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世界上最伟大的犹太商道
9192700000034

第34章 犹太人的生活哲理(5)

敏锐的知性可以抓住瞬间的机会,预见未来的趋势,洞悉细微处的微妙变化;把握宏观而抽象的东西。学习的目的便是培养这种洞若观火的洞察力。犹太人说:“深井的水是提不完的,浅井的水一提就干。”

犹太民族非常尊敬师长。在希伯莱语中,山被称做“哈里姆”,双亲为“赫里姆”,教师为“奥里姆”,同“山”的发音非常相似。犹太人一向都认为双亲和教师都像是巍峨的高山,比普通人高出许多。

拉夫曾到过一个城镇,命令那里的人斋戒、祈祷来求雨,但雨却没有下。

于是,集会的诵经师便走到藏经龛前大声念诵祈祷书上的话:“上帝让风吹。”话音未落,风立即吹了起来。

诵经师接着念道:“上帝让雨降下来。”顷刻间,雨便下了起来。

拉夫问诵经师:“你做了什么特殊的事迹而得到如此丰厚的奖励?”

诵经师答道:“我教育孩子们,对穷人的孩子和富人的孩子一视同仁。对于交不起学费的人,我从不收费。而且,我有一口鱼塘。如果有孩子不想学习了,我就给他几条鱼,然后再把鱼从他那里赢过来。这样,他不久就变得好学了。”

因为师德崇高,垂范后世,也因为上帝奖赏有知识的人,所以犹太民族无比崇敬师长。拉瓦说:如果你有一个胜任的老师,而另一个老师的能力更强,你也不能把第一个老师赶走而跟第二个老师学习,因为如果那样的话,这第二个老师就会因缺乏竞争而变得懒惰。但尼哈迪亚的拉夫迪米却说,如果第二个老师被任命的话,他会更勤勉,因为谚语说:“抄写员中的嫉妒增进智慧。”

拉瓦进一步说道:如果有两个老师,一个教课快,但有错误;而另一个教课慢而没有错误。那么,我们任命教课快的那一个,因为错误随着时间会自我修正。但尼哈迪亚的拉夫迪米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说:“我们必须任命讲课虽慢却不出错的那一个,因为一旦一种错误扎根于学生的内心,就难以根除。”

在世界的各个领域,随处可见犹太人卓越不凡的身影,他们之所以如此杰出,主要就来自他们善于学习、观察和思考的独特智慧。知识是为了磨炼智慧而存在的,而学习是磨炼人的心性和思维。只有不断地学习,才会让人处于一种不断更新完善的状态中。犹太人视学习为义务,视教育为“敬神”。知识来源于实践经验,但个人由于受时空和自身的限制,不可能什么都自己去实践、去经历,更多的是来自于别人既有的经验。书本无疑是知识的主要载体,它是新知识新技术和信息的仓库,扩充人的视野,启迪人的思想。因此,学习是拾取智慧的第一条件。

在一个多变的世界里,任何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缺乏远见和不求上进之举,都是走向失败的前奏。犹太人不但敦促自己不断学习,更要求别人也不断学习,特别是竭力培养不断学习的精神,让后代成为文化素质高、乐于学习和进步的新一代。

知识或许是死的东西,只有将它用来观察世界,分析问题时它才能“活”起来,知识通过人的感观和思维与实在的事物和存在的问题或现象发生联系时,其价值才体现出来。观察,是学会运用知识的重要步骤。

学会观察之外,还得学会思考。所谓“思考”不单是指对知识的理解、咀嚼,更是指对环境、变化的一种反应。人每天都在经历着变化,可是却很少有人可以洞悉到变化的规律,预见到变化的趋势。应该说,学会思考是智慧的最高境界,它必须在知识被理解掌握并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基础上才可能达到,并且还必须辅以敏锐的直觉能力和开阔的视野与胸怀。

坦然地接受一切

纳胡姆,是一个来自小镇的早期的僻法书学家。他的坦荡和虔诚为人所知。随着名气的增大,有关他的传说多了起来,他的名字也改变了。

从前住在以色列的犹太人想送一个礼物给国王。反复讨论之后,他们决定让纳胡姆去送礼物,因为他经历过很多奇特的事,经验一定很丰富。他们于是把一个装满了宝石和珍珠的口袋交给了他。纳胡姆没有表示反对,他第二天便出发了。

出发当天,他在路上走到天色昏暗时,才见一家客店。于是他在客店里投宿,过了一夜。在他睡着的时候,店主人偷偷地把他携带的宝石统统弄走了,并在他的口袋里塞满泥土。第二天早上,纳胡姆发现了这一情况,但没有惊慌,而是说:“这也是出于好意!”

