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世界上最伟大的犹太商道
9192700000033

第33章 犹太人的生活哲理(4)

犹太母亲每每给孩子出一个谜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财产被抢光,你将会带着什么东西逃跑呢?”

不难看出,这个问题饱含着犹太人对悲惨命运的刻骨铭心的体验。

大多数孩子回答的是“钱”或者“钻石”。

母亲便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

孩子们回答不出来,母亲就说:“孩子,你们带走的东西,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知性。因为知性是任何人也抢不走的。只要你还活着,知性就永远跟随你,无论逃到什么地方都不会失去它。”

“一个人在旅途中,如果发觉一本故乡人未曾见过的书,他一定会买下这本书,带回家与故乡人共享。”

“生活困苦中,不得不变卖物品以度日,你应该先卖金子、宝石、房子和土地,到最后一刻,仍然不可以出售任何书本。”

“即使是敌人,当他向你借书的时候,你也要借给他,否则,你将成为知性的敌人。”

“把书本当做你的朋友,把书架当做你的庭院!你应该为书本的美而喜悦,从其中搜集果实,采摘花朵。”

1736年,拉脱维亚的犹太区域订了一项法律,规定当有人来借书时,不把书借给他的人,都要处以罚金。另外,犹太家庭有一个代代相传的传统,书橱必须放在床头,不可放在床尾。对书本的不敬是绝不允许的。在犹太社会中,每个人都认为学者远比国王伟大,学者才是人们尊敬的中心。可见犹太人对知识的尊崇。而其他民族则往往把王侯、贵族、军人或商人放在学者之上。

犹太人注重知识的程度如何,从以上日常细节便可见一斑,但事实上毋宁说他们看重知识,不如说更看重智慧。所以他们才会有这么一个说法:有知识而没智慧的人犹如“背着书本的驴子”。也即是说,知识必须学以致用,才是真知识。

知识是为了磨炼智慧而存在的。读书最忌浅尝辄止。泛泛地读书,等于把书放在橱中没有翻看。有许多人并没有读太多的书,积攒的知识并不多,但他们照样受人尊敬,只因为他们拥有智慧。

当一个年轻的学生逐渐积累知识,发挥知性,培养洞察力,并且开始了解到一个人必须谦虚时,他就可以被称为“赫黑姆”(能使用智慧的人)。学识和谦虚同样重要。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是幸福的,那他一定是幸福的,但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是聪明的,那么他一定很愚蠢。因为葡萄长得愈丰硕,就愈会低下头来。同样,愈有智慧的人,便会愈谦虚。大多数人认为他很有智慧时,便被称为“他尔米德·赫黑姆”(精通犹太法律的人)。大家认为他已付出许多心力,对社会作出了莫大的贡献。“赫黑姆”和有钱的人哪个伟大呢?当然是赫黑姆!赫黑姆知道金钱的可贵,但有钱人未必知道智慧远胜于金钱。

怀疑是产生智慧的基础

凡伟大的发现大多是从怀疑开始的。怀疑前人的结论,怀疑前人的判断,避免轻信和盲从,从而在接下来的历程中开拓出新的东西。犹太典籍《塔木德》中便有:“好的问题常会引出好的答案。”可见,好的发问和好的答案同样重要。

没有好奇心的人,不会养成怀疑的习惯。

怀疑往往来自多思,尤其是独立的思考。独立的思考是由怀疑和答案共同组成。所以有智慧的人其实就是敢于怀疑,知道如何去怀疑的人。

在这世间,决不是什么事情都确凿无疑。世上也没有绝对的真理。如果你愿意思考,怀疑一旦开始,疑点便会愈来愈多,思考便会向纵深处推进,循着怀疑的线索去追寻答案,得到的答案如果不是正确的,却至少具有启发性的价值。所有的迷惑和怀疑,都可通过行动加以验证。所以,无论多大的迷惑和怀疑,最后都要寻求答案予以解答。

古时的拉比,曾经聚集在一起讨论:过分的思考是否易使行动迟缓?

人们不也时常用“思想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去形容那些只思考而不行动的人吗?这句话对某些“思而不学”的人的确没错。多思固然很好,但如若思前顾后,则多思变为犹豫,一旦犹豫,就往往误事或错失良机。这是思考过多而又无断定的决心和勇气所致。优柔寡断的人,常常失败。因此,思考不能怠惰,但同时也要有适时而大胆地行动,才能将思考真正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进而验证思考所得的结论是否合理,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因而需要改变。

不管怎样,思考带来怀疑的可能,而怀疑又为思考注入活力,思考之后,勇于行动则促成思考向智慧转化。

成就来自于超越自我

闻名于世的犹太人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人必须经常思考新的事物,否则就会慢慢变得机器。”意思就是:只有思考,才能使人保持活力,避免思维的惯性和惰性。如果疏于留意新的东西,就会光凭着习性行动。这种行动其实是僵化的机械的反应,对人是一种束缚。人早年觉得时间过得慢,是因为人时常遇到许多新鲜事物,生活中充满了各种诱惑。中年之后,时间便如白驹过隙,倏忽即逝,那是因为人积蓄了太多的习性所造成的。

看报纸、翻杂志、看电视最容易养成习性。每天都有大量的新闻和低级无聊的连续剧进入我们的生活,从而消耗我们的生命,使我们事后觉得还没有来得及工作和享受生命,时间就悄然溜走了。这些东西只是眼睛的香糖,嚼起来似乎很甜,其实毫无营养。对此,我们是否可以反省一下,终止这种习性?

