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武威通志·凉州卷
9195300000027

第27章 政治(3)

第二节地方行政机构

一、历代地方行政机构

凉州区于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置武威郡以后,即纳入中原政权,此前为少数民族驻牧地区。汉置郡后的武威县在今民勤县东北,今凉州区在当时称姑臧,是武威郡治所在地。三国魏黄初元年(前220),魏文帝曹丕置凉州,把原凉州的范围缩小到只管辖金城(兰州)以西各郡,州治姑臧,是今武威称凉州之始。

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及唐初李轨建立的大凉国曾立武威为国都,故有“五凉古都”之称。其余各朝虽建制不同,称谓各异但均为县级政权,并为州郡治所在地。

清雍正二年(1724)始称武威县,设县署,以知县主政,县丞辅佐。另设儒学训导一员,典史一员,下设皂、捕、快三班,通称三班衙役。县署办事机构有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各有文案处理公文。县以下的基层政权为保,设保正、乡约。保下设甲,甲管民户。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县政权仍袭清制,仅把知县改称县知事,仍设三班六房。民国14年(1925)改县署为县政府,县知事改称县长。改三班为行政警察,改六房为一、二、三、四科,后改称民(政)、财(政)、建(设)、教(育)四科,其后增设军事科、社会科和田赋粮食管理处。民国初,县以下基层政权与清同。民国17年(1928)县以下设区、村。民国21年(1932)实行保甲制度,区以下设保、甲,后改区为乡,乡以下仍为保甲。城区设镇,镇以下为保、甲,数保设联保主任。民国24年(1935)甘肃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公署设武威。民国29年(1940)实行新县制,全县设6个区署,辖张义、靖边、古城、大河、白塔、大柳、金羊、永昌、双城、丰乐、金塔、西营、西营12个乡。城区设青云、龙门2镇。全县共174保,2100甲。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凉州区(市、县)地方行政机构

1949年9月16日武威解放,18日武威县人民政府成立,县政府的办事机构有秘书室,一、二、三、四科,税务局,公安局,法院。

1956年,县人民委员会工作机构有较大调整,是年底的机构有办公室、监察室、计划委员会、农林水利合署办公室、公安局、采购局、教育科、文化科、卫生科、工业科、农产品科、计划统计科、供销合作社、中国农业银行武威县支行、中国人民保险。

1967年3月,县人委会被夺权,工作机构陷于瘫痪状态,由武威县人民武装部党委主持工作,成立武威县“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

1976年10月,武威县革委会有24个工作机构。

1985年4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武威县改为武威市。

2001年5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7月22日,县级武威市改为凉州区,区政府设有政府办、发改局、经贸局、农委、教育局、科技局、公安局、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城建局、环保局、水利局、农牧局、林业局、卫生局、计生局、文体局、审计局、统计局、国土局、乡企局、粮食局、劳动局、宗教局、人事局、监察局27个工作部门;法制局、物价局、交通局、信访局4个直属单位。

2002年,将羊下坝乡、中坝乡、古城乡、红星乡、永丰乡、谢河乡、洪祥乡、四坝乡、张义乡、发放乡撤乡建镇。2004年,撤销了青林、南营、校尉、庙山、六坝、二坝、中路、上泉、西营10个乡。同时设立荣华街道办事处。至此,凉州区有19个镇、18个乡、2个指挥部、7个街道办事处。

第四节政协凉州区(市、县)委员会

一、机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凉州区(市、县)委员会,是中共凉州区(市、县)委领导下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设立的地方组织,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1965年3月14日,设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武威县委员会(下称政协)。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政协被迫停止工作。

1979年10月,开始筹备恢复县政协。1981年1月4日召开县政协二届一次会议。3月,二届县政协常委会一次会议决定,设立学习委员会、提案审查委员会和科技、民族宗教、工商、对台宣传四个工作组。

1985年6月,县政协改称市政协。10月,一届市政协常委会一次会议决定,除办公室外,下设学习委员会、提案工作委员会和教育、科技、农林、医药卫生、工商经济、文艺体育、文史资料、祖国统一、妇女、民族宗教10个工作组。1986年4月二届市政协一次会议后,经中共武威市委批准,市政协下设一室六委,即办公室和提案法则制,学习宣传、文史,青年、妇女,经济、农业,科教文卫体,祖国统一民族宗教6个委员会。委员会各设一名主任,二名副主任,再从政协委员中按界别吸收5~7或7~9名委员进入相应的委员会开展工作。2001年撤市设区后,政协武威市委员会更名为政协凉州区委员会,由26人界别组成,设立宣教、农业、经济、祖国统一民族宗教、提案法制、文史资料六个专业委员会和办公室。

