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家庭心理健康小顾问
9171000000009

第9章 困惑预防(3)

空虚心理的存在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从主观上来说,首先,因为童年时期的磨难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很多人从小便自暴自弃,正是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看不到关心和温暖,所以这些人很容易对生活失去信心,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破罐子破摔。其次,很多人对世界对人生缺乏正确的认识,不知道活着为了什么,也不知道个人只是社会中的沧海一粟,而只知道一味片面地追求个人利益,一旦个人利益受到损伤,便觉得人生受到很大挫折,对生活失望透顶,这样也很容易导致空虚心理。

从客观上来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常常会感到自己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个人的价值感和成就感也越来越弱甚至消失,由此就会认为人生没有意义,活着就像个废物,这样很容易滋生空虚心理。其次,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使得人们失去了心中的精神支柱,或者说原有的精神支柱坍塌,人就会没有依靠感,产生无所适从的孤独感,从而开始享乐、以寻求慰藉,其实这样的空虚心理带来的只是自我麻醉。

可见,空虚心理是一种极端不健康的心理,我们应该坚决抵制。首先,我们应对社会、对人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尤其应该明白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要抱着辩证的态度看问题,既要看到社会乐观的一面,也要看到其落后消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东西,我们也应该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因为事物的发展就是这么一个曲折上升的过程。其次要不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对生命人生的把握能力。在顺境中,顺风前行,在逆境中,更要磨练自己的意志,逆流而上,这样才会避免出现空虚心理。最后要多多实践,多做有意义的事情,会让人找到自身的价值,从而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这样空虚心理就不会有滋生的土壤。

如何克服虚荣心理

这种心理就是指一个人为了得到表面上的荣耀、虚假的荣誉,吸引人们的注意而体现出来的不健康的、畸形的心理。

虚荣心有种种不同的表现,主要包括在物质上、精神上和在社会生活中的虚荣心理。

在物质上的虚荣心表现为畸形的攀比,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公司里某女士今天买了一套“兰寇”的化妆品,明天同办公室的另一女士就会买一套“欧莱雅”。结婚时,你租了10辆“大众”迎亲,我就要租15辆“宝马”。

在精神上的虚荣常表现为心理上的嫉妒以及由此引起的一些敌对和排斥行为。实质上这也是一种心理上的“红眼病”,看到别人有车而我没有,看到别人房子比我宽大,爱慕虚荣的人大都会心理不平衡,会嫉妒。他们会对比自己强的人进行排斥,采取冷嘲热讽等等委琐的行为。

在社会生活中的虚荣心则主要表现为自吹自擂,追求莫须有的名誉。这些爱炫耀的人往往是些社会地位不高的人,他们为了得到别人的崇拜和追逐,经常欺骗性地宣布自己有些什么样的身份。这种现象在小孩子中也大量存在,他们会向同伴炫耀自己的爸爸是什么单位的负责人,妈妈是某个大医院的医生,这种幼稚的炫耀是虚荣心的雏形。

通过虚荣心的种种表现,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心理主要有以下两个特征。

1.虚荣心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 因为虚荣心是自尊心过强的产物,而自尊心又是人人都有的,所以当一个人的自尊心遭到挫折时,或者当自尊心开始膨胀时,虚荣心就产生了。

2.虚荣心强的人往往显得浮躁 只求外表而不做实在的事情,表现在他们热中在吃穿等表面现实上高人一等,在人际交往中,喜欢出风头。

虚荣心会让人迷失方向,带来很大危害,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这种消极心理。首先,要正确对待金钱、地位、名誉。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需要这些东西是合理的,但是要结合实际对生活提出要求,千万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一旦期许和现实差距太大,人的不平衡心理会越来越强烈,虚荣心也就会越来越强,往往做出一些幼稚错误的举动。

其次要进行正确的比较。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目标,也就没有进步,但这个比较应该是健康合理的,应该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跟别人比付出、比收获、比成绩,而不能老是比吃、比穿、比挥霍。

再次,还要善于自我批评。一旦出现虚荣心理,要及时地遏止,及时反省,时刻自我剖析才能避免出现虚荣心理。

如何看待迷信心理

在我国,迷信心理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心理,特别是在农村,即使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人仍然存在着迷信心理。它是一种反科学、反文明的病态心理。迷信心理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迷信是一种唯心主义思维,包括观念和仪式两个方面。

