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运用】临床治疗14例,经2~3个疗程治愈8例,显效2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2.85%。
治验:余某,男,56岁。2004年1月10日就诊。自述:腰痛5年,每遇劳累及天气寒冷时症状加重,经中西医治疗时轻时重。3日前因工作劳累过度致腰痛发作,活动受限,饮食尚可,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中医诊断:慢性腰肌劳损。用中药药袋束腰部,5日后即感腰痛有所减轻,10日后腰痛明显缓解,佩戴1个疗程症状基本消失。隔3日又换新药袋束腰,并口服中药散剂,1周后诸症消失。为巩固疗效,用完第2个疗程停药,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经验心得】方中吴茱萸、花椒温中散寒止痛;制附子、肉桂性大热,补火助阳,对肾阳不足所致腰酸痛有良效;淫羊藿、巴戟天补肾阳,强筋骨,散风湿,治腰膝冷痛;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与淫羊藿配伍散风寒,强腰膝;白芍补血敛阴;续断补肝肾,强筋骨,用于肾虚腰痛;红花善通血脉,与肉桂相配,用于寒凝血脉之腰痛。以上药物合用,恰中病机,此第一步治法矣。然有疗效不佳者,多因患者年龄大,病程长,根据“久病多瘀”的理论,兼服活血化瘀为主之散剂。丹参、川芎、牛膝活血祛瘀,牛膝利关节,强腰膝;桔梗祛痰;黄芪补气。
川芎行气,以达瘀血去,气血通之目的,此第二步治法也。综合以上疗法,内外结合,标本兼治,使经脉畅通,筋骨强壮。
【方剂出处】高留泉,等.中药药袋外贴与内治结合治疗慢性腰痛14例.中医外治杂志,2006,15(2):36
四、其他腰痛
1.加味甘姜苓术汤
【药物组成】甘草10g,干姜15g,茯苓30g,白术15g,独活15g,续断20g,杜仲15g,牛膝15g,薏苡仁30g。
【随症加减】湿邪偏盛,腰部重痛甚者,加苍术;寒邪偏盛,腰部冷痛甚者,加附片30g;寒凝瘀血,腰部刺痛甚者,加红花;肾阳偏虚,腰部酸痛伴有下肢酸软无力者,加桑寄生15g,菟丝子15g。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7剂为1个疗程,另外将药渣炒装入袋内,热敷腰部,每日敷1~2次,7日为1个疗程。
【功效】温经散寒、祛湿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48例。治疗2个疗程后,痊愈41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为98.92%。
【经验心得】《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肾着之病,人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中医学认为,因人体感受寒邪,寒性凝滞,经脉气血阻滞,运行不畅而至腰痛。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入侵,人体阳气受损,失于温煦,阴寒内生,故可加重疼痛。治以温经散寒,祛湿止痛。遵古人之法,用甘姜苓术汤加入独活、续断、牛膝、杜仲、薏苡仁组成加味甘姜苓术汤,方中用甘草、干姜散寒温中;茯苓、白术健脾利湿;独活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续断、牛膝、杜仲补肝肾、祛风湿;薏苡仁利水渗湿,全方共奏温经散寒,祛湿止痛之功。经临床观察,加味甘姜苓术汤治疗寒湿腰痛,只要辨证准确,确有药到病除之效。
【方剂出处】番在幸,等.加味甘姜苓术汤治疗寒湿腰痛48例.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9):23
2.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药物组成】生麻黄(先煎)6~10g,制附子10~12g,细辛3~6g,天花粉20g,生黄芪20g,防风10g,生甘草6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上、下午温服。20日为1个疗程。
【功效】祛寒除湿、温阳固表。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60例,治愈38例,好转14例,未愈8例。治愈率63.3%,总有效率86.7%。
