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心得】“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素问·痹论》曰:“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此病由于年老肾虚,先天禀赋不足,久病虚弱,加之劳累太过,以致肾精亏损,无以濡养筋脉骨骸而成。辨证为:肾虚骨弱,瘀血阻络。治以补肾坚骨活血通络。方中巴戟天、淫羊藿、补骨脂、杜仲、续断、枸杞子、熟地黄、仙茅补肾温阳益精强筋坚骨为主,辅以骨碎补、自然铜,使腰椎体骨密质增加,肥大疏松退变的骨体坚硬、缩小而腰痛自愈;佐用三七、土鳖虫、当归、丹参活血化瘀,疏通瘀络,推动腰部血液运行,改善局部受压组织的瘀血肿胀,恢复神经血管功能,配鸡血藤、威灵仙、路路通舒筋活络,引药达所为使,即“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故痹证悉除。
【方剂出处】刘正隆,等.补肾坚骨汤治疗腰椎退行性变116例.江西中医药,2006,(4):54
3.除湿补肾汤
【药物组成】炒白术30g,生薏苡仁30g,芡实30g,炒白芍30g,炙甘草15g。
【随症加减】腰痛甚者加续断、桑寄生、蜈蚣;腰部酸困无力加黄芪、当归;伴下肢沉重疼痛加木瓜;严重者加活络效灵丹;寒甚者加附子;肾阴虚者加熟地黄、山茱萸。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同时将本方药渣用布包裹热敷患侧,每日1次,每次30min。
【功效】健脾燥湿、通络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72例。治愈26例,好转4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1.67%。
治验:张某,男,36岁。2001年2月19日初诊。患者反复腰痛、酸困沉重8年,劳累或遇寒湿疼痛发作,晚间休息时疼痛加重,早晨起床活动后减轻,伴神疲困倦。经查腰部脊柱正常,肌肉紧张,左侧为甚,呈细索状,第3腰椎横突部有压痛,舌淡、苔白,脉沉缓。腰部磁共振检查无异常。此乃肾气不足、湿邪壅滞,予除湿补肾汤加味以补肾祛湿,兼散寒止痛。
处方:炒白术30g,生薏苡仁30g,芡实30g,炒白芍30g,生黄芪30g,当归12g,续断9g,桑寄生9g,蜈蚣2条、附子9g,木瓜9g,炙甘草15g。服药7剂,晨起时未觉腰痛;服药12剂,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效不更方,共服52剂,治疗过程中并配此药渣热敷患侧,诸症消失。半年后随访未复发,临床治愈,而收全功。
【经验心得】《景岳全书·腰痛》曰:“腰痛证凡悠悠戚戚,屡发不止者,肾之虚也;遇阴雨天或者久坐痛而重者,湿也;遇诸寒而痛,或喜暖而恶寒者寒也。”除湿补肾汤中重用白术健脾燥湿,祛湿邪之源;重用生薏苡仁渗湿利水、舒筋缓急,使湿邪有去之路;重用芡实益肾去湿,令湿邪无藏身之地;重用白芍和炙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合药渣热敷,能使药液直接渗透于病所,促进腰部肌肉气通血和,内外合拍,肾气旺,湿邪除,痛得止。
【方剂出处】崔爱军.除湿补肾汤治疗腰肌劳损72例.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9,26(1):22
4.独活寄生汤
【药物组成】当归、川芎、杜仲、牛膝、人参、茯苓各10g,桑寄生15~20g,细辛3~6g,白芍10~15g,生地黄12~15g,肉桂3~5g,甘草6g。
【随症加减】疼痛较剧者,可酌加川乌、制草乌、白花蛇,以助搜风通络、活血止痛之效;寒邪偏盛者,可酌加制附子、干姜,以温阳散寒;湿邪偏盛者,去生地黄,酌加防己、薏苡仁、苍术,以祛湿消肿;正虚不重者,可减生地黄、人参;脊柱疼痛明显者,加金毛狗脊、土鳖虫、羌活;大腿外侧连及小腿外后侧疼痛者,加地龙、青风藤、槟榔;腰膝关节骨刺明显者,去杜仲,加骨碎补、补骨脂、乳香、没药、生龙骨。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7日为1个疗程。
【功效】补益肝肾、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28例,治愈6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4%。
治验:王某,男,55岁。腰痛3年、加重1周。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得热则舒、遇冷加重;症状时轻时重,每于劳累、寒冷或阴雨天疼痛加重;休息及口服解热镇痛药无效。1周前,因劳累、出汗后受凉,腰痛加重。口服布洛芬无效,来我院就诊。症见腰痛,活动受限,转侧不利;腰部肌肉紧张、皮肤发凉;腰脊部按压及叩痛明显;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沉迟。
