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颈肩腰腿痛奇效良方
9174600000033

第33章 常用中药(2)

15.羌活

为伞形科植物羌活及宽叶羌活的根茎及根。、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功效主治】

①解表散寒。用于风寒感冒,本品善治风寒湿邪袭表所致头痛身痛,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痛等证。常与防风、细辛、川芎等配伍。

②祛风胜湿,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肩臂疼痛。本品善治腰以上风寒湿邪所致的风湿痹痛,尤以肩背肢节疼痛者佳,每与其他祛风湿、止痛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9g。

【注意事项】本品气味浓烈,用量过多,易致呕吐,脾胃虚弱者不宜服。血虚痹痛,阴虚头痛慎用。

16.乳香

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及其同属植物皮部渗出的树脂。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功效主治】

①活血行气止痛。本品辛散温通,能活血行气止痛,又能化瘀伸筋蠲痹,用治瘀血阻滞诸痛证。如心腹瘀痛,癥瘕积聚及风湿痹痛等。治心腹瘀痛,癥瘕积聚,常配当归、丹参、没药同用。

②消肿生肌。本品既能活血化瘀止痛,又能活血消痈,去腐生肌,为外伤科要药。用于外伤科跌打损伤,疮疡痈肿。

【用法用量】煎服,3~10g,宜炒去油用。外用适量,生用或炒用,研末外敷。

【注意事项】孕妇及无瘀滞者忌用;本品气浊味苦,易致恶心呕吐,故内服不宜多用;胃弱者慎用。

17.细辛

为马兜铃科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全草。

【性味归经】辛,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

【功效主治】

①解表散寒。本品祛风散寒,达表入里,表寒、里寒证均可使用。适用于风寒感冒,阳虚外感等证。

②祛风止痛,通窍。本品辛香走窜,能祛风寒,通鼻窍,为治鼻渊之良药。常用于治疗鼻渊等鼻科疾病,又本品止痛之力颇强。

随配伍不同用治头痛,牙痛,痹痛等多种寒痛证。

【用法用量】煎服,1~3g;入丸散剂,用0.5~1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阴虚阳亢头痛,肺燥伤阴干咳忌用。反藜芦。

18.丹参

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

【功效主治】

①祛瘀止痛。本品为活血化瘀之要药,善通行血脉,祛瘀止痛,广泛用于各种瘀血证。用治血瘀之心胸、脘腹疼痛、跌打损伤、癥瘕积聚及风湿痹痛等。如治血脉瘀阻之胸痹心痛、脘腹疼痛,可配伍砂仁、檀香等同用。如用治跌打损伤、肢体瘀血作痛,常与当归、乳香、没药等配伍使用。

②凉血消痈。本品性寒凉血,又能活血,有清瘀热以消痈肿之功。用治疮疡痈肿。常配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5~15g。活血化瘀宜酒炙用。

【注意事项】反藜芦。

19.防风

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

【性味归经】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主治】

①胜湿止痛。可治风湿痹证,关节疼痛,四肢挛急。常与羌活、独活、桂枝等配伍。

②止痉。本品既能辛散外风,又能息内风以止痉。适于破伤风角弓反张、抽搐痉挛。常与天麻、天南星、白附子等配伍使用。

③止泻:用于肝郁侮脾,腹痛泄泻。此外本品炒用,尚可治肠风下血。

【用法用量】煎服,4.5~9g。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血虚发痉、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

20.没药

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或其他同属植物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

【性味归经】辛、苦,平。归心、肝、脾经。

【功效主治】活血止痛,消肿生肌。本品功效主治与乳香相似。治跌打损伤瘀滞肿痛,外科痈疽肿痛,疮疡溃后久不收口以及一切瘀滞心腹诸痛,常与乳香相须为用。二者之区别在于乳香偏于行气、伸筋;没药偏于散血化瘀。治疗血瘀气滞较重之胃痛多用。又近代临床用没药治疗高脂血症有一定疗效。

【用法用量】煎服,3~10g,宜炒去油用。外用适量,生用或炒用,研末外敷。

【注意事项】孕妇及无瘀滞者忌用;本品气浊苦,易致恶心呕吐,故内服不宜多用;胃弱者慎用。

21.木瓜

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和木瓜(榠楂)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性味归经】酸,温。归肝、脾经。

【功效主治】舒筋活络。本品有较好的舒筋活络作用,且能去湿除痹,为久风顽痹、筋脉拘急之要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脉拘挛,亦常用于腰膝关节酸重疼痛。又本品温通,祛湿舒筋,常用治脚气水肿疼痛。