二、会议

政协武威县委员会

一届一次会议于1965年3月14日至21日召开,参加会议的委员22人,代表13个界别。

政协武威县委员会二届一次会议于1981年1月4日至12日召开,出席委员45人,代表17个界别,特邀人士2人。

政协武威县委员会二届二次会议于1982年3月1日至8日召开,应到委员65人,实到61人,特邀人士11人。

政协武威县委员会二届三次会议于1983年3月10日至17日召开,应到委员65人,实到52人。

政协武威县委员会三届一次会议于1984年2月27日至3月5日召开,出席委员67人,代表21个界别。

政协武威县委员会三届二次会议于1985年3月26日至4月1日召开,应到委员67人,实到57人,特邀人士17人。

政协武威市委员会一届一次会议于1985年9月20日至26日召开,出席委员100人,代表21个界别。

政协武威市委员会一届二次会议于1986年4月22日至28日召开,应到98人,实到89人,特邀人士13人。

政协武威市委员会一届三次会议于1987年2月24日至3月1日召开,应到95人,实到81人,特邀省政协委员及社会人士18人。

政协武威市委员会一届四次会议于1988年3月3日至9日召开,应到99人,实到87人,列席17人。

政协武威市委员会二届一次会议于1989年4月11日到19日召开,应到委员126人,代表24个界别,实到113人,列席20人,特邀70多人。

政协武威市委员会二届二次会议于1990年3月1日到3月6日召开,参加会议委员129人。

政协武威市委员会三届一次会议于1992年1月17日到1月23日召开,参加会议委员135人。

政协武威市委员会四届一次会议于1997年3月31日到4月5日召开,参加会议委员145人。

政协武威市凉州区委员会五届一次会议于2002年12月2日到12月5日召开,参加会议委员170人。

政协武威市凉州区委员会六届一次会议于2006年12月21日到12月25日召开,参加会议委员185人。

第五节群众团体

一、工会

1952年10月,由教育、工交、财贸、商业、保险公司、人力车、装卸、石油、养路、邮电、银行、店员、手工业、电厂、盐务局、印刷等基层工会联合建立工会组织,称为武威县联合工会。同年12月6日,正式成立武威县总工会。

1953年11月,县总工会改名武威县工会联合会。1962年,全县有92个基层工会,6813名会员。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工会组织活动中断。1968年8月,县革委会成立后,工会工作由政治部办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建立健全了党委领导下的工人代表大会制。

1985年以后,市总工会有基层工会组织244个,会员2.12万名。1989年,有基层工会组织291个,会员3.65万名。2001年7月撤市设区后,更名为凉州区总工会。到2006年,共有基层工会组织1013个,会员8.87万名。

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50年1月10日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武威县工作委员会(简称团县工委)。1957年5月,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武威县委员会(简称团县委)。1950年,团组织在全县城乡发展团员,建立基层组织。1959年底,城乡建立起30个基层团委和总支,有团员1.72万名。1962年3月,有709个支部,1.04万名团员。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团的工作停顿。1972年,恢复团的组织,有基层团委64个,团支部645个,团员2.3万名。1978年7月,团县委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号召青年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植树造林,绿化家乡,争当新长征突击手。1982年8月,表彰奖励先进团支部40个,优秀共青团员60名。时有842个团支部,2.4万名团员。1985年,有基层团委78个,团员2.73万名。1989年,有基层团委71个,团总支73个,团支部1362个,团员3.25万人。2005年8月1日,共青团凉州区第六次全区代表大会召开,时有基层团委70个,团总支129个,团支部1021个,团员41706人。2006年底,共青团凉州区委有基层团委66个,团总支92个,团支部996个,时有团员39237人。

三、妇女联合会

1950年7月,成立武威县民主妇女联合会。1957年10月,更名为武威县妇女联合会。“文化大革命”时期,妇联会受到冲击,1972年恢复妇联工作。1973年5月,建立健全了9个区、53个公社的妇联组织和432个基层妇代会。1985年,更名为武威市妇女联合会。2001年,武威市改称凉州区,武威市妇联随即改称为凉州区妇联,隶属区委。

1988年,评选出7名女企业家和150名“三八”红旗手,并选举出席全国的“三八”红旗手1名。到1989年,全市有4万多名妇女从事第三产业,以妇女为主的专业户达1498户,其中事迹突出的勤劳致富“女能人”609名,为本市妇女脱贫致富树立了榜样。

1991年5月1日,举办了“百名青年集体婚礼”活动,来自城乡的66对新郎、新娘参加了活动。1995年3月7日,举办了武威地、市庆“三八”迎“四大”妇女健身操比赛,1000多名妇女参加比赛。1997年,市妇联从国际儿童基金会争取到资金,在中路乡开办了全市第一个“春蕾儿童班”,救助贫困女童50名。2004年5月15日,召开了全区“五好文明家庭”表彰会,表彰“五好文明家庭”20户、“好婆婆”4名、“好丈夫”6名、“好媳妇”10名。2005年实施了“母亲健康快车”项目和“大地之爱·母亲水窖”项目。2006年,实施了艾滋病防治妇女“面对面”项目。在清源镇王庄村成立了市、区第一家“农家女子书屋”。

四、工商业联合会

1987年4月,武威市工商业联合会成立,召开了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委员共31人。1989年,有新老会员216名,有企业会员22家。1992年5月,武威市工商联召开了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会议选举产生第二届执行委员会委员共26人。1995年3月,成立中共武威市工商业联合会党组。1996年12月,武威市工商业联合会召开了第三次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三届执行委员会委员共33人。2002年4月,凉州区工商联召开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四届执行委员会委员共39人。2006年9月,凉州区工商联召开第五次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五届执行委员会委员共39人。截至2006年底凉州区工商联会员达750多名,其中企业会员66家,成立了18家企业党支部。2005年,联合有关部门成立了凉州区爱心助学基金会,至2006年底,会员企业为贫困失学儿童捐款11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