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名方妙用
9182200000031

第31章 妇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1)

一、痛经

痛经是指月经来潮时小腹疼痛。根据各家有关痛经的病源和证治归纳有风冷、虚寒、虚热、气滞和血瘀等类。

方一温经汤吴茱萸、当归、川芎、党参、桂枝、牡丹皮、半夏、麦冬、甘草、生姜。主治:风冷证。症见经期小腹冷痛,经色紫黑,经行不爽,经忽停止,面色青白,头项强痛,腰酸骨痛,怕冷便泻。苔薄白,脉浮紧。本方治冲任虚损,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逾月不至,或1个月再至,或曾经流产,瘀血停留,唇干口燥,五心烦热,小腹冷痛,久不受孕。

方二当归建中汤合温经汤当归、桂枝、白芍、生姜、大枣。主治:虚寒证。症见经后腹痛,痛势绵绵不休,喜暖喜按,月经后期色淡量少,面色苍白,带黄,唇色淡白,头目眩晕,形体枯瘦,心悸寐少,腰酸乏力。苔白腻,脉细或迟。

方三丹栀逍遥散当归、白芍、茯苓、白术、柴胡、牡丹皮、炒栀子、薄荷、生姜。主治:虚热证。症见经后小腹隐痛,经期提前,经量减少,面色苍白,手心灼热,或午后潮热,心烦心悸,夜寐不安,小便淡黄,大便干结,口干舌燥。舌质红绛,舌苔薄黄,脉细数。

方四正气天香散乌药、香附、陈皮、紫苏叶、干姜。主治:气滞证。症见经期紊乱,经行不畅,经前或行经期间小腹胀痛,胀痛甚时则面色苍白,精神抑郁,胸闷泛恶,嗳气时作,腰酸作胀。舌淡苔白,脉弦滑。

方五折冲饮当归、桂枝、川芎、白芍、牛膝、延胡索、牡丹皮、红花。主治:血瘀证。症见经前或初行经时,小腹拘急酸痛,硬而有块;按之疼痛尤甚。有剧痛并发寒热者,经行不爽,经色紫暗而有血块,下血块后痛减。有经行之后淋漓断续,面色紫暗,大便秘结。舌质紫暗,脉沉涩。

方六艾附丸艾叶、香附各等份,共研细末,红糖熬膏为丸。每服9克,每日2次,开水送下。功效:温经理气止痛。主治:痛经,月经不调,属胞宫有寒,肝气不舒者。

方七煨老姜30克,益母草30克,红糖60克。水煎温服,每天3次,每日1剂。痛经以虚寒者居多,痛时得热则减,经多夹块,脉见沉紧。本方是著名中医学家蒲辅周先生生前推荐的经验效方,临证多验。

方八芷香外敷散白芷40克,小茴香40克,当归50克,细辛30克,肉桂30克,红花40克,延胡索35克,益母草60克。水煎两次,浓缩成稠状,混入溶于适量95%乙醇(酒精)的乳香、没药液,烘干后为细末,加樟脑备用。每次取9克,用黄酒数滴拌成糊状,外敷脐中神阙穴或关元穴,用护伤膏固定,药干后调换1次,一般连续用3~6次即可治愈。功效: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主治:痛经、经闭、产后腹痛、人流术后腹痛等。

方九泽兰汤泽兰、续断各14克,红花2克,香附、白芍、桃仁各12克,当归、延胡索各10克,牛膝3克。文火煎半小时,取汁200毫升再加水煎取200毫升,两次混合分两次温服,每日1剂。每次服药后饮少量米甜酒。正值经期者连服3~5剂。加减:血块多而较大者,增加当归、牛膝用量;月经量多者,加阿胶12克(烊化兑服),荆芥炭10克;五心烦热,或午后夜间发热者,加牡丹皮、地骨皮各12克;四肢或面部肿胀者,加茯苓15克;气虚者,加黄芪20克,白术10克;腰腿酸软困痛者,加桑寄生15克;月经提前者,加牡丹皮、栀子各10克;月经错后者,加小茴香6克,台乌药10克;月经先后不定者,加柴胡8克,白芍14克。疗效:安康地区中医院运用本方治疗痛经120例,治愈104例,好转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5%。

方十小茴香20克,在月经前3天煎服,连服3天。月经后再用小茴香、香附各15克,水煎取汁加红糖30克,分3次服。注意:阴虚火旺者慎用。

二、月经不调

(一)月经先期

月经每月超前六七天或以上,甚至1个月两潮,称为月经先期。经来时量多色深,红或紫黑或块,质浓黏稠,气味腥臭,伴心烦易怒,脉滑数或弦数。治宜凉血清热。

方药四物汤加黄柏、知母、茯苓、黄连、艾叶、香附、阿胶。

(二)月经延期

每个月月经延后六七天或以上,多至40~50天,称为月经延期。经来量少,色淡红不浓,伴见头眩心慌,脉象细弱者,多为冲任血虚,用人参养荣丸之类。亦有冲任虚寒,经期延后,腹痛绵绵,形寒肢冷,经来量少,色淡或暗黑,用胶艾四物汤。一般治月经至期不行,常用桃仁、红花、蒲黄、泽兰等通经,并按病情斟酌加入,但必须结合病因,不能专一攻瘀。如月经一向正常而突然延期,伴有早孕症状者,须考虑妊娠。对于肥胖妇女,量多而经行后期,伴有血虚者,宜投芎归二陈汤。

