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向魏书生学什么
9196600000016

第16章 学习魏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1)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常听有些老师说:“我班学生就怕写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

学生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其实就是缺乏观察力所致。由于缺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分析,头脑中缺乏材料,因而才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

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拜当时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编的准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听。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于是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从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每天外出观察,终于写成了小说《点心》,并成为世界著名的小说家。后来莫泊桑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鲁迅也曾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这是鲁迅长期创作的经验总结。由此可见,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

但是,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注意,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呢?魏书生的做法是首先把学生们带到大自然中去。

春天来了,我喜欢带学生到双台河边,看花,看草,看树,看水。回来后请同学们写《春到双台河》。

写了一遍,发现同学们观察得不细致,便再去一次,提示大家用多种感觉器官去观察同一事物,眼看河水的形态色彩,鼻嗅春水中泛出的似草与土混杂的香气,耳听风吹河水泛起波浪的声音。回来以后再将作文《春到双台河》重写一次。这次虽然比上次强了,但文章顺序有些乱,我便又讲了按照观察顺序选择观察点的问题。这样我们看一次改一次,《春到双台河》这篇作文共写了四次。

秋天,我曾领着学生步行十几里地,到鱼儿较多的小河里去捉鱼。那次,全班男女同学都跳到河里去了,大家嚷着,笑着,几乎每位同学都摸到了鱼。我说:“大家仔细观察水的流态,水的色彩,感觉鱼儿在水中游,手能摸到鱼儿,摸到鱼儿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回去以后,咱们写一篇作文《摸鱼》。”那次作文写得很成功,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也都写得趣味横生。

有几年我领着学生去开荒种地。分小组,每个小组开一片荒,然后种上自己最喜欢的作物。有花,有草,有菜,有玉米、高粱、大豆。我们过些日子便去看看这些作物又长高了多少。观察自己最喜欢的作物,并且是自己亲手种的作物,真是一种特有的乐趣。看得仔细,看得高兴,回来一般都能写出逼真感人的文章来。秋天,我们种的玉米已经长穗了,可是都不翼而飞了。同学们好心疼,我便劝大家:“物质不灭嘛,谁拿了去,都算是我们做了一份贡献。我们收获的是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产生的幸福感和我们锻炼出来的观察力,以及我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品质,这些才是最可宝贵的。”后来严重到我们种的那块地都被建筑物蚕食了,我们也还是无怨无尤,又到另一条河边新开了一片菜地,种上了青海省老师送给我们的蚕豆种子。他们说:“看看这大西北的蚕豆种在你们东北能不能结果。”蚕豆出苗了,开花了,还没来得及结果时,天就冷了。学生写的日记《蚕豆》,记载着他们细致的观察和深深的情思。

每年冬天,历届学生我都约定:“下了雪,咱们一齐到郊外的大河上去打雪仗。”今年一月我还和学生们一起到河面上,在冰封的河上跑接力,打雪仗。同学们纷纷把我当作掩体,打得热火朝天,有的女同学满头满脸全是雪,身上更别提了,还打得兴致勃勃。有的同学在围攻人时还预先通知:“喂,请把你那阶级斗争的脸收一收,露出点笑容来,我们要打你了!”学生回来写作文《打雪仗》,写作时一个个眉飞色舞,看样子就知道文章写得成功了。

有的学生还自觉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我们班刘诗奎同学,一天中午放学,坐在自家的小园子里,一动不动任似火的骄阳在头上烤着。原来,他想弄清楚,中午两个小时的时间家里的瓜秧到底能长多长。汗水流着,他观察着,测量着。下午写了一篇相当出色的文章,瓜秧一个中午能长两厘米。

我们班级十几年来一直养花。今天12月15日,外面千里冰封,但我们班的60多盆花都长得生机勃勃,现在君子兰正开着鲜艳的橘红色的花,白菊花也都比赛似的开着。我让学生观察这花,然后写作文《严冬里怒放的君子兰和菊花》。