当纳胡姆到达目的地的时候,他打开礼物,大家都看到里面装满了泥土。

“犹太人在嘲弄我!”国王震怒,下令把纳胡姆处死。而纳胡姆则从容地对自己说:“这也是出于好意。”

这时,先知以利亚装扮成国王的大臣出现了,为他大声申辩:“这也许是他们的旅长亚伯拉罕的泥土!当他把泥土扔向敌人,泥土都变成了剑;当他扔向草根,草根都变成了箭。”

当时国王还有一个省没能征服。于是他的士兵把这些泥土掷向敌人,很快就把敌人打败了。欢喜的国王让人把纳胡姆带到皇家宝库里。在那儿,用宝石和珍珠装满他的口袋,让他满载财富与荣誉回家了。

当他来到从前经过的那家小客店时,人们问他:“你给国王送去了什么,他奖赏你这么高的荣誉?”

“我给他带去的就是从这里拿走的东西。”纳胡姆回答说。

店主人带了一些泥土给国王,说:“不久以前送给你的泥土是属于我们的。”

国王让人检查店主带来的泥土,发现没有一点魔力,就把店主处死了。

这一寓言如果仔细解读,能读出的寓意不少。在这里只截取它对一般人来说最有价值的一个:纳胡姆在面对意外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态。他总能保持从容镇定的心态,只因为他总能为自己找到一个自我化解的理由:“这也是出于好意”。这看似平常,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非大胸怀不能及!坦然地接受一切,只有在人生经验的积累中才能养成,就像纳胡姆那样,遇事不乱,处变不惊。

理性是创造幸福的根本途径

犹太人相信,能够承受痛苦和困难的人,也一定能够享受到生活中的快乐。先贤们庆祝生活或为幸福而感激的时候从不犹豫,鼓励人们从拥有的一切事物中找到幸福感。

犹太经典《传道书》中这样赞美美好的生活:“美丽、力量、财富、荣誉、智慧、年老、成熟和孩子气都是正当的,而且就是世界。去吧,高高兴兴地吃面包,快快乐乐地喝酒;你的行为早已得到了上帝的恩准。把你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头上永远不要缺了香油。和你钟情的女人共浴爱河吧,一生中飞驰而过的岁月都是在阳光下赋予你的——所有飞驰而过的岁月。仅仅为此,凭着你在阳光下所获得的权利,你可以尽力发掘生活。

“不管什么,只要在你权利许可的范围内,你就用最大的力量去做。因为在你即将进入的未来世界里,没有行动,没有思想,没有学问,没有智慧。

“即使一个人已经活了很久,也要让他尽情享受,要记得将来黑暗的日子会多么漫长。那唯一的将来是一片虚空!”

在犹太人看来,世间除了快乐之外,还有罪恶紧随其后,因此,人们应杜绝贪婪。例如,当一个人习惯了高高兴兴地吃喝,一旦吃不上,喝不了,他便感到失望,一下卷入最辛苦的事务之中,为保有他已经用惯了的餐桌而奔波。这甚至能引发狡诈的本性,随之而出的是伪饰和其他一切随之而来的罪恶……然而,如果他不受到快乐的引诱,他就不会坠入这些罪恶的深渊。

正如《塔木德》所示的一样:“肉越多,蛆越多。财产越多,忧虑越多。妻子越多,魔法越多。婢女越多,不贞洁越多。男仆越多,抢劫越多……”

但事实上,一个人不过是一个努力使自己的感觉、精神和物质追求都服从自己的王子,他必须学会统治它们。像这样的人,他才适合做领袖,因为他对待肉体和灵魂是公平的。他征服了激情,把它们控制起来,同时也给予它们应得的一份满足,对待食物、饮酒、清洁等也同样如此。

