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武威通志·古浪卷
9195200000036

第36章 社会(8)

(十)、下元节

农历十月一日是下元节,为民岁腊之辰,届时家家蒸麻腐包子,上坟烧纸,为先祖送寒衣。

(十一)、冬至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旧有冬至如小年的说法。这天早晨吃“杏皮疙瘩”,“蛋蛋面”,“栀子面”或“疙瘩子面”。

(十二)、腊八

农历腊月初八叫“腊八”。据说这一天是释加牟尼成佛的日子,早晨要吃腊八粥,也叫腊八饭,主要用豌豆或扁豆煮成稀粥,里面或加入油条、麻花或加入面条,或加入其它食品。

(十三)、腊月二十三日

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实际便是春节的前奏。古浪人把送灶叫“打发灶爷”,事先就要买好“灶马子”。打发灶爷前,要用纸糊一个褡裢,里面装上喂马的草料,还有灶君用的干粮。

献上十五个灶坨坨和灶糖,焚香化表。并跪在灶前祷告,并将灶神像连同灶马子一起焚化。

二、曲艺

(一)、小戏

小戏是古浪民间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角色少,仅二三个角色,情节简单,篇幅短小。说它是戏,因为它和戏剧一样有生、旦、净、丑等角色,有台词、道白、科介。又有戏剧性情节。小戏不设舞台,道具简单,可就地随便演出。没有专门的演员;没有底本。因为口头流传,台词各地稍有不同,常有演出者的个人加工润色。古浪流传的小戏约有二、三十种如:《张连卖布》,《花亭会》,《刘海打柴》,《闹书房》,《小姑贤》,《刘全进瓜》等等。

小戏大多在正月里闹社伙期间演唱,也在庙会上演唱。

(二)、小曲

古浪流行的小曲非常多,有“十八杂腔”之说。但实际上十八只是个概数,古浪小曲不下百十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唱起来也很随便。可用三弦、二胡伴奏,也可不用伴奏。小曲在闹社伙玩作场时可以唱;在社伙队伍行进中也可一边扭动,一边唱;在作农活时也可边唱边做;走路也可边走边唱。古浪小曲有本地自古传下来的,也有从外地传进来的,和小戏一样,唱词在各地稍不有同,但调子大约还是统一的。小曲可以说是古浪最丰富、最普及的民间文学形式。

(三)、唱贤孝

贤孝是从武威传入古浪的,是整个武威地区的一种民间文艺。贤孝多由盲人说唱,人们把专唱贤孝的盲艺人称“瞎弦”。他们的曲艺往往是师徒相承,口头传授。也有一些曲艺爱好者并不是盲人的也唱贤孝,但属个别现象。贤孝更多的是一些地方性民间文学作品如:《打宁夏》、《打西北》、《下中卫》、《度荒年》、《十劝世上人》等等。

贤孝是韵文,是按照武威方言的韵部押韵的,即使古浪人唱也要按武威的韵部,最明显的如“an”和“ang”通押。

(四)、唱山歌

古浪的山歌也叫“少年”,是一种野外唱的歌。在山上放牧牛羊,或田间劳动时,古浪人都爱唱山歌。山歌一般四句一首,每句七至十字不等,山歌按古浪方言的韵部押韵。山歌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歌唱爱情,歌唱生活,反抗压迫,渴望自由,向往美好生活的;有痛斥旧社会的;有传唱历史事件的;有赞颂历史人物的;有歌颂美好事物的;也有揭露社会丑恶等。

山歌也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人们可通过山歌结交朋友,男女之间也常用山歌倾诉爱慕之情。

(五)、念卷

古浪流行的宝卷不下三、四十种,其内容很丰富,情节曲折多变,但每卷都渗透着佛家的思想,佛家的信念,其结局都很圆满,令读者听者都很满意。宝卷教导人们行善务正,不做坏事,也教导人们不必看重世上的恩怨是非,要与世无争,放弃争斗。宝卷在开卷念诵之前,要沐手焚香。在念的过程中每念完一句,听众都要念“南无阿弥陀佛”。

三、棋艺

(一)、围和尚

围和尚也有两种。一种叫夹和尚,一方有一子叫和尚,另一方有十二子叫兵。如果和尚被兵围得无路可走则和尚输,如果兵被和尚吃得围不住和尚则兵输。另一种有两个和尚,二十四个兵,叫跳和尚。和尚如果从兵上面跳过去则吃了这兵,输赢规则与前相同。

(二)、掐方

掐方,随便在地上画9×9或8×8或者7×7条线组成类似围棋的方格棋盘,双方间隔布子。在走棋过程中一方的棋子每占据一个方格的四角叫成一方,便拈去对方一子,最后以所占方格多少论输赢。

