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孔子学院
9176300000017

第17章 成大事也有捷径——孔子学问与做事的诀窍(4)

能迅速下达坚定决心的人能果断放弃应该放弃的东西,而在取得所需他们也往往如探囊取物。社会各阶层、各行各业的领袖下起决心来,都既坚定又迅速。唯有如此,他们才会成为领导人。言行知所栖止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找得到可以立足的一席之地。

一个人往往在年轻的时候,就养成了迟疑不决的习惯。一路从小学、中学,甚至到大学,缺乏确切目标的恶习已日渐积重难返。

拿不定主意的习惯会跟随在校的学生走入他日后选择的职业里,一般而言,初入社会的年轻人,会去找所能得到的任何一份差事做。因为他已习惯于迟疑不决,所以他会接受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如今有98%的人之所以做工薪阶级的工作,是因为他们缺乏谋划明确职务的坚定决心,也缺乏选择雇主的知识。

拿定主意始终需要勇气;有时需要极大的勇气。

10.拒绝拖延和抱怨

原文: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译文:孔子说:“没有人知道我啊!”子贡说:“为什么没有人知道您呢?”孔子说:“不怨恨上天,不责怪别人,下学人事而上达天命。知道我的,大概就只有天吧!”

虽然孔子也在感叹“没有人知道我啊!”但我们应该看到可贵的虽然不被人了解,但是他仍旧“不怨天,不尤人”,只管“下学而上达”。

孔子的这种不抱怨天和人,拒绝在学习上面拖延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拖延和抱怨是缺乏责任心的两种表现。而且,拖延是成功者最大的敌人,抱怨是无能者最好的发泄。他们知道那些整天只知拖延和抱怨的人,注定将一事无成。要想成就一翻大事就应该拒绝拖延和抱怨。

习惯为自己找理由的人往往也是办事拖沓的人。把前天该完成的事情拖延敷衍到后天甚至更晚,这是一种很坏的工作习惯。对一位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拖延最具破坏性,也是最危险的恶习,它使人丧失进取心。一旦开始遇事推托,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至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解决拖延的惟一良方就是行动。当你开始着手做事——任何事,你就会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处境正迅速地改变。

拖延是对生命的挥霍。拖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如果你将一天时间记录下来,就会惊讶地发现,拖延正在不知不觉地消耗着我们的生命。

人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清晨闹钟将你从睡梦中惊醒,想着自己拟订的计划,同时却感受着被窝里的温暖,一边不断地对自己说:该起床了,一边又不断地给自己寻找借口再睡一会儿。于是,在忐忑不安之中,又躺了五分钟,甚至十分钟……拖延是对惰性的纵容,一旦形成习惯,就会消磨人的意志,使你对自己越来越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毅力,怀疑自己的目标,甚至会使自己的性格变得犹豫不决。

拖延的人往往还喜欢抱怨。也许你生活贫困、负担沉重,也许你没有亲朋好友,无依无靠地生活在异国他乡。于是,你不停地抱怨,感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抱怨自己的父母、自己的老板,抱怨上苍为何如此不公,让你遭受贫困,却赐予他人富足和安逸。

你所不知道的是,喜欢抱怨的人在世上是没有立足之地的,烦恼忧愁更是心灵的杀手。缺少良好的心态,如同收紧了身上的锁链,将自己紧紧地束缚在黑暗之中。

没有人会因为坏脾气和消极负面的心态而获得奖励或提升。仔细观察任何一个管理健全的机构,你会发现,最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积极进取、乐于助人,能适时给他人鼓励和赞美的人。身居高位之人,往往会鼓励他人像自己一样快乐和热情。但是,依然有些人无法体会这种用意,将诉苦和抱怨视为理所当然。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就别抱怨老板不给你机会。那些喜欢大声抱怨自己缺乏机会的人,往往是在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成功者不善于也不需要编造借口,因为他们能为自己的行为和目标负责,也能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

人往往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产生勇气,培养坚毅和高尚的品格的。常常抱怨的人,终其一生都不会有真正的成就。

或许你正住在一间简陋的破屋里,心中梦想着宽大而明亮的殿堂,那么,你首先应该做的是努力将这间小屋变成一个干净整洁的天堂,将你愉悦的精神充满这间小屋。

不妨想一想,你喜欢哪一种工作伙伴呢?是那些总在抱怨、总在找借口的人?还是那些乐于助人、有活力、值得信赖的人呢?

