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世界货币大战
9192200000046

第46章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货币大战(2)

目前中国经济开始陷入通胀的漩涡,飞涨的房价之后,是粮价。粮价之后,猪肉的价格成为新的问题,通胀似乎变得不可避免甚至有加快的趋势,这和美国美元政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是美国惯用的伎俩。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外汇储备达到让美国感到不安的时候,美国的一贯措施是,以强权施压这个国家货币升值、升值、再升值,同时让本国金融投机机构以伺机进入彼国的股市、楼市等硬通货领域,疯狂地制造泡沫,同时以抬高粮油期货价格,造成民众粮油等基本生活品通货膨胀,让股价、房价、粮油价格冲破民众的心理承受能力,继而引发民众对政府的不满,造成高层官员意见分歧,引发政局动荡。一直让这些金融杀手赚到的钱足以把这个国家的本币和外汇储备全部架空之时,他们就会突然反手做空,一边欣赏掠夺来的胜利果实,一边看着彼国经济顷刻沦陷和政局动乱,继而插手这个国家的政治领域。

过去10年,美元货币印刷总量超过过去四十年印刷总量,全球官方储备增长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倍之多,中国的官方储备由2000年1656亿美元上升到目前的1.3万亿美元。美国以疯狂的速度印制美元,制造美元洪流,不惜制造全球通货膨胀,转嫁经济困境。

请问当在我们拥有以拥有全球头号美元储备国身份时,我们的环境、资源、教育、医疗与房价如何?今后美国还会印刷出更巨量的美元送到我们手中,那么我们的未来将是什么?当我们的陶醉在该死的GDP猛增的赞歌中,我们的生活好了吗?我们疲惫的身躯得到放松了吗?我们的未来在哪里?

目前阻击人民币的战争,在中国资本市场悄然展开!更残酷的还在后头。

2005年10月,索罗斯等华尔街所有实力人物不断请求美政府以最快的速度打开中国金融之门,白宫心领神会,利用恩威并施的惯用伎俩,要求中国开放金融市场,同时引诱和迫使人民币升值,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如愿以偿。100亿美元的QFII,顺利获到准入,如饥似渴的捡起那些价格低廉得不可思议的石油、矿产能源等筹码。在100亿正规军的掩护下,上千亿美元投机资金通过虚假贸易、地下钱庄、香港财团、外资银行等等渠道,以个人账户的形式疯狂建仓A股,尤其是期货市场所能操纵价格波动的板块。

2006年2月末至5月,有色金属板块随着期货价格一路攀升,平均涨幅超过5倍,其中黄金和铜接近10倍,巨大的赚钱效应吸引刚刚从熊市中睡醒的中资机构和散户,在4月末至5月初疯狂抢进,有的上市公司大批高位买进本色期货。QFII带着他们净赚的160亿美元顺利退出,开始了他们的夏季假期。接着,期货价格一路下滑,机构、私募、散户、企业如数被套,在长达3个月的中期调整中,这轮牛市的第一批股民心灰意冷,割肉出逃,有色板块历经长达6个月的沉闷,筹码又被悄悄收集,在2007年伊始,随着期货价格的回升,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高速套利。

无可否认,一场阻击人民币的金融大战早已拉开,我们已经深陷其中,决战的时刻随时都会到来。手握神器的领袖们所要做的不会仅仅是让手无寸铁的民众们远离虎狼横行之地,更要让民众真正得以享受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

10年前中国由于资本管制,以及国内金融市场相对封闭,躲过亚洲金融危机,但目前人们在担心,如果此次次级债问题最终演变为一场危机,中国还能否独善其身,危机又会循着怎样的途径渗入?