(三)、钻牛角

画一个牛角形的棋盘,中间划许多斜线,一方持一子叫老牛,另一方持两子叫人,人要设法截住老牛的去路,把老牛赶上牛角尖则人胜,如果赶不上去则老牛胜。

(四)、煮锅锅

画一个大正方形再在正方形各边中点画连线,在大正方形中形成一个小正方形,大正方形的四角成四个三角形,走棋时双方各持三子,要想法把对方的棋子赶到三角形的直角上,并堵住去路,则这个子被吃,最后以剩子多者胜。

四、游戏

古浪常见的游戏很多,如踢毽子、赶球儿、拍毛蛋、跳方、斗鸡、打梭、掰馒头、拧钩钩等等。

(一)、赶球儿

赶球儿实际也是一种球赛,比赛时随便用什么东西扎一个球儿,挖一个坑叫“中窝”,由一人把球儿用棍往“中窝”里赶,另有几人守着中窝。如果赶球儿的人把球儿赶进中窝,便互相交换位置,最后抢不到位置的人赶球儿。

(二)、打梭

打梭时用一根短木棍当“梭”,用长木棍用力打梭,使之远飞,打出去以后用脚步量远近距离,以累计步数多者为胜。

五、信仰习俗

(一)、谢土

谢土就是酬谢报答土神,以期获得平安。在自己家里供土神牌位,焚香献供,请阴阳诵经作法。古浪人将谢土当“红事情”办,门上贴红对联,亲邻还要具礼来贺,谓之“奠茶”。

(二)、燎病

旧时一般人有病请不起医生,只好用“燎”的方法治病。一般轻一些的病自己燎,在锅盖或铁铣上放上一堆火;或用烧纸剪成铜钱样烧在水碗里;一边在病人身上绕,一边在嘴里祝祷。如果请算卦先生或阴阳算了卦之后再燎,方式就千奇百怪了。

(三)、忌门

当地人在“燎病”之后,有的还要忌门。限定一段时间内,病人不许出门,外人也不得进门,屋里所有东西也不许拿出。忌门或三日或五日或七日不定。忌门时门头顶挂一根红布条儿,让人望之却步。

(四)、许愿还愿

有的人病了,或者家事不顺,就上香祷告。或对祖先牌位,或对灶神、土主,或到城隍庙许愿。有许献牲的;有许念经答报的;有许烧包给钱的;有许给神挂袍的;有许给神圣塑像的等等。许了的愿到时是要兑现的,这就是“还愿”。

(五)、跳神

“跳神”是师公子的专长,师公子出场后,一面敲一面单面羊皮鼓,一面连跳带唱,师公子还善于甩辨子,甩麻鞭。师公子的整个活动以跳跃为主。跳神通常在个人家“燎病”、“驱邪”、“顺星”。也可在庙里跳大神,像阴阳打醮一样,为一方祈福、镇邪、禳灾等。

(六)、求儿女

无儿女的人或有女无男的人,常到庙里去求儿女。通常是到娘娘庙向子孙娘娘祈求儿女,要向子孙娘娘烧香化纸,跪拜许愿。如果生了儿女还要来还愿。还愿是许什么便做什么。所以有烧钱化纸的;有献牲献供的;有挂袍贴金的;也有为娘娘重塑金身的。除了向子孙娘娘求儿女外,也可向其他神圣求儿女。

(七)、献牲

献牲是比较大的祭献活动,是向神或祖先供献鸡、羊、猪、牛等动物。一般先将献的动物洗净耳、口、蹄然后活着献到神前,让神灵领受。“领”的标志是鸡张口,羊抖毛,猪哼叫,而后再宰杀。

(八)、看风水

古浪汉族人绝大多数相信风水的灵验,爱看风水,择宝地。看风水有专门的风水先生,但也有阴阳,巫神。坟茔是必须请风水看,他们相信子孙出在坟里,有好坟自然养出好子孙。住宅也要请风水看,主要是选择地方,决定座向、大门、房子的坐落等。迷信特甚的人家则连下水道、水窖、菜窖、厕所都要由风水先生确定。

(九)、占卜

古浪流行的占卜方式很多,这大约是人们不能未卜先知,便想卜而后知,对未来的事,越是不知道,便越想知道,所以就采取各种方式探求未来的世界,这就形成了占卜的风气。占卜的方式千奇百怪,有抽签、算卦、麻衣相、手相、揣骨、掐八字、测字、打时等。

(十)、择吉日

当地人相信择吉日才能办好事。红白大事是一定要择吉日的。即使自己不迷信也得择吉日,因为你要办红白事,如果不择日子,客人就忌讳,不愿来做客。搞修建如果不择日子,工匠也不愿施工。所以也不得不随俗。有些迷信特甚的人家甚至修仓,挖窖,修厕所,种田,扫房子,出远门都要择吉日。

(十一)、上长香

有一些人对神很虔诚,每逢初一、十五都要上香磕头。有一些更虔诚的人每天早晚都要上香磕头。

(十二)、留拉毛

旧时当地多病的孩子在头上前后各留一撮头发叫“拉毛”。意思是:“前拉拉,后齛齛,不生病,活百岁。”到十二岁时才剃去拉毛。还有些孩子生来爱气晕,便在后项窝留一撮头发叫“气死毛”。

