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9173500000026

第26章 追求卓越,实现自我——价值(3)

教师学而不厌的目的,是为对学生的诲人不倦。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中国古代教师这样要求,学生也是这样做的。在今天的新形势下,教师孜孜以求,好学不倦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在飞速地发展,我们的知识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尤其是现在的学生,他们大多头脑敏锐,视野开阔,见识广博。教师即使博学,也难免会有回答不上来的尴尬。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教师要永葆生机并保持心灵的强大,就必须及时补充新的知识,否则会在教学中出现“江郎才尽,捉襟见肘”的尴尬。教师绝对不能仅仅满足于“一桶水”的要求,而应该是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溪,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要。教师要有渊博的学识,能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教师常被看作是知识的化身,没有知识就不能为师,所以,知识修养是教师赖以实施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的基础,也是赢得学生尊重、树立教师威信的重要条件。因为在学生看来,教师首先应该是学识渊博、专业精深的人。而学生常常又会因崇尚教师广博的学识,从而产生对教师的敬慕之情并产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内驱力。

上海北郊学校校长郑杰说过,“学校不是一个‘霸占知识’的山头,老师不是山头上的‘山大王’,学校更不是一座庄严的‘神庙’,老师也不是神庙里的一尊‘天神’,什么都知道”。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探寻求真的过程是漫长的。现在已经没有什么绝对的永远正确的知识供人们“顶礼膜拜”,在学校里没有一个人可以声称自己是知识的富豪而拒绝学习。教育是一项伟大而繁复的工程,它要求教师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他应该学识渊博,并能灵活运用知识去分析解答学生提出的各式各样的实际问题。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学能力的基础,是履行教师职责的基本条件。教师只有掌握了精深的专业知识,并能做到举一反三,运用自如,教学才能越走越畅通。不仅如此,教师还应了解掌握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勤于钻研,勇于探索,开拓进取,善于接受新观念,勤于汲取新知识、新信息,让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以不断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追求。

另外,教师的综合素质也必须具有较高层次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科学素质是指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人文素养乃是指教师的精神世界及其兴趣、爱好、品格等。一个没有高尚精神生活,对真善美没有强烈追求的人,不能在学术上作出重大的贡献。

而在现代社会里,青年学生智力发育和身心发育异常迅速,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触知识的渠道也空前广泛,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知识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因此,在精通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教师应该积极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扩大自己的兴趣爱好,以不断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但也要注意:

知识储备不能仅仅局限于实用。教师的职责并不是一味地将某一方面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要丰富。不能认为学生只需要一碗水,教师也只有一碗水。如果学生需要的一桶水,一桶米呢?你有吗?你没有怎么办?

教师在教学中,有时会涉及其他方面的知识,这时教师虽然不是擅长这方面知识的人,但也应该懂得一些。只研究专长的知识,而不知其他方面的知识,在教学中也会遇到捉襟见肘的尴尬。

教学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的工作。它有规律可循,但没有一成不变的经验可依。我们面对的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学生的差异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不能靠固有的经验去适用一切学生。在此,我们不妨从“驴子驮盐”的故事中获得更多的启发。

一次一位商人用一头驴子运一批货物,让它把盐驮在背上,驴子感到很重。走到一条小河边,驴子觉得这袋盐实在拖不动了就想偷点懒。河边很滑而且长满了青苔,驴子不小心摔了一跤,跌到了河里。它费了好大的劲才爬起来,这时它感到背上轻了好多,觉得很高兴,商人一脸的不痛快,说你把我的盐全毁了。可是驴子才不管这些呢,盐没了他感到轻松多了,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过了不久,商人又带着这头驴子出去运棉花。虽然棉花背起来很轻,但走的时间长了,驴子就感到背上重了,驴子“聪明”地想,上次不小心跌到河里,背上就轻了,这次一定也会这样。它万万没有想到如果棉花浸湿了,背起来就会更重,还得意地加快脚步,很快又到了小河边,驴子故意摔了一跤并且大喊一声“哎哟”!驴子想今天我要在水里待的时间长一些,让货物变得比上一次还轻,不然的话,货物一定不会轻多少的。就这样过了很长时间,驴子想站起来时,却发现自己的背上像有一座山在压着,无论怎么努力,都站不起来了,因为棉花吸足了水,已经变得很重了。驴子“哦哦”叫了两声就被河水淹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驴子不知道变通,迷信于以往的经验,结果丢了性命。有许多教师兢兢业业十几年,但是教学水平并没有任何的长进,这是为何?就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审视过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总是凭着过去的经验来应对千变万化的学生。

我们常说: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师绝对不能固守个人已有的经验,需要不断地改革学习,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不仅教书,还要“育人”,这是一个伟大的工程。教师不能只在学生面前像个老师,在学校像个老师,而应该在任何时候都体现教师应有的素质和知识。

教师给予的是有限的,而学生的需求却是无限的。因此,教师应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终身研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刷新自己的知识。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我们需要做的是:时时自励,追求卓越,完善自己。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才不会被教育所抛弃,才不会做一个“误人子弟”的老师。因此,人们常说:“要想学生好学,教师必须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教师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教师的人格魅力

作为一名教育者,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这是每个教师都在时刻思考的问题。成功的教师,能使学生产生敬畏感,并赢得学生的尊重和认可。教师人格魅力的形成应具备以下要素: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主动进取的钻研精神、对职业的热爱、对课程的研究和喜爱以及教师的行为举止等。

