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9173500000007

第7章 从梦想开始——意识(3)

在学习的过程中,直觉思维能力常常表现为在课堂上提出很奇怪的问题,或者对结果的大胆猜测,有时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出现多个不同的答案,这就要我们对这些问题和推测作出相应的态度,事实证明,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对能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嘉奖要比平时上课只是自己一人主导,学生没有问题也不敢提出问题教学效果好得多,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也有重要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发散思维。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在思考问题时呈现出的一种扩散的思维状态。发散思维开展时,人的思考视野极度宽阔,思维呈现出分散状。我们平时常说的“举一反三”、“一题多解”、“一物多用”,就是对这种思维方式的形象说明。在教学中,让学生针对一件事提出几种不同的处理办法,就可训练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如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像生“锈”了。原因何在?是不是果肉内的物质自身相互反应而“生锈”?是不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或者氮气、或者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锈”?“生锈”的快慢与温度有关吗?苹果及其果汁该如何保存?启发学生大胆地猜想与假设并进行探究、反思。

初三化学复习时,教师做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后,提出是稀硫酸中的哪种粒子使氧化铜溶解了呢?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加以探究。稀硫酸中有H+、SO42-、H2O三种粒子,有的利用排除法排除SO42-、H2O的作用,将CuO加入到Na2SO4溶液中,不溶解来证明;有的提出将CuO分别加入到稀硝酸、稀盐酸中,溶解了来推出结论;有的是在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粒,使之充分反应后,再放入少许CuO,CuO不溶解来分析得出结论,也可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还可以加入氧化铁等金属氧化物有人提出……

四、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可以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如《骆驼和羊》这篇寓言,按照常规理解揭示了这样一个寓意:要全面看问题,对自己不能只看长处,对别人不能只看短处。当学生通过学习理解了这一寓意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假设:如果院子里只有从高高的围墙外伸出的茂盛枝叶,骆驼会怎样,羊会怎样?如果院子里只有草,而围墙上只有一个又窄又矮的门,骆驼会怎样,羊会怎样?学生迫不及待地说:羊会饿死;骆驼会饿死;还有的说:如果他们互相帮助都不会饿死。最后总结出:人要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才能在竞争中取得胜利;人还要互相帮助,才能共同战胜困境走向光明。在低年级教学中,利用童话、寓言、成语故事启发学生挖掘出与常规理解不同的新的寓意。是训练学生逆向思维、培养思维灵活性的一个好办法。

总之,只要教师时时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创造学习的外部条件,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社会实践,以学生的认识规律为前提,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就能得到有效培养。

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学习兴趣大体上可以分为直接学习兴趣和间接学习兴趣两种。相比较而言,间接学习兴趣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学习兴趣不是天然生成的,而是在后天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想让知识为学生掌握,就要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学习有意义。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提出一些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让他们通过交流来解决;要善于在课堂中设置疑问和悬念,使他们对学习有强烈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明清时期的话本拟话本小说中,说书人在开讲之前,都有一段入话。所谓入话就是在讲正题之前,用相关的诗、词或小故事来开场,主要是为了引起听众对所讲故事的兴趣。教师在讲课之前也可以设置这样的“入话”,在讲课之前用与所讲内容相关的故事或实际生活中事例来开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在讲完之后做一些总结性的议论,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最后教师做简要的总结,可进一步扩展话题,也可鼓励表扬某些学生,或者针对课文内容教给学生一些课外知识,如在讲杜甫《望岳》这首诗时,可以简单地把律诗和古诗作一番介绍,让学生对诗歌发展有较为清晰和明确的认识,当然这就要求教师有丰富的课外知识,能够适时地调动出来。

除此之外,也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四至五人不等,把所讲的内容编成小故事,让学生通过表演来展现所讲的知识。所表演的节目要与课文内容相关,看最后谁的故事最能说明问题,最能把知识说明白,对于这类优秀的学生,要进行奖励。表演完以后,让看的同学和表演的同学互相即兴提问和回答或辩论。这种方式趣味性强,形式活泼,能够大面积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同学们那活泼的争辩、淋漓的表达,就像是开课前的兴奋剂。为更好地推动这一活动的展开,操作期间还需要时时总结,阶段性地评比出最佳话题、最佳表演、最佳辩手等,使活动效果更理想。分组表演用于课堂教学中也不失为一个增加学生语言实践机会,提高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二、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想在教学上成功,与学生愉快相处,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教师在走进教室时,不要一本正经地板着脸,让学生觉得可畏可怕,而要让学生看到一张真正微笑的脸,这样有利于营造宽松自然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教师应放下架子,不要在课堂上一人独大,而应该给学生讨论的空间,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对他们多进行赞扬,少进行批评,鼓励他们大胆回答问题。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时,教师应与他们一起讨论,共同解决。时刻关心生活困难的学生,给予他们尽可能多的帮助。对有问题的学生,也不应该打击、挖苦,而要主动与他们交流沟通,让他们真正感到你是在爱他们,这样用真挚的感情来打动学生,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三、采用多种教学媒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发生兴趣

教师要想上好所教的课,灵活科学地采用多种教学媒体,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形象,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是最重要的。而众多教学媒体中,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它有着鲜明的特点和突出的优势,能变微观为宏观、化静态为动态、易抽象为形象,从而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艰涩为通俗,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进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中学化学教学而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步普及。

化学是一门从原子、分子等微观的角度来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而微观粒子的结合、排布与运动是不可直观感知的、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而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化学教学中,可以直观展示粒子的运动、键的成断、原电池中电子与电流的流向、溶液中的离子扩散、有机反应的机理等过程,使得这些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直观、易于掌握。

化学是一门注重实验的学科,进行实验可以创设出活跃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一些实验有毒、有危险或者条件苛刻,学校没有相应的实验条件;有些实验可重复性差、耗时长,很难做到课堂上随时调用。这些化学流程无法在课堂上完成,如果学生不能身临其境,就不能很好掌握学习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实验过程,或者观看实验录像,从而化枯燥为生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中我们也可以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抓住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提出来。学生因为对某些现象觉得奇怪,不明白究竟是为什么,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可以将学生的思维状态进入到“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四、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一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不但会令学生厌烦,教师也会感到索然无味。即使一个看起来不错的教学方法,经常被使用也会失去它本身所具有的神秘性和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把教材吃透,搜集相关的信息,精心设计教学,灵活施教,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也要多样化,不单一,或讲授、或讨论、或情节扮演、或实验求证、或探究性学习、或综合性训练,不使学生感到厌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联系现实生活教学,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理论来源于实际,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这就是说,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坚持把讲授的理论与日常生活的实际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更有兴趣。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力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机会,由浅入深,让他们每个人都有尝试的机会,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创设真实情景,如在英语教学中,从买东西,问路,打电话,看病到应聘、采访、评论等,引导学生不断地运用英语,这样让学生把所学语言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不仅活化了教材内容,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课堂教学中适量加入最新词汇是很有必要的。事实证明,学生对于最新词汇的接受是积极主动的。比如,借重庆园博园举办的契机,介绍一些这方面的词汇,学生们不仅增加了课外知识,熟悉了一批单词,而且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成绩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和竞争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在新形势下,转变教学思想是搞好新教材教法的前提,更新观念是用好新教材的保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尽快解决教材新与方法旧的矛盾,变“不适应”为“适应”,掌握教学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