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凶禽猛兽的风采
9197900000001

第1章 深海猎杀——海洋凶猛动物(1)

现为人知的海洋动物有16~20万种,它们形态各异,包括微观的单细胞原生动物,高等哺乳动物——蓝鲸等;其分布非常广泛,从赤道到两极海域,从海面到海底深处,从海岸到超深渊的海沟底,都有其代表。但最令人恐惧的是那些凶猛的海洋动物。它们均具有非常可怕的进攻性,并捕捉比它们弱小的海洋动物作为自己的美餐,有时候它们彼此之间也会为了食物和领地而进行厮杀。甚至有时候攻击人类并给人类带来巨大伤害或者死亡。

“水中狼族”——食人鱼

中文名:食人鱼

英文名:Piranha

别称:食人鲳、水虎鱼

分布区域:美洲亚马逊河、圭亚那河、巴拉圭河

食人鱼,又被称为食人鲳,为脂鲤科鱼,主要分布在安第斯山脉以东和南美洲的中南部河流,巴西、圭亚那的沿岸河流中也有分布。在阿根廷、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巴拉圭、乌拉圭、秘鲁及委内瑞拉都有发现的记录。食人鱼的身体呈卵圆形,侧扁,尾鳍呈叉形。体呈灰绿色,背部为墨绿色,腹部为鲜红色。其牙齿锐利,下颌发达有刺,以凶猛闻名。大部分栖息在河面宽广、水流较湍急处。

食人鱼生活习性很有规律,它的成鱼主要在黎明和黄昏时觅食,以昆虫、蠕虫、鱼类为主,但它的相近种只吃水果和种子,它们的活动主要以白天为主,中午会到有遮蔽的地方休息。食人鱼的天敌是鳄鱼,因鳄鱼有厚厚的铠甲,所以不怕这种食人鱼撕咬。

既然如此,为什么食人鱼会得到这样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名字呢?食人鱼真的能“食人”吗?下面我们来看看食人鱼的生理结构。

如果仔细观察食人鱼,我们会发现,食人鱼的两颚短而有力,下颚凸出,牙齿为三角形,尖锐,上下互相交错排列。咬住猎物后紧咬着不放,以身体的扭动将肉撕裂下来,一口可咬下16立方厘米的肉。牙齿的轮流替换使其它可以持续觅食,但是强有力的齿列可导致严重的咬伤。

食人鱼在活动时总是一群一群地出动,这在无形之中增大了它们的力量。每群会有一个领袖,其他的会跟随领袖行动,向同一个目标进行攻击。在旱季时,水域变小,使得食人鱼集结成一大群,经过此水域的动物或人极易受到攻击。很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血的气味是引发大群食人鱼攻击的主要原因,但也有人认为是受伤动物所造成的噪声和水花引起了它们的注意。

食人鱼这种强烈的攻击性,严重危害着其他生物。据说,在食人鱼活动最频繁的巴西某个州,每年约有1200头牛在河中被食人鱼吃掉。一些在水中玩的孩子和洗衣服的妇女也会不时受到它们的攻击。因为具有凶残的特点,食人鱼被称为“狼族”、“水鬼”。

成熟的食人鱼外观美丽,雌雄外观没有多大差别,背部呈现鲜绿色,腹部为鲜红色,体侧有斑纹。有高度发达的听觉。繁殖期会将卵产在水中的树根上,卵具黏着性。受精卵经48小时可孵化,仔鱼经48小时可以游动摄食。食人鱼约18个月达到性成熟,一年可繁殖多次。亲鱼会有护卵的行为,河水的泛滥情形能够影响其繁殖的成功率。

“间谍跳”——灰鲸

中文名:灰鲸

英文名:Grey whale

别称:克鲸腹沟鲸鱼

分布区域: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北美洲沿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等

人们最为熟知的灰鲸,是所有须鲸亚目中距海岸最近的种群,在距海岸1千米处最为常见。灰鲸对沿海水域的执著,使它们更接近于墨西哥礁湖养殖场的人类。正因为灰鲸这一特性,因此,在它们游过加利福尼亚海岸时会,曾引来数千人观看。

灰鲸每年都要进行迁移。在秋季和春季,灰鲸会沿着北美洲的西海岸按照一定的行程迁移:夏季在北极水域进食,冬季在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受保护的礁湖生产。灰鲸的迁移路程可能是所有哺乳动物中最远的,某些个体成员每年都要从北极的浮冰区迁至亚热带水域或更远的水域,总行程高达20400千米。

灰鲸在世界上的数量已为数不多。但它们却是所有鲸类之中遭寄生情况最为严重者之一。常见的灰鲸平均体长大约是12米,但最长能长到15米。其皮肤颜色由斑驳的深灰色至浅灰色。有大量的藤壶和鲸虱寄生在它们身上。藤壶主要分布在灰鲸相对较短的弓形头部上面、呼吸孔周围,以及背的前部。已在灰鲸身上发现了1种新的藤壶种群和3种新的鲸虱种群。