此外,除了引导学生观察物,魏书生也引导学生观察人。

有的学生写作文,不是从观察的实际出发,而是凭脑子编作文。比如写好人的外貌,一写就是浓眉大眼,而写坏人,则是尖嘴猴腮。针对这种情况,有一天魏书生留了一个作文题叫做《五双眼睛》,写之前先请大家观察五名同学。他请这几名同学到讲台上站着,给大家当写作模特。并告诉其他学生说:“请大家写的时候,不要脱离实际,凭空想象,五双眼睛一概都是大的,眉毛都是浓的。一定要认真观察他们眉眼的各自特点,具体形象地写出来,让别人一看你的描写就能知道写的是谁的眼睛。”

于是同学们都认真观察这几位同学的眼睛,看着看着都笑起来了。原来这几位同学的眼睛各有特色,有的确实大,有的小而圆,有的是眯缝眼,有的是三角眼,还有的细而长。就眼珠而言,有黑白分明的,有不甚分明的,有黑眼珠稍大的,有稍小一点的,还有黑中透黄的眼珠。眉毛呢?也不全浓,有浓的,有淡的,有粗的,有细的,有正八字眉,有倒八字眉。学生们通过观察比较,才意识到写文章不能凭空杜撰,而应该源于生活。凭空杜撰,搜索枯肠,如无源之水,常觉得没什么可写的。注意观察,就像接通了源头活水,有无穷无尽的写作素材在身边。后来这篇作文,魏书生的学生们写起来,都非常生动形象。

不仅让学生观察人的外貌,魏书生也引导学生观察人的内心。有一次他又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有心人》,要求学生两个月以后交稿。在这段时间,魏书生要求大家仔细观察,看看班级里谁的心最细,做事最认真。在这两个月中学生们互相观察着,比较着,讨论着。最后大家选中了一名小同学,他写作文水平比大家都高,大家总结原因就是他的心细。别人看来没什么可写的小事,让他一写却能感染人。这位小同学写过一篇叫《我学会做饭了》的文章,油盐酱醋,锅碗瓢盆,写得全都像活了一样。在魏书生的引导下,学生们既观察他、写他,也佩服他、学习他,得到的益处是多方面的。

魏书生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通过他这样的引导,培养了学生观察的习惯,增加了学生有目的观察自我、观察自然、观察世界的实践机会。观察实践机会的增多与观察习惯的培养,自然增强了学生观察的能力。观察力的增强,又提高了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炼写作素材的能力。

总之,要想使学生写出好的文章,我们就必须学习魏书生,让学生们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

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小强是一位初二的学生,平时读书很用功,听讲认真,作业完成及时,字迹端正;对所学知识能够自觉复习,看了一遍又一遍,从不懈怠;背诵语文、数学等有关知识时,总是一字不漏,连“的”、“了”也不轻易漏下。可是,尽管学习很刻苦,常常比别人多花很多时间,然而事倍功半,一到考试时,总是该记的记不住或者记不准确,成绩不太理想。

小强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与记忆策略和记忆方法不妥有关。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增强这类学生的记忆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呢?

对此,魏书生有自己一些独特的方法,比如:他曾在《教学工作漫谈》一书中这样写道:

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有效办法之一,是进行小型记忆力比赛。

一种比赛是定时不定量的。上课我们班也经常搞这种比赛。“《生命的支柱》这课讲完了,照教材要求没有背诵任务,但其中有一段话说得非常好,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能背多少算多少。”这时学生背的积极性非常高,很快就背下来了。

有时我到外地上课,也搞这种短时间记忆力比赛。有一次我问外市的一班学生:“大家说,一分钟,如果背课文,能记住多少字?”学生回答:5个字,有的说10个字,接着是争论声。我说:“咱们试一试吧,等一会老师说‘开始’的时候,大家都翻到第100页从第二自然段开始背。老师看着表,一分钟到,大家都合上书,马上默写背下来的句子,看有多少字。”为了鼓励大家的自信心,我故意选了一篇记叙文。背的结果,一半多同学都达到30字以上,有的甚至达到80多字,最少的同学也有20字以上。他们为自己有这么强的记忆能力而感到振奋。

