夜宿张家界,半夜三更正当美梦连连时,忽锣鼓齐响,鞭炮同鸣,你千万不要惊慌,赶快披衣出屋看热闹吧,因为:土家小伙子半夜抢亲了。

半夜抢亲,就是选在同日迎亲的人家,一切都抢先办理:抢在鸡叫头遍发轿,抢在多个迎亲队伍前过道,抢在黎明前拜堂成亲,迎接新的生活。

深夜,山林静,鸟入眠;早已准备就绪的迎亲队伍出发了,十二个高举熊熊篾火把的人,穿插在近百人的迎亲队伍中间,把山路照得通明。“月下老人”带领八个迎亲未婚少女在前开路,花轿跟随而行,在围鼓、唢呐、八仙师傅的伴奏下,寂静的山寨惊醒了。沉睡的鸟儿惊醒了。

迎亲队伍到了新娘家门前,“月下老人”命令:“奏乐、放鞭炮”。噼噼啪啪的炮声,炸开宁静的夜空,“咚咚咚”的迎亲鼓,“乌里啦、乌里啦”的迎亲唢呐声交织在一起。村姑村童,亲戚朋友像潮水般地从四面八方赶到嫁女家看热闹,看新娘出嫁。

此时此刻,新娘在热闹非凡的鞭炮声中,炸出眼中的泪水,放声大哭——哭嫁歌。

“我的爹呀我的娘,今夜你把我插上金翅膀,鸡叫头遍要起飞,飞到婆家上中堂。拜天拜地拜父母,鸳鸯成对人成双。”

“咯咯儿,咯咯儿……”报晓鸡开始报晓了。

不管新娘哭得怎样厉害,身着上轿用的露水衣都浸湿了,“狠心”的“月下老人”大呼迎亲少女:“把新娘扶上轿”。新娘在少女的搀扶下,缓缓上轿。鞭炮声响彻云霄,锣鼓声震耳欲聋,唢呐声声声入耳。一路上,好奇并有点坏的轿夫,像《红高粱》中的“我爷爷”一样把新娘颠得晕头转向……到了十字路口,花轿、嫁奁,突然被迎亲队伍拦住了。演出了“拦轿”戏,不佳新娘通过,要新娘下轿给大伙散香烟和糖果吃,新娘将事先准备好的烟糖一一发给大家,人们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另一队迎亲队伍也来了,吃糖的迎亲队伍,抢先把新娘和嫁奁抬走了,抢先通过十字路口,象征百事顺利,象征吉祥如意。

迎亲的群众为了在拂晓前赶到新郎家里,一路连蹦带跑,搞得满头大汗,风尘仆仆地达到目的地。

新郎家中的督管命令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者,把开叫公鸡冠上的鲜血捣出,滴洒在新娘轿前“驱煞”,驱除新娘身上的邪气,能使过门的新娘在今后漫长的夫妻生活中,百病不染,健康长寿。

新郎家中的堂屋里,四只双喜蜡烛照在“天地君亲师位”神龛牌前,引拜人把停放在堂屋外面花轿里的新娘搀扶下轿,牵到神龛牌前,揭开红色盖头布,站在两旁的礼公高喊:“揭盖揭盖,天地交泰,一拜天地,叩首;二拜中堂,叩首;三拜爹娘,叩首。夫妻互拜,地久天长,百年偕老,五世其县。礼毕:男坐中堂,女归洞房。”

天亮了,串亲的人们,大块地吃肉,大碗地喝酒,沉浸在无限欢乐之中。(覃葛、张毅供稿)

待上亲

待上亲,是张家界市桑植、永定等地方婚嫁中的一种重要礼俗,特别是一些土家族、白族、苗族等多民族混合居住的山村,最喜欢袭用。

所谓“上亲”,是指结婚当天送新姑娘的重要亲属,包括:爷、奶、叔、婶、伯、姑、姨、姐、妹、哥、兄、侄、舅、甥等,但女方的父母是不准亲自送女儿到男方家的。按照湘西古老婚嫁习俗,男方必须小心翼翼、客客气气地伺候上亲。得罪了上亲,惹得上亲们心情不愉快,当地人会讥笑男方不知礼义,甚至会撤走前去参加婚嫁活动的“帮客”。自然,待好上亲不仅成为男方操办婚嫁的一项重要活动,还渐渐成为男方装饰门面炫耀礼义的招门牌。