灰鲸有着奇特的外形。它没有背鳍,但是沿着背部的后1/3处,却长有由8~9个隆起组成的背脊。灰鲸的鲸须呈白色,与其他须鲸相比更粗更短,长度从未超过38厘米,这是因为灰鲸在捕捉猎物时鲸须被海底沉积物拉断了,而其他鲸类的鲸须仅会被水底柱状物缠绕。灰鲸喉部的下方长着2个纵向的凹槽,约2米长,间隔为40厘米。这些凹槽可以在进食时扩展开口,使嘴张得更大,以便使灰鲸能够吃到更多的食物。

灰鲸不仅外形奇特,它们的迁移速度也非常快,且会露出漂亮的造型。每小时它们可以达到8千米的迁移速度,但有外在压力时,它们的时速能够达到20千米。迁移的灰鲸平稳地游动,每隔3~4分钟,浮出水面呼吸3~5次。水柱粗短,2个呼吸孔同时呼吸时,水柱呈叉状。当灰鲸完成一连串的呼吸潜入水中时,尾鳍经常会露出水面。

灰鲸能够发出咕噜声、脉冲声、滴答声、呻吟声,以及敲击声,在加利福尼亚州的礁湖中,幼崽还会发出共振脉冲,以引起母亲的注意。但是灰鲸所发出的这些声音并不太复杂,不像其他鲸类所发出的声音那样具有社交价值。关于它们大部分通讯信号的准确含意,目前还处于未知状态。

青春期对于灰鲸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大约在8岁时,灰鲸就会进入青春期(范围为5~11岁),此时,雄性的平均体长是11.1米,雌性则为11.7米,它们的生理完全发育成熟大约是在40岁左右。和其他须鲸一样,雌性要比雄性更大一些,可能是为了满足怀孕与哺育幼崽时较高的生理需求。雌性每隔1年会生产1次,在经历一年多的妊娠期之后,会生出一只约为4.9米长的幼崽。

灰鲸的迁移性,无论是它们的生活史以及生态学的方方面面都折射出这种从北极至亚热带的年迁移行为。东太平洋或加利福尼亚灰鲸种群的大多数5~11月都会在北极水域度过。

北极水域气候十分寒冷,尤其是到了冬季,灰鲸捕食的区域就会全面结冰。它们就不得不南迁至受保护的礁湖,而雌性则会在礁湖中生产。幼崽在5~6周之内相继出生,生产高峰大约出现在1月10日左右。幼崽刚出生时,身上的鲸脂很薄,不足以抵御冰冷的北极水域,不过会在温暖的礁湖中茁壮成长。幼崽出生后的头几个小时,其呼吸、游动都不协调,很费气力。雌灰鲸为了呵护自己的孩子,就会用背部或尾鳍,将幼崽撑到水面,以帮助其呼吸。幼崽的哺乳时间为7个月左右,最初是在水深有限的礁湖之中,在那里,它们会实现运动协调,也许还会形成母亲一幼崽的必要组合,以便一起向北迁移至避暑区,它们会在避暑区断奶。当幼崽到达北极时,已经将哺育其成长的母鲸的乳汁转化成了厚厚的隔热鲸脂。在礁湖以及远离南加利福尼亚州时,幼崽与母亲寸步不离,几乎“粘”在了母亲身上,但是随着幼崽慢慢长大,它们已经开始学会游水。当5月下旬至6月它们到达白令海时,都已变成了游泳能手,此时,它们会充满活力地游离母亲。

灰鲸的迁移方向与其动作有一定的关系。因为迁移线路紧沿海岸,所以灰鲸可以待在浅水区轻松地游动,并且始终保持陆地在其左边或右边,这取决于它们是向北迁移还是向南迁移。沿着迁移线路游动时,灰鲸经常会做出“间谍跳”。为了做出间谍跳的动作,灰鲸需要把其头部直戳出水面,然后沿着身体的水平轴线慢慢地沉落。这个动作与“突跃”完全不同,“突跃”是指灰鲸将其半个身子甚至更大的部分露出水面,然后向其侧面沉落,溅起巨大的水花。灰鲸的间谍跳很可能是用于观察临近的海岸,以确定迁移方向。

在繁殖区中,雄性与快成年的灰鲸会聚集在礁湖的湖口周围,在那里滚动、打转,发生性行为,而母亲与幼崽则会待在礁湖内侧较浅的水域。在北极,会有100只或更多的灰鲸聚集在大体相同的水域一起进食。

某些个体成员不会完成完整的北部迁移。例如,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附近的海域,某些个体成员会在向北和向南迁移的时候待在这片区域进食8~9个月。据记载,某些灰鲸每个夏季都会回到相同的地方。与其相似的小型避暑群落会从加利福尼亚北部来到阿拉斯加。这些灰鲸群既包括雄性也包括雌性,还包括所有的年龄组,其中包括雌性及其幼崽。这种交替式的进食策略可完成全程迁移,但只有少数灰鲸能够做到,因为北白令海南部的进食区相当少,因此只能供养一小部分族群。