在观念上,迷信心理认为存在支配人类和个体生命的神灵,而且对这种虚拟的神灵表现出强烈的崇拜和敬畏,当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就经常求助于这些虚拟的神灵,并对鬼神宿命表示出绝对的认同,以此来祈求征服自然,寻求自我发展。迷信还有自己一套约定俗成的仪式,例如烧香拜佛之类,这样,观念和仪式相辅相成,观念促使仪式的产生,仪式加强了观念的滋长蔓延,从而使得迷信心理愈加根深蒂固。

第二,迷信不同于宗教。宗教是有严格的教义教规,而且它是一种国家允许的信仰。而迷信只是片面的、混乱的感性认识,而且它不像宗教,并没有严格遵守的规章,只是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仪式加以传播。

而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迷信在现代有了其新的特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科学技术渗透到迷信中,这种渗透让迷信更加错综复杂,迷信从事者打着科学的幌子来掩饰迷信的唯心主义本质,用高科技的形式来掩饰迷信的错误内容。这样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丧失判断能力,陷入迷信中无力自拔。

迷信思想有深刻的社会原因。从根本上说,迷信是生产力落后的必然产物。因为生产力低下,不发达,人们对很多问题无法解释,对很多困难无法解决,于是就会在头脑中虚拟出一个超越人类和自然的神的形象,以求得解释和解决。伴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迷信也必然会失掉自己的市场。另外,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也给迷信提供了生存的环境,封建统治者对人民实行的专制统治和奴化政策也必然会导致迷信思想的不断加深。

可见,迷信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危害尤其严重,它反科学、反理性,会导致个人素质低下。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下大力气抵制迷信心理,要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还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只有个人素质提高了,才能用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知识来解答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多从事积极乐观的活动会让人心情舒畅,陶冶自己的情操,这样也有利于远离迷信。

偏见与偏爱的危害有哪些

偏见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种族偏见、民族偏见、性别歧视等等都属于偏见范畴。它指的是因为缺乏充分全面的事实依据,对人对事产生一种错误片面的否定态度。偏见有以下几种特征。

1.以偏概全 因各种原因,我们往往只能得到一部分或一些片面的信息和材料,据此做出自己的判断,并形成推论,这样的结论往往造成偏见。例如有人对劳改出狱的犯人抱有极大的歧视,绝对不愿意接受他们,就是只看到犯人犯罪这一方面,而没有看到他们经过劳改之后改过自新的另一面。

2.以貌取人 单纯地依靠感性认识做出判断,仅仅凭第一印象得出结论,如第一眼看见一个人严肃不苟言笑,便认定这个人不易接触,这必定是一种偏见。

3.类似特征 具体表现就是以共性淹没个性,只看到类似特征而忽视个别特征。现在仍有很多人以为美国就是天堂,而不知道那里也有贫民窟。

4.先入为主 就是说过早地对事情做出结论,而这种结论往往是不全面、不准确的,但是这种偏见一旦形成,便盘踞其心中,根深蒂固,即使得知某种真实信息后也难以改变。

虽然同是一偏,偏爱和偏见不同。偏爱是感情上的偏差,指对人对事对物给予过分的感情,而这种过多的施爱往往是不理性、不正确的。

偏爱可带来双重危害,对于得到偏爱的孩子,过多的溺爱会导致孩子飞扬跋扈、目中无人,形成性格上的巨大缺陷。同时因为父母的宠爱,这样的孩子往往养成依赖父母的习惯,毫无独立精神。

对于因为偏爱而得到不公正待遇的孩子,偏爱造成的危害会更大。

这些得不到正常合理爱的孩子,因为受到遗弃和漠视,在性格上往往孤僻古怪,难以接触,同时因为得不到关爱,他们会对父母或者同龄的孩子产生敌对抵触情绪,在极端的情况下,他们会因为妒忌而采取过激手段。

总而言之,偏见和偏爱是两种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对个人、对孩子、对家庭都会带来极大的危害,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尽力克服这种心理。

争强好胜心态的利与弊

争强好胜在人们适应环境、立足社会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人们为了生存与发展,都不甘示弱,尽力展现自己的才华,以得到社会的承认,而使自己获得所需的一切。以这些来说,争强好胜是一种良好的品质,应得到肯定和发扬。

