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名方妙用
9182200000041

第41章 皮肤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1)

一、湿疹

本病是湿、热、风三者浸淫肌肤而引起皮肤剧烈瘙痒(常呈对称性)。由于发病的症状和部位不同而有浸淫疮(浸淫全身流水多者)、旋耳疮(发生在耳部周围者)、血风疮(遍身起红斑、丘疹,瘙痒剧烈,抓之出血者)、肾囊风(发生于阴囊部位者)。本病的主要特征:患部瘙痒,并呈弥漫性潮红、水肿、丘疹、水疱、糜烂、渗液、结痂、脱屑、苔藓化等多形性皮肤损害,多对称分布,常反复发作。临床分急性和慢性两种,前者多以湿热为主,后者多伴有血虚。

(一)急性湿疹

方一生地黄30克,茵陈30克,金银花25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泽泻15克,车前子15克,蒲公英30克,苦参15克,苍术15克。加减:①发热口渴者,加生石膏30克,知母15克;②瘙痒甚者,加蝉蜕10克,白蒺藜15克,牛蒡子15克;③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0克,芒硝5克(冲服);④发生于阴囊部位者,加龙胆草15克,柴胡15克。

方二银鲜止痒汤金银花12克,白鲜皮15克,绿豆衣6克,菊花9克,牡丹皮12克,陈皮6克,白术12克,地肤子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加减:①病发于头面部者,加桑叶10克;发于下肢者,加黄柏、泽泻各10克;②湿疹脂水淋漓者,加茵陈、茯苓各15克,猪苓10克,车前子20克;③皮疹鲜红、舌质红者,加栀子、野菊花、黄芩各10克,滑石15克,生石膏30克;④本病伴有淋巴结炎者,加浙贝母、夏枯草各15克,炒僵蚕12克,竹茹10克;⑤可用本方煎汤外洗患部。疗效:用本方治疗急性湿疹237例(全身性67例,四肢部59例,头面部88例,外生殖器和肛周部23例)全部治愈。治疗次数,最少1次,最多16次,大部分患者服药5~9剂后而告痊愈。

方三芦荟60克,炙甘草30克,研数细末,先用温水洗净患处,然后撒上药粉。

方四用5‰黄连素液湿敷或外洗患处。

方五炉甘石30克,冰片1克,共研极细末,撒布患处。对无或少渗液者,可用麻油适量,将药粉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天换药1~2次,换药时宜用湿棉签轻轻拭去原上旧药,再敷新药,用药期间忌用水洗患处。

方六土茯苓60克,白鲜皮15克,蝉蜕10克,金银花30克,黄柏10克,当归15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加减:①疹色鲜红、灼热、痒痛者,为血热,本方去当归,加牡丹皮、玄参、生地黄、蒲公英;②疹色红、抓破出血者,为风热,加牡丹皮、连翘、黄芩;③皮肤溃烂流黄水者,为湿热,加薏苡仁、苍术,重用黄柏;④疹皮起白屑者,为血燥,加生地黄、玄参;⑤血疹暗红者,为血瘀,加桃仁、红花、穿山甲;⑥发于上部者,加桑叶、野菊花;⑦发于中部者,加胆草、生栀子;⑧发于下部者,加车前子、萆薢;⑨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后下)。

(二)慢性湿疹

慢性者多由急性转变而来,症见皮肤变厚而粗糙,皮纹加深,皮疹突起,边缘多数清楚,呈暗褐色,瘙痒异常;多发生于头面部、手背、肘窝、腘窝、臀部、下腿、阴囊等部位。治宜养血祛风除湿。

方一四物汤加味当归15克,熟地黄15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地肤子20克,防风15克,白蒺藜15克,蝉蜕10克,苍术15克。

方二防风通圣丸,每服15克,每日2次。二妙丸每服15克,每日2次。

方三当归10克,生地黄20克,白鲜皮25克,水煎服。

方四外用方

1.地榆粉75克,密陀僧末150克,研匀,加凡士林调成50%~60%软膏外敷,每日1~2次,适用于亚急性、慢性皮损浸润或轻度肥厚时的湿疹。

2.地榆50克,加水约600毫升,水煎成约300毫升,冷却后湿敷患处流水部位,半小时后再浸再敷,每天3~4次,连续3~4天,直至不流水为止。待渗出减少后,可用地榆20克,煅石膏20克,枯矾1克,研末混匀,调成40%~50%软膏外敷,每日1~2次。本方适用于急性、亚急性、脂溢性、婴幼儿及慢性湿疹急性发作期渗出较多时。

3.胡桃仁适量捣烂,炒至完全焦黑出油为度,用乳钵研成糊状,冷后备用。用时将药膏均匀薄敷患处,再在药膏表面撒上滑石粉固定,一般不需包扎。若渗液较多时则须厚敷,并用纱布包扎,每日换药1~2次,下次换药时不能用水洗,同时内服维生素B2和一般脱敏药物。疗效:经临床应用及调查,用本方治疗172例,各种无继发感染的皮炎,湿疹的急性渗出糜烂期或亚急性期,全部有效,大多在1~10天痊愈,少数在10~20天或以上痊愈。据初步观察,本品具有收敛、消炎、抑制渗出和止痒等作用。