灰鲸的天敌是虎鲸。人们已经观察到了数次这种袭击活动。虎鲸通常会向带着幼崽的群落发起进攻,大概是想要捕杀防御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崽。虎鲸主要会攻击灰鲸的唇部、舌头以及尾鳍,因为这些地方最容易被咬住。在遇到危险时,成年灰鲸会把自己置于虎鲸与幼崽之间进行防御。当遇到进攻时,灰鲸会游向浅水区布满海藻的近海岸处,而虎鲸此时会犹豫不决。当虎鲸的声音在水下不停地回荡时,灰鲸的反应是迅速游离虎鲸或是通过厚厚的水藻寻求庇护。

南极冰灵——海豹

中文名:海豹

英文名;seal

分布区域:遍布整个海域,南极沿岸数量最多

海豹生长在南极的冰天雪地里,与海狮不同的是,其后肢恒向后伸,不能朝前弯曲,在陆上不能像海狮那样步行、跳跃,只能像虫子一样向前蠕动。18种海豹中,斑海豹体色斑驳,髯海豹触须多而长,鞍纹海豹黑斑像鞍,带纹海豹如体被白色缓带,僧海豹头形宛似僧头,象海豹囊鼻如象,豹形海豹性凶猛似豹,食蟹海豹因爱吃磷虾而得名,威德尔海豹和罗斯海豹柄于南极,还有的因栖于贝加尔湖而称贝加尔海豹。其中最大的要数南象海豹,雄性南象海豹体长6.5米,重4000千克,按大小来说居于鳍脚类之冠。潜水最深的要算威德尔海豹,能下潜600米,持续73分钟。最凶猛的要算豹形海豹,它的头似蛇,口很大,能吃企鹅、其他海豹甚至噬食鲸类。在所有的海豹中,分布最广的要算斑海豹,太平洋、大西洋都有,按照分布区域的不同,它们被定为5个亚种。

斑海豹主要见于渤海与黄海北部,其头形似狗,我国东北地区至今仍俗称其为海狗,古时也称腽肭兽,即肥胖之意。《广东通志》云:“海狗纯黄,形如狗,大如猫,常群游背风沙中。遥见船行则没海,渔以技获之,盖利其肾也。”斑海豹身体粗壮,长可达2米,重120千克。斑海豹有很强的潜水本领,最大能潜到300米深,持续23分钟,以鲐鱼、黄花鱼及乌贼等为食。渤海是其繁殖区之一。每年冬季,它们纷纷游向渤海湾北部辽河口一带,爬上浮冰。立春前后,小海豹在凛冽的北风中降生,身被白毛,这使它在冰雪背景中不易被发现。

小海豹的一身白毛,使它们能够免于敌害的侵袭。它们体内的褐色脂肪,还能够使它们具有惊人的抗寒能力。有4种海豹即威德尔海豹、罗斯海豹、食蟹海豹和豹形海豹,其生活周期都是在南极度过的,被称作南极海豹。它们多是冰上产仔,南极的气温低到年平均一56℃左右,小海豹从体温37℃的母体子宫里突然来到这个冰天雪地的寒冷世界,温度骤降,它们虽难免瑟缩发抖,但不会被冻死。在它们体内有一种褐色脂肪,这是一种特殊高效的能源,氧化以后可以产生大量热量。约一个月后,小海豹体内积累了一定量的脂肪,体温调节机制也就逐渐建立起来了。

海洋素食之尊——海牛

中文名:海牛

英文名;manatee

别称;美人鱼

分布区域:亚马孙河

海牛是惟一的食草性海洋哺乳动物,其食量大的惊人,每天可以食用相当于自身体重5%~10%的水草,因此被人们称为水中的“除草机”,这完全得益于它们顽强的消化系统。

与马和象一样,海牛是非反刍类食草动物,而非像羊和牛那样,它们也没有分隔开的胃。它们的肠子极其长(海牛的肠超过45米),在大肠与小肠之间还有巨大的中肠盲肠,末端闭合且分支成对。纤维素细菌消化在消化道后部进行,使得这4个种群都能够消化大量的质量相对较差的草料,以便能够得到所需的足够的能量与营养。它们每天食入的草料占其体重的8%~15%。

海牛虽然身躯庞大,但是消耗的能量却很少,仅会消耗同等重量哺乳动物的1/3左右。海牛这种缓慢无力的动作会使早期的水手联想到大海中的美人鱼与海妖。尽管海牛被追击时,它们能够快速移动,但是在没有人类的环境下,它们几乎没有其他的掠食者,所以速度对其无关紧要。生活在热带水域的海牛,其新陈代谢速率很慢,因为它们只会花费很少的能量来调节体温。

海牛的体形很特别。它们与儒艮的主要区别在于其硕大的、水平的、船桨形的尾巴,尾巴在其游动时上下摆动。它们只有6节颈椎,而其他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有7节。唇部被僵硬的鬃毛所覆盖,长着2个发射肌,用于取食时把草类和水生植物送入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