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牛有良好的听觉。这是由大海的周围环境以及热噪音曲线形成的。因为在浅水中,低频声音的传播会受到限制。而海牛的眼睛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海洋环境,尽管海牛也长有外耳穴,但是却很小。为了适应浅水环境中高频噪音的传播,它们的听觉就会变得异常敏感。
海牛对低频噪音的不敏感性,可能是海牛无法有效探测船只噪音并避免与之碰撞的原因。它们不用回声定位或声呐,也许在幽暗的水中会碰到障碍物;它们也没有声带。即使如此,它们确实是通过发声法在进行交流,也许是通过高音的唧唧声或吱吱声;至于它们是如何发出这些声音的,仍然是未解之谜。
海牛的味觉异常灵敏。海牛舌头上长有味蕾,用于挑选食用植物;它们也能够通过“品尝”目标物的独特气味特征,识别出其他的个体成员。海牛与有齿鲸不同,它们仍然长有嗅觉脑器官,但是因为它们大部分时间都闭合鼻管待在水下,所以这种感官可能还没有被使用过。
在水中,海牛可以利用它们高度发达的鼻口与肌唇,通过触觉开拓周围的环境。它们鬃毛状毛发的触觉分辨能力不如鳍足类动物,但是却比亚洲象的象鼻敏感得多。这提高了它们的食草效率,而且发挥了海牛作为全能掠食者的最大潜力。
海牛有极强的自我保护能力。海牛可以把大量脂肪以类似鲸脂的形式储存于皮下和肠周围,能够在其生活环境中起到一定热防护的效果。尽管如此,大西洋海牛一般会避免待在温度低于20℃的环境中。脂肪也会帮助它们度过很长的禁食期——在干旱的季节,没有水生植物可以食用时,亚马孙海牛的禁食期会长达6个月之久。
在觅食方面,海牛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在陆地草场上,有很多食草动物,需要对资源进行复杂的划分,在海草牧场上,大型的食草动物当属海牛和海龟。海洋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少于陆地植物群落。当儒艮和海牛食用根深蒂固的水生植物时,会挖掘沉积物,这点毫不稀奇,因为一半以上的海草养分都在根茎处,这里集结了糖类。而冷血的海龟则恰恰相反,它们依靠食用海草的叶片生存,而非根茎,而且会在更深的水域进食。因此,在觅食方面,即使是食草的海龟也不太可能与海牛发生激烈的竞争。
海牛作为水生食草动物,由于其种类不同,摄取的草类不同。据记载,西印度海牛的食物包括44种植物以及10种海藻,但亚马孙海牛只有24种食物。仅局限于在水中或近水处觅食。它们进食时,偶尔会把头部和肩部露出水面,但它们通常只食用漂浮或淹没于水中的植物以及其他维管植物。它们也会食用海藻,但海藻并不是其食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沿海的西印度海牛和西非海牛食用的海草生长于相对较浅、较清澈的海域,它们也会进入内陆水域食用淡水植物。亚马孙海牛是水面掠食者,以漂浮水草为食(幽暗的亚马孙河水抑制了淹没于水中的水生植物的生长)。这种食用水面植物的习惯,就是亚马孙海牛朝下的吻部短于西印度海牛和西非海牛这种水底掠食者种群的原因。
海牛所食用的多数植物都带有反食草动物的保护机制——水草长着无水硅酸骨针,而其他植物则带有丹宁酸、硝酸盐以及草酸盐,这让这些植物变得难以消化,并降低了其食用价值。但海牛消化道内的细菌能够分解部分化学防御。
海洋杀手——大白鲨
中文名:大白鲨
英文名:Great white shark,white shark
别称:噬人鲨
分布区域:大洋热带及温带区
大白鲨外形非常吓人,是绝命咬杀的海底凶猛动物。在它骇人外形的背后,隐藏着许多令人惊讶的秘密。
大白鲨的身体并非纯白色,而是背部灰黑色,腹部呈灰白色。从上面看,它的背部与水融为一体,而从下方看,灰白的肚皮也与透光的水面很相似,因此,它的身上,有上下两重保护色。大白鲨没有鳞,它的皮肤像泥鳅一样光滑。然而实际上,它的身体表面遍布细小的倒刺,粗糙程度甚于砂纸,人如果被这样庞大的身体轻轻一蹭的话,很轻易便会皮破血流。
大白鲨粉红色的牙床上,上下部长有错落的尖牙,虽不密集,但杀伤力巨大。奥秘不仅在其锋利,还在于牙齿背面丛生的倒刺,这样一来,只要猎物被咬住,便不会有从大白鲨口中挣脱的可能。大白鲨的撕咬能力是人的300倍,可以轻易地将食物咬断。