4.蒲黄粉治疗渗液性湿疹。即将蒲黄粉直接撒在皮损上,渗液浸透药粉时,再继续撒布,外面覆盖纱布。再次换药时方法同上,但勿将原来已干燥的药粉去掉。疗效:共治30例,其中25例当天止痒,5例第2天止痒,全部均在6~15天治愈。

5.湿疹特效方:苦参50克,百部、白鲜皮各30克,雄黄5克,加水1500毫升,煎15分钟左右,待温后以汤渣搓洗患处,1日3次,一般1~2剂即愈,治愈率达96.5%,适用于各类湿疹。

6.马铃薯(土豆)治疗脓痂性湿疹:取完整马铃薯洗净去皮捣烂取汁液,以消毒纱布块浸透湿敷患处,每2小时更换1次,至愈为止。

7.仙鹤草治渗出性湿疹:取鲜仙鹤草250克左右(干者50~100克),加水适量煎煮(最好用沙锅煎煮),取其煎液,用毛巾或软布浸药液烫洗患处,每次2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每剂可用2~3天。但每次烫洗必须重新煮沸,烫洗后应保持患处干燥,勿接触碱性水液。

8.肛周及阴囊湿疹验方:韭菜根、辣椒根各80克,干大蒜梗50克,苦楝子50克,将前两味洗净,连同后两味加水4000毫升,文火煎至3000毫升,离火后倒入干净搪瓷盂或瓷盆中,趁热熏蒸患部,待药液不烫时,再蘸洗或泡洗10~15分钟。早晚各1次,一般2~4天即可治愈。

9.胡椒、黄柏粉治阴囊湿疹:胡椒10粒,黄柏20克,共研细末,冲水2000毫升煮沸,先熏后洗,一般用1~3次即愈。

10.紫苏治阴囊湿疹:取紫苏全草1握(量多少不限),煎煮后洗敷患部,每日1次,一般3~5日可愈。治疗期间,内裤要干净宽松,便于透气。

11.硫黄、白糖、白矾各等份研细末外搽治疗阴囊湿疹亦效。

12.呋喃西林液治耳周湿疹:取呋喃西林1克,加开水1000毫升局部湿敷,1~2日可愈。

[附一]阴囊阴茎奇痒方

方一苦参30克,大黄、荆芥各15克,皂角15克,加水1000毫升,取汁700毫升,先熏后洗患处。

方二蛇床子、当归、威灵仙、苦参各15克,以水2500毫升煎取沸后倒入盆内,先熏后洗患处,每日1次,一般2次可愈。1个月内忌酒、辛辣物等。

[附二]阴囊出汗方黄柏、知母各60克,肉桂6克,共研细末,蜜和为丸,每日6~12克,分2次温开水送服。

[附三]风疹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蝉蜕10克,赤芍15克,金银花15克,生地黄20克,木通6克,甘草6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外洗剂:浮萍草30克,豨莶草20克,蛇床子15克,苍耳子30克,防风15克。共煎汤浴身。本方与上内服药同用疗效甚佳。

二、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属中医的瘾疹,风疹块。症见皮肤表面出现白色或红色、高出皮肤、境界清楚、大小不等、形状不一、或单一出现、或融合成片状的疹块,以突然发作、痒而不痛、时隐时现、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为特点。

中医认为,荨麻疹乃风邪所致,但风邪往往有兼证。急性者一般有风寒证、风热证之分,慢性者有虚实寒热和内风外风之分,中药对急性发作者疗效较好,对慢性者较差。

方一祛风消疹汤路路通10~20克,乌梅6~10克,地龙6~10克,防风6~10克,蝉蜕3~6克,牡丹皮6~10克,甘草3~10克。水煎分服。加减:血虚者加当归;气虚者加党参、黄芪;有表证者加荆芥。主治:过敏性皮肤病。功效:疏风清热,活血通络,透疹止痒。

方二荆防汤荆芥穗、防风、僵蚕各6克,生地黄、牡丹皮、牛蒡子、黄芩、紫背天葵、浮萍各9克,金银花12克,蝉蜕4.5克,生甘草6克,薄荷4.5克。每日1剂,水煎服。主治:急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方三过敏煎防风、银柴胡、乌梅、五味子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加减:①本病属风寒者,加桂枝、麻黄、荆芥、升麻;②本病属风热者,加菊花、蝉蜕、金银花、薄荷;③本病属血热者,加牡丹皮、紫草、白茅根;④本病属热毒内盛者,加连翘、金银花、蒲公英、地丁、板蓝根、甘草。主治:一切过敏性疾病。