(三)月经先后不定期

其原因主要有脾虚、气郁、血瘀等3种。

(1)脾虚者用温胃饮:党参15克,白术15克,炒扁豆15克,陈皮10克,炮姜10克,当归10克,炙甘草5克。

(2)气郁者用紫金丸:青皮25克,陈皮25克,槟榔片15克,砂仁5克,赤小豆15克,高良姜10克,乌药10克,香附15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枳壳15克。

(3)血瘀者用桃仁汤:用川芎、泽兰、甘草、党参、牛膝、桂心、牡丹皮、当归、白芍、生姜、半夏各15克,蒲黄5克。

(四)月经不调简便验方

方药香附15克,艾叶12克,当归18克。水煎30分钟,入好醋1小杯,热服,早晚各服1次。或将此三味药研成粗末放入口袋中,每遇月经不调的病人送服1包,很灵。

(五)上环后引起的月经不调

方药环崩汤熟地黄15克,补骨脂12克,金樱子30克,生蒲黄9克,五灵脂12克,白头翁30克,地榆30克,藕节炭10克。水煎分2次服。30天为1个疗程。

[附]温经汤方吴茱萸、当归、川芎、党参、桂枝、牡丹皮、半夏、麦冬、甘草、生姜。

三、功能性子宫出血

本病中医称为崩漏,以子宫出血持续不断,或反复发作为主证。来势急,出血量多者为崩;来势缓,出血量少,称为漏。两者可互相转化,久崩不止,可以成漏,久漏不止也能成崩。

本病多由脾肾气虚、血中有热、瘀血阻滞等原因导致冲任损伤、血海不固而形成。

治崩不宜纯止血,求因固本治当先。

(一)实热型

方药生地黄、黄芩炭各15克,栀子、侧柏炭各10克,地榆、小蓟各20克,血余炭5克,甘草3克。水煎服。加减:如为阴虚血热,宜滋阴清热,固崩止漏,于上方中加旱莲草30克,女贞子10克,地骨皮、龟甲胶各10克。功效:清热凉血,固崩止漏。主治:症见突然出血量多,色深红,心烦口渴,大便秘结,小便发黄,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有力。

(二)血瘀型

方药丹参15克,生蒲黄10克,血余炭6克,五灵脂10克,水煎服。功效:活血行瘀,养血止血。主治:症见阴道下血,紫暗有块,少腹疼痛拒按,脉沉弦,舌边有瘀点。

(三)气虚型

方药黄芪30克,党参12克,生山药20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疗效:补中益气,健脾摄血。主治:症见崩中下血,淋漓不断,色淡不红,食欲不佳,腹胀便溏,舌苔白腻,脉虚细无力。

(四)肾虚型

方药生黄芪、山药各30克,山茱萸、枸杞子各15克,杜仲、续断各12克,棕榈炭10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加减:偏阴虚者,加旱莲草、龟甲各20克;偏阳虚者:加鹿角胶20克,菟丝子10克。功效:补益肾气,固涩止血。

注意:治病必求其本,不能见血止血。如气虚血崩,应益气补脾,使脾气旺,中气足、血能摄、崩自愈,这就是“见血休治血,先当调其气”。

(五)崩漏常用的方剂与方法

方一固本调元汤党参30克,生地黄20克,女贞子、旱莲草各15克,仙茅10克,淫羊藿15克,海螵蛸12克,煅牡蛎20克,黄芪20克。水煎,每日1剂。功效:补气养血,止漏。

按语:①本方可酌加白术、芋肉各20克,五倍子1.5克(为末冲服),血余炭5克。②本方可治疗更年期高血压。

方二止血灵马齿苋30克(鲜者250克),益母草30克,地榆30克,生蒲黄12克,茜草根12克,升麻6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功效:清热凉血、祛瘀上血。主治:崩漏,恶露不绝,月经过多(妇科出血性疾病)。

方三凝血汤当归20克,阿胶15克,白芍30克,白茅根30克,藕节炭10克,三七末6克(冲服)。每日1剂,水煎服。加减:气虚懒言,脉弱者,加黄芪30克,党参20克;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数者,选加生地黄20克,牡丹皮10克,黄芩10克,地榆炭10克。治21例崩漏病人,总有效率为95.28%。功效:养血止血。主治:本方用于以崩,伴见眩晕、心悸、脉细为主证者。