【用法用量】煎服,6~9g。

【注意事项】胃酸过多者不宜用。内有郁热,小便短赤者忌服。

22.地龙

为钜蚓科环节动物参环毛蚓、或缟蚯蚓的全虫体。

【性味归经】咸,寒。归肝、脾、膀胱经。

【功效主治】通络。地龙长于通行经络,治疗中风后经络不利、半身不遂、口眼斜等症,常与黄芪、当归、川芎等配伍,如补阳还五汤;本品通经活络,性寒清热,用治痹证。适宜于治疗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之热痹,常与防己、秦艽、忍冬藤、桑枝等同用。亦可用治风寒湿痹,可与川乌、草乌、天南星、乳香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4.5~9g。鲜品10~20g。研末吞服,每日1~2次。外用适量。

23.川芎

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主治】

①活血行气。本品辛散温通,既能活血,又能行气,为“血中气药”,能“下调经水,中开郁结”。用治血瘀气滞的痛证。治疗妇女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等,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常配当归、桃仁、香附等同用。

此外,伤科之跌仆损伤,外科之疮疡痈肿,亦可用之。

②祛风止痛。本品辛温升散,能“上行头目”,祛风止痛。用于头痛,风湿痹痛。治头痛,无论风寒、风热、风湿、血虚、血瘀,均可随证配伍用之。前人有“头痛不离川芎”之说。治风湿痹证,肢体疼痛麻木,本品能“旁通络脉”祛风活血止痛。常配独活、桂枝、防风等祛风湿通络药同用。另外,近代以川芎及川芎为主的复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用法用量】煎服,3~9g。

【注意事项】凡阴虚火旺,多汗及月经过多者,应慎用。

24.赤芍

为毛茛科植物毛果赤芍(川赤芍)和卵叶芍药或芍药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经。

【功效主治】散瘀止痛。本品苦降,有活血通经,散瘀消癥,行滞止痛的功效。既可配伍柴胡、牡丹皮等药,用于治疗肝血瘀滞之胁痛,又可配伍当归、川芎、延胡索、桃仁等药,用于治疗经闭癥瘕,跌打损伤,痈肿疮毒等证。

【用法用量】煎服,6~12g。

【注意事项】血寒经闭不宜用。反藜芦。

25.葛根

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甘、辛,凉。归脾、胃经。

【功效主治】

①解肌退热。本品甘辛性凉,轻扬升散,入脾胃经,而有发汗解表,解肌退热之功。且长于缓解外邪郁阻、经气不利、筋脉失养所致的项背强痛。用治外感表证,无论风寒与风热,均可选用。

②生津止渴。本品甘凉,于清热之中,又能鼓舞胃气上升,而有生津止渴之功。用于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

26.狗脊

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的干燥根茎。

【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主治】

①祛风湿,强腰膝。本品善祛脊背之风湿而强腰膝。用于风湿痹痛,腰痛脊强,不能俯仰,足膝软弱。常与杜仲、桑寄生、川续断等配用。若与萆薢、菟丝子同用,可治各种腰痛,如《圣惠方》狗脊丸。

②补肝肾。本品温补肝肾,兼以固摄,用治肾气不固之遗尿,白带过多。治尿频、遗尿,腰痛等,可与五加皮、益智、桑螵蛸等配用。治冲任虚寒带下,多与鹿茸、白蔹等同用。此外,狗脊的绒毛有止血作用,外敷可用于金疮出血。

【用法用量】煎服,6~12g。

【注意事项】肾虚有热,小便不利,或短涩黄赤者慎用。

27.秦艽

为龙胆科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根。

前3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和“麻花艽”,后一种习称“小秦艽”。

【性味归经】辛、苦,平。归胃、肝、胆经。

【功效主治】祛风湿,通络止痛。本品能祛风湿,舒筋络,流利关节,又为风药中之润剂,故各种风湿痹痛均可用。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及手足不遂等。但性寒清热,以热痹更宜。

多配伍牡丹皮、防己、络石藤等同用。又本品既能祛风邪,舒筋络,又善“活血荣筋”可用于治疗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斜,四肢拘急,舌强不语等。单用大量水煎服即可。

【用法用量】煎服,3~9g。大剂量可用至30g。

28.全蝎

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

【性味归经】辛,平;有毒。归肝经。

【功效主治】通络止痛。全蝎善于通络止痛,用于风湿顽痹。对风寒湿痹久治不愈,筋脉拘挛,甚则关节变形之顽痹,作用颇佳。可与川乌、白花蛇、没药等祛风、活血、舒筋活络之品同用。本品具有搜风通络止痛之效,用于顽固性偏正头痛。常与蜈蚣、白僵蚕、白附子、川芎等同用,或单用研末吞服奏效。

【用法用量】煎服,3~6g;研末吞服,每次0.6~1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孕妇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