一、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

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是对教师自身的一种规范和要求,“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将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应该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说统治者行为正当,即使不发命令,百姓也会跟着行动;他本身的行为不正当,虽是三令五申,别人也还是不会听他的。这也告诉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自身的道德修养将会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教师说话出尔反尔,经常不算数,学生慢慢也就不听他的了,这样教师就在班级里失去了应有的作用。教师应该从自身行为规范做起,严以律己,作为学生的模范和表率;对学生要充满爱,用心去呵护他们,平等地对待他们;这对学生人生态度的建立、思想品质的提高将起到长远的作用和巨大的影响。

二、主动进取的钻研精神

教师要有主动进取的精神,这就意味着:第一,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发现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使自己陷入难堪和被动的境地;第二,在与学生相处时,要有耐心和信心,相信通过教育一定会让他们有所进步,同时对自己要严格要求,在教学上不断钻研,敢于突破旧观念,为自己争取一个发展的机会;第三,要有像蚂蚁一样自强不息的精神,遇到任何困难都要不气馁,要思考新方法解决问题,使自己得到提高,也使学生有所进步。

当教师与学生第一次碰面时,学生对教师会怀着期待和好奇,他们对教师的看法往往得自于第一印象,但是这种印象往往是不稳定的,它会随着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对学生的态度而逐渐改变,或者加深原来的印象,或者减弱乃至重新在心中树立起老师的形象,这些都取决于教师的态度。教师在课堂上不认真讲课,对待学生不公平公正,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就会下降,甚至完全丧失自己的威信。

因此,教师要有主动进取的钻研精神,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创新学习方法,创造学习环境,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与水平,用自己独有的成熟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赢得他们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做一个不断钻研、不断突破、不断创新的有成熟魅力的教师会让我们更快乐,也更自信;我们要渴望新的成长和进步,渴望不断超越自己,改进自己的不足,学习现代教育新理念,明确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对自己的教学生涯进行规划和设计,为自己争取发展的机会;教师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新的方法,对学生的人生也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乐观心态和快乐情绪

教师要有乐观的心态与快乐的情绪,教师的积极乐观态度将会对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形成宽松的教学氛围。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就是在告诉我们,即使别人对自己不了解,也不要生气怨恨,实质上是要求我们宽容待人,与他人和谐相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如此,面对学生不喋喋不休地抱怨自己的痛苦;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要给予充分的表扬;课堂上要时时绽放激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一群正在成长的孩子,教师对学生要像父母一样关爱,给他们快乐,让他们在宽松的氛围中学得知识。犯错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然阶段,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允许学生出现错误,并鼓励他们正视和改正错误。如果看到学生犯错误就严词训斥,那么就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严重的伤害。长久这样下去会使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产生自卑心理,对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将会产生严重的损害。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个“四颗糖”的故事,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话说陶行知先生在育才中学当校长时,有一天在校园内看到两个学生打架,一个学生手里拿着一块石头,朝另一个学生狠狠地打去,陶先生立刻喊了声停,两个学生一看是校长来了,立刻站在原地不动了。陶先生走过去对拿石头的学生说,下午到我办公室里来。说完就走了。到了下午,这个学生早早就到校长办公室门外,战战兢兢地等待着。过了一会儿,陶行知才来到,他看了看站在门外的学生,笑着说,这颗糖给你,因为你来得比我早。说完把糖放在了他手上。接着又说道,早上我让你停下你很听话,没有闯祸,因此这一颗糖给你。把第二块糖给了这个学生。又拿出一块糖说,我打听了一下事情的原委,你是替同学打抱不平,因此你的行为是英雄的行为,值得表彰,所以这块糖应该给你。这时,孩子哭了,真诚地说,老师,我错了,以后我再也不打架了。陶行知看着他说,很好,你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有决心改正它,因此这块糖应该给你,又把手里的第四颗糖给了他。从此之后,这个学生再也没有打过架,努力学习,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一般教师遇到学生打架,一定会上去大骂,但是陶先生没有,他用四颗糖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让我们认识到原来表扬也可以让学生改正错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意识到孩子在学习中表现出的优势,并给予表扬,让学生对学习产生自信。快乐和幸福是人的终极追求,良好的教育就是让学校里的教师和学生因此而更加快乐和幸福地生活。

四、教师要展现自己独有的课程智慧、教学智慧和管理智慧

课程智慧、教学智慧和管理智慧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体现了教师教学的艺术和学识的渊博,也是教师个人魅力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除了精通自己所教学科外,还要能结合教学内容谈古论今,旁征博引,能在课堂上谈笑风生,对本学科教学研究的最新情况能及时知道,关注国内外大事,把哲学思想引进课堂,这样,教师就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学生就会认为自己的老师知道的很多,上课就会认真听讲,不落下一个知识点,教师的人格魅力也就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展现。

附录:了解哲学,引领学习——哲学家论教育

孔子——为人师表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最早将教育推向平民化的人。春秋战国时期,奴隶主贵族阶层日益没落,不学无术,整日游手好闲,这标志着奴隶主贵族“学在官府”的官学的衰微。到了春秋后期,官学已经形同虚设。

在这一时期,学术开始下移,推动了新的社会阶层——士的兴起。最初的士是从奴隶主贵族中游离出来的,士阶层大多是没落的奴隶主,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士阶层一般通晓六艺,对治国也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平时一般辅佐卿相。后来范围扩大,一些新兴地主阶级以及平民阶层也开始加入士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