【经验心得】寒湿之邪留滞腰府经脉,寒凝则为冷为痛,湿阻则酸胀重坠。患者每每活动汗出后觉腰部症状减轻,故自思:活动汗出则阳气流速而达于表,正邪交争,气旺则驱邪外达,故而自觉轻快,若以汗法使病邪由表而散,疗效当佳。麻黄制附子细辛汤中生麻黄辛温入肺、膀胱经,善使太阳之寒邪由表而散;制附子大辛大热,归肾经,善散寒止痛,一能鼓舞阳气,以助太阳经发散寒邪,二能补肾阳,使寒气去而阳气自足,阳气足则湿邪亦自蒸化,且能防外邪再次入侵;细辛辛温,善止痹痛,伍麻黄则散寒除湿助阳之力大增。三药合用,一者散寒除湿力宏,二者阳气旺盛,使留于经筋、经脉的风寒湿之邪由表而解,邪去正复而不复感,加生黄芪、防风乃仿玉屏风散之意。天花粉民间以单味药治疗腰痛效果显著,用之以提高临床疗效。生甘草能缓和3味主药的辛烈之性,邪去而不伤正。
诸药合方,总以祛寒除湿、温阳固表为务,药简力宏,确为治疗寒湿腰痛的有效方剂。
【方剂出处】徐庆丰.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寒湿腰痛60例.河北中医,2004,26(10):764
3.当归舒筋汤
【药物组成】当归20g,白芍20g,乳香10g,没药10g,杜仲20g,狗脊10g,补骨脂10g,牛膝20g,续断10g,伸筋草20g,海桐皮20g,威灵仙15g,羌活10g,延胡索6g,莪术10g,丹参20g,甘草6g。
【随症加减】腰部疼痛,寒湿偏盛者加桂枝10g,制川乌10g;痛处有热感,热天或雨天加重者加薏苡仁20g,黄柏10g;腰痛如刺,痛有定处,部分有外伤史者加桃仁10g,红花10g;腰痛以酸软为主,喜揉按,腰膝无力,反复发作,偏阳虚者加熟地黄20g,巴戟天12g;偏阴虚者加地骨皮12g,鳖甲30g(先煎)。
【治疗方法】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活血散瘀、补肝强肾、祛风除湿。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98例,治愈48例,显效30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0.8%。
【经验心得】当归舒筋汤具有活血散瘀、通经活络、补肝强肾、祛风除湿、温经散寒、通利关节的作用。当归补血活血,与白芍相伍,补养肝血;与乳香、没药、丹参相配,活血祛瘀;续断、伸筋草、海桐皮、羌活通经活络;杜仲、狗脊、补骨脂、牛膝益肾填精、温经散寒、祛风通络;威灵仙、延胡索行气止痛;莪术散结软坚;甘草调和百药。本方作用致病变部位,使局部血液循环、淋巴循环及营养状态得以改善,炎症消除,而达到治疗目的。
【方剂出处】张倩君,等.当归舒筋汤治疗肾虚腰痛98例.中国骨伤,2000,13(7):439
4.六味地黄汤
【药物组成】熟地黄30g,山茱萸、山药各20g,牡丹皮、泽泻、茯苓各15g。
【随症加减】凡阳虚者加制附子、桂枝各10g;阴虚火旺明显者加墨旱莲、女贞子各15g,知母、黄柏各10g;气虚者加党参、黄芪、白术各15g;血虚者加当归、黄精、何首乌各15g;心悸少寐者加麦冬、五味子、酸枣仁、首乌藤各15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服。30日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功效】补益肝肾、强筋健骨。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116例,治疗2个疗程后,治愈42例,占36.21%;有效70例,占60.34%;无效4例,占3.45%;总有效率96.55%。
【经验心得】腰痛病多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病程长久,久病必虚。腰部的肌肉、筋膜、韧带、小关节突、椎间盘等易于受损,腰部劳损,必伤及肾。所以,肾虚为腰痛之本的观点为历代医家所共识。肾精充盈,不易被邪气所患,即便感邪,也易祛邪外出,疾病易愈。故补肾为治本之策。六味地黄汤是滋补肝肾的基础方,方用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补肝肾之阴,着重滋补肾阴,以治其本;合以泽泻、牡丹皮、茯苓泻虚火、湿浊之有余,以为反佐,三补三泻,补中有泻,以补为主。故加减得当可适用于各种肾虚腰痛病症。本方阴柔滋腻,若消化不良,脾虚便溏者,宜慎使用。患者在治疗期间,加强锻炼,忌过度劳累,可加速痊愈,减少复发。
【方剂出处】黄娟.六味地黄汤治疗肾虚腰痛116例.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22(3):197
5.二骨二仙汤
【药物组成】羊骨20g,狗骨20g,鹿角霜20g,仙茅15g,淫羊藿15g,狗脊15g,杜仲15g,七叶莲10g,制附子15g(先煎),白术20g,防己10g,三七6g,地龙10g,白芍15g,甘草6g。
【治疗方法】上药加水600ml,煎至200ml,二煎加水400ml,煎至200ml,两煎混合,分早晚2次服,每日服1剂。
【功效】补肾壮腰、散寒除湿、活血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196例,治愈92例,显效74例,有效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