CT扫描见腰3至骶1椎间盘向后呈舌状突出,硬膜囊前脂肪间隙变窄,椎体缘骨质增生。诊断:腰椎及其间盘退行性改变;中医诊断:寒湿腰痛。治宜祛风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止痛,益肝肾,补气血。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忌生冷、避免风寒、潮湿及过度疲劳。服药7剂后,腰痛已去大半;继服14剂,诸证消失;为防复发,嘱其继服独活寄生丸2周。随访半年未复发。
【经验心得】独活寄生汤常用于治疗肝肾两虚、气血不足、风寒湿邪杂至所致的痹证。方中独活辛苦、微温,长于祛下焦风寒湿邪,蠲痹止痛,为君药;防风、秦艽祛风胜湿;肉桂温里祛寒、通利血脉;细辛辛温发散、祛寒止痛。佐以寄生、牛膝、杜仲,补益肝肾、强壮筋骨;当归、芍药、地黄、川芎,养血活血;人参、茯苓、甘草,补气健脾、扶助正气。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相伍,使风寒湿邪俱除,气血充足,肝肾强健,痹痛得以缓解。
【方剂出处】乔华,等.独活寄生汤治疗寒湿腰痛28例.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7,14(5):39
5.健脾通络汤
【药物组成】生白术50g,党参15g,熟地黄60g,骨碎补30g,当归、五灵脂、土鳖虫、秦艽各10g。
【随症加减】湿邪重者加苍术12g;肾阳不足者加杜仲15g,菟丝子15g;肾阴虚者加枸杞子、龟甲各20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分3次温服。
【功效】健脾强肾、通络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48例。治愈37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8%。服药最少6剂,最多24剂。
治验:姚某,男,39岁。1996年5月就诊。10年前因腰部扭挫伤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致腰部疼痛反复发作,时轻时重,10年来虽经多方治疗,效果不明显。现腰部疼病绵绵,弯腰困难,劳累后加重,喜双手捶腰以减轻疼痛,伴肢软乏力,精神疲惫,饮食欠佳,舌淡有瘀点,苔白,脉细弱,诊为慢性腰肌劳损。证属脾肾气虚,络脉瘀阻。治宜健脾益气,补肾强腰,活血通络。方用健脾通络汤。生白术50g,党参15g,熟地黄60g,骨碎补30g,当归、五灵脂、土鳖虫、秦艽各10g。每日1剂,水煎,每日3次服。服药1剂后饮食增加,精神好转,腰痛减轻,守方再服3剂腰痛止,纳谷香,精神佳,四肢有力。
嘱再服2剂巩固疗效,半年后随访,腰痛未再发。
【经验心得】引起腰肌劳损的病因较多,但凡劳逸不当,气血筋骨活动失调等均可造成软组织损伤,而引发腰痛。腰为肾之外腑,脾主四肢肌肉,故腰肌劳损的病位在肾、在脾。久病入络,病因与瘀血有关。治疗当以健脾益气,补肾强腰,活血通络为法。健脾通络汤方中党参补气,白术健脾且利腰脐死血(清·陈修园《医学实在易》曰:“白术能利腰脐之死血,凡腰痛诸药罔效者,用白术两许少佐他药,一服如神。”),熟地黄补肾接续,骨碎补接续筋骨,当归、五灵脂、土鳖虫、秦艽养血活血通络止痛。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强肾、通络止痛之功。
【方剂出处】杨秀明,等.健脾通络汤治疗慢性劳损性腰痛48例.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2):103
6.金匮肾气丸加减
【药物组成】熟地黄24g,山茱萸12g,山药12g,茯苓9g,泽泻9g,牡丹皮9g,制附子3g,桂枝3g。
【随症加减】偏湿热者去附子、桂枝,加苍术9g,黄柏10g,牛膝12g,薏苡仁15g;瘀血者加当归10g,红花12g,川芎9g,秦艽9g;偏寒湿者附子、桂枝倍量并加干姜6g,白术12g,防风10g,桑寄生10g;偏阴虚失眠者去附子、桂枝,加酸枣仁12g,远志12g,五味子6g,麦冬12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配合穴位注射:取双侧腰眼及肾俞,用5ml注射器抽取3ml丹参注射液及1ml维生素B12注射液,俯卧位准确取穴后每穴各注射1ml混合液,注射后用一指禅法按摩以上4穴各30s。穴位注射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间歇3日,共治疗3个疗程。