次级债作为一种金融产品,内地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介入还不多,加上资本项目尚未全部开放,内地股市、债市、汇市等与全球市场还未能完全同步。这场风波能否酿成一场具规模的危机,还有待观察,全球几大股市的指数回调,从幅度和时间来看,尚属正常范围,还未到剧烈动荡甚至坍塌的地步。

如果美联储果真开始降息,将增大资本流入中国的压力。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人民币升值幅度加大,央行连续加息,国际资本流入我国速度明显加快,上半年贸易顺差达1125亿美元,同比多增511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增加2663亿美元,同比多增1440亿美元。

从数据来看,今年以来央行每月新增外汇占款均超过3000亿元,远大于去年平均2000亿的规模。美国经济出现放缓迹象,美元即将降息,一方面将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另一方面将增大投机资本的流入压力。

从无风险收益率的角度来看,当前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4.75%,我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4.25%,相差仅50个基点。如果人民币年升值幅度达到5%,那么国际资金特别是以日元为基础的“携带交易”资金将更大规模流入我国,增大央行回收流动性的难度。

中国石油战略的金融思考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与欧佩克达成协议,将美元作为石油的唯一结算货币,从此,美元的动向和石油市场的波动密不可分。可以说,在油价的起落中,各类突发事件不过是导火索,美联储的一举一动才是最终决定油价走势的“总按钮”。

自美国次债危机以来,美联储于去年9月18日、10月31日和12月11日连续三次降息,国际油价均应声上涨,降息当日纽约轻质原油期价比上一交易日分别上涨94美分、4.15美元和2.16美元,其中前两次降息使当日原油期价分别收于每桶81.51美元和94.53美元的历史新高。

美元的持续贬值不断推高油价。07年,美元对14种世界主要货币都出现了贬值,其中对欧元贬值约10.5%,对日元贬值约6%。研究证明,美元每贬值1%,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将同等幅度上升。目前100美元左右的油价按欧元计价,相当于60美元。

美元贬值同时提升了石油、黄金等商品市场对投机资金的吸引力。专家估计,因基金炒作至少推高油价25美元。西得克萨斯中质石油期货交易量本世纪以来年均增长18%,去年预计达130多万手/日,合13亿桶/日,为全球日消费量的15倍。到去年底,进入石油市场交易的对冲基金资产规模已达2000亿美元,比年初扩大六成。

面对美元贬值和油价高企,美国增加的出口能力即可抵消其对经济的冲击;欧盟、日本、英国等因其货币可自由兑换,通过本币升值也能对冲油价上涨;而本币尚不能自由兑换的中国,则只能承受石油成本加大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压力。对于一个石油消费大国来讲,这无疑是很难接受的现实。

目前,中东销往欧洲的石油价格与伦敦的布伦特石油期价联动,销往美国的石油价格与纽约的西得克萨斯中质石油期价联动,销往亚洲的石油参照普氏价格指数。而普氏价格指数基于现货市场交易情况评估,较易被操纵。据统计,沙特轻质石油销往东北亚的价格,比销往欧洲平均高1美元/桶,比销往美国高3美元/桶,仅此一项就使我国每年增加石油进口成本5亿至15亿美元。一个国家石油战略安全的核心问题,在于其能否以合理的价格保障石油供应稳定。为改变上述不利情况,2007年底,我国的能源法草案首次提出:“国家将建立……以市场调节为主导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

那么,如何形成中国石油的“市场价格”?答案是:确立我们自己合理的石油金融战略,鼓励更多企业进入国际石油金融市场,积极尝试石油交易人民币结算,逐步建立石油期货市场等措施,以有效应对高油价。其中,石油期货市场将是最终选择。要改变原油进口价格高于欧美的现况,需要发达的原油期货市场以争取原油定价发言权;国内成品油价格放开之后,还需要成品油期货市场有效形成价格。此外,由交易所石油交割库所形成的巨大社会储备,也将弥补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不足。

不过,我国在建立原油期货市场的过程中需要应对的问题不少。国际上,日本、印度等亚洲各国加快上市石油期货,力图抢占亚太石油定价中心地位;欧美国家加快向亚太扩张,力图遏制亚太地区独立石油定价体系的形成。国内,绝大多数石油企业尚不能参与原油进口贸易,缺少参与期市的动力。另外,原油期货是以美元定价尽快形成国际影响力,还是以人民币定价立足长远稳健发展,这一问题还尚无定论。

在当前金融全球化及国际货币体系不断变化整合的进程中,一些产油国政府已开始要求其石油买家用美元以外的货币与其结算,“石油欧元”、“石油日元”等纷纷登场,国际石油定价和交易货币多样化趋势开始形成,不少国家都表示愿意接受人民币结算方式。面对油价攀升带来的人民币升值压力,逐步尝试“石油人民币”是中国的一个好选择。