方四补益冲任汤小茴香3克,当归9克,鹿角霜6克,女贞子12克,沙苑蒺藜9克,党参15克,肉苁蓉9克,紫石英12克,枸杞子9克,旱莲草9克,补骨脂12克,竹茹15克。水煎分服,每日1剂。功能:补冲任,益肝肾。主治:崩漏久治不愈(包括功能性出血、人工流产后崩或漏等)。

方五参乌合剂党参20克,山药15克,白及10克,何首乌12克,续断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12克,仙鹤草12克,蒲黄炭1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加减:①出血过多者,加阿胶12克,三七末3克;②气虚较重者,加黄芪15~20克;③肝火过重者,加白头翁10克,秦艽6克。功效:益气养阴。主治:气阴两虚之青春期崩漏。

方六取鸡腹内未成熟之黄色鸡蛋1副,大葱根、生姜各50克。用香油在锅内同炒,去葱姜,同黄芪50克煎汤为引顿服。本方具有大补气血之功,有升气止血之能,方便可用。

方七地榆60克,与水、醋各一半,煎成药液,最好露1宿,次日晨温服。往往立止收效。

针炙

取中极穴,以3寸毫针,局部消毒后刺入寸半后,遂施补法,旋捻旋进至患者阴部有抽制掣感时血即止,后加刺三阴交以助脾摄血,静留针90分钟,后投以补中益气汤,以资调养。

四、阴道炎

阴道炎是由滴虫或细菌侵入引起的炎症性改变,属中医的阴痒范畴,是妇科的常见病。

方一九味消炎散孩儿茶30克,黄柏30克,黄连30克,炉甘石15克,青黛9克,冰片1.5克,红粉0.3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上药共研细末和匀备用,用窥阴器撑开阴道,先用0.02%呋喃西林液搽洗阴道后,用消毒棉签将药粉撒于整个阴道内。每日1次,每次用量3~5克。

按语:①本方系治急性阴道炎(真菌性或滴虫性),症见阴痒,带下多,下腹坠胀,腰痛,舌红,苔腻;②加强个人卫生(如注意防止性交、衣被、公共浴盆、游泳等途径感染);③用本方治疗急性阴道炎700余例,均于短期内治愈。

方二中药制剂——-“洁尔阴”黄柏、苦参、蛇床子、苍术,根据需要而定用量,用水煎液冲洗阴道,在真菌性或滴虫阴道炎或预防伤口感染时,用10%的浓度,如为外阴瘙痒、湿疹、阴虱,宜用30%湿热敷或直接涂搽,经对2733例阴道炎的治疗,临床疗效达85%左右。

方三苦参百部汤苦参、百部、地肤子、蛇床子各20克,生甘草9克,花椒10~15克。加减:白带量多色黄者,加黄柏、萆薢各20克;带多清稀加薏苡仁、防己各15克;阴痒甚者,外洗液中加桉叶30克外用;腰痛甚者,加延胡索15~20克,上药文火煎20~40分钟过滤。取半量内服,每日2次,余液趁热坐浴5~10分钟并清洗外阴,每日1次。

方四雄黄1克,生烟叶2克,明矾少许,鲜猪肝100克。为1次用量,上三药共为细末,猪肝切成三角形,用缝衣针扎些小孔,把药末撒在小孔内,晚上塞入阴道内,早上取出。

方五蛇床子30克,花椒18克,白矾10克。水煎,熏洗阴道,每日1次,连用1周。疗效颇佳。

五、宫颈糜烂

子宫颈的急性炎症未得到及时治疗而形成慢性宫颈糜烂,症见带下量多,少腹胀痛,腰酸膝软,甚或性交时阴道刺痛出血。

方一清宫败毒饮土茯苓30克,鸡血藤20克,忍冬藤20克,薏苡仁20克,丹参15克,车前草10克,益母草10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分服。加减:①带下量多、色黄而稠者,加马鞭草15克和鱼腥草、黄柏各10克;②发热口渴者,加野菊花15克,连翘10克;③阴道肿胀灼痛者,加紫花地丁15克,败酱草、大蓟各10克;④带下色白、质稀如水者,减去忍冬、车前草,加补骨脂、白术各10克;⑤带下量多无臭而阴痒者,加蛇床子、槟榔各10克;⑥每于性交则阴道胀痛出血者,加赤芍、牡丹皮、地骨皮各10克;⑦腰脊酸痛、小腹坠胀而痛者,加桑寄生15克,杜仲、续断各10克。功能:清热利湿,解毒化瘀。

方二乌梅100克,苦参100克,大黄50克,乳香7.5克,没药、蛇床子各10克。共为细末。用法:用3%碘酒棉球消毒患处,再用乙醇(酒精)棉球脱碘,然后把高温消毒后的中药粉末撒在患处,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