有时我们也搞定量不定时的竞赛。“请同学们进入竞技状态,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短文背下来要多长时间。”比赛气氛一出现,连最懒的同学也短时间内变得勤奋起来,爱溜号的同学在这段时间内也能做到全神贯注。这样一来大家都取得了超越自我的成绩。尽管最快的和最慢的同学所用时间相差悬殊,但大家都尝到了战胜自我的欢乐。

我给学生读《中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一书,其中有一篇文章提到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用数字显示器来训练学生的短时间记忆能力,训练的时间不长,但却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学生们听了,便说:“我们也这样训练吧!”可是我们没有数字显示器,同学们便想办法,每个人找一块长1米、宽15厘米的木板或纸板,在上面写上无规律的15位数字:256135971351914,每位同学写的数字都不一样,也有的写无规律的15个汉字:思电房稿墨浆空清月理海飞忠科效。还有的写15个毫不相关的英文字母:WYAC FBPE JXAZ MDN。

比赛开始了,全体同学各准备一张卷纸,我从70余块纸板中随意抽取一块,面向同学们高高举起,只出示20秒钟。大家紧张地记忆20秒后,将数字板收起,学生们开始默写自己记住的数字。写完之后,再出示新的数字板,一共出示10次后开始统计分数。凡10次都认真记忆且写对答案的,奖励100分。每记对了一位数字的位置则给0、6分,15位数字全对的为10分。经过训练,有20%的同学能达到满分,这是很不容易的。

这样的比赛同学们很愿意参加,内蒙古包头市的老师对我说:“你们班倒数第一的同学都非常认真地记忆,我们想抄下来,送给他标准答案,他不干,说是不能错过增长记忆力的机会。他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每次只努力记前10位数字,不贪多,也取得了及格的成绩。”

1979年,我们还做记忆力体操,所谓记忆力体操是借用托尔斯泰的一个比喻。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记忆力特别好,别人问他原因,他说是坚持做记忆力体操的结果,就是每天用一定的时间要求自己记住一定量的新知识。日久天长,记忆力就提高了,就像每天用一定时间坚持跑步、做体操一样。日久天长,身体就强健了。那时,同学们每天早晨5点30分到校跑步,跑步休息之后,6点10分至6点30分背20分钟各科知识。我还请学习委员将一个月中每天要背的知识列成一张表,叫做记忆力体操计划。

十年来,我特别强调学生要背会一些名篇名诗。讲读课我一直不愿精雕细刻,关于教材内容的思考题,关于作者写本文时的写作动机这类题,我一直主张学生凭自己的分析能力,解放思想,大胆谈自己的见解,坚决反对学生死记硬背什么标准答案。但好的篇章段落,好的诗歌,我却严格地要求,每位学生都要逐字逐句地背会。

有学生提出:“我们现在的考试题很少有默写,即使有,也就是两三分,何必费那么多力气去背呢?”我说:“我们读书,目的不单是为了考试,考试升学在人生旅途中不占主要的位置。我们学习主要为了使自己成为四有人才,成为自身与国家的主人。背一些激励人上进,教育人忘我,引导人开阔,启发人理智的文章、名句,本身就是养成完善人格的需要,是加强自身修养的需要。另外,人脑子里多装一些名篇名句,本身就是知识储备。背多了,语感增强了,说话、写文章都容易通顺。再就是背课文明显有利于提高记忆力。”

今天上午我还向学生又一次强调这一问题,明知不考,但了解它对我们的人生有用,那就一定要背,一定要认真学。反过来,有的题尽管看起来挺“时兴”,但纯属文字游戏,我们也犯不着用脑子去想,到时候临时对付就行。

我们班上语文课第一件事就是全体起立,或者口头作文,或者集体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