(十三)、缀记心

旧时孩子刚会走路时,要在后背缀一块心脏形的饰物叫“记心子”,说是长大以后记性好。

(十四)、缵红条

古浪人有病久治不愈,或者算定是丢了魄都要在腋下缀一条红布条儿。有时和五色布条缀在一起,也有加骆驼膆毛或白公鸡毛的,有的小孩也把这些东西缀到肩上。还有死人刚落气或入殓时,所有在场的人也要带上红布条儿。火化、外送小口时,在场的人也要带上红布条儿。

(十五)、夜哭帖

古浪人如遇小儿夜哭不止,多半要写一个帖子,帖到路边树上,让过路人念诵。内容大约是“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走路君子念一边,一觉睡到大天亮”。

(十六)、结干亲

有些多病的孩子,要找干爹或干妈。所找的干爹(干妈)给干儿干女戴长命锁,买衣服鞋帽。孩子家设香案举行仪式,仪式完了设酒宴招待干爹(干妈),回去时也给干爹(干妈)以衣物等礼物。

八、禁忌

(一)、婚娶禁忌

新娘忌见孝服,忌哭声,忌见寡妇,忌骑骡子,忌踏土,也忌见产妇。新房内忌打破碗、碟及一切用品,忌听见不吉利的话。

婚礼期间,有孕的妇女要避开新娘,新房内也忌未婚女子出入。新房里的长明灯忌中途熄灭,新房内宝斗上的馍馍忌被人偷去,铺床及宝斗的核桃枣儿也谨防被偷。凡拿进新房的东西,三日之内不能再拿出去。

旧时订婚时要合婚,命相不对的不能结婚。如属羊的和属鼠的;属牛的和属马的;属龙的和属兔的;属虎的和属蛇的等等。大小辈之间即使是非常疏远的亲戚也不能结婚;同族人不管多少代以后也不能结婚。

(二)、丧葬禁忌

孝子不骂人,不抽烟,不喝酒,不坐席,不洗脸,不直腰,不上炕睡觉等;戴着孝不能进别人家的门,如有要事必须进别人家的门,要把孝帽子取掉;忌来月经的妇女伴灵;亡人也忌雷声;出殡时的“凉浆盆子”不能由别人家的人顶出去。墓坑内忌掉进葱、蒜、铁器及一切秽物。掩棺及下葬时有关属相的人要避忌。

(三)产房禁忌

妇女生孩子,一般人不进月房。忌孕妇进月房。婴儿也忌生人;产妇在三个月内不能走亲串邻,不能到婚丧场合。

(四)、修建禁忌

筑墙忌说“倒”,“落”。旧时打墙不许妇女到墙下来;修建房子时忌别人家把房子盖到大门口;忌门前有悬崖深沟。建房时木料一律大头朝前,忌木料小头朝前;檩子一律大头在左,小头在右。盖房子多用松木、杨木,忌用硬木;忌讳柱子正对大门。

(五)、日常禁忌

在庄前屋后不栽钻天杨、青白杨。院子里不栽桃树、杏树,忌讳栽牡丹,忌养白头牛,忌养黄毛猪,忌养白蹄牲畜,忌初夜鸡叫鸣及母鸡叫鸣,忌从门里掮着铁锨、木锨或扫帚等工具出入,从门里不往外泼水,忌从门里拉着绳子出入。客人或自家人刚走后不扫地;对着灶门不唱歌,不哭泣;不对着小孩子哭泣,忌说先人名号。忌乌鸦、猫头鹰叫,忌鸽子上树,忌鸟类特别是乌鸦把粪拉到身上。忌见彗星,忌见南虹。忌拾铁器,忌拾帽子,忌从别人胯下钻过,忌女人的手拍肩膀。忌站在簸箕口被风煽,忌从妇女衣裤下钻过。

(六)、语言禁忌

旧时说话也有许多忌讳。不谈狼,不谈鬼,非说不可时也把狼叫成“野狗子”;把鬼叫成“没下巴”。对着小孩子不说孩子胖、沉、重。遇到人家有喜庆事,不在别人家说不吉利的话。

(七)、岁时禁忌

正月初一忌做诸事,忌啼哭、吵架。正月初七,妇女忌出门走路;忌走亲串邻,忌做针工。

正月二十日补天补地,禁做针线,中秋节忌女儿坐娘家。清明日忌身上沾土,忌靠墙跟。每季度最后十八天叫“土旺”,土旺时不能动土。丁日不剃头;戊日不上香,不搞佛事活动,道士不念经。上午不动乐器,不搞娱乐活动,不唱歌。下午不剃头,不扫院落,不扫屋子。

修建庄院时,夏季不开南门;春季不开东门;秋季不开西门。

第九节方言词汇

古浪方言属北方方言区兰银官话天古片音系。古浪由于历代行政建制上的交叉,与邻县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致使语言的诸多因素互相渗透融合,形成了古浪区域性地方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