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9173500000008

第8章 教学合一的理念——实践(1)

提高自身修养

先秦时期的曾子曾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作为孔子最杰出的学生,曾子可以说时时刻刻都以孔子的教导为行为准则,并且不时地反省自己,看自己是否做到了老师的要求,而孔子也对这个淳朴好学的学生特别喜爱,把《孝经》的思想传给了他。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怎样教与怎样学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广大教师的一个难题。教师要想在课堂上把课讲得精彩,要想赢得学生的信任,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提高自身的修养。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教育学生,都应该注意一定的度,既要照顾学生的面子和尊严,又要能收到批评和教育的作用。

教师自身品德修养属于个体品德的范围,要通过不断地外化自我形象、内化品德修养来实现。教师只有依靠自身的努力和坚持,在提高自身修养方面进行学习和改造,才能使教师道德原则和品德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形成良好的师德风尚。

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自身修养:

一、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起引领和导航的作用,其显著特点是塑造人、培养人、完善人,也就是说要把一个自然人塑造成为一个成功的社会人,是实现人的个体价值和个体社会化的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和其他的社会活动都不相同,可以说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就是一种特殊教育手段,它本身就具有规范化、规定性、引导性的重要作用。我们平时所说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无德无以为师”、“为人师表”等名言,都是在表明教师这一崇高而伟大的职业不仅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求知的观念和态度,同时也说明了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对学生所具有巨大而深刻的意义和影响。

1、要贯彻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自己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要熟练掌握和运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通过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并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完善,提高教师的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严格遵守和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完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制度和管理制度

在教学工作进程中,教师继续教育重要培训和管理内容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和管理教育,要制定周密的研修计划,保障培训内容和课时学时,培训合格者计入相应学分,使教师真正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还要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考核,努力提高他们的德育修养和教学水平。

二、在教学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真谛——热爱学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热爱学生,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其应有的职业态度,最重要的职业情感,同时还是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矛盾与问题的重要准则,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真谛就是热爱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让学生感到巨大的温暖和感动,促使他们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种爱是出自崇高的目的,充满对人性的呵护和尊重的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持久而又深沉的爱。只有当教师热爱学生把学生看作一切时,他才会认真执教,为学生奉献自己的一切,无怨无悔地坚守岗位一辈子;用无微不至的爱去关心自己学生的每一步成长,才能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竭尽全力地教育学生,才能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更好地做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

2、严谨治学,知错必改,营造学术民主的学习氛围

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师与道之间的辩证关系。一般来说,教师要比学生知道得多,闻道在先,但是,有时我们教师还应该虚心向学生学习,特别是自己错了时,就要认真对待自己的错误,敢于正视和改正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自身的进步。

在一次语文课上,语文教师在黑板上写板书时不小心将一个字写错了。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您有一个字写错了!”老师听后一愣,仔细检查一遍没发现错误,便问道:“这位同学请你说一下错在哪里了?”这时,有好几位同学举手,她这才意识到真是自己错了,心里很难受地想,我是一名教师,怎么能让学生挑我的错呢?但转而一想,我平时教育学生,告诉他们要知错必改,才是一个好学生。如今我有了错的地方,自己看不出来,如果我对学生责骂,就会永远不知道这个错误在哪里,这样怎么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呢?于是她请刚站起来的同学指出自己错在哪里。等那个学生说出来,她细看教科书上,发现自己是真的错了,深感自己平时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备课时又不关注,该查的没有细查,才会写错了字。因此,她对全班学生说:“刚才这位同学学习认真、仔细,发现老师写错了又敢于提出来,帮助老师纠正了一个错误,我们应该学习他的认真思考和勇于质疑的精神。今后,我们师生来比赛,看谁学习最认真、最细致,同学们说好不好?”这位教师以她平等求实、敢于认错的态度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同时师生间又增添了一份真挚的情感。

3、理解学生,尊重家长

孩子的健康成长中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最值得他们依赖并信任的人。当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时,他们是对孩子给予厚望的,他们希望老师能通过教育,使自己的孩子更优秀。因此,教师应该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真正地理解和开导学生。尊重家长,教师和家长一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而共同努力;尊重家长是建立和谐、健康师生关系的需要,也是促进教师自我完善、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接触学生家长时,不论家长年龄大小、地位尊卑和文化水平的高低,教师都应该尊重和理解他们作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监护人这一无可替代的地位,充分尊重与理解他们。在学生家长面前绝不要摆出训人的架势,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更不能因为家长有权势,就对他们巴结奉承,格外殷勤,而对待一般家长就冷嘲热讽,冷眼相看。这些都是与理解学生、尊重家长的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相违背的。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