抱怨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通过努力才能改善处境。

人们如此善于找借口,却无法将工作做好,这的确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如果那些一天到晚想着如何欺瞒的人,能将这些精力及创意的一半用到正途上,他们就有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就。

克服拖延的习惯,将其从自己的个性中根除。这种动不动就推卸责任的习惯,正在啃噬你的意志,除非你革除了这种坏习惯,否则你将难以取得任何成就。有许多方法可以克服这种恶习:

第一,每天做完自己应该完成的工作,而且不必等待别人的指示就能够主动去完成;第二,忙完自己的事情后,尽量帮同事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且不期望获得报酬和感谢;第三,每天要将养成这种主动工作习惯的价值告诉别人,至少要告诉一个人。

11.做大事者,以“勤”经营天下

原文: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大意:大宰向子贡问道:“孔老先生是位圣人吗?为什么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既然上天让他成为圣人,当然也就会让他多才多艺。”孔子听到后说:“大宰了解我吗?我小的时候贫穷,所以才努力学会了不少技艺,一般的君子会有这么多技艺吗?那是不多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孔子之所以成为多才多艺的圣人,像他说的就是因为努力勤奋而已。

“业精于勤,荒于嬉”,做大事者,务必终生牢记这个“勤”字。

被称为“塑胶大王”的台湾塑胶企业首脑王永庆是台湾的巨富之一。他拥有的塑胶、纤维和合板等行业共有11家分公司,资产总值已达10亿美元。但在50多年前,王永庆只不过是一家米房的小工,家贫如洗。他是如何发迹而成为台湾的传奇性人物,台湾报刊屡有介绍,王永庆本人也常常提及“一勤天下无难事”的道理。王永庆一次在美国华盛顿企业学院演讲时,谈到了他一生的坎坷经历。他说:“先天环境的好坏,并不足夸,成功的关键完全在于自己之努力。”

1916年,王永庆生于台湾嘉义县一个闭塞的村庄。家中贫困不堪,除了几间仅供遮避风雨的茅屋外几乎一无所有。当王永庆挨饿勉强活到7岁时,父亲东找西凑了几个钱送他上学,那时他只希望孩子学会记账就可以了。

王家祖籍福建安溪,因为生活穷得混不下去,在王永庆的曾祖时迁到台湾,几代都靠种茶为生。在永庆10岁时,祖父告诉他:“茶山将来会变成秃岭,靠种茶糊口是没有出路的。”祖父的这番话无疑粉碎了王永庆走祖辈生活道路的想法,而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走出乡关闯天下”的志愿。

王永庆15岁小学毕业时被迫辍学,只身背井离乡远到台湾南部一家米店当小工。聪明伶俐的王永庆除了完成送米工作外,还悄悄观察生意人怎样经营米店,学习做生意的本领。第二年,王永庆请求父亲帮他借了00元台币作本钱,自己在嘉义开了家小米店。开张时困难重重,因为附近的居民都有固定的米店供应,王永庆只好一家家去走访,好不容易才争取到几家住户同意试用他的米。他知道,如果服务质量比不上别人,自己的米店就要关门。于是,他特别在“勤”字上下功夫,他把米中的杂物一粒粒拣干净,有时为了一分钱的利润宁愿深夜冒雨把米送到用户家中。他的服务态度使用户感到满意,主动替他宣传,介绍新客户。接着,王永庆为了改善纯粹卖米的苦境,自己开设了一家碾米厂。当时他的隔壁也有一家碾米厂,条件比他的优越。为了同这家碾米厂竞争,他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克勤克俭,业务上终于胜过那家碾米厂。以后他又开办了一家制砖厂。

1943年,王永庆眼看自己勤勉操办的米、砖生意渐不如意,便转向木材业。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台湾建筑业逐渐景气,王永庆的木材生意也跟着蒸蒸日上。0世纪50年代初期,王永庆已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商人,但他并不满足。1954年,他看到烧碱生产过程中有70%的氯气弃而不用,为之可惜,便打算废物利用。于是就筹集50万美元,创建了台湾第一家塑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