方四茵陈40克,荷叶20张。共捣碎过筛为散,每服9克,饭后调冷蜜水服。

方五牛蒡子、浮萍各等量。共研粗末,每服6~9克,加入薄荷少许,水煎服。

方六小儿荨麻疹取蝉蜕末10克,黄酒20毫升(此为3岁小儿用量),随年龄和体质情况酌情增减,入搪瓷缸内,用武火煎1~2分钟,待温后于每晚睡前服1次,不可间断,至愈为止。盖被发微汗,疗效更佳。疗效:据临床报道,共治86例小儿急、慢性荨麻疹,均获良效。

方七取鲜大蓟洗净,刮去表皮及抽心;留中层肉质部分为药用,每剂100克,水煎服。如无鲜品,亦可用干品50克煎服,小儿酌减。

方八苦参60克,蛇床子30克,百部30克,益母草30克,水煎洗患处。

方九苍耳子50克,水煎加适量红糖1次内服。

方十六君子汤加味党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12克,白芍12克,桂枝12克,砂仁10克,厚朴12克,陈皮、木香各6克,地肤子12克,苦参10克,炙甘草10克,生姜3片,大枣4枚,水煎服。主治:胃肠型荨麻疹。

方十一乌梅汤乌梅6克,细辛3克,肉桂3克,党参10克,附子2克,干姜2克,黄柏4克,川椒3克,当归4克,黄连2克。水煎服。主治:胃肠型荨麻疹。疗效:用本方治疗肠道障碍型荨麻疹8例,经连服3剂,获得奇迹般的疗效,治疗愈达100%。

方十二祛风合剂乌梅12克,蝉蜕12克,徐长卿30克,黄芪30克,防风15克,生甘草15克,丹参20克,赤芍10克,木通10克,葛根20克。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变态反应性疾病。

三、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又名”缠腰火丹“,俗称”蛇盘疮“。由一种亲神经性病毒所引起。症见沿腰肋间神经分布区成丛的红斑,疱疹起病突然,患部先有刺痛,继而出现大小如绿豆或黄豆状的水疱,形似累累串珠,排列成束状带,常见患者皮损痊愈后还遗留神经痛,往往可持续数月之久。

方一苍术、白术、地榆各等份,共研极细末,以香油适量调成糊状敷患处,每日1次,一般2~3次即愈。经治10例,敷药2次愈者6例,敷药3次愈者4例。

方二取王不留行(生者)12克(视病变范围而定量),用文火炒至爆开白花六七成时取出,研极细末,用麻油调成糊状,涂于患处。每日2~3次,如疱疹已破者,可将药末直接撒布于破溃处。疗效:用本方治疗10例,一般于用药后10~20分钟疼痛明显减轻,1~2天疱疹干缩,3~5天脱屑痊愈。

方三取活蚯蚓适量洗净放碗内,加白糖适量,1小时后蚯蚓即化成液体,以此液用棉签蘸取涂于患部,每日4~5次,余以此方治疗多例,均获良效。

又方:用地龙(蚯蚓)5条,烤干研粉,加适量麻油调匀,搽于患部,一般用药5分钟后就能止痛,3~4天痊愈。

方四取鲜马齿苋一大把,捣烂外敷患处并包扎,1日1换,当日止痛,三日痊愈。

方五取桑螵蛸不拘多少(蛹未出者更好),放文火上烧焦研成细末,加香油适量调匀,用羽毛涂患处,每日3~4次。疗效:治疗30例全部治愈,一般涂药1~2天告愈。

方六鲜冬青树叶30克,捣烂,调鸡蛋清敷患处。

方七草决明50克(炒黑)、白矾、雄黄各5克,共研细末,调冷开水涂患处。

方八生大黄、黄连、黄柏、制乳香、没药各15克,共研细末,加细茶叶泡浓汁适量调成糊状,敷患处,干则易之。疗效:应用此三黄二香散治疗带状疱疹,一般2~3日结痂,疼痛消失,4~6日痊愈。

四、痤疮

痤疮,俗称粉刺,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以青年人多见,病重者数年不愈,虽不威胁生命,但却影响美观,病者常为之而苦恼。

方一大枫子汤大枫子仁8克,赤芍、丹参、生地黄、土茯苓、双花、连翘、知母、甘草、升麻各12克,冬瓜仁、生石膏各15克,黄芩12克,葛根12克,枇杷叶、麻黄、桂枝各10克。水煎饭后服。本病好发于颜面及胸背上部,常留瘢痕疙瘩,终生难以平复,常用此方,且屡用屡效。当强调痤疮必使玄府通畅才能奏效,亦才能防止复发。故麻黄、桂枝不可缺少,若无脓疱、脓肿,则双花、连翘可减用量。

方二桃仁承气汤加味桃仁12克,大黄6克,桂桂6克,甘草3克,芒硝3克,双花10克,连翘10克,蝉蜕6克,麻黄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