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向对手学习
9196500000027

第27章 学习对手的竞争手段(4)

一般企业出了一种畅销产品,总要卖到滥市、顾客不再光顾为止。特别在国内,厂家往往有一哄而上的习惯,如果开发者不拼命地卖,后来仿效者的推销就会铺天盖地超过他们,将其市场份额统统抢跑。海尔为了不蹈覆辙,总是给技术中心施加压力,让他们有新产品可以得意,但不可以陶醉,从新品推出的第二天就开始研制不同的型号规格,以适应或引导不同消费层次,也让仿制者跟不上他们研制的程度。

张瑞敏认为,有速度才能有生存权,但是真正握住用户的手,还必须有“第一速度”。大家都在比速度,只能以市场的第一速度去满足用户需求,才能创造用户资源。产品开发要有第一速度,销售要有第一速度,纠错不过夜也要有第一速度。

一个企业的管理者不能听到这个“第一速度”就害怕,就感到有压力,没有压力哪来的动力?我们就是要学习海尔这种以“第一速度”握住客户的手的做法,用速度为企业创造效益。

先人一步:到有鱼的地方去钓鱼

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它离不开个人素质、生活阅历和知识水平。但更重要的一点是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远见卓识。尤其在商云变幻之际,只有敏锐地透视未来,准确地预测走势,果敢地决断风险,才能先人一步取得成功。

湖北有位叫孙成章的实业家,他对信息有着敏锐的透视力。一次,陕西农民在井下发现一个“肉团”,经鉴定,这一“肉团”是世界上罕见的大型粘菌复合体,是介于原质生物和真菌之间的一种原质体生物,具有神奇的调节人体机能,提高免疫能力等功效。

无独有偶,一位老中医研究祖传秘方30年,意外地培植成功了“肉团”,但一直未能开发。当孙成章在报纸上看到这两则报道时,忽发奇想,如用这种“肉团”原液酿制成保健饮品,这个市场潜力一定巨大无比。于是,他迅速找到老中医与他合作,开发出中国玄真酒,投入规模生产。就这样,孙成章凭借一个小小的“肉团”变成亿万富翁。

时局在变,地球的版本也在变,过去平均每两年才变一次版本的地球仪,已无法追上世界局势的变化。在变化莫测时局中,谁能提前一步出版有纪念价值的地球仪版本,谁就能赚大钱。在这方面,有个名叫渡边的日本人做得非常漂亮。

渡边原本是位铅笔制造者,出版地球仪,纯属半路出家。随着东欧风云的变幻,柏林墙一被推到,就引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抢先出版东西德统—后的新版地球仪。新地球仪投放市场后,几天工夫就被抢购一空,令美国一家专门出版地球仪的公司膛目结舌。渡边也因此赚了一大笔“潮头”钱。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利用“预见”创业,首先要求投资者洞察先机。当事情在萌芽状态或者还未形成任何征兆时,便能从中预知其走势和结果,然后抓住商机,创业成功。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的发生都只是在一念之间。在穷困潦倒时,一个偶然的联想的启示,便能使人腰缠万贯。当然,联想作为一种思维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受个人观念、知识、阅历、智慧以及社会实践的限制。因此,一个人要想创业,他什么都可以失去,惟独不能失去联想。联想是一个人的根,在财富上能结出各种不同的果子。然而不管联想有多稀奇古怪,甚至风马牛不相及,只要与现实合拍,便会大放异彩。

蔬果,除了食用外,还可用作雕花,美化菜肴,这已是充满艺术色彩了,而有人又把它雕成人头像,以供欣赏。这个人叫杜明,他是个富有想象力的人,有一次,无意中他把幼嫩的蔬果放进玻璃杯中,事后他发现这些蔬果的生长形状跟杯子的形状相同,忽然心有所触,从中悟出商机。