大白鲨换牙也被人们认为是是一奇,由于频繁使用,大白鲨的牙齿很快会损耗脱落,而一旦前面的牙齿掉下,后面很快有备用的补上。大白鲨任何时候都在换牙,它们一生换下的牙齿成千上万,正因这些前仆后继的牙齿,大白鲨才得以横行海洋,所向披靡。
大白鲨是世界上最大的食肉鱼类,除了虎鲸,在海洋中便没有敌手,它们的猎食能力在同类中堪称翘楚。大白鲨非凡的捕食能力与它敏锐的感官有密切的联系。它们的耳朵藏在颅骨内,可以听到很远处传来的动物声响,而它们的嗅觉也十分惊人,能够捕捉到1000米外被稀释500倍的血液所发出的气味,然后,以4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赶来。海明威最负盛名的小说《老人与海》中,年迈的渔人所钓得的大马林鱼便是被一群循着血腥味赶来的鲨鱼啃食殆尽的。
大白鲨对未知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心理会使它上前试探。牙咬是最常见的试探方式。许多大白鲨的伤人事件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当然,也不排除它们将潜水员或者冲浪板当作海豹的可能。
大白鲨最喜欢的食物是海豹,而它们与虎鲨有一样的好胃口,会吞吃嘴边的一切东西,即使钢笔、玻璃瓶和汽车牌照这样的硬物,也能被大白鲨吞入胃里。大白鲨胃的内壁有厚厚的保护层,避免受到吞入腹中的尖锐物体的伤害,所以它们才能肆无忌惮地张口就吃。
大白鲨是卵胎生的动物,即雌性大白鲨的卵会在子宫内继续发育并孵出小鲨,小鲨在母体里发育成形后才会降临到这个世界上,有1.5米长,而一头雌性大白鲨一次最多可以怀上14头小鲨。
许多人钟情于大白鲨的尖牙、巨大的双颚以及鳍,这使得对大白鲨的屠杀一直在持续。目前,人们尚不清楚自然界中大白鲨的确切数目,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屠杀大白鲨的行为得不到禁止,其处境将会岌岌可危。
鲨中之霸——虎鲨
中文名:虎鲨
英文名;Heterodontus
分布区域:除地中海和大西洋外,几乎各处可见
大型海洋食肉动物虎鲸凶猛异常,身上长着跟虎皮相似的独特条纹图案的虎鲨也不次于它,甚至比它更凶残。
虎鲨广泛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各热带与温带海区,除地中海和大西洋外,几乎到处都有。在中国,虎鲨主要有宽纹虎鲨和狭纹虎鲨2种。虎鲨生活在靠近海底的水层,通常在热带浅水区出现,有时人们还能在白天看到虎鲨浮在水面上晒太阳,虎鲨身披跟虎纹一样色彩斑斓的图案,身体呈流线型,尾巴好象箭尾一样能够灵活控制方向。身体粗大而短,头高近方形,鼻子长在头部的前部,看起来就像猪的鼻子。口平横,上下唇褶发达。上下颌牙同型,每颌前后牙异型,前部牙细尖,有3~5齿头;后部牙平扁,臼齿状。喷水孔很小,位于眼后下方。鳃孔5个,最后3~4个位于胸鳍基底上方。有臀鳍,尾鳍宽短,胸鳍宽大,还有两个有硬棘的背鳍。一岁的虎鲨体长达38厘米,最大的成年虎鲨体长约9米左右,体重可达1吨。
古生代石炭纪就有虎鲨的化石记录,中生代时虎鲨最为繁盛,到新生代逐渐衰落。原始的虎鲨身体笨重,主要栖息在海底,与贝类及甲壳类动物为食,体长可以达到1.5米。其体色为黄色并有黑色横纹,这是虎鲨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保护色。虎鲨每次产卵2枚,卵具螺旋瓣的圆锥形角质囊,卵囊末端曳有长丝,借以固定于附着物上。
虎鲨是鲨鱼家族中仅次于食人鲨的凶猛残忍的食肉动物,同时还是为数最多的鲨鱼,在攻击人类的记录中,它们的攻击次数也仅次于大白鲨。虎鲨主要以无脊椎动物如海胆及甲壳动物为食。但跟大白鲨一样,虎鲨的胃口又大又杂,一点都不挑食,几乎所有它们能见到的东西都能写上它们的菜单,如鱼类、乌贼、海鸟、小型海兽、软体动物、甲壳类动物、动物尸体,以及酒瓶、空罐头、塑料瓶、车辆牌照、橡胶轮胎等。虎鲨拥有良好的视力和嗅觉,无论是远处鱼群游水时引起的水流波动,还是动物们藏身之处电磁场的细微变化,它们都能感觉到。当它们饥饿时,只要发现移动的物体,虎鲨就会紧追不舍,伺机发动攻击。
虎鲨的牙齿几乎无坚不摧,猎物只要被它们咬上一口,非死即伤。而且跟其他鲨鱼一样,虎鲨的牙齿总在不停地更替,一旦牙齿磨蚀掉,新的牙齿就会重新长出来。们的牙床上总能长出新牙。一旦前面的牙齿老化或者受伤掉了,后面的牙齿就会自动补上。