当然,终止这种习性并不是让你去养成新的习性,譬如学跳舞,唱卡拉ok,出入夜总会。而是彻底放弃吃喝玩乐的旧习性,去开拓自己生命的新领域。上夜校,进外语补习班,参加文艺沙龙,商谈聚会,外出旅游……这些都会充实你的生命,增益你的灵魂,比在旧习性中消耗生命好上百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开放,如今中国的社会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社会在对人才的需求上,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要求拥有大量知性的人才,亦即相对于传统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转向对综合素质的考量。综合素质不仅包括知识涵养,也包括个人的品性,等等。而个人要想成为知识面宽广的人才,只有靠勤勉的学习才能够达到。个人也只有不断地、经常地接受和吸收新知识,接受新的挑战,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实力。知识就如同银器,需要经常擦拭,才能银光锃亮。稍有懈怠,便蒙上了灰尘。学知识也同样如此,尽量多学不同的事物,融会贯通,就会有新的智慧产生。

不妨说人有两个生命,一个生命是父母给的,另一个则是自我赋予的精神上的活力。赋予自己生命活力,只能依靠学习和创造。旧有习性只能束缚创造力,使人怠惰,停滞不前。而凭意志和毅力超越旧习性,则会激发出创造性的个体力量,使得生命如江河奔流。

《犹太法典》上说:“超越别人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优越;超越从前的自我,才是真正优越的人。”道理很明白:通过勤奋努力的方式来超越自己,那么总有一天也能超越别人。人就是在不断地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他人都只是你一时的竞争对手,自我才是绝对的参照系,只有靠不断地自我超越,你的生命才会不断地拥有“新鲜的血液”。

把苦难视作人生的财富

人生不如意常十之八九。一个人想要获得智慧,只能从磨炼和考验中获得。《圣经》里也有:“从没有人发现智慧所埋藏的地方,或曾经进入过智慧的宝库,而且那些做过尝试的人也都消失了。”

人的一生中,遇到挫折是十分正常的,因此没必要怨天尤人,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在某些人看来,苦难是一场灾难,而在心态积极的人看来,苦难其实是人生的一大财富。不幸和挫折可能使人沉沦,也可能铸造一个人坚强的意志力,成就充实的人生。苦难是人生的良师,他能教给它的“学生”学会用感激的心情、积极的态度对待一切问题,磨砺坚强的意志,勇敢地参与社会竞争。

一个人的道德意志与他的品格是完全一致的:道德意志越是强大其品格的形成越快,越牢固。意志是一个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概念。一个人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克服困难的过程也就是培养毅力的过程,强大的毅力正是在这个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一个人一旦具备了坚强的意志力,他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百折不挠。坚强的意志力是人行为的持久动力。

拿孩子来说。几乎每个小孩都是在父母的怀抱中长大的,长大之后便离开父母开始独自闯荡的生涯。今天的孩子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生下来便没有遭遇战争、饥荒、动乱,生活在一个富裕平和的社会里。这自然是再好不过,但另一方面,这种优越的生活条件也极易使他们因疏远贫穷与艰难而体验不到它们所带来的精神力量。受挫与吃苦体验的缺乏,会造成他们在人生经验上的缺失,在人生态度上难说不出现偏差。

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在今天几乎是父母的通病,也是今天的父母所面临的一个真正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的问题。过分溺爱孩子往往使孩子变得懒惰、脆弱、娇气、依赖性强、不思进取……这是如今任何一个家庭都必须重视的问题。

因此,在孩子小时候就教育他正确面对挫折,是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要让孩子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以“苦难教育”的方式给予孩子心智和品性上的塑造,以此锤炼孩子在今后人生当中的生存能力,包括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勉励的能力。

教育学家们并不主张孩子都去吃苦,都去历经艰难困苦才能成为大器,才能有所作为。这种认识有它合理的地方,但苦难毕竟能给孩子带来意志力。父母应该有一个家庭教育的规划,给孩子营造良性发展的外在环境,培养孩子有足够的意志,为将来面对复杂而残酷的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就与一个人的智力并不是成正比的,智商高的人不一定成就高,成就高的人并不一定有过人的才智。而意志力的强弱差异与人的成就大小,却有着明显的关系。

在许多国家,吃苦已经成为孩子的必修课。尤其是在发达国家的家庭中,家长普遍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成为合格的未来公民,只有具有了这种精神,才能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在今天不少的家庭中为了锻炼孩子,每逢冬天,都要让幼儿赤身裸体地在冰雪中滚爬跌打一段时间。天寒地冻,孩子冻得嘴唇发紫,浑身发抖,但父母们硬起心肠,决不提前抱起自己的孩子。他们明白: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孩子的意志,使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

在富有的以色列学校和犹太家庭鼓励学生到车间去进行学工教育,并撰写学工报告。在那里孩子们认识到诚实劳动、团结协作和坚强意志的真正价值。

在以色列的国土中有一所“鲸鱼学校”,这所学校就是让孩子们乘上帆船在一年之内横渡两次大西洋,游遍三个岛,除了经受大风大浪,还要忍饥挨饿。这所学校的孩子必须学会驾船、捕鱼、做饭,还要完成考察、读书、讨论等课程。同时他们还要与当地人打交道,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孩子们经过这样一番磨炼,大都有了明显的人格上的进步。

教育必须是从孩子抓起,这是每个国家或民族的共识。当然,培养意志力和生存能力不仅是家长们的任务,对于每个成年人来说,何尝不重要?不管是小孩,还是成人,面对的都是同一个世界,都同样难免挫折、苦难、痛苦和煎熬,而唯有锻炼坚强的意志力,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以行动去化解挫折,改善外在环境,才可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实现理想。

获得智慧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