于是,他利用蔬果柜的强可塑性,把各式各样的蔬果研制塑造成形状各异的面谱。其制作方法很简单:先把未成熟的蔬果雕成人头像,既有民间偶像,也有社会名流。在这些蔬果中,青瓜、甜瓜和南瓜最适合雕塑人头像。由于生意独揽,收入相当可观。

上述的几个人总能先人一步,到有鱼的地方去钓鱼。因为他们明白,只有千方百计地寻找商机,寻找能“赚钱”的买卖去投资,才能得到回报。

他们时刻关注信息动态,又有敏锐的透视力,因此可以说,他们一直都是我们潜在的竞争对手,且随时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正面对手。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向他们学习,与外界多接触,多联络,多吸收信息的同时,也不要使大脑停顿下来,有了好的想法,就要及时地投入到行动中去。

攻心为上:让对手放下戒备跟你走

做什么事都勉强不得,特别是做生意,没有人会毫无理由地送钱给你。只有你谙熟对手的心理,使他们由衷地认同,他才会放下戒备的心,加入你的行列中来。

深圳的海王集团是一个中外闻名的现代化企业集团,其总裁张思民是一个年轻有为的企业家。多年前,张思民飞到新加坡谈生意,偶然遇到一位华裔美商,此人就是轰动全球的“拥有一片美国”的亚太地区的总代理。“拥有一片美国”是美国土地公司总裁斯克特·摩格的一个商业创意,它的主要内容是:向全球发行美国小片地产,购买者将获得制作精美的证书,每份证书代表50个州各1平方英寸,共计50平方英寸。

张思民打算在中国开展这项业务。1991年底,海王集团获得了“拥有一片美国”的中国内地独家代理权。公司花了5个月的时间,研究了中美两国的法律,证实了这个项目在中国销售的可行性,并顺利通过了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批准。

1992年10月12日,第一批“拥有一片美国”的土地证书在深圳首次向国人亮相,2000份被抢购一空。国内外新闻媒体也争相报道,海王集团一时名声大振,作为代理商名扬美国本土,于是,商家纷纷找上门来谈生意,寻求合作关系的美商络绎不绝。

张思民没有见好就收,他已经想好了一个“拥有一片故土”的策划。张思民找到了国家旅游局的领导,陈述了自己的想法,领导们无不被张思民灵活的商业头脑所倾倒,一致做出了全力支持海王集团的决定。

“拥有一片故土”旨在为海外炎黄子孙提供一种怀念故土的方式,获得证书者则拥有全国各处故土园各1平方英寸土地,共计36平方英寸土地的使用权;将个人姓名永远镌刻于北京主园内的花岗石墙面上;将个人姓名资料存入“拥有一片故土”工程电脑库中,免费参观各处故土园;可以继承转让“故土园证书”。

张思民宣布,证书的销售收入除用于故土建设外,盈利部分将设立海王故土基金,用于奖励那些在科教文卫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的人。随着国内外新闻媒体的报道,海王集团在北美、东南亚地区的知名度瞬间提高了许多。看着由自己亲手策划的一场将海王集团推向全球的商业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力,张思民欣慰地笑了。张思民的策划方案,实际上首先想到的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当初,他趁热打铁,借助斯克特·摩格所带来的轰动全球的商业效应,将其率先引入中国,并一举奠定了自己在中国的国际代理商地位。然后,张思民挟“拥有一片美国”活动之强劲势头,在国人对此项活动热情未减之时,将华人对于故土的依恋之情发挥和扩大,找到了一个类似于“拥有一片美国”的卖点,从而取得了非常良好的社会效应。

扩大海王集团的知名度,以求长远发展,这也许是张思民在故土工程中惟一的目的。他以聪明的睿智、思维的敏捷,成功地制造了一次可以称为经典的策划活动。

“拥有一片美国”和“拥有一片故土”的活动,实际上虚虚实实,云雾飘渺,不可触摸,但购买者竟然趋之若鹜,盛况空前,策划者构思的奇巧值得揣摩和回味。这个不可多得的商业杰作也毫无疑问地成为我们学习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