待上亲,通常要履行三道手续。即:“迎接上亲”、“款待上亲”、“回送上亲”。“迎接上亲”是“待上亲”的第一个步骤。通常男方热热闹闹用围鼓、唢呐、洋鼓洋号到女方家将上亲接到男方岩塔外边。等新娘与新郎拜堂成亲后,再由督官高声吩嘱:“上亲进屋喽!”男方再用吹吹打打的方式迎接站在槽门外密密麻麻的上亲们。俗话说:“上亲进屋,新郎忙得哭!”恭恭敬敬地招待上亲,是新郎官的必修课。没人挑水喝的事新郎可以不管,碗没有人去洗,新郎也可以不管,但上亲们中谁的茶凉了,谁的烟抽完了,谁还没有洗连等,新郎却不得不管。新郎必须像位高级服务员,时时保证“优质服务”。待上亲时,新郎除了彬彬有礼,还要做一些打杂的细活。烟要一包包地撒,茶要一杯杯地添,洗脸水要一盆盆地端,就连上亲中的小家伙擦鼻涕的事,新郎也要高高兴兴地做。等到开餐时,新郎还要虔诚地一一请上亲们“坐上席”。“上席”是宴席上最受尊重的席位,结婚这天,也只有上亲才有份坐,有俗谚曰:“嫁女的气大”,因座位得罪上亲,就是大喜婚庆中的禁忌。上席位有两个方向,即面或背对着大门的方向即为上席位。两侧为陪席位。上亲们全坐了上席,新郎还要敬酒,从上亲中辈份最大资格最老的人敬起,一杯一杯,一回一回,一直敬完三岁的娃才算没有失礼。到第二天,上亲们要回家了。新郎仍要恭恭敬敬地侍候。上亲回家时,新郎还要依依不舍地送上一段路程,以便讨得上亲们送的“红包”,“红包”内除了裹有象征着发财的四元钱外,还有一张贺词卡,上面写有“夫唱妇随”、“白头偕老”、“家和必兴”等农村中常用的词语。而做上亲的“上亲们”为什么要让新郎恭恭敬敬地等候?有些上亲,明明可以自己做的事却偏偏不做,全叫新郎动手操作。在湘西山旮旯里有三种说法。一是“故意刁难”之说。上亲们都来自农村,平时难得与新郎相处,既然到了新郎家,不给新郎一点活做,新郎不会记住自己,也不会珍惜美好的爱情。二是“上亲享福”之说。上亲是新娘家派出的最体面最有身份的杰出代表,享福是自然的事。水要新郎倒,酒要新郎添,吃水果要新郎削皮。山里人也只有去当上亲时,才有机会享一回福,恢复一下体力,炫耀一下资格。三是“新娘监督”之说。待上亲的过程,刚刚过门的新娘全看得清清楚楚,新娘俨然像一位出众的“监督官”,哪位上亲需要照顾,哪位上亲做客心情不好,哪位上亲没有了烟抽,新娘就会暗示新郎前去照料,不敢偷懒失礼。

但也有“待”出闹剧的。或因男方招待不周,或因督官出言不逊,或因女方前些天为“介礼”等事心情过于抑郁,男方厨师用冷饭冷菜伺候了上亲,上亲们定会余怒未消,有时,动了肝火的上亲们还会真的带走新娘,踉踉跄跄地逃回老屋,留下新郎坐回冷板凳,留下众客人鼓起大眼睛,留下美丽的笑柄。但不要急,湘西自古有“出了女方门,不由女家人”的规矩,等气一消,聪明贤慧的新娘会撒下一个个美丽的谎言,悄悄跑到男方家与新郎过幸福的日子。双方亲戚的关系也如同往常一样,和和睦睦相处。

“当上亲神气又痛快,当上亲舒服又过瘾。”这是山里人当上亲的感受。于是,“当一回上亲”成为张家界一些村寨泥腿子们终身盼望的一件乐事。“待上亲”也就成为湘西北农村礼俗中最为隆重气派的婚嫁大礼。

拦轿

“拦轿”是土家族婚嫁喜庆中比较有情趣的风俗。男方娶亲队伍到女家迎亲,有的搬板凳,有的抬柜子,有的挑衣被……五彩缤纷的花轿,在“八仙师傅”的唢呐、围鼓等鼓乐伴奏下,被抬着缓缓离开新娘家里,行了一段路程,碰到路狭的地方,抬嫁妆的人们把嫁妆横在路上,挡住新娘的花轿,不准新娘通过。新娘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便下轿将锁在柜内的板栗、葵花子和糖果、香烟发给拦轿的人,大家吃了喜糖、喜烟,才让花轿通过。现在虽然没有新娘坐花轿,可是,半路拦阻新娘的风俗仍然保留着。

苗家美眉赶边边场

张家界苗族的青年男女,每逢赶场(赶集)的日子,总是穿上最新最美的用七色丝线绣成的衣服,在人群中游荡,男青年一伙,女青年一帮,用两眼传送情思。由于这种活动在集市外进行,当地人称为“赶边边场”。在赶边边场归来的路上,男青年向相中的姑娘“讨糖”:“百里开花香又香,前头走的姑娘像仙娘,我们走在后头想抢先,又怕耽误了好时光,表妹啊,分个糖。”如果姑娘有意,当即以歌作答,另择日子约会。如无意,姑娘马上以歌拒绝:“表哥要糖太急忙,要想讨糖有时光,等到铁树开花时,表妹分糖给你尝。”

如果青年男女双方同意,下一次约会也是比较有情趣的。谁先到谁就在指定的路旁打一个约好式样的茅草疙瘩,表示幽会的方向。情投意合后,则互赠爱情信物。湘西的苗族姑娘,喜欢给小伙子赠一条由红、黄、白、黑等色丝线编成并缀有缨须的花带或雪白的纱带,表示“千里姻缘一线牵”。男方回赠以银梳子或圆镜,表示团圆,白头到老。双方确定关系后,月白风清夜,苗族小伙子大都会派伙伴数人将姑娘“抢到”男家,谓之抢婚。

土家新娘哭嫁

哭嫁,这是土家族姑娘出嫁时富有情趣的传统婚俗。人们不禁发问:土家族新娘出嫁的前一天,按理说是喜事,喜事就应该满面笑容。为何反而哭脸呢?难道是“月下老人”错点了鸳鸯谱,结下了爱情苦果吗?不是的。是不是父母手头紧没办嫁妆呢?不是的。那么,出嫁姑娘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扑簌簌地从秀气的脸颊落下来。只因为,明天就要出嫁了,要离开把她拉扯长大的父母,要离开共同生活多年的兄弟姐妹。此时一别,何时又能相会呢?回顾以往的友情,泪水不禁滚滚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