虎鲨是卵胎生动物,一次可以产下30~40多枚卵,最多的可以产下84枚卵。雌虎鲨经过16个月漫长的怀孕期,就可以产下小虎鲨了。刚出生的小虎鲨就长出了一口锋利的牙齿。
虎鲨信奉“适者生存”的法则,天生为杀戮而生,它们的杀戮本性从它们成型那天起就显露无遗。据说一条雌虎鲨一次可以怀400~500个胎儿,但到最后能够存活出生的幼虎鲨却顶多只有十几条。因为鱼卵一旦孵化成仔鱼,就意味着虎鲨杀戮生涯的开始。这四五百条幼虎鲨经过互相厮杀、蚕食,到最后只有少数几个胜利者才能出生。有位生物学家在解剖怀孕的雌虎鲨时,就曾被那还未出世的小虎鲨仔鱼给咬了一口。
海中狮王——海狮
中文名:北海狮
英文名:Steller sea lion
别称:北太平洋海狮、海驴、斯氏海狮
分布区域:北太平洋的寒温带海域,我国见于黄海海域和渤海海域
海狮是一种海洋哺乳动物,属于鳍足目、海狮科动物。海狮的四肢全部呈鳍状,后肢能转向前方以支撑身体的重量,有耳壳、尾巴,可已经退化得很短,体被上全是粗毛,细毛非常稀少。海狮的身体随种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雄海狮体长2.5~3.3米,而雌海狮的体型相对较小。因为它们的面部长得非常像陆地上的狮子,所以被人类称为“海狮”。
海狮是生活在海洋中的一种哺乳动物,它和其他的哺乳类动物的特点一样,用肺部进行呼吸,胎生,恒温。海狮长得像狮子,其声音也和狮吼很相近,并且个别种颈部长有鬃毛,因而被人类称为“海中狮王”。
海狮的种类较多,在地球上的分布也很广泛。人们已知的海狮已经有14种。这些海狮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体型较大,身上有的披着稀疏的刚毛,有的有极少的绒毛或者根本没有毛,这样的海狮共有5种,北海狮和南海狮就属于此类。另外9种海狮体型很小,身上有刚毛和厚密的绒毛,如生活在北太平洋的海狗就属这一类。
北海狮又叫北太平洋海狮、斯氏海狮、海驴等,是海狮家族中体型最大的一种海狮。因为它颈部生有鬃状的长毛,素来被人类称为“海狮王”。
北海狮的雄兽和雌兽在体型上相差很大,雄兽的体长3.1~3.5米,体重有1000公斤以上;雌兽体长2.5~2.7米,体重在300公斤左右。雄性的北海狮成体颈部周围及肩部生有长而粗的鬃毛,黄褐色体毛,背部的毛色较浅,胸及腹部的毛色较深。雌性的北海狮体色比雄兽要淡一些,也没有鬃毛。北海狮形体奇特,其面部短而宽,吻部钝,眼和外耳壳也较小;前肢比后肢长且宽,前肢第一趾最长,爪已经退化;后肢的外侧趾比中间三趾长且宽,中间三趾有爪。
北海狮的四脚很像鳍,非常适于在水中游泳。因为海狮的后脚能向前弯曲,所以它既能灵活地在陆地上行走,又可以蹲在地上,就像我们平时常见的狗一样。而海豹的后肢却是横向后伸,不可以朝前弯曲,因此不可以在陆地上行走。虽然有时海狮会到陆地上活动,但它真正的家是海洋,只有在海里海狮才能捕到可口的食物、避开凶猛的敌人。海狮是海中游得最快的动物,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它们都在海上巡游觅食。
海狮也是活动在广阔的海洋中的食肉类猛兽之一,主要以鱼、乌贼、蚌、海蜇等为食,也常将小石子吞食。海狮们每天都要为寻找食物而到处漂游,因此没有固定的栖息地点。海狮长得粗壮,是与它们惊人的食量分不开的。一头海狮一天要吃40公斤的鱼。它可以一口吞下一条3斤多重的大鱼。在自然条件下生活的海狮,因为活动量比饲养的大很多,它们的食量也还会相应增加一倍多。
海狮不仅食量很大,而且胆子也很大。它敢于在渔民的鱼网中钻来钻去,抢夺收获果实,然后撕坏鱼网再逃跑。因此,在渔民眼中,海狮并不受欢迎。
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化和人们的大量捕杀,现在海狮的数量呈现飞速下滑的趋势。目前,有些国家已经提出了保护海狮的倡议书。我国已经将海狮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用法律的形式为海狮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每年的5月至8月,一只雄兽海狮和十几只雌兽海狮组成一雄多雌群体进行繁殖后代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