目前,我国金融资金尚未真正进入国际石油市场。少数大石油企业经过批准可以到国外进行套期保值,但由于目标大,国内相关制度配套不完善,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此外,国内目前尚无对冲基金,投机资金暂时还不能进入国际石油期货市场,这对我国经济明显不利。随着国内期货市场的发展,基金业的壮大以及金融业的开放,国内的流动资金应尽快进入国际石油市场,在油价的剧烈波动中获取收益。

次贷危机冲击下的东亚

受次级债务危机继续扩散影响,欧洲和澳洲一些金融机构受到牵连,美欧日等国央行也纷纷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救市。市场流动性缺失可能促使大量外资从国外撤回本土,那么次级债务危机是否会导致东亚外资大量撤出,进而引起市场波动?东亚能否躲过这一劫数呢?

首先,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规模较小,因而美联储和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并不会扩散而影响美国经济增长,这次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爆发出来以后,美国当局颇有鸡肋之感,美联储甚至准备对次级抵押贷款采取更为严格的监管措施。很大程度上,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是延续了“9·11”以来从军事上打击美国的形势,实际上反映了一种从金融市场攻击美国本土的动向。

当然,美国应对这种冲击的准备也是很充分的。美联储提早将利率提高到5.25%的水平,现在市场多数心态希望美联储降息,试想如果没有美联储一年前就将基准利率提高到现在的水平,那么次级抵押贷款很可能会在这段时间里继续扩散,现在的危机程度就要严重得多了。同时美国在国际贸易领域四处出击,敦促中国进行了大额集中采购,目前其生产活动和对外出口仍然保持增长,经济增长也从第一季的0.6%大幅反弹至第二季的3.4%,所以无论是从政治军事反恐和经济金融领域,美国对于本土金融市场可能遭受到的冲击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在美国本土爆发出来,无疑冲击了美国本土的金融市场,继而在全球继续扩散下去,全球投资者已经从涨幅巨大的巴西股市撤出资金,甚至使全球房产市场也出现了显著的回落,德国、澳大利亚和法国的金融机构先后受到牵连,各国央行不得不对市场大量注资以缓和流动性缺失。所以次级贷款危机继续扩散下去,其影响面将是很广泛的,欧洲和新兴市场的房产市场首当其冲。

本身规模较小的次级债务危机在美国最终会受到控制,充其量使一批中小金融机构破产倒闭,对美国来说,每次危机倒闭一批中小金融机构完全是正常现象。对于欧洲和新兴市场处于高位的股市和房产市场来说可能要严重得多,很可能在近两年来房价高速上涨过程中隐藏了的风险,会随着房产市场逐渐降温而最终爆发出来,即使不会是高台跳水般的回落,也会持续一段时间如“钝刀子割肉”般的痛苦。

目前值得关注的是,东亚受到的影响究竟有多大。现在东亚似乎仅仅是日本、中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的金融机构受到牵连,但是正如欧洲受到的影响那样,价格快速上涨过程中隐藏下来的风险仍然无法保证不会爆发出来。当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银行体系是最大的问题,现在东亚的银行体系虽然较为健康,但是跨境短期资本流动却规模较大,流动也较频繁,最终风险的爆发仍然可能像以前那样,由短期跨境资本所致。所以东亚受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影响程度有多大,最终可能取决于对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东亚各地区中香港股市受到的影响最大,甚至可能比“9·11”事件的冲击还要大,这既说明港元与美元联系汇率制度的影响和中国与美国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也说明东亚遭受冲击仍然以香港为首,全球投机力量仍然念念不忘冲击香港。如果香港经济和股市能够妥善地应对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而且中国能够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并严格监管短期资本跨境流动的话,那么东亚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轻松地躲过一劫的。

中国的金融安全

金融安全是经济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经济安全中金融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凡是与货币流通以及信用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都属于金融安全的范畴,一国国际收支和资本流动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对外贸易,还是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借用外债等也都属于金融安全的范畴,其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经济安全。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神经中枢,“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如果金融不安全,就会危及国民经济全局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