【功效】补益肝肾、强筋舒络。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42例。治愈29例,显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4%。
【经验心得】腰肌劳损属于中医腰痛范畴,病因病机多为感受寒湿、湿热、外伤或肾亏体虚,但以肾虚为本,故治法之根本当为补肾;腰膝酸软为其之共症,故在辨证基础上佐以壮腰。《金匮要略方论》肾气丸是补肾名方,方中熟地黄滋阴补肾为君药。山茱萸、山药滋肾补肝健脾;少量制附子及桂枝温阳补肾,意在微微生火,鼓舞肾气,故上4药共为臣药。泽泻利湿泄浊,茯苓渗利脾湿,牡丹皮清肝泻火,使之补而不腻,故三者共为佐药。全方阴阳并补,阴中求阳,共奏补肾壮腰、温阳助阳之效。临床发现腰肌劳损伴有阴虚失眠者最多见,这与工作环境导致的精神及心理压力有关,故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用养心安神、滋阴生津药而取得理想效果。
【方剂出处】蔡懋戈,等.补肾壮腰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肌劳损42例疗效观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8,29(7):23
7.泰山磐石散加减
【药物组成】当归、白术各10g,白芍、黄芪、熟地黄、黑芝麻各15g,川芎6g,续断、杜仲、牛膝、阿胶各12g,甘草3g,红砂糖适量。
【治疗方法】方中黑芝麻炒熟,待阿胶另烊化后冲入黑芝麻、红糖,于服药前调服。上方每日1剂,水煎取汁500ml分别于下午及晚上临睡前2h温服。并根据临床症状表现的不同辨证加减。
【功效】补肝肾、益气血、强筋骨。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126例,经1~3周治疗后,治愈72例,有效4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4.47%。
【经验心得】腰肌劳损属中医学“腰痛”范畴,多因患者素体气血虚弱,肝肾不足,复加劳累过度所致,其病理在于气血虚弱,肝肾亏损,腰脊失养。方用泰山磐石散加减,其中当归、白芍、黄芪、白术、川芎、熟地黄益气健脾,养血活血;续断、杜仲、牛膝补肾壮筋;阿胶、黑芝麻相伍,有很好的养血滋阴,补肾壮腰之功;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具有补肝肾、益气血、强筋骨之效,切合病机,故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方剂出处】何炯成.泰山磐石散加减治疗腰肌劳损所致腰痛126例.浙江中医杂志,2001,(6):249
8.益气补肾汤
【药物组成】党参30g,黄芪30g,当归30g,怀牛膝15g,杜仲15g,桑寄生15g,补骨脂15g,菟丝子15g,延胡索15g,徐长卿15g,陈皮15g。
【随症加减】肾阴虚型加生地黄30g,知母30g,黄柏15g;肾阳虚型加肉桂10g,制附子10g(先煎);脾肾两虚型加砂仁10g,山药15g,白扁豆15g,薏苡仁15g,茯苓15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0日为1个疗程。
【功效】益气、补肾、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171例,治愈154例,好转17例,有效率100%,治愈率90%。
【经验心得】方中以党参、黄芪、当归为君药以补中益气、活血通络、健脾和胃。“补肾不若补脾”,脾健则运化好,水谷精微得以充养腰肌,肾气亦可获补充,而肾气旺则腰肢强健。
怀牛膝、杜仲、桑寄生、补骨脂、菟丝子等可补益肾之精气,肾中精气充足则可除腰痛、强筋骨。延胡索、徐长卿可祛风化湿、活血镇痛,快速缓解腰痛,能治其标。陈皮理气和胃,可防诸药壅滞。诸药合用,有益气、补肾、止痛的功效。临床研究提示,此药方切中病理病机。
【方剂出处】邹世光.益气补肾汤治疗驾驶员腰痛171例.人民军医,2006,49(2):104
9.中药药袋外贴
【药物组成】吴茱萸20g,花椒20g,肉桂10g,制附子10g,巴戟天20g,续断20g,淫羊藿20g,白芍10g,红花10g,威灵仙20g。
【治疗方法】将上药粉碎,过60目筛备用。用纯白棉布一块,缝制成长10cm,宽6cm的布袋,布袋底层铺一层絮棉,将药粉均匀地撒于絮棉上,缝好袋口,中间缝制成井字形数趟,以防止药粉上下左右窜通堆积,外层再缝一块塑料薄膜,防止药味外泄。使用方法:准备1条中间宽(7cm)两头窄的长布条,将中药药袋贴于腰部阿是穴(疼痛处),用布条宽处系药袋上束于腰部,松紧适度,昼夜佩戴。每袋药可用14日再换新药,28日为1个疗程。配合口服中药散剂:丹参20g,川芎10g,黄芪20g,牛膝10g,桔梗6g,将上药粉碎,过100目筛,装瓶密封备用。
【功效】祛风除湿、补益肝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