那时,如果他让每一部分满足,例如,给主要器官所需的休息和睡眠,让肢体苏醒、运动,从事劳作,他召唤自己的集体就像一个受人尊敬的王子召唤自己纪律严明的军队,帮助他一起抵达神圣之境。在犹太人看来,实现身体与灵魂的内在秩序,只有凭借理性才能达到。而理性,来源于清醒的个人意识,幸福是通过自我约束而获得,不是靠欲望的满足,尤其是如果以一颗贪婪之心对待一切,那么不仅得不到幸福,反而会坠入欲望的深渊。

追求本身便是一种成功

人活于世,追求成功再自然不过,但对那些无法满足的渴望和难填的欲壑却应加倍重视。一个人越能自律,越不会受到好坏两种极端的影响,这样,当他得到了哲学家们所谓的“虚幻幸福”时,他不会得意忘形,也不会觉得格外了不起。如果遭遇了巨大的忧患,诸如世界上许多被哲学家称为“虚幻的恶”的苦难,他既不吃惊,也不害怕,只是忍受。

当人思考事物的真相,对现实的性质有所了解,就能明白世界上再好的东西也不能永远拥有,因为人死的时候就会腐朽毁坏。既然人和其他生物一样都难免一死,那些好东西对人有什么用?因此,只要与死亡相比,与无法逃脱的死亡并置,毫无疑问,任何不幸都不那么重要了。

有100块钱的人,想把它变成200块;有200块钱的人,又想把它变成400块……

然而强迫时间的人,总是被时间赶回来;能够向时间屈服的人,则时常会发现时间一直就站在他的身边。

伯蒂切的拉比看见一个人在街上匆匆忙忙地走,既不往左看,也不往右看,更没有丝毫停歇。

“你为什么这么着急?”拉比追上去问他。

“我在追赶生计。”那人回答。

“你怎么知道你的生计在你前面跑着而你必须在后面追呢?它也许就在你身后呢,你只需要安静地站着,去发现它就行了。”

拉比的意思是,一直致力于寻找的也许就在身边,只是你迟迟没能觉悟到。当身外的装饰都消失时,剩下的便只有自己——你所寻找的那个人。

犹太人有一个寓言。

从前有一只狮子,又老又病。尤其是腰椎病,令他痛苦难当。因为这病,它对自己的未来感到一片茫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亡突然就将它裹挟而去。

狮子是森林中的长者,所有的野兽都来看它。但来看望它的动物中,有的是出于爱心,有的则出于暗暗的仇恨和嫉妒,有的是为了继承它的统治权,有的则是想知道它死后森林由谁来统治。

狮子看上去真活不了多久了,病魔已吸走了它的元气,使它越来越消瘦。

不一会儿,它一动不动,围观者于是断定它死了。公牛便上前来顶它,想知道狮子还有没有力气,小母牛则用蹄子踩它,狐狸用牙咬它的耳朵,母羊则用尾巴扫着它的胡须说:“它什么时候死,它还没死?”公鸡啄它的眼睛,打碎了它的牙齿。

狮子的灵魂突然就回来了!它看到敌人们正兴高采烈地侮辱自己的肉体,便万分感慨:“唉!我曾经信任的朋友轻视我,我的力量和光荣都反对我,我从前的仆人都对着我作威作福。曾经爱我的人都成了我的敌人。”之后便再也没回来。

从这个寓言不难看出,一个人的一生并非总是强大的,即使外表强大,这也不能改变内部的真实。人皆有一死,或死于疾病,或死于事故,最幸运的可能就是自然死亡了。但不管怎样,从死亡这一角度来看,世间的许多事物和事情都是不值得太过去在意的,例如,成功、失败、挫折、幸福等。因此,只有这一亲身经历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人活一世,就在于体会人生历程中的酸甜苦辣,百般滋味。人不能为吃饭而活着,活着更不只是为了吃饭。追求也许并不一定要得到完全的回报,但这追求本身却是一种成功。一个有理想的人,即使他失败了,他最终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却并不否定他,因为他奋斗过,拼搏过,他没有白白浪费生命,没有虚度宝贵的年华,他度过了充满热情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