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是一个人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观点和看法,它引导着人们的言行、举止。只有正确的、符合社会规范的世界观才会客观地反映一个人的人格品质和道德情操。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最根本的世界观正确了,才可能正确处理好教育活动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师的职业使命是教书育人,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中华民族历来对教师是非常尊崇的。古时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把教育我们的教师和培育我们的父母等同起来,可见在人们心目中教师的分量有多重。教师之所以受人广泛尊重,因为他是人类文明的薪火传播者,他们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荣辱,在三尺讲堂上,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艰巨任务,他们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他们必然会得到人们的尊重。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今天,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日益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也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

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

随着教学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反思型教师日益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话题,那么什么是反思型教师呢?反思型教师的概念是美国教育家舍恩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从此对这一概念的解说和研究开始兴起,人们对反思型教师、反思型教学的认识越深,就越认识到它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我国教育学原理研究专家熊川武在《反思性教学》一书中对反思性教学下的定义是: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和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反思型教师为:反思型教师是指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自身教学目的、教学工具的问题,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二者统一起来,不断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的学习型、专家型、研究型的新型教师。

培养反思型教师有多种途径,但自我培养和训练则是其中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式:因为与其他的培养途径相比较,自我培养和训练更为具体并且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它可以伴随着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而展开和进行。反思是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省和思考的过程,是针对工作中自己没有做好的方面的深刻反思,是自我的反思,是自我修养提高的表现,而不是别人的。教师只有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教育,把前人的教学经验与自己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学生的青春个性、社会的美好期待、家长的愿望等紧密相结合,才能促使自己不断成长。可见,自我培养是反思型教师培养的最有效的方式和途径。那么,我们应如何进行自我培养呢?

一、实现自我培养的途径之一——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

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说只是从书本上得来的东西印象是肤浅的,不深刻的,只有将自己所学得的理论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够对一些理论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马克思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我们要在实践中发现和认识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并发展真理。

反思型教师的自我培养也同样如此,只有在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才会有最好的效果。因为,感性的认识是肤浅的、初步的印象和感受;而理性的认识是经过后天的努力和实践得来的,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会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永久性的东西。但是所有理性的认识都是从感性发展而来的,从感性到理性,其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就是实践。教学实践活动中的自我反思,既是自我培养和完善的需要,同时也是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探索。教学反思主要是对教师选择运用教学策略的反思。

1、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不同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和身体需求,即使是同一年龄段的学生,由于出身、发展条件的不同,也有不同的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实践策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例如:我们在指导学生练习写作时,第一个阶段是造句,让学生在造句中练习对语句的掌握和运用,紧接着就是要他们看图说话,练习他们对图画的理解能力,这类作文一般都是紧贴着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的,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爱好;第二阶段称为习作,主要是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在写作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其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自由作文的能力,激发他们的联想能力;第三个阶段才被称为写作,主要采用命题作文和自主拟题作文两种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写出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个性作文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为日后的进一步发展做初步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想法随时变通,既让学生觉得有趣,又能调动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进行大胆的写作。通过这样三步的训练,才能取得良好的写作教学效果。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教学策略并不适合学生的心理和学习需要,要根据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革,采用新的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也才能完成自我反思教育的培养,向反思型教师迈出一大步。

2、遵循学科学习的规律

不同学科之间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不同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根据学科的特性选择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例如:在语文阅读课上,教师应先自己朗读一遍,把生字生词进行讲解,然后再听一遍录音朗诵,把学生的感情酝酿出来;然后再让学生大声朗读,更进一步地体会课文中的感情,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感受、理解、欣赏与评价的能力;在教授写作时,应采用自主写作的策略,让学生到自然中去观察、体验,然后把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这样的写作训练,才能提高学生观察自然、表达情感的需要,也才能使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来;在教化学课时,我们除了讲解理论知识外,还要引导学生做实验,写实验报告,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验的结论进行对比,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可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内容的不同,选择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学科素养与身心修养的提高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