但凡事都应该有一个度,超过了就不太好了,甚至会走向消极的反面。

1.当争强好胜的心态太过,而环境、条件又不允许时,就有可能挫伤自己的锐气、压抑自己的个性、损害自己的健康、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等,进而影响心理稳定性,这也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

2.有些人虽是很聪明,但他们却自高自大,处处表现出优越感,在人群中总是让人感觉他们“与众不同”。也有的人,本来并无过人之处,但总是把自己的“一技之长”拿来展示给别人。也有人为了博取人们赞赏而专门学一门技能,这些人一旦碰到自己的短处,就会无法应对。也有的人才智本来就一般,而自己又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在无优势可言的情况下,搞些“哗众取宠”的行为,来吸引别人的目光。

3.争强好胜的人总有一种高人一等的心态,总要处处把别人比下去,不这样就感觉心理不平衡,导致烦恼,所以他们的烦恼也总比别人多。为了保持自己的优势,头脑中的弦总是绷得紧紧的,处处与人做比较。在比得过别人时,就沾沾自喜,在比不过别人时,就自叹不如,更有甚者,不仅不会检讨自己,反而产生嫉妒,造成心理上的疾病。

由此可见,争强好胜心理有利也有弊,我们要积极运用有利的方面,来使自己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积极培养乐观向上的情绪

积极乐观的情绪是一个人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拥有积极乐观的良好情绪,你才会精神饱满地工作生活。相反,消极、易怒等不良情绪也容易带来身心方面的疾病。所以,要想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健康的身体、幸福的生活,就要积极培养乐观向上的情绪。

那么,如何培养这种情绪呢?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当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后,你才能和自己的事业紧密地联系起来,才会为了事业奋斗不息。这样,你每天工作时都会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就算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你也会冷静思考,圆满地解决问题。如此良性循环,你的事业也会更上一层楼。

2.拥有强烈的事业心 工作是每个健康成年人的责任和义务,只有拥有强烈的事业心,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才能从中找到乐趣,并做出一定的成绩。而且,治疗世上一切痛苦的良药就是满怀希望、充满信心地工作、学习。

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对自己的学习工作有巨大的帮助,而且会使你情绪愉快。如果你的人际关系不好,使自己孤立起来,很容易产生不良情绪,这样对身心发展非常不利。

4.学会关心家庭 俗话说“家庭是事业的基础”,不要以忙为借口忽略了家庭。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会给你带来无穷的乐趣。

当然,拥有快乐的代价是你要懂得付出。只有抽出一定的时间关心家庭,才会充分享受家庭的温馨。

5.培养多方面的兴趣 丰富的业余生活,会使你放松精神,缓解压力。广泛的兴趣爱好,会使你的生活锦上添花。

6.“创造”健康的体魄 身体健康的人才会笑口常开,无忧无虑。试想,一个百病缠身的人,怎么能精力充沛、积极乐观的生活呢?所以,要努力给自己“创造”一个健康的体魄,经常锻炼身体。

此外,还要学会劳逸结合。充足的睡眠,适当的休息也是必不可少的。

7.学会调节情绪 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情绪是可以控制的,情绪是受人的意志支配的。所以,要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把不良情绪制止在萌芽中。当你遇到某种刺激时,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不断地进行心理调节,消除不良情绪。比如,当你遇到一件特别气愤的事时,在发怒之前,不妨做一次深呼吸,然后从一数到十。利用这段时间,认识这件事是否值得你生气,生气只是对自己的虐待,可以听听音乐、看看漫画书、眺望远方、想想大海等转移你的注意力,使你的愤怒慢慢消失,“雨过天晴”后,你就会拥有一份好心情。

如何摆脱忧愁和烦恼

有的人每天开开心心,积极愉快地去做事情,他们潇洒地活在阳光下。然而,却有另外一部分人愁眉不展,无精打采,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他们认识不到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总觉得生活中充满了阴沉灰暗。这样的人多有忧愁和烦恼,主要表现就是:情绪低落、悲观失望、不愿与人交往、很少交谈。那么,怎样走出忧愁烦恼的阴影,拥有灿烂的笑脸呢?